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学术机构
学位委员会
学科建设委员会
教学委员会
实验室建设委员会
职称评审委员会
本专业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2003年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2008年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本专业具有20多年办学历史,2005年被授予长安大学特色专业,本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适应形式发展的新办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经过严格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编制与控制为重点的高级技术人才 。
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18人,副教授47人,高级工程师7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人,硕士学位教师36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10余人,学院还聘请有土木工程界的著名教授、专家13人为该院兼职教授。
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专业资料室、计算机中心;按专业设有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系2个系,其下共6个专业教研室;学院现有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2个实验室;有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冷弯型钢结构研究中心、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长安大学工程结构诊断与改造研究所、建筑技术经济研究所、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凯斯抗爆结构安全与防护研究中心、先进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
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3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229人。土木工程专业有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地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课群组),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是学校的重点专业,2003年被陕西省教委评为名牌专业,2008年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主干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结构力学》和《钢结构》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建筑施工》被评为建设部优秀课程。
建筑工程学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培养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拥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点;在校博士、硕士生近200人。同时,学院还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建筑与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工程硕士生规模达100余人。
近五年,随着近年来学科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形成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及其应用、结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及学科特色;该院教职工主持及参加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教学研究项目和合作研究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高校科技二等奖等各级科研成果奖1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9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检索的文章350余篇。
多年来,学院培养出各类不同层次的毕业生近8000人,其中不少毕业生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学院是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学院作为国家建设部一级培训资质单位,是建设系统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估价工程师等重点培训基地,承担着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大量的建筑类岗位培训工作。
教授 周绪红* 刘伯权 * 赵均海* 周天华* 王毅红* 郑宏* 颜卫亨 李建峰 石坚 傅光耀 ...
我是长大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造价专业的学生现在还算很抢手的,不管是男女生,就业是没问题的,建工学院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这几个专业都很不错,如果你非要在全国建工院排个先后,那就自己去搜排名吧...
郑大本部已经取消二本招生 除西亚斯三本
学科建设概况
学院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工程结构抗震理论及应用、工程结构强度理论及其应用稳定等特色学科研究方向,学院坚持走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建设相结合的道路,以现有结构工程学科的优势带动和拓展相关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和结构工程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授权点。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
“211”工程建设
2008年学院列入学校“211”三期建设,是我院学科建设领域重大突破。以“211”三期建设为契机,结合西部地区地域特点和学院学科积淀,凝炼学科方向,确定以“大型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为我院“211”建设的主要方向。
在役工程结构安全性评估
在役工程结构灾后(风灾、震灾、冰雪灾害及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估
在役工程结构耐久性及安全性评估
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在役“超载”桥梁结构损伤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大型新结构安全性评估
大型复杂(异型)结构安全性评估
大型超限结构安全性评估
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办公室
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办学近60年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模式。从原来单一的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发展为以建筑工程为主,覆盖工程管理、地下建筑、工程造价、交通土建工程五个专业方向。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逐步形成了由知名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的钢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工程结构抗震、结构强度理论、黄土地基等重点研究方向的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
土木工程专业于2003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2006年,在全校率先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评估;2007年,“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土木工程专业有长安大学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3名。校级精品课程两门:《建筑技术经济》和《工程结构稳定理论》;省级精品课程4门:《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构力学》、《钢结构》;王毅红等教授的教学成果获得2005年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名教师在历年举办的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中获奖。
钢结构教研室
钢结构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1人,博、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31~40岁5人,41~50岁4人,51岁以上1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高级访问学者1人,在站博士后1人。此外,聘请钢结构领域著名专家、中国钢结构协会副会长周绪红教授为本团队兼职教授、博导。教师整体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初步形成一支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教研室负责钢结构、结构稳定理论、大跨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课程及相关课程设计教学。主干课程《钢结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结构稳定理论》为长安大学精品课程。近五年来已出版《钢结构稳定》、《钢结构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和《钢构件非线性稳定》教材、专著3部。
长期以来教研室注重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近五年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研室教师参加的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教育部高教司优秀组织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9篇。
教研室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在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采取科研和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教研室定期组织观摩教学,积极引导中青年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授课大赛,多人获奖。同时,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级、市级和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及科研能力,近年来,有计划的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和进修,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和地方以及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会,促进青年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研室
教研室负责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专业外语、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等课程及钢筋混凝土楼盖及楼梯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等课程设计教学,主干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教研室所属的“混凝土与抗震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2008年度陕西省教学团队。
教研室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5人,硕士学位10人,博硕士学位教师占92%。教师中30岁以下5人,31~40岁8人,41~50岁8人,51岁以上5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50%。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有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有5位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
教研室长期以来注重教学质量建设,先后承担建设部教改项目《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省教育厅第三轮高等教育教学项目《搭建模型竞赛平台,强化大学生结构设计创新能力》等教学研究课题十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等各类教学用书20余部。
教研室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注重科研和教学的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教研组定期组织讲课观摩、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并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与校级讲课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李红获“长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孙香红获得“长安大学青年讲课标兵”称号,叶艳霞获“长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2100433B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长安大学是隶属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在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16人,教授级高工1人,副教授37人,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实验师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0人,硕士学位3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长安大学是隶属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211\"重点建设大学。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在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是在原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的主干专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合并之前,就已拥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等方面多名国内外著名教授(数力专家林钟琪教授、水泥钢丝网专家王开明教授等),在国家建设部等部委的支持下,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建筑工程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学院是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学院作为国家建设部一级培训资质单位,是建设系统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估价工程师等重点培训基地,承担着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大量的建筑类岗位培训工作。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个年轻的学院。长安大学组建后,在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西安工程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和应用化学系、西北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基础上,经先后两次合并,于2003年6月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在学院的发展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学院博士点奠基人、著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刘国昌教授,著名第四纪环境与黄土专家孙建中教授,著名水资源与水环境专家杨成田教授、李俊亭教授、刘洪俊教授、田春声教授,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孙锡平教授、朱浚黄教授,著名的市政工程专家金锥教授、黄克恕教授、赵乱成教授和万蔚杰教授,著名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家姜永顺教授、王天富教授、丁崇功教授等曾在学院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另外,学院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陈梦熊教授、中科院院士林学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地质大学科洛罗夫教授等5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可在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3个一级学科领域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地质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地质、地质工程、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地质、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第四纪地质学、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应用化学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3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7个本科专业,其中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实验室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学院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211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原位试验场地。同时,学院先后建立了陕西蓝田县汤峪镇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宝鸡市自来水公司、西安市曲江水处理厂、西安市自来水公司第二水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陕西省安装公司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等10个校外科研实习基地。
学院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14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8人。
学院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973”、“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设部以及省级和地方等重大研究课题百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万元左右。学院科研成果辉煌,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年均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 和ISTP检索。
学院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李佩成院士指导的冯国璋博士论文“人事活动对区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王文科教授指导的孔金玲博士论文“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本部门的领导或专家、教授。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90余人、博士研究生80余人。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南非、日本、韩国、瑞士、哈萨斯克坦、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同行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日国际地下水学术交流会;举办了中德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修班;承办了由中国科协发起、西北五省区科协主办的“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作为支持单位参与了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和第12届水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同时,学院与德国土宾根大学合作,创建了“国际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环境研究培训中心”。
多年来,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与交通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等部门的几十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保持着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依靠人才及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技术咨询与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院拥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环境保护工程设计乙级证书,实验中心拥有计量认证省级合格证书,对外可承担水资源勘察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环境设计与治理,污水处理,给排水处理,公共建筑空气调节、供暖、通风、楼宇自动化,空气净化与除尘,噪声控制,燃气管道系统设计,给排水管网设计,岩矿分析测试,药品及食品的分析测试,水质分析等工程项目、实验项目、产品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近年来,学院先后为生产和科研单位举办各类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进修班、工程硕士班、成人学历班、短训班5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5000余人。
截至2011年4月,建筑工程学院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院专业资料室、计算机中心,下设混凝土与砌体结构教研室、钢结构教研室、地基基础教研室、力学与材料教研室、工程经济与管理教研室、工程造价与施工教研室共6个专业教研室;学院现有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建筑工程实验室2个实验室;有长安大学土木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冷弯型钢结构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长安大学地下结构与工程研究所、长安大学建筑工程经济研究所、长安大学——凯斯抗爆结构安全与防护研究中心、长安大学先进土木工程材料研究所等7个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