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一、土地政策
凡用于移民安置工程的土地,属国有荒山荒地的,由迁入地政府无偿划拨;属集体土地的,根据实际可利用面积,按照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给予补偿,或用国有土地交换并办理相关手续;对耕地原则上是“只整治、不购置”,对于近距离搬迁,其耕地和宅基地可通过原有土地相互置换等方式解决,确属远距离(10公里以上)、跨行业(如不同所有制关系)搬迁的,可用工程专项资金以建设水、电、路等项目补偿方式进行补助,不能直接将工程资金用于购置土地,更不能直接发放现金补贴。土地使用采取农户承包形式,承包期按迁入地原有农户的现行政策执行,并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手续;由公司牵头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参照迁入地人均耕地和户均宅基地标准统一规划迁入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用地,农户承包期不得低于30年;公司应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并对农户生产给予指导,提供服务。原有移民迁出地的土地,原则上归集体所有,由原集体调剂给未搬迁的贫困户作生产用地,就地改善其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税费政策
对易地扶贫安置的农户和参与易地扶贫安置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接收统一安排的易地扶贫对象占职工总数60%以上的企业,比照安置城镇待业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执行。易地扶贫安置移民办理土地、户籍手续时,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本项目中建房户宅基地的选址,应尽量占用非耕地,选址时由国土、建设部门到现场勘测丈量,核准面积及四至界畔,经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县国土局按程序审核,在规定面积内的宅基地,国土部门只收取工本费,不得收取其它费用;财政部门免收耕地占用税;水电部门免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建设部门负责移民新村规划设计,并免收设计费;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人畜饮水、通电、通路等相关问题;税务部门免征建筑安装营业税;公安部门要积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教育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移民安置地教学设施建设,保证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地入学。
三、户籍政策
迁入农户在迁入地享有永久性居住权,迁入地公安机关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办理迁移落户手续。
四、资金捆绑
该项目实施期间,县民政、民宗、扶贫、交通、水利等单位有关项目资金应与本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互相配合,搞好服务。
五、该工程修建的住房及附属房屋原则上归迁入农户所有,如迁入农户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卖的,必须由所在村、组出具证明,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发展和改革局审批备案后方可进行交易。
二〇〇六年五月九日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建筑工程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标准的通知
2004年的文可不好找,建议你去相关部门询问下吧。他们那应该都有存文。
可以 ,但要经过审批程序(只要经过合法的审批程序,可以不招标的,嘿嘿,你这话问的)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
建议上安阳市人民政府http://www.anyang.gov.cn/的网站,去找找!
以工代赈项目及易地扶贫建设工作总结_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以工代赈项目及易地扶贫建设工作总结 以工代赈项目及易地扶贫建设工作总结 ** 县 20xx 年以工代赈项目及易地扶贫建设工作总结 20xx 年以来, **县发展和改革局地区经济科在局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省 市业务科室的指导下, 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 开发式扶贫,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衔接, 把握国家的投资导向, 认真梳理上报项目, 使其得到批复立项。 在项目实施管理 中严格执行《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 ,根据工程实施进度经常到施工现场督促 检查,月未、季未按时上报工程进度。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 果。 一、抓好历年项目管理工作 (一)完成了 20xx 年、20xx年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任务 在 20xx 年中,地区经济科完成了历年以工代赈建设项目 3 件,完成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标准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标准 的通知 渝府发 [2009]110 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重庆市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 85 号)有关 规定,经 2009 年 11 月 23 日市人民政府第 55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将调整城市建设 配套费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标准 (一)主城区Ⅰ档范围内(面积约 2737 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配套费按建筑面积每 平方米 290 元计征;主城区Ⅱ档范围内(面积约 2736 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配套费按 建筑面积每平方米 150 元计征。主城区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标准调整区域范围详见附 件。 (二)经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村民在建制镇规划区内利用自用宅基地修 建、改建自用住房的,以每人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 (三)主城区以外的地区,其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标
一、土地政策。凡用于移民安置的土地,属国有荒山荒地的,由迁入地政府无偿划拨;属集体土地的,按实际可利用面积,给予一定的土地补偿费,补偿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原则上每亩不能超过300元),也可用国有土地交换并办理相关手续;对耕地原则上是“只整治、不购置”,对于近距离搬迁,其耕地和宅基地可通过原有土地相互串换等方式解决,确属远距离(例如10公里以上),跨行业(例如不同所有制关系)的,国家专项资金和省专项资金可以适当补助,但这些专项资金均不能直接用于购置土地,更不能直接发放现金,要采取以建设水、电、路等项目补偿方式进行;土地整治资金首先从以工代赈基本农田建设(坡改梯)中安排,不足部份(超过300元/亩)再从国家易地扶贫专项资金中补助或其它资金、农户投工投劳解决;进入小城镇的搬迁农户,由于不调整土地,其门面将作为重要谋生手段,因此在住房建设中,可把门面面积和投资划出,作为生产资料中的生产用房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内容,每户搬迁农户门面面积控制在15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国家专项资金补助200元左右,不足部分由其它资金和搬迁农户自行解决。土地使用采取农户承包形式,承包期按迁入地原有农户的现行政策执行,并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手续。由公司牵头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实行土地承包到户责任制,农户承包期不得低于30年。公司应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并对农户的生产给予指导,提供服务。要参照迁入地人均耕地和户均宅基地标准统一规划安排好迁入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用地。移民迁出地原有的土地,原则上归原集体所有,由原集体调剂给未搬迁的贫困户作生产用地,就地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税费政策。对异地扶贫安置的农户和参与异地扶贫安置,从事农业开发的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的税收优惠政策。异地搬迁农户在国家划拨的新增耕地或开垦荒地上劳作所得农业收入,从有收入时起,免征农业税5年;异地搬迁农户在山地上新垦植和垦复的桑园、茶园、果园和其它经济林木,自有收入时起,免征农业特产税7年;异地搬迁农户在新开发的荒山、荒地、水面上生产农、特产品,自有收入时起,3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接收统一安排的异地扶贫对象占职工总数60%以上的企业,比照安置城镇待业人员的有关优惠政策执行。对异地扶贫安置移民办理土地、户籍等手续,除按规定适当收取工本费外,一律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三、户籍政策。迁入农户在迁入地享有永久性居住权,迁入地公安机关按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办理迁移落户手续。
四、在本项目实施期间,民政、民宗、扶贫办、交通、水利等单位的有关资金应与本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各部门要积极支持,互相配合,搞好服务。
本项目中建房户宅基地的选址,应尽量占用非耕地,选址时由国土、建设部门到现场勘丈,核准面积及四至界畔,经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县国土局按程序审批,在规定面积内的宅基地,国土部门只收取办证工本费5元,不得收取其它费用;财政部门免收耕地占用费;水电部门免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建设部门对移民新村的规划设计,要积极配合,并免收设计费;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要积极协调解决人畜饮水。通电、通路的问题;税务部门免征建筑安装营业税;公安部门要积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教育主管部门要优先安排移民点教学设施的建设,保证移民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
五、本工程修建的住房及附属用房原则上归迁入农户所有,如迁入农户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卖的,必须由所在村组提供证明,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查,送县发展计划局审批备案,方可进行买卖。
二OO四年一月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保障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有效使用,确保工程质量,促进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脱贫致富,依据国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在省库区深山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实施。
第三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原则,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享受《江西省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若干政策规定》(赣府发[2004]9号文)中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 搬迁范围、对象和模式
第五条 搬迁范围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扶贫重点县的贫困乡镇。根据国家投资计划确定年度具体搬迁范围。
第六条 搬迁对象为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自然保护区等缺乏基本生存条件或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或因生态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
第七条 搬迁模式以自然村落为单元的整体搬迁为主,避免“搬富不搬穷”。移民搬迁后,要加强迁出地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扶贫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第三章 安置地选择及安置模式
第八条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必须是资源较为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易于建设,能满足搬迁户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并能通过产业发展促进脱贫致富,承载力较强的地区。
第九条 安置模式原则上采取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采取有土安置的,要确保移民搬迁后有地可耕,就学就医方便;采取无土安置的,要着力解决好移民生计,确保安居乐业。
第十条 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建设用地应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纳入所在地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统一布局、集中连片。
第四章 规划编制和计划管理
第十一条 依据《江西省移民扶贫搬迁规划》编制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省、设区市、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在本级库区深山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及上级发展改革部门的指导下,商本级财政、扶贫移民部门编制本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规划应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确定年度实施方案的依据。县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应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及乡镇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全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各地上报的建议计划,商省财政厅、省扶贫移民办编制全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年度建议计划,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的年度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投资计划,商省财政厅、省扶贫移民办后将计划分解下达到有关设区市和县。
第十四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后,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搬迁数量、安置地点、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建房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如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应按程序报省发展改革委审批。
第五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扶贫移民办负责组织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县级扶贫移民办会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年度搬迁地、安置地的确认和搬迁人口的审核,为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 县级发展改革委会同县级扶贫移民办编制本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实施方案及单项工程估算表,明确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报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和扶贫移民办。设区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扶贫移民办对实施方案和单项工程估算表进行审查论证,将审查意见与相关附件一并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扶贫移民办。
第十七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扶贫移民办审查设区市上报的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审批各县年度实施方案。县级发展改革委根据省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审批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省、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八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投资计划下达后,县级扶贫移民办根据实施方案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做好搬迁人口资格审查表、工程资料管理、进度报表上报等。县级发展改革委做好协调服务,会同县级扶贫移民办、财政局进行项目竣工验收。乡镇(村组)负责组织群众参加工程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工程技术指导及质量监督检验。
第十九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公共基础设施部分严格按照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实行项目建设和管理;搬迁群众住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要求,由搬迁户自主建设。
第二十条 设区市发展改革委和扶贫移民办应加强对县级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及使用等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并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扶贫移民办。
第二十一条 设区市、县级发展改革委和扶贫移民办必须按有关要求逐级上报本级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农民搬迁和安置等方面情况,建立健全旬报制度,定期报送工程建设进度情况。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资金包括中央专项、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资金。中央专项和地方配套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严禁挤占、挪用。
第二十三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资金不得与省扶贫移民资金重复安排。
第二十四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央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搬迁人口基本生产条件及必要的生活设施,具体包括住房、耕作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及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建设;不得用于生产经营中的设备购置、运输工具、加工项目、蔬菜大棚等项目、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及项目管理费。
第二十五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2009年中央专项补助标准为人均4800元,其中3000元用于住房建设补助,采取“一卡通”方式直补到搬迁户,不得直接抵扣用于住房建设应交的相关规费;1800元统筹用于集中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后年度根据国家每年下达的投资计划再行确定补助标准。
第二十六条 各县要积极协调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共同用于搬迁安置区公共设施建设及迁出地生态恢复,在保持原有管理渠道和资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做好资金整合工作。对于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可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组织群众投工投劳。
第七章 监督检查及处罚
第二十七条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对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八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行公示制。县级扶贫移民办要将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总投资及构成、住房建设补助资金发放及工程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向当地群众张榜公布。各级发展改革委和扶贫移民办设立专门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和全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各负其责。对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试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