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光伏产品双反调查

2022/07/18282 作者:佚名
导读:光伏产品原因 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光伏产业已不再是让企业一拥而上的“香饽饽”,产能过剩、成本增加、推广难度加大等发展瓶颈开始显现。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市长刘捷此次来京的目的,正是力求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足发展寻求破解之道。刘捷告诉本报记者,针对本次人大会议,他特别提交了一份议案:即向国内市场推广光伏产品,扩大其应用范围与领域,力求改变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

光伏产品原因

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光伏产业已不再是让企业一拥而上的“香饽饽”,产能过剩、成本增加、推广难度加大等发展瓶颈开始显现。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市长刘捷此次来京的目的,正是力求为中国光伏产业的长足发展寻求破解之道。刘捷告诉本报记者,针对本次人大会议,他特别提交了一份议案:即向国内市场推广光伏产品,扩大其应用范围与领域,力求改变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局面。

光伏产品外部受阻

刘捷之所以对光伏产业心怀忧戚,与新余市在光伏产业中的特殊地位不无关联。2009年,新余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亦是中国批准建设的第一个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科技示范城。经过不到两年的光景,该科技城已经形成了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和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三大新能源板块,不仅吸引了很多新能源企业落户,更有不少科研院所前来驻扎,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在发展过程中,刘捷逐渐发现了存在于中国光伏产业中的一些制约因素。刘捷告诉记者,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给予新余等新能源试点城市足够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这一点不可否认。“但伴随光伏业的发展壮大,中国光伏产品9成以上都出口至国外,在国内应用与推广的范围十分有限。”

不仅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中国的老百姓也难以感受到高科技环保产品带来的便利。而恰在此时,国外的光伏产业亦遭遇寒流过境。在光伏产业普遍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同时受经济增长不景气所累,欧美国家对华光伏产品频频发起“双反”调查。刘捷向记者抱怨,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又令欧盟一些国家降低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额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光伏产品不得不面对量价齐跌的风险。

市场分析师指出,尽管2012年一季度光伏业出现“小阳春”,但受“双反”影响,部分订单被转移到了中国台湾地区。而未来组件价格在终端客户成本要求及供过于求的环境下,难有明显的上升空间。光伏企业在2013年会打一场硬仗。

光伏产品内部困扰

经常与光伏企业打交道的刘捷不得不承认,由于大多数产品都面向国际市场,企业虽已做好抱团应对挑战的准备,但中国光伏企业对发展的信心正在经历水与火的煎熬。因此,刘捷在议案中指出,不妨加大中国光伏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与推广力度,既可以帮助企业重振信心,又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益之举。“这样的发展动向应该是大势所趋。”刘捷说。但若想实现上述目标,刘捷认为,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在国外,光伏产品的应用率已经非常普遍,但中国市场上的光伏产品为数仍然不多,更不用提及惠民、节能的光伏电站等设备设施。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伏产业市场启动速度较慢,市场和产业不协调是造成内需较为缺乏的原因,也是中国伏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靠企业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实现推广与普及的目标,但使用新能源产品一定是大势所趋。”刘捷说,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推广政策。

虽然光伏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推广与应用水平一直徘徊在低位,但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国际一流水平。刘捷说,中国光伏产业不仅初具规模,且接近了世界核心技术水平。但由于光伏产业仍属新兴行业,有不少企业盲目进入,导致这一市场在管理层面仍显不足。“同时,越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时期,企业越会注重现金管理与加大研发力度等具有远见的做法。成本、研发、管理仍是光伏业的基本要素,企业的长期价格也正体现于此。因此,做好成本控制,加强研发和管理,才是企业目前急需修炼的内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由外向内地全面推广,人们希望国家相关政策可以呼之欲出。”刘捷坦言。

光伏产品双反结果

北京时间2013年6月4日晚,“欧盟”正式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初步裁决结果,决定将从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光伏产品最新报道

2014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这是美自2011年11月以来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2014年1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终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从台湾地区进口的此类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将对相关产品的两地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