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棚户区改造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关注。人们发现,较之中国棚改的显著成就,其他许多国家的城市落后区块改造或灾后重建项目成功案例并不多,为此众多海外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
多国专家受访时指出,中国棚户区改造的成功,体现了中国在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这些因素归结起来包括,政府坚持为民办事;体制机制优势确保了执行力;有充足财政保障和强大资源动员能力作为支撑;融资方式灵活创新;在项目规划设计上,注重把改造与发展相结合,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等。
据统计,自2010年到2014年底,中国累计改造棚户区2100万户。国务院今年还明确了2015年至2017年改造1800万套棚户区住房的目标。
专家指出,如此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绝无仅有,堪称中国政府落实执政为民和高效执行力的最佳写照。日本中国问题学者工藤靖志认为,中国棚户区改造的巨大成功在许多其他国家是很难办到的,这样的成功也让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羡慕。
“经过大规模开发改造的棚户区配套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面貌,也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利国利民工程,”工藤说。“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政府强大的执行力。”
埃及前驻华使馆新闻参赞艾哈迈德·萨拉姆在1999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他回忆说,那时中国人民的住房条件和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很低,而近年来中国政府着力改善民众居住条件,尤其是大力度推动保障房和棚改项目,显著改善了民生。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其他许多国家,政府在相关改造工程的巨大挑战面前望而却步,即便出台改造项目计划,也很难高效实施。
据获悉,在日本东京,一些贫民居住的区域迟迟难以实现集中开发;在印度孟买,约45%人口住在贫民窟,也曾有过不少改造计划,却成效不彰;在肯尼亚内罗毕,由于一些人担心会因改造计划失去租金收入,加之一些政客出于选票考虑,不希望当地居民分散安置,导致改造阻力重重。
孟买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城市问题专家里瑞什·阿格拉瓦尔说,当地政府虽参与改造计划,但首要着眼点往往是保选票,此外一些政客也并非真心为民,而是瞄准稀缺的开发权。
工藤靖志分析认为,东京贫民区改造计划搁浅主要受制于政府统筹能力,即便政府制定改造规划,经过10年、20年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实现集中开发。
加纳学者基斯·布鲁维说,加纳首都阿克拉市郊的阿格博罗西地区是个巨大的电子垃圾处理场和贫民区,政府的改造清理效果不佳,还引发了冲突。反观中国棚改却能让多数居民感到满意,这值得加纳认真借鉴。
中国规模棚户区改造成就斐然,得益于政府财政等政策性配套支持。譬如,国家开发银行仅2014年就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4086亿元人民币,支持了30多个省区的棚改,惠及居民近875万户。对此,海外专家认为,棚户区改造集中体现了中国政府调动资源的能力。
反观2005年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之后的美国新奥尔良,当初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很快决定拨款500亿美元用于重建,但直到灾害发生7年后,当地黑人聚居的下九区才真正看到第一笔联邦重建资金投入重建工作中,且重修道路的市政项目仍迟迟不见开工。此外,不同族群聚居区重建进展的差异大也引发争议,以至于80%的白人认为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时,近75%的非洲裔居民认为重建远未完成。
对此,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承认,“卡特里娜”飓风令长期存在于新奥尔良的结构性不平等更加凸显,原本的天灾变成了一场人祸。
中国在推进棚改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也为不少专家称道。澳大利亚创新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中国政府最近加大力度推动棚户区改造,而且积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模式(PPP),这十分令人赞赏。
委内瑞拉经济学家亚历山大·冈萨雷斯说,委政府2011年4月宣布启动“大住房计划”,要在2019年前为中低收入群体建造300万套社会保障房,这一计划只完成了74.5万套,后因国际油价下跌而失去财政支撑。
冈萨雷斯认为,中国棚改项目常常采取某些灵活方式,注重利用社会资金作为财政补充,这利于拓宽资金渠道,对财力不足的拉美国家很有启发。
中国棚改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将改造与发展相结合,纳入有规划的城镇化进程,注重可持续性。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研究专家恩里克·杜塞尔认为,中国棚户区改造不仅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也能给低收入阶层切实救助,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金融学教授夏华声说,中国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棚改中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引进社会力量参与,让参与各方利益共享,为巴西乃至全球的城市落后区块改造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中国棚改体现出的体制机制优势以及标本兼治施政思路,让不少专家印象深刻。阿格拉瓦尔说,中国通过把棚户区改造成优质住房,将会获得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此举不仅会改善中国相关发展指标,也会对中国经济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在全球多国,新华社记者采访获悉,当地贫民区改造的效果与中国棚改截然不同:许多国家贫民区的大多数居民并非土地和房屋产权所有者,即便改造也无法从中受益;而中国棚改则不但让普通居民改善居住条件,还获得切实利益补偿,实现居者有其屋,居者得实惠。
相关专家指出,这种巨大反差则源于土地制度、产权结构和政策安排等多领域的深层次差异,中国的成功经验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