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工程GPS远距离打桩定位工法》的应用实例如下:
实例1:东海大桥工程
东海大桥北起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南至浙江嵊泗县小洋山,是洋山深水港连接上海市及长三角的主要通道;东海大桥桥线总长约为31千米,沉桩5697根、大小承台626只。全部采用该工法进行桩基施工。三航局承建东海大桥工程Ⅵ标段,全长15千米、沉桩3355根(均为斜桩)、大小承台372只,该工程项目工作量大、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条件差。桩基偏位:直桩≤25厘米、斜桩≤30厘米,高程控制在0~10厘米。整个跨海段非通航孔与通航孔边墩中参与评定桩基工程总量为3355根,最终桩位合格率达到95.4%。
实例2: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杭州湾北岸嘉兴市郑家逮,向南跨越杭州湾,止于宁波市慈溪市水路湾,全长36千米。工程起点桩号为K49+000,终点桩号为K85+000。大桥全程设南、北两座航道桥,其中主航道桥(北航道桥)设计通航能力为5000吨级。杭州湾跨海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大桥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的第Ⅵ合同段,第Ⅵ合同段施工区域位于南航道桥两侧,包括中引桥水中低墩区和南引桥水中低墩区两部分组成,全长4550米,共67个墩号、134个承台,总桩数为1348根。其中中引桥水中低墩区里程号为K59+837~K63 267,长3430米,墩号为C84~C133,共50个墩号,100个承台;南引桥水中低墩区里程号为K65+385~K66+505,长1120米,墩号为E01~E17,共17个墩号,34个承台。桩基设计值:中引桥钢管桩桩径ф1500毫米,桩长79~88米,桩顶标高为+1.70米,单个承台9根桩,100个承台计900根桩;南引桥钢管桩桩径ф1600毫米,桩长85~87米,桩顶标高为+1.60米,单个承台桩数不等,分别为16根和10根桩组成,计418根桩。桩最大倾斜度6:1,最大平面扭角50°,全部为斜桩。杭州湾跨海大桥Ⅵ合同工程工期从2003年11月15日开工,2006年5月15日完工。沉桩区域距北岸9.9~16.6千米,距南岸更远,无法采用常规定位方法进行沉桩定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采用该工法进行沉桩定位,其竣工偏位统计见表2。
序号 |
竣工偏位范围 |
根 |
比例 |
备注 |
1 |
a≤15 |
808 |
59.9% |
允许偏位为40厘米 |
2 |
15 |
464 |
34.4% |
|
3 |
25 |
76 |
6.7% |
|
4 |
a>40 |
0 |
0 |
实例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中港区水工码头工程
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中港区前期工程位于杭州湾口东北部,上海芦潮港东南的崎岖列岛海区小洋山岛南侧岸线,顺接已建洋山港一期码头的东部,于小洋山镬盖塘岛与小岩礁岛之间。工程所在地东南距大洋山岛约4千米,东北距嵊泗县城菜园镇约40千米,西北距上海吴淞口约110千米、距上海芦潮港约32千米,北距长江口灯船约72千米,距宁波北仑港约90千米,向东经黄泽洋直通外海,与国际远洋航线相距约104千米。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中港区水工码头总长2600米,其中小洋山中港区前期工程水工码头1350米,建设规模为四个第五(六)代集装箱船专用泊位。码头总宽66米,由码头和接岸结构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码头宽42.5米,接岸结构宽23.5米。码头前沿线至前沿轨道距离为4米,集装箱装卸桥轨距为35米,后沿轨道至码头后沿距离为3.5米。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承建中港区码头工程Ⅰ标码头、Ⅰ标承台、Ⅰ标承台、Ⅳ标承台工程,总计水上沉桩2011根。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采用该工法进行沉桩定位,其竣工偏位统计见表3。
序号 |
部位 |
总数 |
0~10厘米 |
10~20厘米 |
20~30厘米 |
|||
1 |
I标码头 |
425 |
14 |
3.29% |
404 |
95.06% |
7 |
1.65% |
2 |
I标承台 |
402 |
26 |
6.47% |
336 |
83.58% |
40 |
9.95% |
3 |
IV标码头 |
550 |
42 |
7.64% |
501 |
91.09% |
7 |
1.27% |
4 |
IV标承台 |
634 |
17 |
2.68% |
614 |
96.85% |
3 |
0.47% |
╱ |
总计 |
2011 |
99 |
4.92% |
1855 |
92.24% |
57 |
2.83% |
通过"海工工程GPS远距离打桩定位系统"在东海大桥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工程等数十个大、中型工程沉桩中应用证明:其定位精度均能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 203—2001的允许偏位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