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都将涌现大量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这些交叉隧道种类多样、施工方法各异,在遭受高速列车振动、列车气动以及地震震动等三动荷载作用下呈现复杂的动力响应,容易出现隧道结构的动力损伤累积效应并威胁隧道安全。项目以国内多座典型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为依托,研究不同工法、不同交叉结构类型、不同结构和围岩参数等条件下交叉隧道结构体系在列车振动、列车气动和地震震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特性及其损伤演化规律,揭示该类隧道在动力荷载下的损伤演化机理及其动力破坏模式,分别建立交叉隧道结构体系列车振动和列车气动的影响分区标准与分区方法,提出不同条件下保证交叉隧道耐久性和长期运营安全性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交叉隧道结构体系的耐久性设计、整体安全性评估和累积损伤病害下的维护与加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项目针对高速列车振动、列车气动和地震震动“三动”荷载作用,开展高速铁路交叉隧道动力特性及结构安全性理论研究,从而揭示交叉隧道动力特性、损伤累积机理,提出安全性控制方法和措施,为高速铁路交叉隧道选线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及其运营维护加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具体完成工作如下: 研究了不同列车振动荷载、不同围岩级别条件下交叉盾构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研究了矿山法隧道在围岩级别、列车通过方式、列车速度、交叉角度和岩柱高度等五种影响因素下隧道衬砌的动力响应及其拟合函数;揭示了列车在隧道内行驶时,特定观测点对应的列车行驶影响区;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铁路盾构隧道列车振动荷载下衬砌结构及围岩动力响应。 研究了高速列车以350km/h的速度通过顶部单开口、顶部双开口、顶部单间缝、顶部双间缝和条带式单开口等5种缓冲结构时隧道内的气动规律;分析了高速铁路隧道交叉结构段列车风的时程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了交叉结构段最不利位置处接触网的风致振动特性;分析了三维湍流非定常流场条件下高速铁路隧道接触网系统的振动特性。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探明了平行双孔高速铁路隧道及空间不同夹角交叉高速铁路隧道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特征,揭示了高速铁路主隧道与联络横通道交叉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提出了隧道合理抗震设防范围及相应的抗减震措施。 提出了一种名义应力寿命预测方法;探明了不同条件下交叉隧道隧底结构疲劳寿命变化规律;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交叉隧道结构的损伤特性及分布规律;采用线性损 伤累积的方法,在地震损伤作为初始损伤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交叉条件下列车荷载作用对隧道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 项目执行期间,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4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41篇(SCI收录5篇,EI收录21篇)。 2100433B
目前来看,主要是对于防水措施的应用比较成熟,以及对开挖中各种红线的控制。无砟轨道的施工:这个才是高铁赖以生存的基础,无砟轨道对标高、线型控制的严格,开创了施工上的一个新高度,各种精调设备、新机械、新工...
2006年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铁道部签署的《关于加快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规划将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列为“十一五”部、区共建项目。 2007年7月,铁道部工程鉴定中心组...
在高铁的整个系统中,接触网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接触网是高铁的牵引供电系统,从铁路上方架设的接触网上取得高压电流,从而获得持续充足的动力。柔性的接触网,最易受到外力的影响发生位移,在遭到雷击后发生短...
地铁盾构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发展,新建地铁采用盾构形式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情况越来越多,需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梁变形和结构进行安全评估。文章以某地铁盾构下穿高速铁路为例,介绍了对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思路:以规范为依托,以数值分析为手段,从桩基强度、桩基承载力、桥墩变形三个方面计算盾构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的附加影响,进而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及建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交叉隧道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计算条件
第三章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动力损伤特性及抗振分析
第四章地震荷载作用下交叉隧道动力响应及安全评价
第五章爆破荷载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动力响应及控制爆破
第六章多元荷载耦合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动力响应及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本书针对多种动荷载及其耦合作用下的高速铁路交叉隧道,研究列车荷载、地震荷裁和爆破荷载作用下交叉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和动力损伤分布规律。本书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 50010—2010)中建议的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建立弹塑性损伤木构模型,并在FLAC3D中进行二次开发及模型验证,同时基于开发的损伤本构模型对列车荷载作用下交叉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及多种抗振措施进行分析;结合动力有限差分法和隧道动载理论,研究单一动载及多元动载(包括列车荷载、地震荷载和爆破荷载),耦合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安全控制措施,定性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隧道衬砌的影响程度及最易出现危险的部位,获取不同工况下交叉隧道的安全范国,并对相应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价。
《隧道工程动力响应特性与汶川地震隧道震害分析及启示》是一篇文献,作者为钱七虎、何川、晏启祥。
【作者】钱七虎;何川;晏启祥;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摘要】<正>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浅源强震活动区,震害具有分布广、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从"5·12"汶川大地震及世界范围的工程结构物震害情况看,通常情况下隧道工程震害较房屋、桥梁等地面建筑轻微,隧道工程相对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但另一方面,在强震条件下,隧道工程震害依然较突出,如"5·12"汶川大地震、台湾集集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等强震都造成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