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分析焊接过程,对于同类金属的摩擦焊接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两个焊件接触表面开始摩擦,首先是使表面附着的氧化物及杂质受到破坏与排除,同时接触表面凹凸不平的地方产生塑性变形,晶粒受到破坏,结果是接触面被加热,并显露出较平整的纯洁金属表面。
②对纯洁金属的接触表面继续进行摩擦运动,使接触面温度继续升高,塑性变形增大,开始产生金属的相互“粘接”现象(即局部焊合)。随着摩擦运动的继续,焊件接触表面附近的温度迅速上升,并接近或达到焊接温度。
③当到达焊接温度时,金属塑性很大。在急速停止相对运动并加以很大的顶锻压力时,使两个焊件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接触表面金属原子更靠近,出现相互扩散和晶间连系,形成共同的重结晶、中间化合物及少量的再结晶晶粒,从而把两焊件焊接在一起。
对于异种金属的摩擦焊接,由于两金属的硬度、塑性与熔点的差异,其摩擦焊接过程的机理也有区别。例如铜铝在摩擦焊接过程中,最初是两种金属原子在摩擦热与压力作用下,相互渗透扩散。在接头表面形成两种金属的合金。这种合金和原来金属性能不同,如塑性降低,强度增高。所以最初是铜铝金属之间的摩擦,当形成极薄的合金层后,由于它的强度比铝高,在铝的一侧就成为抗剪强度最低点,所以摩擦逐渐变为合金层与铝之间的摩擦。可见铜铝摩擦焊接是以铜的摩擦面为基础成长起来的。这种概念从试验观察也可得到证实,如果摩擦到最后不施加顶锻力,即把两焊件分开,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铜件上已焊上一层极薄的含铜的合金。这层合金随时间增长而变厚,并逐渐趋于纯铝,这时合金厚度就不再增长了。当然,如果最后施加了顶锻力,两者就焊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