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建筑》围绕着西方建筑,用多种角度为读者提供视觉向导,讨论的内容涵盖了建筑物的方方面面,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从墙壁粉刷到屋顶结构,从柱式类型到装饰线脚。《解读建筑》插图十分丰富,几乎每个元素都有带注释的照片或线条画的呈现。从一开始,《解读建筑》一直尝试摒除传统字母排序的建筑学词典中所存在的固有问题。因此,《解读建筑》通过大量图片和注释,给予建筑物本身极大的关注,并且在结构方面,将建筑拆解为基础的构想和组件。
《解读建筑》共有四个部分,并且相互交叉参照。第一章介绍了十种建筑类型,这十种类型及其变体贯穿了整个建筑史。虽然书中选取的类型范例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体现了该类型的某些特点。本章中的其他建筑类型分组标准是:这些建筑类型和形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并且对很多不同的建筑类型产生了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希望《解读建筑》的第一章能够成为读者的“第一停靠站”,换句话说,当读者面对一种建筑类型,如公共建筑时,他能够翻到书中相关部分,并且找到最匹配的建筑特征。从那里开始,读者能够按照各种“指示牌”,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找到特定的建筑元素及其细节。
第二章讨论了建筑的结构,前提是几乎所有的建筑语言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来源于对建筑结构的基本表达。就这点而论,结构超越了特定的建筑风格,并且集中在一些基础的结构元素—圆柱和墩柱、拱券、混凝土和钢的现代结构,这些元素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建筑类型中,并且成为了不同建筑语言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章的作用类似于“指路系统”,可以帮助读者在其他章节找到相关信息,并且因为对部分建筑元素的解释相当详细,这一章也是部分内容的“终点站”。
第三章讲解了建筑元素。这些元素是所有建筑物的关键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建筑风格、规模或形式。它们是墙体和表皮、窗和门、屋顶、楼梯和电梯。除了建筑物的整体形式和规模,特殊建筑元素的运用方式也是帮助建筑物传达意义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这些元素的运用方法可能极其迥异,如墙壁的粉刷、窗户的间隔和特殊风格、屋顶包层材料的选择,等等。本章力求最大可能地介绍更多建筑元素。
《解读建筑》最后列出了一个标准的术语表,可与《解读建筑》中出现的插图词条交叉参考。这个术语表只包含了前三章中出现的词条,虽然比较综合,但也绝不是百科全书性质,整本书也是如此。此书的着力点是明显的建筑元素和特征,很多有关建筑物结构的较模糊的构件并没有涉及。另外,为了更加清晰简洁,一些特别陈旧的术语也被省去了。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20世纪后期开始,建筑已经越发国际化并且有些近期的例子超出了欧洲或其影响范围之外,但是《解读建筑》的讨论仍主要集中在西方建筑传统。希望了解非西方建筑的读者,可以参考更多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