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讲:我们眼中的立体造型 |
3.3形态与光影 |
1.1设计与构成 |
3.4形态与量感 |
1.2形态与空间 |
3.5形态的设计手法 |
1.3我们爱设计 |
习作讲解赏析 |
第1讲单元测验 |
第三讲:创造形态无止境测试 |
第二讲:剥丝抽茧学形态 |
第四讲:向经典致敬 |
2.1认识形态 |
4.1chanel动态构成 |
2.2简单造型设计 |
4.2哈迪德与几何构成 |
2.3几何体设计 |
4.3贝聿铭与几何构成 |
2.4三维体素设计 |
4.4装置艺术与构成 |
2.5优秀习作点评 |
第四讲:向经典致敬测试 |
习作设计赏析 |
第五讲: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 |
第二讲:剥丝抽茧学形态测试 |
5.1创意思维的训练 |
第三讲:创造形态无止境 |
5.2创意表达的过程 |
3.1材料的视觉性 |
习作设计赏析 |
3.2材质肌理 |
第五讲: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测试 |
(注:课程大纲排版从左到右列)
第一章 我们眼中的立体造型 |
●3.2材质肌理 |
●1.1设计与构成 |
●3.2.1常用材质(I) |
●1.1.1构成与生活 |
●3.2.2常用材质(II) |
●1.1.2课程起源:包豪斯 |
●3.2.3肌理设计 |
●1.2形态与空间 |
●3.2.4肌理设计练习 |
●1.3我们爱设计 |
●3.3形态与光影 |
●1.3.1空间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 |
●3.3.1形态与光影(I) |
●1.3.2空间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 |
●3.3.2形态与光影(II) |
●1.3.3空间形态构成与展示设计 |
●3.3.3形态与光影(III) |
●1.3.4空间形态构成与包装设计 |
●3.4形态与量感 |
●1.3.5空间形态构成与服装设计 |
●3.5形态的设计手法 |
第二章 剥丝抽茧学形态 |
●3.5.1镂空 |
●2.1认识形态 |
●3.5.2编织 |
●2.1.1形态与造型 |
●3.5.3变形 |
●2.1.2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
●3.5.4解构 |
●2.2简单造型设计 |
●3.5.5仿生 |
●2.2.1层面造型设计案例 |
●3.5.6装饰 |
●2.2.2层面集合设计训练 |
●3.5.7错视 |
●2.2.3板式造型 |
第四章 向经典致敬 |
●2.2.4柱式造型(I) |
●4.1chanel动态构成 |
●2.2.5柱式造型(II) |
●4.1.1意象元素是什么? |
●2.3几何体设计 |
●4.1.2具象元素 |
●2.3.1单一几何体 |
●4.1.3图形元素 |
●2.3.2几何体的重复(I) |
●4.1.4文字元素 |
●2.3.3几何体的重复(II) |
●4.1.5动态构成 |
●2.3.4几何体的分割 |
●4.1.6元素与节奏 |
●2.3.5几何体的套匣 |
●4.2哈迪德与几何构成 |
●2.3.6几何体的聚散 |
●4.2.1哈迪德与动态构成 |
●2.3.7几何造型——几何化的形态(I) |
●4.2.2迪拜前卫博物馆 |
●2.3.8几何造型——几何化的形态(II) |
●4.3贝聿铭与几何构成 |
●2.4三维体素设计 |
●4.4装置艺术与构成 |
●2.4.1三维体素设计—概述 |
第五章 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 |
●2.4.2三维体素设计—基本工具 |
●5.1创意思维的训练 |
●2.4.3三维体素设计—模型设计 |
●5.1.1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拓展性 |
●2.4.4三维体素设计—渲染设计 |
●5.1.2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
●2.4.5三维体素设计—设计实践 |
●5.1.3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
●2.5优秀习作点评 |
●5.1.4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
●2.5.1优秀习作点评(I) |
●5.2创意表达的过程 |
●2.5.2优秀习作点评(II) |
●5.2.1创意表达综合构成练习( I ) |
第三章 创造形态无止境 |
●5.2.2创意表达综合构成练习( II ) |
●3.1材料的视觉性 |
●5.3学生作品赏析 |
●3.1.1视觉中的点 |
●5.3.1手工设计1、MagicaVoxel制作案例 |
●3.1.2视觉中的线 |
●5.3.2手工设计2 |
●3.1.3视觉中的面 |
●5.3.3抽象造型动画设计 |
●3.1.4视觉中的体 |
●5.3.4产品设计 |
(注:课程大纲排版从左到右列)
该课程共五讲,讲解的内容主要选用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该课程以数字化信息设计为基础,寻求立体构成课程于现行教学范式之外的新的可能性与补充,探索关于课程设计形式、课程效用性、实现技术、互动体验等内容。其中,第一讲介绍立体造型的基本概念;第二、三讲介绍形态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等;第四讲介绍动态构成和几何构成的内容;第五讲介绍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过程。
设计构成从包豪斯时期发展至21世纪初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设计造型思维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时代,混合式学习是未来主流的教学模式,在IT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当代的“数字土著”的设计学生面临新的学习行为构建,“三大构成”在内容与方法上面临更新的问题,而如何借助慕课平台,实现设计构成在数字创意视阙下价值重构,值得探索。
该课程既适合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也适用对于审美能力提高有兴趣的外专业学生学习。
看看《建筑空间组合论》和《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吧。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很推荐的书。写得很不错,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致上可分为固定空间与可变空间,封闭空间与开敞空间,动态空间与虚拟空间。
经过装饰之后形成的立体感和镜面反射
开课次数 |
开课时间 |
授课教师 |
参与人数 |
---|---|---|---|
第1次开课 |
2018年03月22日~2018年07月07日 |
艾小群、吴振东 |
5991人 |
第2次开课 |
2018年09月19日~2018年12月31日 |
5527人 |
|
第3次开课 |
2019年03月06日~2019年07月15日 |
4846人 |
|
第4次开课 |
2019年08月22日~2020年01月17日 |
6786人 |
|
第5次开课 |
2020年02月17日~2020年07月30日 |
艾小群 |
10459人 |
第6次开课 |
2020年09月09日~2021年01月31日 |
艾小群、吴振东 |
2022人 |
该课程第1~6次开课的学时安排均为3~5小时每周 |
开课次数 |
开课时间 |
授课教师 |
参与人数 |
---|---|---|---|
第1次开课 |
2017秋冬 |
艾小群、吴振东、占炜、石育英、郭婷、刘雨霏 |
1,490人 |
第2次开课 |
2018春夏 |
4,985人 |
|
第3次开课 |
2018秋冬 |
4,610人 |
|
第4次开课 |
2019春夏 |
6,942人 |
|
第5次开课 |
2019秋冬 |
7,605人 |
|
第6次开课 |
2020春夏 |
1.84万人 |
|
第7次开课 |
2020秋冬 |
7,844人 |
|
第8次开课 |
2021春夏 |
待定 |
|
第9次开课 |
2021秋冬 |
待定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
1、用有形的物质,创造无形的空间,探索形态和谐的构成方式。
2、用“非凡”的眼睛在自然中寻找有意味的形式,师法自然,知晓美的原理。
3、用构成语言再现事物,选择设计、学习创造,手智表心智,知行合一。
4、该课程主要通过建立内容符合在线学习心理的立体构成数字化课程。通过视频讲解、动画演示和虚拟交互仿真实验等多元的信息化手段,夯实课程基础,丰富教学形式,并提供课后仿真练习、案例虚拟体验、教师答疑等完善的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体阶段。
5、构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立体、便捷与互动的构成课程教学体系与核心资源共享数据库。以学生为核心,形成高质量教材建设、高起点教学改革、高成效教学成果体系,探究系统化、信息化、创新型的教学体系建设。
1、该课程在设计中从整体出发综合把握三大构成的视觉语言形式,协调三者的内在联系,将三大构成的知识以“物以致用”的思维理念,综合地应用到艺术设计中。
2、注重设计构成的应用性与审美性,通过视觉赏析和学习造型规律来启发学生对造型设计的潜在想象力和才能。旨在从思想意识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3、实践创新上,提升学生审美创意表达能力及设计的造型实践技能。
造型抽象能力的培养:
空间形态构成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的,但思维方式却是数理的,是以相对抽象的造型去表现自然中的物质形态,突破具象形态对思维的束缚,研究抽象造型的艺术美感。
三维视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设计中空间感觉,开发视觉体验,把握造物与空间的整体关系,学会用有型的物质,创造一个无形的空间。灵活应用设计造物来表达自己的心智,培养学生的三维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形态造型能力的培养:
研究和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和形式美的原理,掌握空间形态构成的一系列设计方法和要领,将设计意图转换成三维造型,进而成为设计作品。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设计不仅是构思和意向,设计是一个造物的过程,通过对材质的认识和对材料加工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能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材质肌理、结构工艺与色彩表现,提高“以物表意”的能力(物是指材料加工成型)。
学习构美-空间形态设计课程需要具备以下知识和经验:
1、构成知识预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2、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
3、可视化设计相关。
4、设计案例积累。
书名 |
作者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立体构成(空间形态构成)》 |
艾小群 |
2011年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平面构成——设计之维》 |
艾小群、吴振东、罗雪 |
2018年 |
|
《交互媒体设计》 |
吴振东、艾小群 |
2016年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
智慧树网平台考核标准
平时成绩30分
平时成绩=学习进度分(5.0分) 学习行为分(25.0分)
章测试成绩10分
单项类目名称 |
卷面分 |
单项满分 |
---|---|---|
第一章 单元测试 |
25 |
1.5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
25 |
1.5 |
第三章 单元测试 |
50 |
2.9 |
第四章 单元测试 |
45 |
2.6 |
第五章 单元测试 |
25 |
1.5 |
见面课成绩20分
见面课成绩得分=见面课实际得分/见面课总分*权值
单项类目名称 |
单项满分 |
---|---|
以MG设计为主的作品案例赏析 |
10.0 |
形态设计手法的应用讲解 |
10.0 |
期末考试成绩40分
1、期末考试得分=期末考试实际得分/期末考试总分*权值
2、采用线上期末考试形式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3、试卷:教程考试
中国大学MOOC平台考核标准
1、合格: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
2、优秀:成绩80分以上为优秀
2019年1月8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艾小群,女,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振东,男,华侨大学讲师。
占炜,男,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石育英,女,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实验师。
郭婷,女,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助教。
刘雨霏,女,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助教。 2100433B
浅析建筑空间形态的形式美
阐述了建筑空间和艺术构成的关系,空间与形态的关系;诠释了建筑空间形态的形式美感,表达人们对空间形态美感的追求。
创造流动的空间形态——关于建筑“空构”的思索
本文在铨释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的基础上,从一种全新的时空与自然观的角度,对建筑空间形态的特征、构成方式、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融于环境,让空间自由起来的观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部分设计作品的空间形态处理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内部空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都是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的,它们受到决定空间形态的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决非任何主观臆想的产物.因此,要善于利用一切现实的客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的构思,特别要注意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是室内空间创造的唯一源泉和正确途径.
许多真正成功的优秀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紧紧围绕着"用"字上下功夫,以新的形式来满足新的用途,就要有新的构思.例如荷兰阿佩尔多愚的办公楼,根据希望创造家庭式的气氛的构思,采取小型方便作为基本模型,布置二、三、四层以适应不同要求的工作室,空间亲切,分隔很自由 ( 图 4 - 36)
因地制宜.自然条件在各地有许多不同如气候、地形、环境等的差别,特别是建设地段的限制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更显著。这种不利条件往往可以转为有利条件,产生别开生面的内外空间。田 4 - 37 所示,都是在不利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意想不到的空间关系.阿拉伯皮拉尔某住宅由于地段位置板端困难,从而促使利用非正规的结构技术, 10 层建筑支撑在钢筋混疑土圆柱体上,包括电梯和楼梯,每层只有一户,内部空间很别致.
结构的受力系统有一般的规律,但采取的形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正象自然畀的生物一样,都有同一的结构体系,却反映出千姿百态的类别.这里仅以美国北卡罗来纳达勒姆某公司总部为例 ( 田 4 - 38) ,该痉筑由于采取平头" A "字形骨架,斜向支承杆件在顶部由横梁连接,使内部空间别具一格.
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在限定的结构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既有制约性,又有极大的自由性。换句话说,即使结构没有创新,但内部建筑布局依然可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例如以统一柱网的框架结构而论,为了使结构体系简单、明确、合理,一般说来,柱网系列是十分规则和简单的,如果完全死板地跟着柱网的进深、开间来划分房间,即结构体系和建筑布局完全相对应.那么,所有房间的内部空间就将成为不同网格倍数的大大小小的单调的空间.但如果不完全按柱网轴线来划分房间,则可以造成很多内部空间的变化.一般有下列方法;
1) 柱网和赠筑布局 ( 房间划分 ) 干行而不对应.虽然房间的划分与纵横方向的柱网平行,但不一定恰好在柱网轴线位置上,这样在建筑内部空间上会形成许多既不受柱网开间进探变化的影响,又可以产生许多生动的趣味空间.例如,有的房间内露出一排柱子,有的房间内只有一根或几根柱子:有的房间是对称的,有的则为不对称的等等.而且柱子在房间内的位置也可按偏离柱网的不同而不同,运用这样方法的例子很多 ( 图 4 - 39) .
2) 柱网和建筑 ( 分划 ) 成角布置.采用这样的方法非常普遭,它所形成的内部空间和前一方法的不同点在于能形成许许多多非 90 ·角的内部空间,这样除了具有上述的变化外,还打破了千第一律的矩形平面空间.采用此法中,一般以与柱网成 45 '者居多,相对方向的 45 ·交角又形成了 90 ·直角,这样在变化中又避免了更多的锐角房间出现。
从这种 45 '承重的或非承重的墙体布置,最近已发展到家具也采取 45 '的布置方法。图 4 - 40(d) 为美国萨玛丽顿沙漠医院护理单元, 45 ·的交通布置起到了功能方便的作用;图 4 - 40(^) 为美国达拉斯家具陈列主,内部空间生动活泼,富有韵律,而且许多房间还是以直角居多;图 4 - 40(c) 为美国亚特兰大某住宅,以门厅为中心,结合地形以地坪变化分隔房间,组成良好的开敞的流动空间.
3) 上下层空间的非对应关系。上述结构和建筑房间分划的关系,主要指平面关系,由于这样的平面变化,室内空间也随之有所改观,但现代赠筑也不以平面上的变化为满足,还希望在垂直方向上同时有所变化和创新.因此,在许多建筑中,经常采用上下空间非对应的布置方式,这种上下层的非对应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下面一层没有房间,而相对应的上层部位设置房间;或上层房间是纵向的布置,而下层房间却为横向布置;或下层房间小,上层房间大等等。这样有时可能会对结构带来一些麻烦,因此可以考虑调整整体的结构系统,也可以进行局部的变化,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 - 4l 为某住宅扩建,黑色斜线部分为新建二层高的居室与原轴线成 45 ',并拆去原有建筑下面隔塘 ( 虚线部分 ) ,新增加一个结构柱.
建筑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外部体量和内部空间,只是其表现形式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能分割的。过去长时期很少从内部空间的要求来考虑建筑,但在研究内部空间的同时,还应该熟悉和掌握现代建筑对外部造型上的一些规槔和特点,那就是:①整体性:强调大的效果;⑧单一性;强调简洁、明确的效果,⑧雕塑性;强调完整独立的性格,④重复性:强调单元化,"以一当十",重复印象;⑥规律性:强调主题符号
贯彻始终;⑧几何性:强调鲜明性,⑦独创性:强调建筑个性、地方性,标蔚立异,不予雷同,⑧总体性:强调与环境结合。这些特点都会反映和渗透到内部空间
东莞美构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是东莞地区一家集 室内外装饰工程,室内外装饰设计,园林设计工程;销售:建筑装饰材料、五金配件、办公用品的装饰设计,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与2016年8月11日,是一家年轻充满活力的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和谐人居环境,美居空间。形成自主一体化的装饰装修产业,这也是美构公司的规划道路,美构的成长由客户共同见证。公司地址东莞市南城街道莞太路胜和路段中兴大厦1203室。
室内外装饰工程,室内外装饰设计,园林设计工程;销售:建筑装饰材料、五金配件、办公用品。
本丛书以“词根—词汇—句型—语法”的方式来剖析构成的内涵,并在每个章节中从构成原理到构成作品解析再到具体的设计作品的运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培养。 《空间形态:构成进行时》为《空间形态》分册,主要介绍了空间形态要素的组合,空间形态的形式美法则,空间形态的构成原理,空间形态的表达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