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当前市场优胜劣汰作用充分显现,调整结构阻力相对减弱的有利时机,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传统优势产业为依托、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加大调整优化力度,加快构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战略支撑产业。对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运用现代高新技术,高起点、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升级换代;对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对飞机制造、机电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突出整机配套,在集成制造上取得突破;对“三化合一”循环化工产业,以延伸基地产业链条为重点,推动特色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结构调整,尽快形成传统产业生机焕发、新兴产业优势凸显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突破口,以高新区和各大企业集团为载体,着力抓好35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大力组织实施新药创制等8大科技专项和70项新产品开发,力争取得国内先进科技成果100项,解决一批制约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高度重视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企业,努力使我市工业核心竞争力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先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投融资服务、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政策措施,突出“六大核心工业园区”(五大基地和南部工业新区)规模效应,努力把总量做大、质量做优、实力做强,使之成为我市主导产业的集聚区、科学发展的先导区、经济增长的带动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力促县域工业园区做大做强。加快现有园区规划整合和“七通一平”建设,建立“管委会 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县域产业向园区集聚,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新区”的目标。年内所有县级园区做到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机制创新、项目主体全部到位,力争2"para" label-module="para">
大力发展省会服务业。结合“三年大变样”,高起点、大手笔对二环路以内腾空土地,实施成片商业开发,集中建设6大城市中心商业商务区,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主城区经济结构,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快新华集贸、南三条市场升级改造,强力推进总投资66亿元的正定国际小商品城建设,倾力打造绵延6公里的小商品市场走廊。加速推进“20 X”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力争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总部大厦,打造石家庄总部中心,力争中石油河北分公司总部、邯黄铁路总部落户我市。重点办好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国际医药博览会、纺织服装博览会、石家庄国际动漫节等重要会展。加紧谋划特色鲜明的金融规划区,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重点做好浦发、招商、兴业、汇丰银行入驻我市工作。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北方国际物流等5个大型综合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中国北方药博园,推进内陆港三期工程,着力打造以“华北制造,石家庄集散”为标志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
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快钢铁、电力、建材、焦化、造纸等重点耗能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突出抓好燃煤锅炉改造、中水回用、余压余热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61个节能项目的实施,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交通节能、城市管理节能和农业节能。年内淘汰装机容量13.2万千瓦、落后产能208万吨。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年内确保18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加强“两河两渠一沟”沿线排污企业监管,加大对280家重点排污企业和列入省“双三十”目标考核县(市)的监督考核,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断面COD浓度基本达到省控标准。全面落实差别电价、阶梯水价和差别排污费政策,探索实行节能减排与用地指标、财政补贴挂钩机制。强化目标考核,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