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是重庆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重庆高校金工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CAXC认证项目考试授权点、西门子NXCAD授权培训认证中心。
学院举办机电类专业始于1976年的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班(与重庆大学合作举办),连续招生两届后由于办学方向调整而暂停招生。2002年学校升本改制向综合性院校发展过程中,陆续恢复招收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学院设有机器人工程、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同时招收机械工程(专升本)和校企合作机械电子工程(对口本科)。其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专业群是市(省)级特色学科专业群;机械工程是市(省)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中职与本科对口贯通“3 4”分段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校级特色专业,机器人工程是全国首批、西南地区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与高职专科院校“3 2”贯通分段培养智能产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试点专业、首批校级新工科示范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船舶轮驾方向)是学校与大型中央直属企业招商局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长航集团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校企合作办学专业。
学院设有“三系一院三中心”,即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和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产线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机电工程实训中心。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比较合理和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重庆市首批企业科技特派员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教授副教授20人,博士25人,其他专任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50%以上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同时,还聘有专家、企业“双师型”兼职教师20多人。
学院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理论教学、专业实践和素质拓展的相互融合,积极构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完善,设有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实训中心、市级机电创客空间,仪器设备总值2200多万元,使用面积超过5000平米,建有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实验室、模块化机器人实验室、3D打印实训室、机器视觉与信息系统实验室、机器人与嵌入式创作室、机器人控制程序语言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包含OTC机器人、华数机器人、三菱机器人、ABB机器人及KUKA机器人等国内外典型机器人的6大专业机器人实验(训)室,包含面向集视觉检测、自动分拣、加工制造一体化的工业4.0先进生产线,满足全流程、贴近工厂的工程化实践教学及科研需要。“十三五”期间,学校拟投入3000万元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工程中心、先进制造业实训中心。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重庆市(九龙坡)国家高新区、璧山国家高新区、永川国家高新区、渝北空港工业园区、江津双福工业园区、大足工业园区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建立了系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涉及船舶、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石油、电子等行业,积极探索和实践“实习 就业”以及订单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第一位,近三年学生参加市(省)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80余项。其中2017年荣获市(省)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65项,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15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4篇,申请专利5项,注册学生创新创业公司3家。学院毕业生一直深受所在行业欢迎,就业率每年均保持在98%以上,多次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学院坚持面向“中国制造2025”,主动对接重庆市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及“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瞄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积极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固高(重庆)长江研究院、重庆广数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建立重庆市重要的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基地;并参股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共建国家级机器人检测平台。同时还分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IAIT)合作共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未来,学院将进一步积极努力,整合政校企资源筹建“重庆机器人工程学院”,重点培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