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水利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防洪减灾、城乡供水保障、农田水利、水生态安全等四个方面。规划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一是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可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安全隐患,基本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为推进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提高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的防洪标准,全面改变中小河流日益严峻的防洪形势,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城乡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可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初步形成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基本建立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城乡供水安全体系;在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三是农田水利建设可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四是水生态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逐步遏制地下水超采局面,改善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和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规划实施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整治河道、加固堤防、筑坝建库和大规模引水等水利工程建设将改变河流、湖泊的水文情势及水生态环境;水库蓄水可能改变岩体的应力状态,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可能产生滑坡塌岸,诱发水库地震;可能对自然景观和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拦河建筑物可能阻断鱼类洄游通道。灌区扩建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的改变,产生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并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农业节水工程建成运行后,减少了沿程和田间的渗漏,可能对输水渠沿途的植物生长和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灌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会对灌区植物生长以及植被带来不利影响;灌区退水的减少,可能对灌区盐分平衡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水库建设具有淹没及占地多、移民数量大的特点,库区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安置难度大,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为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