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臭椿地理分布

臭椿地理分布

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喜光。不耐严寒。在年平均气温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围内生长正常;年平均气温12~15℃、 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围内最适生长。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

查看详情

臭椿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臭椿

  • 品种:臭椿;胸径/米径Φ(cm):13;
  • 安吉绿然
  • 9%
  • 安吉绿然护坡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臭椿

  • 品种:臭椿;胸径/米径Φ(cm):3;
  • 百泉花木
  • 9%
  • 河南鄢陵百泉花木公司宁夏直销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臭椿

  • 品种:臭椿;胸径/米径Φ(cm):12;
  • 百泉花木
  • 9%
  • 河南鄢陵百泉花木公司宁夏直销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臭椿

  • 品种:臭椿;胸径/米径Φ(cm):16;
  • 华盛
  • 9%
  • 河北华盛苗木基地厂家直销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臭椿

  • 品种:臭椿;胸径/米径Φ(cm):5;
  • 光荣
  • 9%
  • 湖南柏加光荣苗圃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臭椿

  • 1.臭椿 胸径:25-28cm;高度:600-650cm;蓬径:480-520cm;
  • 2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2-02
查看价格

臭椿

  • 39-40
  • 1株
  • 1
  • 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7-12-15
查看价格

臭椿

  • H:20
  • 8902株
  • 4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2-30
查看价格

臭椿

  • 高9cm
  • 53株
  • 4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2-01
查看价格

臭椿

  • 胸径5-6cm
  • 5853株
  • 4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23
查看价格

臭椿生态习性

喜光,不耐阴。适应性强,除黏土外,各种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钙质土都能生长,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湿,长期积水会烂根死亡。深根性。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在年平均气温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围内生长正常;年平均气温12~15℃、 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围内最适生长。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

查看详情

臭椿栽培技术

臭椿繁殖育苗

用种子或根糵苗分株繁殖。

一般用播种繁殖。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

种子: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镇压,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最好移植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臭椿的根蘖性很强,也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臭椿栽培管理

臭椿的栽植冬春两季均可,春季栽苗易早栽,在苗干上部壮芽膨大呈球状时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时要做到穴大、深栽、踩实、少露头。干旱或多风地带易采用截干造林。臭椿多“四旁”栽植,一般采用壮苗或3~5年幼树栽植,栽后及时浇水,确保成活。

臭椿病虫防治

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白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

危害臭椿树常见的虫害有立枯病,瘿螨,盲蝽这三种

1、立枯病

主要危害当年生播种嫁接苗或组培苗的茎基部,造成被害部位坏死,植株死亡。防治方法:⑴施足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鸡粪2000kg或其他厩肥 5000kg。⑵病害发生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稀释600—1000倍进行茎基部喷洒或浇灌苗床,阴雨季节用药要勤。

2、瘿螨

主要危害幼芽,使得新叶短小皱缩,质地变硬,呈暗黄褐色,顶梢生长停止,严重影响了树体的发育及观赏价值。防治方法:⑴将带虫苗木置于50℃的温水中浸泡10 分钟或用硫磺粉熏蒸,可杀死虫体。⑵在春季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虫体。⑶虫害发生时可喷洒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 1.8%虫螨立克乳油2000—3000倍液。

3、盲蝽

8—9月危害叶片,使叶尖部卷曲,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防治可喷洒40.7%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25%爱卡士乳油1000倍液。

臭椿挥发出的特殊臭味具有很强的杀菌除虫功效,并可与其他物质混合成杀虫剂,所以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病虫害危害较轻。臭椿叶点霉病和白粉病是主要危害叶部的病害,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等是危害臭椿的主要害虫。

对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虫或若虫期喷洒25 %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或20 %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防治。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张秀玲等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臭椿沟眶象是检疫对象,此虫食性单一,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人工林和行道树受害较严重。因臭椿沟眶象飞翔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故人为调运携带有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带皮圆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上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严把检疫关,防止其传播蔓延。二是加强监测,适时防治。可采用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打孔注药、人工捕杀、仿生剂防治等方法。三是保护天敌啄木鸟,发挥生物控制的作用。

缺铁引起的叶子黄化:缺铁的典型表现是嫩叶先黄化。黄化病防治:第一种:“吃药片”。采取在树干上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铁的“绿亨铁王”药片。通过树木的营养吸收将铁均匀输送到树叶中去,从而补充有效铁元素。操作时只需在树干基部钻若干小孔,将药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或中等黄化程度。第二种:“打吊瓶”。即将专用吊瓶营养液挂在树身1.3米左右,类似于给病人打吊瓶。第三种:“喷药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杆部想办法外,还可以对树叶片进行喷施,由叶片吸收铁。第四种:“打注射”。就是给树干注射的技术来防治树黄化病。即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上钻注射孔,深约1.2-1.5厘米至木质部,再用手动式树干注射器注射硫酸亚铁 纯净水 杀菌剂稀释液。

查看详情

臭椿地理分布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臭椿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20余米,树皮平滑而有直纹;嫩枝有髓,幼时被黄色或黄褐色柔毛,后脱落。

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长40-60厘米,叶柄长7-13厘米,有小叶13-27;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长7-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偏斜,截形或稍圆,两侧各具1或2个粗锯齿,齿背有腺体1个,叶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揉碎后具臭味。

圆锥花序长10-30厘米;花淡绿色,花梗长1-2.5毫米;萼片5,覆瓦状排列,裂片长0.5-1毫米;花瓣5,长2-2.5毫米,基部两侧被硬粗毛;雄蕊10,花丝基部密被硬粗毛,雄花中的花丝长于花瓣,雌花中的花丝短于花瓣;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心皮5,花柱粘合,柱头5裂。

翅果长椭圆形,长3-4.5厘米,宽1-1.2厘米;种子位于翅的中间,扁圆形。花期4-5月,果期8-10月。

查看详情

臭椿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臭椿  

二名法:   Ailanthus altissim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无患子目 Sapindales  

科: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属:   臭椿属 Ailanthus  

种:   臭椿 A. altissima  

分布:   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查看详情

臭椿物种分布

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世界各地广为栽培。

查看详情

臭椿人工培育

种苗技术

一般用播种繁殖。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重粘土和积水区生长不良。耐微碱,pH的适宜范围为5.5~8.2。对中性或石灰性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对氯气抗性中等,对氟化氢及二氧化硫抗性强。生长快,根系深,萌芽力强。花期5~7月,种子9~ 10月成熟。 播种育苗容易,以春季播种为宜。在黄河流域一带有晚霜为害,春播不宜过早。种子千粒重28~32克,发芽率70%左右。播种量每亩3~5千克。通常用低床或垄作育苗。栽植造林多在春季,一般在苗木上部壮芽膨胀成球状时造林进行。在干旱多风地区也可截干造林。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也可直播造林。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常见病有白粉病。旋皮夜蛾、蓖麻蚕是主要的食叶害虫,为害苗木。斑衣蜡蝉是常见的刺吸害虫。臭椿沟眶象、沟眶象是常见的蛀干害虫。木材可供建筑、制人造板等。根皮、茎和种子供药用。臭椿是荒山造林、庭园和工矿区绿化树种。叶可饲养樗蚕。

种子:花单性或杂性,5-6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翅果,种子采集加工时去杂不必去翅,种子千粒重28-32克,每公斤种子3.2-3.4万粒,发芽率80%左右,种子干藏贮存,发芽力可保持1年。

育苗:早春采用条播。先去掉种翅,用始温40度的水浸种24小时,捞出后放置在温暖的向阳处混沙催芽,温度20-25度之间,夜间用草帘保温,约10天种子有1/3裂嘴即可播种。行距25-30厘米,覆土1-1.5厘米,略镇压,每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4-5天幼苗开始出土,每米长留苗8-10株,每亩苗1.2-1.6万株,当年生苗高60-100厘米。最好移植一次,截断主根,促进侧须根生长。臭椿的根蘖性很强,也可采用分根、分蘖等方法繁殖。

病虫害防治

臭椿挥发出的特殊臭味具有很强的杀菌除虫功效,并可与其他物质混合成杀虫剂,所以臭椿对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病虫害危害较轻。臭椿叶点霉病和白粉病是主要危害叶部的病害,要及早发现及时防治。臭椿沟眶象、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灯蛾、椿大象甲等是危害臭椿的主要害虫。

对斑衣蜡蝉、樗蚕蛾、臭椿皮蛾、椿大象甲,可在幼虫或若虫期喷洒25 %灭幼脲Ⅲ号1 000倍液或20 %杀灭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防治[1]。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Harold)),又名椿小象,属鞘翅目,象虫科,张秀玲等对其进行了专门研究,认为臭椿沟眶象是检疫对象,此虫食性单一,是专门危害臭椿的一种枝干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因切断了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轻则枝枯、重则整株死亡。成虫羽化大多在夜间和清晨进行,有补充营养习性,取食顶芽、侧芽或叶柄,成虫很少起飞、善爬行,喜群聚危害,危害严重的树干上布满了羽化孔。人工林和行道树受害较严重。因臭椿沟眶象飞翔力差,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故人为调运携带有虫的苗木或新采伐的带皮圆木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防治上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

一是严把检疫关,防止其传播蔓延。

二是加强监测,适时防治。可采用用螺丝刀挤杀刚开始活动的幼虫、打孔注药、人工捕杀、仿生剂防治等方法。

三是保护天敌啄木鸟,发挥生物控制的作用。

种植分布

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木材较轻软,容易发霉,也容易遭受虫蛀。

在中国,南自广东、广西、云南,向北直到辽宁南部,共跨22个省区,而以黄河流域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围内。

树种区别

香椿与臭椿都是上海的乡土树种,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现把两者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的异同作一对比介绍,以便区分:

1.叶数不同。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一般为偶数(稀为奇数)羽状复叶。

2.叶子味道不同。臭椿叶子有异臭,香椿叶子有较浓的香味。

3.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

剥落。

4.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

5.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

具体为:

香椿: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皮暗褐色,条片状剥落。小枝粗壮,叶痕大而扁圆形,内具5维管束,偶数羽状复叶(稀奇数羽状复叶),有香气,长椭圆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不对称,全缘或具不明显的锯齿。分布广,原产中国中部,现辽宁南部,华北至东南和西南均有栽培。喜光,不耐荫,适生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在中性、酸性、钙质土均生长良好,耐轻度盐渍,对有毒气体抗性强。

臭椿:苦木科,臭椿属。皮较光滑,叶痕大而倒卵形,内具9维管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3—25,卵状披针形,先端渐长尖,基部1—2对腺体,中上部全缘,背面稍有白粉,无毛或沿中脉有毛。分布广,北纬22°—43°之间,很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能耐中度盐碱土,对微酸性、石灰质土壤中均能生长;对烟尘, SO2的抗性强 。

查看详情

臭椿应用价值

臭椿经济价值

臭椿材质坚韧、纹理直,具光泽,易加工,是建筑和家具制作的优良用材。臭椿因其木纤维长,也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椿叶可以饲养樗蚕,丝可织椿绸。在园林应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红叶椿的砧木。

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茎皮含树胶;叶可饲椿蚕,浸出液可作土农药。木材坚韧,纤维长,是优良的造纸原料。种子含脂肪油30—35%,为半干性油,残渣可作肥料; 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质。

臭椿美化绿化

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可孤植、丛植或与其它树种混栽,适宜于工厂、矿区等绿化。枝叶繁茂,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满树红色翅果,颇为美观, 在印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常常作为行道树,颇受赞赏而成为天堂树。

臭椿药用价值

臭椿的其他应用臭椿树皮、根皮、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之功效。中药文献记载,臭椿有“小毒”,只供煎汤外洗使用。臭椿叶不能食用。

臭椿环保价值

臭椿是中国北部地区黄土丘陵、石质山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臭椿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容易繁殖,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同时耐干旱、瘠薄,是我国北部地区黄土丘陵、石质山区主要造林先锋树种。

臭椿是水土保持和盐碱地的土壤改良树种臭椿适应性强,萌蘖力强,根系发达,属深根性树种,是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同时耐盐碱,也是盐碱地绿化的好树种。

臭椿是工矿区绿化的良好树种臭椿具有较强的抗烟能力,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的抗性极强,而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二氧化氮是工矿区的主要排放物。

查看详情

臭椿树种区别

香椿与臭椿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科,但两者的形态比较相象,容易把两个树种混淆,现把两者的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的异同作一对比介绍,以便区分:

1.叶数不同。臭椿为奇数羽状复叶,香椿一般为偶数(稀为奇数)羽状复叶。

2.叶子味道不同。臭椿叶子有异臭,香椿叶子有较浓的香味。

3.树干不同。臭椿树干表面较光滑,不裂,香椿树干则常呈条块状剥落。

4.果实不同。臭椿果实为翅果,香椿果实为蒴果。

5.维管束不同。观察叶痕,臭椿维管束为9个,香椿为5个。

查看详情

臭椿地理分布文献

世界大理石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地理分布 世界大理石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地理分布

世界大理石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地理分布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2页

世界大理石矿产资源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网 一、大理石矿产资源状况 世界大理石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仅局部地区或品种上存在资源不足。 世界主要大理石生产国有意大利、 中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菲律宾、法国、巴西、美国、印度、奥地利、俄罗斯和日本等。 意大利大理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开采加工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有实力的 大理石资源国和生产国,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其“卡腊白”大理石为世界著称的优良大 理石品种。 中国大理石资源丰富,花色品种繁多。截至 1996年底,大理石产地共 165 处,保有储量 10.84 亿 m3, 其中 A+B+C级储量 4.22 亿 m3。 过去,中国对大理石资源长期未作为独立矿产予以重视, 地勘工作基础较弱,近 10几年来随着市场需 求的增长和地勘工作的展开,储量增长很快,但尚有大量资源未经地勘工作,无探明储量;且一些未经勘

浅谈清代福建茶叶的地理分布 浅谈清代福建茶叶的地理分布

浅谈清代福建茶叶的地理分布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4页

有清一代,福建茶叶种植遍及各府县,成为各县市的主要物产和主要经济支柱。清人卞宝第《闽峤辆轩录》一书对福建各地的物产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所列举的产茶县就有:霞浦县、福鼎县、宁德县、安溪县、大田县、南平县、沙县、永安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政和县、松溪县、邵武县、光泽县、泰宁县及建宁县等。

刺臭椿物种分类

与"刺臭椿 Ailanthusvilmoriniana Dode"相关的种有:

臭椿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

臭椿(原变种)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 var. altissima

大果臭椿(变种)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 var. sutchuenensis (Dode) Rehder & E. H.Wilson

台湾臭椿(变种)Ailanthusaltissima (Mill.) Swingle var. tanakae (Hayata) Kaneh. & Sasaki

常绿臭椿Ailanthusfordii Noot.

毛臭椿Ailanthusgiraldii Dode

岭南臭椿Ailanthus triphysa(Dennst.) Alston

查看详情

臭椿树基本简介

种名: 臭椿树  

别称: 臭椿皮、大果臭椿

界: 植物界臭椿树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无患子目

科: 苦木科

属: 臭椿属

种: 臭椿

拉丁文名称: Ailanthus altissima

种子类型:翅果

查看详情

刺臭椿主要价值

树脂:用于头痛,手足皲裂。

刺臭椿树干通直高大,春季嫩叶紫红色,秋季红果满树,是良好的观赏树和行道树。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