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下水一般具有赋存状态复杂(集中管道状或分散网络状)、动态变化迅猛、迁流通畅、流态多变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不同地段由于其补给、迁流、排泄条件的不同而又有明显的差异。影响补、迁、排条件的因素除了地质构造外,主要受地形地貌、即碳酸盐岩的出露条件、地形切割程度及水文网配置格局所控制,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岩溶地下水特征。据此可在宏观上将岩溶地下水概括三种类型:岩溶山地(裸露型岩溶)的岩溶地下水,岩溶平原、盆地、谷地(复盖型岩溶)的岩溶地下水和河湖近岸地带的岩溶地下水。
需要指出的是,在华南复盖岩溶区的上复粘性土层常与残坡积或坡洪积成因,多含有砂砾质且垂直裂隙发育,具有不均一的含水性,往往组成弱含水层,居民多取之供生活用水。其特征是含水不均,水位随地形而变化,水量较小,干旱年份甚至干涸。这一类土层水的水位一般高于下伏的岩溶地下水位,尤其在雨季,其水位差达到最大,在其作用下,沿土层中的垂向裂隙和粗大孔隙产生垂向渗透补给岩溶地下水,其水力坡度较大,可在土层中产生潜蚀作用,将土的细小颗粒随水带走,形成土洞,进而扩展形成塌陷。
地下水的动力条件是指地下水的赋存(含水介质类型)和水力条件(承压、非承压)及其以水位(水头)、流速、水力坡降等要素表征的条件。在岩溶地下水埋藏较浅、循环交替强烈的地段,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易于改变,地下水活动变化强烈,有利于塌陷的形成。这些地段有:水位埋藏较浅,多具承压性,变化幅度较大,或在基岩面附近波动的地段;通流较通畅的集中迁流带或主逸流带;地下水的排泄带;具有潜水(包括土层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结构分布地段;与潜水或地表水体联系密切、交替强烈地段;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