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薛明
薛明:我先谈谈个人对创新的体会,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创新感很强的建筑师,但是还算一个有代表的建筑师。我觉得做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做得更细致,更符合使用者或者城市发展,这也是当前状态下,大家最需要的一种设计。
说到创新设计,我觉得中国现在的设计创新不足,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也是创新不足的表现,实际上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我们到现场会发现这些建筑不是国外明星建筑师设计,就是国内一些比较盲从的建筑师的作品。我认为这些奇怪的建筑并不能真正代表世界建筑主流,但由于中国目前的状态,加上国内各种各样的媒体,还有一些社会上各方面的人群,对这些设计的追捧给大家造成了误导,让大家认为此类建筑就是创新,反而从城市和人的角度上,踏踏实实解决问题的建筑师就不被重视了。
我们出国考察项目的时候,对一些注重细节的、人性化的空间感受的建筑很有感触,而且我们也了解和参观了很多国外的建筑事务所。这些建筑事务所也没有明星建筑师,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设计哲学,而这些设计哲学是建立在现代主义最基本原理上的,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全世界更注重的是拥有自己原则,而且能多元化发展的建筑师,这种多元化发展并不表现在建筑外形设计上,而是需要建筑师有比较独立的思想。中国的建筑师现在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只是一贯盲从,这就是缺乏对建筑本身的一种更深刻研究的表现,也缺乏一种匠人精神。
我觉得建筑创新不是一天两天突发奇想的事情,它是一个沉淀的过程,我们国家的发展在建国以后有一大段的停滞甚至倒退,后来又急匆匆的往前赶,这就造成我们缺乏文化积淀,缺乏深入思考。随着建设发展的变缓,我们建筑师也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做一些更细致的人性化设计,多用匠人的精神工作,多有一些自己独立的思考,那么这种创新就会逐步的体现出来,让整个世界都能真正心服口服的认为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创新。
刚才我提到的多元化发展,从建研院这边的情况来说,我们以前是一元化的思想,什么事情都要求统一。虽然现在大家的思想开放了,但是实际的现象却并非如此,我与一些年轻建筑师交谈的时候,发现他们脑子里面只有明星建筑师,这种现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属于一元化,并不是多元化,所以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才能使原创有更好的驱动。
我们国家前段时间的发展比较快速,留下的是视觉上的思考,刺激人们的眼球和满足虚荣的设计,但实际上对建筑更深层次的思考明显不够,如果从我们建筑师自身责任来说,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对设计本身进行更多的思考,对人、城市和社会,既要用开放心态来学习,也需要用虔诚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文化,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太不了解,这也就造成了我们在思维上容易盲从。
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发展很快,有很多先进的东西,但是他们也逐步认识到,在他们的发展哲学里,也有一定的缺陷,反过来他们现在觉得东方的思维体系,有很多可借鉴之处。我们建筑师的责任就是放下心态,多学习多积淀。刚才我也谈到很多年轻设计师的盲从感,也是跟建筑师自身从业实践息息相关的。这些年轻设计师在工作中,找不到可以独立思考,和能指引他们有责任感的方式,另外也因为西方建筑师的话语权比较强,导致他们只能选择模仿杂志上的明星建筑师的作品。所以我们的设计师能够把自身的责任体现更清晰,也许对年轻设计师认识到这些问题会有所帮助。
还有一方面是人才的问题,也就是国家体制问题,由于中国目前体制问题很多,也压制了人才的发展,现在有很多拥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的思想不能很好的表述,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的创新人才变成了一元化的状态,而不是多元化真正的创新,所以我们建筑师之间要多做一些交流论坛。我觉得建筑设计体制制度要有一定的改革,一定要符合我们建筑师本身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我们做到设计的创新,我们的责任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体现。
本文整理自“建筑与景观的‘白话说’”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