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1年工作回顾

(一)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重点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8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96家,“双30”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5%以上,开封空分、新大新等24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晋开集团综合收入超过40亿元,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百强企业”。工业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奇瑞汽车(河南)制造基地、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龙宇化工聚甲醛二期、河南百昱新型平板显示电容式触摸屏等144个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工业投资246.8亿元,增长45.4%。产业集聚区建设明显加快。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2亿元,增长69.4%。十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79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78亿元,增长40.4%。重点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强力实施转型升级“1538”工程,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推进活动,全市3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4.6亿元,增长39.6%,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0亿元,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投资强度最大的一年。

(二)“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力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全市粮食总产259万吨,增长1.3%,连续8年创历史新高。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各项财政惠农补贴9.8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到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696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6.6%。全市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486个,规模养殖场(户)超过4万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91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启动3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建沼气池6899座,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2240座,新解决22.3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41个,5.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三)第三产业发展有了新成效。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完成书店街特色街区改造,刘青霞故居纪念馆建成开放,城墙保护四期工程基本完成,繁塔·禹王台景区开发、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扎实推进。重大文化旅游活动顺利开展。成功举办中国(开封)2011清明文化节、中国开封第29届菊花花会暨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动,节会经济成效显著。旅游业发展迅速。持续提升景区品位,不断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全市旅游接待量3924万人次,增长13.2%,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5亿元,增长21%。金融业健康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7.6亿元、贷款余额443.8亿元,新增存贷款104.5亿元和44.8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5.3%和11.2%。澳洲联邦银行(兰考)村镇银行、开封新东方村镇银行建成开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大润发综合购物广场、大商集团新玛特建成开业,商贸、住宿、餐饮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邮政、电信、交通运输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2%。

(四)开封新区建设迈出新步伐。综合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了运粮河组团城市设计。完善了启动区控制性详规、铁南基础设施规划以及新区道路管网修建性详规。《开封新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终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新区一期、二期工程18条道路全部建成通车,三期、四期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中心区和铁南工业区基础设施BT项目扎实推进,建成及在建道路110公里,1—12大街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总投资446.3亿元的74个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2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大型空分产业园等初具规模。黑岗口调蓄水库开工建设。迁村并居扎实推进。职教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省化工技校、省医药技校入驻新校区。主导产业培育力度加大。深化专业园区建设,入驻企业达到486家,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汴西产业集聚区被命名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五)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城乡规划编制成效显著。编制了《开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和古城区、东城区、南城区、西城区控制性详规。完成了五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五区村庄布局规划和15个中心镇核心控制区控制性详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郑民高速一期建成通车,郑汴物流通道开封段基本完工,郑开城际铁路、连霍高速公路拓宽改造、郑徐客运专线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宋城路、大庆路、魏都路景观整治;南干渠、东护城河清淤以及东区沉陷点维修工程顺利完工;东陈庄路、万兴园路、内顺城路改造、东外环路北延、电视塔南路工程正式启动。完成人防工程建设12.6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县乡公路227.2公里,改造大中型危桥880延米。城市管理取得新突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建成投用,解决城市管理案件18万件,一大批涉及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依法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取缔非法客运三轮车8488辆;投入6500万元,更新城市公交车254辆,新开辟调整公交线路16条,城市交通秩序明显好转。集中开展市区墙体整治和违法建设整治专项活动,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各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产城融合,拉大县城框架,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聚集。

(六)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开封塑料厂、丝织印染厂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开化集团、中州机械厂、缝纫机总厂、针织厂等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基本结束。社会事业改革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展顺利,93个乡镇卫生院、市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有村级卫生室实现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如期完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继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央企、外资企业合作,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2个,总投资103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82%;外贸出口2.3亿美元,增长21%;引进省外资金261.7亿元,增长47.4%。我市被省政府评为“对外开放工作优秀省辖市”。

(七)发展方式有了新转变。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实施新开电器铁路电力远动智能箱式变电站等33项省级科技计划,河南省化学原料药制备、糖精工程、米面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开展技术合作项目30个。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组建,实现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我市被评为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建筑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八大节能工程。全面完成省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提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全面完成减排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全市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均达到省定目标,饮用水源地水质平均达标率保持100%。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调控,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继续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7.2万亩。

(八)民生幸福指数实现新提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落实资金35亿元,圆满完成十五项民生工程。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6492元,增长20.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1.8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8.6亿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各县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950元、820元。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年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16.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96.3元。为37.4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保险金1.7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社会福利园区建设项目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17353套,开工率100%。为1.7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累计发放租赁补贴6178万元。全市归集住房公积金4.7亿元,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5亿元。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参合率达到97.6%以上。完成603个行政村卫生室建设,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教育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改扩建幼儿园105所,发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5.2亿元。累计投入资金6.2亿元,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攻坚目标任务。成功举办2011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和开封市第八届运动会。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市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扎实推进平安开封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切实加强信访稳定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不懈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持续推进“两转两提”,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各级政府机关服务效能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强化财政监察审计监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市文明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第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驻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外事、侨务、对台、统计、档案、史志、地震、气象、社会科学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迎挑战、谋崛起的一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抢机遇、求跨越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驻汴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开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之中,仍处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之中,仍处于蓄势积累、快速崛起的进程之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底子薄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突出,经济发展瓶颈亟待破解;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仍较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财政保障能力不足,支出压力加大,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一些部门职能和作风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继续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承先启后的重要一年,是推动开封快速崛起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内区域竞争更为激烈,我市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面临诸多挑战。但总的来看,开封正处于风生水起的黄金发展期,发展优势明显,发展机遇难得。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郑汴新区加快发展,建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形成中原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省九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郑州、开封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进一步强化了开封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战略核心地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好“五大攻坚战”,实现“五个翻番”,促进开封快速崛起,描绘了未来五年开封发展的蓝图。特别是经过全市人民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四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上下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当前,开封发展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扬帆破浪风正劲,快速崛起正当时。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忧患意识,善于趋利避害,更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必胜信心、乘势而上,在快速崛起的道路上迈出更快、更大的步伐。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市十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围绕中原经济区核心区、“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五个定位”,全力打好工业强市、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提升“五大攻坚战”,持续求快,务实发展,积极作为,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实现开封快速崛起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立足开封实际,把握“持续求快”的“总基调”,坚持“五个着力”,强力推进“五大攻坚战”。把握“一个总基调”:“持续求快”作为我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符合中央、省委精神,符合开封实际,符合群众期盼,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是打好“五大攻坚战”、实现“五个翻番”、促进开封快速崛起的需要,更是惠民生、谋发展、破瓶颈、解难题的需要。“持续”就是保持开封科学发展好的思路、好的举措、好的势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好局面;“求快”就是在发展速度晋位升级上求快,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求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求快,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求快。坚持“五个着力”:就是着力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电信、金融、交通、产业、生态同城和资源共享;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着力破解资金、土地、资源环境等发展瓶颈,增强开封发展活力;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五大攻坚战”:就是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攻坚战,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强力推进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强力推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提升发展软实力;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2012年重点工作

zuo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深入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要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难得机遇,主动对接,强力运作,推动郑汴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电信同城。积极做好开封电话号码升位和两市统一区号、并网等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金融同城。抓好郑汴资金清算同城化、票据融资同城化,加快两地资金周转速度,实现两地居民在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办理金融业务享受同城待遇。加快推进交通同城。扎实推进郑汴物流通道、连霍高速开封段扩宽、郑开城际铁路、郑徐客运专线等道路建设,启动310国道开封境汪屯至中牟界等新建改建工程,争取尉氏县至郑州航空物流港区通道开工建设。深入推进郑汴公交同城。加快推进产业同城。进一步增强两市在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科技链方面的衔接与交流,着力推进两市产业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富士康电子信息、港区物流等重大项目对接。加快推进生态同城。尽快启动郑汴新区水系建设,加快沿黄休闲生态旅游区开发。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的对接和资源共享。

(二)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攻坚战,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快速崛起的关键,增加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不断增强工业实力。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力实施“3536”工程,组织实施300个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3大类60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北大科技产业园、晋开集团百万吨总氨、中平能化光气产业园、盛世中原家居产业园等30个重大工业项目实施,确保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完成228亿元。大力培育重点企业。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提升“双30”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力争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超20亿元企业达到4家。加快平原非标、禾丰牧业、得胜锅炉等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产业集聚区起步区和发展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与区外设施互联互通。突出抓好标准化厂房、检测检验、公共租赁住房、综合服务中心等生产生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化工、新材料、食品、纺织服装、光伏、木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十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增长18%。加快完善工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强化银企对接,力争年内新增融资100亿元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创业、研发、孵化中心等服务平台;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实验区示范工程,创建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调度,确保企业正常生产需要。

(三)强力推进开封新区五年成规模攻坚战,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按照“呼应郑州,借力省会,保持好势头,实现新跨越”总要求,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成规模”总目标,抢抓机遇,奋力跨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运作,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完善启动区、铁南工业区基础设施,启动运粮河组团开发,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0亿元。全面推进黑岗口调蓄水库及沿湖绿化、亮化、景观带建设,启动中心商务区建设,搞好金明大道提升改造,建成一批特色彰显、魅力独特的城市亮点。加快迁村并居步伐,完成闫砦、毛砦迁村并居一期工程,瞿家砦、野场55栋楼房竣工验收,启动王府砦迁村并居工程,扎实做好横堤铺、斗门等迁村并居前期工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开封高中西校区、市中心医院、解放军第155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市体育场、规划馆、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规划设计及建设,建成一批标准化厂房,增强新区吸纳能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服务措施,落实跟踪机制,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奇瑞汽车制造基地、河南煤化重型设备制造、银基数字科技研发、晋开总部、日本住友、国际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确保引进开工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力争一批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发展,建成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推进国家级空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空分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家具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家具生产、研发、交易于一体的家具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0家以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商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区域性金融、商贸流通和科教研发中心。

(四)强力推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攻坚战,提升发展软实力。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立足国际性、唯一性、时代性,强化城市建设精品意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开封美誉度,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加快推进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发展规划,以宋文化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围绕宋文化集中展示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总体定位,做强文化旅游、书画工艺美术、饮食文化、文艺演出、休闲娱乐、会展收藏、传媒出版、文化培训八大产业,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城一景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加强文化旅游项目谋划和建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宋都水系、鼓楼复建、繁塔·禹王台景区开发、延庆观扩建、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朱仙镇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施开封城墙保护五期工程。提升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品位。办好“两节会一论坛一赛事”及第22届中国厨师节等重大节会活动,继续抓好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等知名文化品牌建设。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抓好市旅游集散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开拓文化旅游市场,确保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中心商务功能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香港爪哇大型休闲购物中心、丹尼斯百货、金明池商业广场等商务、休闲购物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启动养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娱乐、休闲、酒店、健身、养老、会展等第三产业发展。围绕名店、名吃、名品、名厨,做精做实餐饮服务业。鼓励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支持交通银行等更多股份制银行在开封设立分支机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实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内容,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质量。加强城市交通整治,巩固整治规范市区三轮车工作成果,提升出租车行业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更新公交车100辆。大力开展“三城联创”活动,突出抓好市容环境、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把我们的城市建设得更美、更绿、更靓、更干净、更文明。

(五)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战,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支撑,以中心镇为重要支点,以新型农村社区为重要依托,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社区”城镇化格局。下大力气抓好老城区改造。在强力推进开封新区建设的同时,下大决心抓好老城区改造,着力形成中心城区内老城区、新区、运粮河、东区四个板块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大力度推进“两改一建”,即推进老城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棚户区改造与提升文化产业功能相结合、原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以人为本与依法征收相结合,鼓励成片成区域开发,鼓励文化旅游商贸类建设项目,鼓励城墙内机关、企业、居民外迁。城墙内严格控制建筑风格及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局部零星开发,严格控制纯房地产开发项目。痛下决心,广泛动员,区为主体,部门联动,分步实施,和谐推进,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任务。要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30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700套,廉租住房2600套,公共租赁住房3426套,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368套,着力缓解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抓好河南大学周边景观整治及水系二期周边地块开发。搞好环城景观带、城市出入口景观带建设,启动火车站及周边改造开发。强力实施新曹路(护城堤—大广高速)改造、夷山大街北延和南延、西环路北延、劳动路北延、东京大道东延、黄河大街南延工程,打通迎宾路北段。扎实推进生活垃圾中转站、旱厕改造、华北体育场改造、东护城河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和夜市。优化服务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计划,投资100亿元,全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规划建设县城,突出县域特色,强化产业支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促进农民向县城、中心镇转移。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国省干线公路。加快县城城中村改造步伐。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加快朱仙镇等中心镇开发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尊重民意、因村设计,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规划编制,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规。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市县区资金,加快已启动35个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1000户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涉农办事处)年底前至少开工建设1个新型农村社区。注重村庄布局与发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相结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六)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攻坚战,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新型农业产业化作为开封快速崛起的基础支撑,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力争全年粮食总产52亿斤以上。进一步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利建设“2333”工程,即加快黑岗口、赵口2个调蓄水库建设,完善老城区、开封新区、郑汴新区3个水系规划建设,加大贾鲁河、惠济河、涡河3条河流的治理力度,加快赵口、柳园口、三义寨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做好“油改电”等田间工程,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治理。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抓好“亩产800公斤超级小麦新品种培育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加快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主导作物品种的换代升级。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花生、小麦、棉花、西甜瓜4个国家级综合试验站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粮食、油料、棉花、大蒜、畜禽、木业、花卉、蔬菜、淡水养殖、食用菌等10大产业链,建设粮食加工、棉纺加工、油脂加工、木材加工、畜禽加工、特色种植加工、香精香料、菊花产业等8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打造优质畜产品供应基地。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重点扶持天丰面粉、杞县大用、福甬纺织、中原皓月、雏鹰农牧等龙头企业,加快中原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等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家以上,力争实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零的突破。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0家。抓好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完成40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5.3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全年新增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5万人。

(七)着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为打好“五大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打好“五大攻坚战”,改革是动力,开放是关键,要在更深层次深化改革,在更广阔领域扩大开放。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基本完成塑料厂、丝织印染厂依法破产;积极稳妥推进羊洋集团、空间结构厂改革;完成联运公司产权转让;做好矿山设备厂、磁性材料厂、一木公司等企业的破产重组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深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其它领域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8大产业集聚区和十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把2012年作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切实做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工作,进一步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达产率。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党政一把手招商引资工程,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驻地招商、区域招商、委托招商、对口招商、商会招商,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好第30届菊花花会经贸洽谈会等活动。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创新“涉企收费一费制”、“项目无偿代理制”等服务措施,完善外商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开放氛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工业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开发合作,促进外派劳务健康发展。

(八)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节约集约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级空分设备质检中心建设,提升空分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平,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扎实推进国家级超级小麦育种国际合作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全国优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建省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中国农业大学开封实验站。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培育国家级名牌产品2个,省级名牌产品6—10个。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行环境容量预算管理,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启动“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惠济河、贾鲁河等重点河流治理力度。加快实施黄汴河治污工程、雨污分流和污泥处理。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建设新区污水处理厂和各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提升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快垃圾处理场和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创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市。继续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推动节约集约发展。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节水技术改造。落实差别化土地管理政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大幅度提高单位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办好一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岗位扩容、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和就业帮扶,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的创业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再就业2.3万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幼儿园150所;适应城镇化需要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大力支持河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持河南大学百年校庆活动,推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大学、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加快发展。全面加强人才工作,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活动。加强互联网管理,不断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办好农家书屋。巩固城乡基本药物制度成果,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推进精神病医院迁建工作。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统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妇女儿童保护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升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探索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市场监管和调控,确保生活用品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对担保公司等金融业监管,着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开封”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各种风险的预防预警和应对能力。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工作。强化“双拥”共建,支持驻汴部队、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史志、气象、地震、社科研究等工作。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深入落实“两转两提”,求实求效,务实发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为民行政。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效、便民、负责为目标,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愿望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疾苦作为第一责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用为民的执政实践,创造更加丰硕的惠民成果,让开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自信、更加幸福。

(二)坚持科学行政。要科学谋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影响开封发展的主要矛盾,按客观规律办事,增强工作谋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不搞形象工程,不搞短期行为。要科学决策,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保证重大决策部署符合市情、顺应民意、不走错路、少走弯路。要科学运作,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执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工作实绩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坚持民主行政。主动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审批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让政府在监督中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政府及部门都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制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五)坚持务实行政。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务实行政推动务实发展。要着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将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落实到破解一个个发展难题上,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明确到一个个责任主体上。对认准的事,要坚定执着,不动摇、不懈怠;对定下来的事,要雷厉风行,不推诿、不拖拉;对部署了的工作,要一抓到底,务求突破、务求实效。特别是对一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民生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要深入实际,直面困难,敢于担当,敢于破解,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收兵。

(六)坚持廉洁行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工程建设、土地管理、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查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倡导勤俭干事业,力戒奢侈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都要做到警钟长鸣、秉公用权,坚守做人底线,立身不忘做人之本;坚守做事原则,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坚守做官标准,为政不移公仆之心,以廉政建设的新成果保障发展,以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加速推进、作用凸显,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打好“五大攻坚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中原崛起,开封前程锦绣;河南振兴,古都机遇无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万众一心、奋发图强,精诚所至、金石开封,奋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推动开封快速崛起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查看详情

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

  • 品种: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产品说明:规格定制;
  • YH
  • 13%
  • 四川雨禾源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ASA5520-K8 4个千兆端口
  • 思科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西海棠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13%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2012柴油

  • 0#柴油
  • 1L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12-19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落地式2.0HP
  • 4台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2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文献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27KB

页数: 10页

—— 2013 年 2 月 1 日在开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吉炳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 提出意见。 一、 2012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 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 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持 续求快”总基调,全力打好 “五大攻坚战”,科学谋划,积极作为,务实发展,较好地完 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1212.2 亿元,增长 1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90.1 亿元,增长 17.8%;固定资产投资 738.2 亿元,增长 26.1%;公 共财政预算收入 61.9 亿元,增长 26.2%,其中市本级 26.8 亿元,增长 18.2%;社会

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27KB

页数: 5页

2010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0年 2月26日开封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 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受到冲击最为严 重的一年,也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在逆境中奋力跨越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 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齐心协力 破危局,集中精力谋发展,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 777.1 亿元,增长 1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9.5 亿元,增长 13.1%,“双11”增长目标超额完成。 农业生产战胜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 的旱灾,粮食总产 50.7 亿斤,连续六年保持增长;文化旅游产业继续保持

2006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5年及“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05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121.2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163.9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121.9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533元。粮食总产203万吨,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5亿元,实现利润10.4亿元,分别增长24%和111.3%。全社会用电量30.3亿千瓦时,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2亿元,增长13.9%。

财政和金融实力明显增强。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3.98亿元,在全省提升3个位次,增长38.2%。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6.05亿元,增长4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5.1亿元,贷款余额203.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9.9%和12.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增长48.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3亿元,增长48.7%。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1.09亿美元,增长46%,其中出口创汇6795万美元,增长2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06万美元,增长28%;引进省外资金44.5亿元,居全省第3位。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5万人,其中“4050”人员1.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0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增长14%。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五”期间开封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跨越,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十五”发展的成效突出表现在:

五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与“九五”末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7.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8%。城镇化率达到33%,比“九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尉氏县、开封县、杞县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了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比“九五”末增加247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9万亩。人均畜牧业产值居全省第3位。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粮食、肉类、乳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50万吨、4.2万吨和1.3万吨。发展劳务经济,去年劳务输出达到9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46亿元。去年旅游接待量16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6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33%和107%。全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点)达到7个。龙亭湖、包公湖景区分别被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风景旅游区。

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369亿元,为“九五”时期的2.3倍。新建重点项目124个,完成投资143亿元。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成使用。完成了黄蔡河、涡河、贾鲁河整治和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工程,实施了9项国家级和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近2亿元。城乡电网改造投资10.6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万千瓦、变电容量1086兆伏安。投入141.5亿元新改建公路3381公里,新增“村村通”行政村1666个。公路通车总里程73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7公里。开展“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1605亩,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

五年来,改革向纵深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行了“区带乡”体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40家国有企业通过改组、改造、改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了改组、改制,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完成了新一轮市、县(区)、乡(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了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农村税费改革、“乡财县管”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深化。完成了干线公路养护体制等交通改革任务。市政、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都迈出了新步伐。

五年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和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了万人评议机关、效能革命和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建立了外来投资企业“绿卡”服务制度,开通了企业信用网。成立了市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和投资项目代理办公室,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以小时为单位的行政审批承诺。行政审批事项由1485项精简到207项。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赴香港、厦门、大连、杭州、温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及举办菊会,广交了一批客商,签约了一批项目,引来了一批资金。“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04万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7%。平煤集团、晋煤集团、北京汇源、杭州开元、南京雨润、吉林皓月、辅仁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投资开封。扩大对外贸易,“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出口创汇2.2亿美元,比“九五”期间增长59%。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与韩国永川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五年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编制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100余项。投资30多亿元,完成了东京大道、内顺城路、大梁路和宋城路向西延伸等70多公里道路建设工程。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开工建设。整治了金明广场至东司门道路景观,改造市区背街84条。城市人均道路面积7.9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3.7平方米。新增供水管网155公里、排水管网58.4公里、燃气管网291公里。新建了森林公园、午朝门广场、大梁门绿地和环城公园一期工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1.1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完成88.3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27.4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7平方米。出让土地5370亩,土地纯收益9.1亿元。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完善了城市管理机制,深入开展了创“三城”工作,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荣获了省园林城市称号。

五年来,社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施科技计划911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288项,4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我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全部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省政府下达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艺作品获省级以上金奖115个、银奖108个,歌舞剧《清明上河图》被列为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首批重点剧目。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国家级比赛金牌8枚、省级比赛金牌300枚。夺取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城镇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尉氏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达到59.6万人,兰考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在全省率先推出了购买假冒伪劣药品先行“1 1”赔付的措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统计、对台、侨务、人防、气象、档案、史志、残疾人事业、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五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加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政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五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70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惠民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均分别在5万人和3万人以上。为扶持下岗职工就业,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4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成了10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年征收突破5亿元,失业保险费年征收突破4000万元。10.7万名城市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8万多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到定期定量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发放资金4324万元。免除了农业税,为种粮农民兑现直接补贴6480万元。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积极成效。取得了黄河兰考段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完成了兰考县谷营黄河滩区1.15万人的移民迁建工程。修建沼气池1.16万座。完成了145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投入4881万元,解决了2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蓬勃开展,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再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成了第四届、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三公开”,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市、县、区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组织干部驻村和下访,实行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热点问题。以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为目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涉霸犯罪团伙,有效治理了社会治安环境。强化安全生产和稳定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实现开封复兴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值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各界人士以及关心、支持开封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开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关系开封长远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消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很重;经济外向度较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亟待增强,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较为困难;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社会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开封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在政策、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支持中部地区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原崛起战略,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这都给我市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经过“十五”的发展,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自身优势在展现,发展活力在增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珍惜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保持“十五”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让开封在中华大地上重现光彩。

根据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汴、开放引进、旅游带动、加快城镇化步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在创新中跨越,在开放中振兴,在奋斗中崛起,为实现开封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达到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7:4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到2010年达到39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10年达到27亿元。城镇化率提高到48%。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亿美元,实现出口创汇6亿美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创新型城市和文化强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花更大的精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始终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是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汴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五是坚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彰显宋都古城特色,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提升开封核心竞争力。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发活力,构建和谐开封。

“十一五”重点抓住八大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为完成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提高工业竞争力

抓住省委、省政府着力发展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以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优势企业团队为核心,促进工业总量扩大、结构升级、效益提高。优化工业布局。高标准做好杏花营工业区、汪屯工业区、边村工业区、黄龙工业区和尉氏县、兰考县、杞县工业区的规划工作,引导新上工业项目和搬迁企业向工业区集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产业培育、辐射带动、研发孵化的作用。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发展壮大纺织、食品、化工、医药和机械设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尉氏县、兰考县、通许县纺织工业带建设,支持尉氏棉业集团、天隆纺织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提升纺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果蔬饮料、粮食、肉类、大蒜、花生深加工业,抓好皓月集团肉牛加工、汇源三期等项目。以平煤集团、晋煤集团投资开封为契机,加快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支持开药集团、天地药业、康诺药业、前锋制药厂、河大制药厂等企业技术改造,扩大医药生产能力。以空分集团、仪表有限公司、高压阀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提高专用设备制造水平。整合工业资源。运用市场、政策、行业自律等手段,整合汽车配件、空分设备、空间结构和预应力设备等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群式发展道路。多渠道引进外来资本参与企业改制和新产品开发,加大投入,培育品牌,逐步改变我市工业以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为主的状况,使企业做强、做精、做久、做大。抓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1.3亿元。引导企业狠抓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放心、放开、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对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充实资本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进资源节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从严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推广多层标准化厂房,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面清理整治砖瓦窑场,逐步禁止生产实心粘土砖,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二)加强“三农”工作,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继续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搞好试点,积极推进,探索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借鉴先进经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开封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村容村貌规划、和谐村建设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措施。总结经验,完善政策,兑现奖惩,支持五县发展特色经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用好新增大工业项目用电价格优惠政策,壮大二、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抓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组建涉农产业链技术促进中心,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关键技术、现代工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龙头企业达到11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20个。发展规模养殖示范小区和畜产品加工业,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成县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就业能力,打造劳务品牌。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其中免费培训5万人;实现劳务输出100万人次,劳务收入50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行政村通柏油路建设任务,建成82个乡镇汽车站和400个行政村招呼站。抓好涡河、贾鲁河、黄蔡河骨干河道整治和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农业灌溉三期工程。继续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让10万农民喝上洁净水。农村沼气入户率达到10%。完成50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确保4.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解决温饱。抓好造林绿化工程,努力实现平原绿化高级标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搞好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为2007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做好准备。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创新农村供销社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和合作经济组织。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转变乡镇机构职能,确保乡镇机关事业人员只减不增。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文明进步。

(三)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抓住中原城市群建设和郑汴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建成郑汴城市间连接通道,在沿线展开产业、商住、文化、生态建设布局。落实《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加强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及郑州市相关部门的对口交流与合作,推进郑汴两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对接互动、共同发展。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我市聚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人人为郑汴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的浓厚氛围。加强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编制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和2006年至2010年城市建设规划。严格规划审批管理,规划审批事先经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和公示,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加快汴西新区建设,完成夷山大街和黄河大街南北延伸工程。改造和完善东区基础设施,建成曹门至阿深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启动边村工业区建设,加快城市向东拓展延伸。通过西区和东区建设,推动老城区机关、企业和人口外迁。以开封城墙保护、水系工程建设和历史街区修复为重点,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努力形成古今文明交相辉映、新老城区各展风采的城市风貌。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以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管理水平为重点,抓好县城和朱仙镇等省定8个重点镇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我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以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理顺政府管理部门与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关系,使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对公益性文化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重点拉开分配档次,创新管理机制。对经营性文化领域,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组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网络服务、广告会展、休闲娱乐、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推介和引进一批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加快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封分中心。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保护和发展开封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对19家旅游景点进行资源整合和转企改制,培育旅游企业集团。加快宾馆、酒店、旅游购物中心的改造和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建设,开发县郊旅游资源,丰富“夜游开封”活动,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城市形象宣传和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的旅游促销机制。全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8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亿元。改造和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卖代理等新兴流通方式。

(五)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妥善安置企业职工为前提,以增资扩股为主要形式,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对缺乏战略投资者参与的已改制企业要积极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人事制度和事业单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严格考试录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依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队伍管理体系。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完善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做好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搞好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完成市污水处理中心和供水、公交、环卫、园林系统改制任务。推进财税体制和金融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扩大和规范政府采购,做好国库集中收付工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抓好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资本重组、资产优化和业务创新。加快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支持开封发展。

(六)实施对外开放主战略,发展开放型经济

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引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和督查认定机制,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坚持利用外资与引进内资、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并重,着力在引进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建设,推行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和中介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长珠闽投资贸易洽谈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办好菊花花会。加强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扩大出口规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医药、化工、耐火材料、服装、机电和农副产品出口规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动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和国际劳务输出。着力建设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舆论等手段,优化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深化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继续开展窗口行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理顺外商投诉受理中心和外商投资咨询服务中心职能,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效能监察中心的作用,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加大企业周边和重点项目建设环境治理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造诚信开封。

(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深化项目前期工作,谋划、推介、上报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把服务项目、建成项目作为考核工作的重要标准,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局面。今年全市共安排113个重点建设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3亿元,其中省定重点建设项目13个。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阿深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段和开封至通许段分别投资8.1亿元和9.5亿元。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要建成使用。五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工程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明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八)建设创新型城市,积极构建和谐开封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形成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进步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关键。整合科技资源,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开封经济建设。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分配制度,实行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加快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挥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好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确定的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试验站等四大科研基地。教育是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和普通高中建设。整合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推进开封大学、开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院校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全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人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根本。建立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加快引进高层次、高学历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建设和谐开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发展社区就业和灵活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保险费征缴力度。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和特困重保。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督促各类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秩序,强化医院管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认真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信访秩序,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开封”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以“两抢一盗”(抢劫、抢夺和盗窃)为重点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搞好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计划地逐步撤销城市街道办事处,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完善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惠济河、涡河、贾鲁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抓好水、空气、噪声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在省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继续做好统计、外事、对台、侨务、人防、气象、档案、史志、防震减灾、社科研究等各项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增加衡量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指标。

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化政务公开,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精简办事程序,履行服务承诺。察民情、解民忧,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主体,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实行对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严格执行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格项目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等制度,严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府。

求真务实,加强政风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在创新中跨越,在开放中振兴,在奋斗中崛起,为建设繁荣、兴旺、发达的新开封,实现开封复兴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07年开封市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人

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时间

2012年1月11日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背景

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