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项背景 建国初期,淮河流域水资源丰沛,地表水体发育,水质总体良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小城镇建设和拓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日趋严重,给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工作区此前未开展以南四湖、沂沭河流域为单元的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作为整个淮河流域的组成部分,以此为单元的基础性调查成果偏少。在地下水资源评价方面,以全省或地市为单元开展了几轮调查工作,但所采用水文地质参数在准确性、适用性上有所欠缺,需要补充近几年在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勘探中形成的水文地质参数值;以往在深层地下水资源计算方面只计算了深层含水层的弹性释水量,并未考虑在深层地下水资源组成中占较大比例的粘性土层压密释水量,这必将造成计算得出的深层地下水资源量偏小。工作区未开展以地下水质为主要调查目的的调查工作,在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方面的成果资料欠缺或精度较低。 鉴于此,为查明流域水资源现状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尤其是对该区地下水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并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安排部署了“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 “淮河流域(山东段)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实施项目中的工作项目。 2.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查明淮河流域(山东段)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与地下水开发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议,为该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工作任务: (1)开展淮河流域(山东段)地下水水质现状、污染特征调查; (2)系统收集已有资料,开展淮河流域(山东段)内第四系含水层结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进行区域地下水水位统测; (3)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建议; (4)建立淮河流域(山东段)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 3.应用情况 项目成果先后被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及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地勘单位利用,特别在2011年抗旱打井工作中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对抗旱打井井位确定起到指导作用,其社会效益显著。 4.应用推广情况淮河流域是我国经济布局中的重要区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超标排放现象严重,地下水开采强度不断增大,由此而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日趋严重,给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威胁。本项目查明了淮河流域山东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其与地下水开发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开采潜力,为该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