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实现转危为安并取得重大突破,在柳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年初众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7.5万农民工返乡、外贸严重萎缩、财政减收和夏季特大洪灾、秋季持续干旱等严峻复杂的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柳州科学发展"二十八字方针",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大力开展"四个年"活动,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态势,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顺利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上千亿、工业总产值过两千亿的历史性跨越。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长15.7%;工业总产值2011.1亿元,增长18.5%;财政收入157.6亿元,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9亿元,增长58.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1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53:60.34:30.13调整为8.63:60.03:31.3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规划37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有25项提前完成,占67.6%①。
一、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重大胜利,工业总产值迈上两千亿台阶
出手快、出拳重、出击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明显。及时推出应对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和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等系列政策,坚决与企业一起,"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共渡难关"。全年市财政用于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达4.9亿元,其中三分之二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增资本金2000万元,全年提供担保18.3亿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超过30亿元。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共为710家企业提供服务;坚持每月10日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接待企业64家,协调解决了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关门倒闭,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逐步回升,增速由一季度下降87%提升为全年增长73.3%。柳州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柳州被评为"2009年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和"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
工业发展实现四大突破。一是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由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67.5亿元,增长20.5%。二是支柱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汽车产量达119.4万辆;钢产量突破800万吨。柳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年产汽车过百万辆的城市。三是企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上汽通用五菱主营业务收入迈上300亿元台阶,成为国内首个年产销汽车突破100万辆的单一车企;五菱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市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增至4家。新增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43家,总数达20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家,总数达904家。四是县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阳和新区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鱼峰区、柳北区分别突破100亿元。全市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县区、开发区达到6个。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8.5亿元,增长51.8%,柳钢、柳化等企业的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五菱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柳汽、上汽通用五菱轿车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27.7%,提高6.6个百分点。我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循环经济有效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4%,40家重点能耗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目标顺利实现。柳州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园区经济蓬勃发展。重点监测的六个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64.8亿元,增长32.7%;完成投资192.8亿元,增长132.1%。柳东新区(含阳和,下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23.6亿元,增长44.9%;完成投资119亿元,增长160.4%,职教园、中航乘龙专用车、柳工液压元件研发基地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园区招大引强成效显著,黄海汽车工业园、柳东汽车试验场、玲珑轮胎等重大项目顺利签约。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顺利启动。柳城县工业区成为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全市自治区级开发区和A类工业园区增至7个。
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前所未有
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家扩大内需的强力带动下,过去一年成为了我市投资力度最大、开工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全市城镇实施项目2165个,增长46.9%;其中新开工项目1658个,增长6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251.6亿元,三年年均增速达50%,两年内翻了一番。三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14.5亿元,增长52.9%;更新改造投资300.3亿元,增长101.1%;房地产开发投资120.1亿元,增长30.5%。
投融资工作取得重大成效。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12.5亿元,贷款余额86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52.8%;新增贷款298亿元,比上年多增187.3%,为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渡过难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性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到位资金302.4亿元,是上年的五倍。
用地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征地拆迁总量创历史新高,市本级完成拆迁208.2万平方米,是上年的三倍多,为持续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战略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稳步发展
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积极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和"两小时经济带",柳工大道建成通车,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柳东大道延长线顺利启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增达等级农村公路311.4公里;建成通村屯道路462公里,解决了8.1万人行路难问题;落久水利枢纽通过项目预审;完成17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3万亩;建成人饮工程177处,解决了20.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危房改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1.6亿元。新建沼气池1万座,改厕1.4万户。"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和"千村两机"工程任务提前完成。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市财政"三农"资金投入2.6亿元,增长7.1%。粮食产量增长5.2%。蔬菜和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增长。花卉、中药材、双季葡萄成为新亮点,柳城、三江的茶叶获国家级金奖。融安、融水、三江成为全国油茶重点建设示范县,百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启动建设。新建规模禽畜养殖场38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000亩。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总数达56家;新增专业合作社217家,总数达293家。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5亿元,增长7.4%。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市区68个村庄规划编制全部完成,六县乡镇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展开,59个试点村屯的建设管理和村庄整治有序推进。第二批8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水库移民工作扎实推进。
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六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9.3亿元,增长13.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19.9亿元,增长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4亿元,增长80.3%。
四、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市场培育与建设力度加大。钢材大市场、新白云市场等开工建设,广西食糖物流基地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红星美凯龙家具广场落户柳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成农贸市场8个,新建和改建农家店300家。"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有效落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01亿元,增长19.3%。民生价格监控得到加强,市场供应和物价保持稳定。
"旅游名城"建设顺利推进。"百里柳江"、"百里风情"和"环都市乡村旅游"三大旅游产品集群初具规模,柳州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开元寺重建、旅游码头等项目顺利启动,柳江大型水上音乐喷泉建成使用。国家和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市博物馆、鹿寨香桥地质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柳侯公园成为广西首个国家重点公园。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6.7万人次,增长17%。
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房地产投资与消费保持稳定。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238.8万平方米,增长37%;销售面积267.8万平方米,增长33.8%。
五、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城市宜居度进一步提升
拓展对外交通富有成效。湘桂铁路改造、柳南城际铁路、贵广铁路柳州段建设加快推进。柳肇铁路、柳州机场扩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三江至柳州、鹿寨至阳朔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积极参与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柳江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港口建设加快推进。经过努力争取,柳韶铁路、火车南站改扩建、东站搬迁三个项目列入铁道部关于加快广西铁路建设计划。
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基础设施重大项目97项,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49.4%。柳州风情港、地王国际财富中心、金沙角观瀑广场等"十大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干线互联互通和交通节点疏通工程进展顺利,五座跨江大桥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改扩建城市道路22条53.4公里。出台"城中村"改造试点的实施意见,并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试点。电网建设完成投资9.7亿元,增长247.1%。火车南站周边地区综合改造正式启动。新殡仪馆在一年内建成并顺利搬迁。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创" ②工作全面启动。百万人民种百万棵树任务顺利完成。新增城市绿地176公顷,城市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37.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我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已获批准。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市级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心建成使用,30个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全部完工,重点污染物防治设施正常运转率保持在98%以上。市县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5%。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柳州城市环境舒适度、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分别位居全国第九位和第十位。
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城乡清洁工程、夜景亮化工程以及"五项整治"、"两违"拆除等工作深入开展,城乡风貌改造工程顺利启动。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强化城区与部门职责,市容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数字城管有序推进。成立广西首个水上综合执法大队,在"百里柳江"水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
六、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全民创业突进年"活动成效显著。出台稳定就业、促进创业系列措施,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筹集8500万元资金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启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工程。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4万户,新增私营企业2546家;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在全国第二届和谐城市论坛上,我市荣获"保增长促就业和谐城市"称号。
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5万多名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六县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全部纳入市级统筹管理。提高了城镇低保标准、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柳江县成为全国试点县。救灾救济工作及时有效开展,率先在广西全面实现民政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民心工程深入实施。为民办20件实事基本完成。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13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8亿元,3044套新房顺利交付。新开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面积52.6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保障对象1879户。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304个村寨完成"四改"。少数民族村寨火灾统保工程共为灾民理赔719.7万元。"7.5"洪灾水毁民房全部完成重建,1987户迁入新居。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全面实施,共有10万学生受益。在"三大民心工程"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十大民生改善工程"③。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创建"平安柳州"活动深入开展,"天网工程"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形势继续好转,110接报警案件持续下降,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和谐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7.29"列车脱轨等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置。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公用资产划拨整合力度加大,成立了龙建、中天等投融资平台公司及6家小额贷款公司。融安农村合作银行、柳江兴柳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挂牌营业。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取得新进展,两面针成功重组柳江造纸厂;市商业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柳化整体并购广东中成并重组湖南智成化工,实现了新的战略扩张。农业农村改革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已完成254.8万亩林地发证确权工作。继续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城区,调整城区市政和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柳东新区托管雒容和洛埠两镇社会事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整合文化艺术资源,启动组建了市艺术剧院。
开放与合作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8个。全年签约项目555个,合作金额425.8亿元,分别增长30.9%和37.3%;市外境内到位资金343.4亿元,增长37.2%。全市利用外资2亿美元。我市荣获自治区招商引资突出贡献奖。区域合作有效开展,我市分别与梧州、南铁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外贸进出口震荡上行,全市进出口总值17.6亿美元,下降14.8%;其中出口4.4亿美元,下降54.1%。企业"走出去"取得良好成效,柳工成为国内首家在印度投资办厂的装备制造企业;成功举办2009伊朗(广西柳州)工业展,签约金额达3.9亿美元。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布点不断完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效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寄宿制乡镇中心校建设全面推进,六县全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集中办学试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正式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再创佳绩,高考各批次上线率均位列全区第一。职教攻坚取得重大进展,4所职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校评估;职教园完成启动期建设,4所院校实现入园办学。市委党校新校区顺利完工。
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精品大放异彩,《八桂大歌》被自治区指定为第五届泛珠论坛开幕式献礼演出,赢得了高度赞誉;《铜鼓敲出壮乡情》参与国庆60周年《复兴之路》演出,成为广西首个参演国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剧目。实施"十大文化建设工程"④,德育动漫电视连续剧《心灵之窗》上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水上大舞台、电视剧《刘三姐》等项目稳步推进,重建文庙工程顺利启动。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山歌邀请赛和中国西部山歌赛歌会。"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城乡基层文化活动与服务点74个、"农家书屋"400个,为农民群众放映公益电影1.4万场,解决了951个边远山区村屯的广播电视信号接收问题。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我市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李宁体育馆、柳州游泳馆建设进展顺利。柳州籍运动员在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9枚金牌,为广西夺取金牌一半以上。成功举办2009年中国柳州世界水上极速运动大赛和中华龙舟大赛柳州总决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柳州大奖赛被2010年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国际新年论坛评为"新锐城市名片"。
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顺利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启动实施。流行性疾病防控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农民参合率达92.2%。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改建和新建了7个县级医院、42个乡镇卫生院和120个行政村卫生所。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全市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我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面实施。民族政策法规全面落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快速发展,我市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双拥共建取得新的成绩,我市被评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九、政府工作不断改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四保"作为最大的实践,紧扣主题和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完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第六轮清理,审批事项再压缩20%,并将25%的审批事项下放城区。建立行政审批联动机制,全面推进网上审批;依托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节约了近三分之二。审管分离改革全面落实,审批事项集中进入政务中心办理达97.6%。行政效能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稳步开展,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民主法治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率达100%。"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市扎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加强对科学发展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和"十大建设工程"的跟踪监察,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力推动了源头治腐和惩防体系建设。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稳步推进。成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资金安全使用保障和投资效益得到有效加强。一年来,我市人事、编制、外事侨务、口岸、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统计、国家安全、决策咨询、新闻出版、档案、修志、人防、气象、粮食、供销、宗教、老龄、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9年我们历经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及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积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海内外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民生亟待进一步改善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正确面对,努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