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环境美化
1.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结合本地历史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绘制美丽乡村文化墙。绘画作品要着力突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突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二是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善行河北、志愿服务等;三是突出社会新风正气、道德模范事迹、身边好人等。每村文化墙一般在10块以上,总面积不低于20平米。
2.整治建筑立面和标语广告。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墙面进行全面整饰,清除有碍观瞻的建筑杂物,清除内容低俗、破损严重的标语广告,建设专门广告栏,改善村容村貌。
3.设立村庄标识。结合村庄建设和文化特色,采用石头雕刻、建设门楼等形式,在村庄入口处设立村庄标识,有条件的村内设置街巷、楼院门户和设施标牌,提升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
4.加强文化广场建设。根据群众需求,参照省文化厅制定的《河北省文化广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有条件的村可建设文化广场,做到既有文体活动场地,又有碎石小道、树木和草坪等休闲场所。已建成的文化广场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整合、挖掘各种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广场功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使群众锻炼有去处,娱乐有场所,求知有阵地,教育有活动。
(二)村民中心建设
各行政村普遍建立完善村民中心,做到有场所、有标牌、有规章制度、有便民服务。对村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卫生、邮政服务、购物超市、文化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新建村民中心,都要使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安装统一制式的“村民中心”字样,中心房顶为横向大字,内容为“村民中心 服务村民”;中心门口为竖牌,内容为“XX村村民中心”。各村民中心要拿出一间房屋建一个村史馆(室),以传承历史,激励后人。建立健全农村标准化卫生室管理制度,提升乡村医生综合素质,改善农民就医看病条件。加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购置图书并配发重点村农家书屋。在重点村放公益电影,有条件的村要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提供室内放映场地。大力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缓解农村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
(三)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和公墓建设
1.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布点规划建设标准化幼儿园,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办好现有农村中小学,适应城镇化发展,小学高年级可逐步集中到乡镇及人口聚集区;按照产城教融合的要求,初中可逐步集中到经济发达、交通方便的乡镇或县城。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和师资培训等教育工程,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村建设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点,用于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授课。
2.公墓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骨灰堂建设和公益性公墓改造,条件暂不具备的村深埋不留坟头,移风易俗,节约保护耕地。每个骨灰堂都要建设祭奠、停车等配套设施,并对配套设施进行美化绿化。生态型公益性公墓改造要求现有公益性公墓不保留坟头或只留一个小标记,以树木代替坟头。
(四)倡导培树文明新风
1.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成立健全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对崇尚气节、崇尚严谨、崇尚务实,讲良知,守信用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中小学加强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打好严和实的品德底子。
3.倡导好家风。积极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广泛开展家风、乡风评议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
4.评选星级文明户。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孝亲敬老”创建评选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表彰,建立功德榜、功德录、小喇叭,宣传好人好事,引导大家争做好人模范。
5.举办村民讲习所。引导每个村举办村民讲习所,组织专家、志愿者进行绿化美化、文明礼仪、法律知识、家庭教育、美德建设、专业技能等专题讲座和实用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6.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根据群众需求,建设完善农村大戏台,成立文艺演出队伍,组织开展歌曲戏剧演唱、鼓乐演奏、广场舞大赛、秧歌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宣传文化氛围,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提升农民素养,树立新农民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