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管制的生态学途径与案例项目摘要

2022/07/1696 作者:佚名
导读:一、立项背景 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给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了严重破坏,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耕地保护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人口和经济预测为基础的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及偏重土地生产功能的土地管理思路已无法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新要求。2007年,在获悉俞孔坚教授的“反规划”途径及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战略研究》,随后两个单

一、立项背景 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给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带来了严重破坏,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耕地保护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以人口和经济预测为基础的传统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及偏重土地生产功能的土地管理思路已无法适应生态文明时代的新要求。2007年,在获悉俞孔坚教授的“反规划”途径及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后,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战略研究》,随后两个单位合作完成多个项目,在解决实际土地管理问题同时通过不同尺度的实证研究将生态学原理、方法与土地科学相结合,探索文明时代以维护土地生命系统为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目标 本项目在不同空间尺度,从土地生态评价、空间规划、分类管理到政策制定等各个环节上,充分贯彻“反规划”与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理念,服务土地管理需求,切实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协调生态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结构、布局与时序;明确生态安全格局与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提出土地生态系统维护的空间管理途径。 三、主要创新成果 1、提出基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价值观。提出“从利用转向监护,重视土地生命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理论:1)土地价值观:从土地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出发,将土地视为完整的生命有机体,注重土地生命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不是单一功能条块分割清晰的“地块”;2)提出土地规划和管理应该从利用转向监护,优先保障自然过程、生物过程、乡土文化和生态休闲等,将其整合形成一个维护土地生命安全和健康,实现城市精明的保护与增长的生态基础设施。 2、基于生态过程分析与格局识别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管制的方法。宏观(市域)通过生态安全格局控制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中观(区县)通过明确生态安全格局与其他土地空间关系确定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微观(乡镇)实现土地的生态控制。以景观阻力面方法替代传统的生态用地空间辨识方法;形成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其他各类用地规划方法。以生态安全格局为空间辨识手段,提出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基础设施用地三分法的土地分类方案;制定生态基础设施用地划分标准及其空间管制规则,形成强度保护和功能保护相结合的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土地利用控制性规划编制思路。 3、理论与方法论在多尺度的案例检验。以北京市研究为基础,完成了市域——浅山区——区县——乡镇——场地等多尺度的案例研究,验证了上述土地价值观和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管制方法。 四、应用情况 1、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管制的生态学途径的研究成果被《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采纳。 2、项目成果直接指导了北京市、区、乡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其他部门的规划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并直接为平原区万亩造林工程、台湖湿地公园选址等政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基于“反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被其他省市所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该项目研究成果,连续三年(2009-2012年)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合作开展实践课程。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