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是中国环保科技领域最高奖项 。(中国政府网评)
为了奖励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环保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环保科技事业发展。
环保科技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遵循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奖金主要根据自愿原则,由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筹集。
评奖结果
截至2017年12月,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共评选了15次,一共有731个项目获得该奖,其中,一等奖62项,二等奖275项,三等奖390项,科普类奖4项。
年份 |
获奖等级及数目 |
来源 |
---|---|---|
2003年 |
共有30个项目,二等奖5项,三等奖25项 |
|
2004年 |
共有32个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6项 |
|
2005年 |
共有27个项目,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3项 |
|
2006年 |
共有36个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7项 |
|
2007年 |
共有41个项目,一等奖4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2项 |
|
2008年 |
共有48个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 |
|
2009年 |
共有62个项目,一等奖5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3项 |
|
2010年 |
共有40个项目,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0项 |
|
2011年 |
共有51个项目,一等奖5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7项 |
|
2012年 |
共有66个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4项 |
|
2013年 |
共有62个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1项 |
|
2014年 |
共有68个项目,一等奖7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5项 |
|
2015年 |
共有63个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1项,科普类奖2项 |
|
2016年 |
共有63个项目,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0项,科普类奖1项 |
|
2017年 |
共有42个项目,一等奖3项,二等奖38项,科普类奖1项 |
|
下面仅列出获奖年份、项目名称和获奖等级,项目编号、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情况可以参考 :
年份 |
项目名称 |
获奖等级 |
---|---|---|
2003年 |
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研究 |
二等奖 |
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及连续微滤技术 |
||
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新型预处理技术及关键设备 |
||
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
||
西气东输工程穿越保护区沿线地区生态保护与管理方案研究 |
||
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及京都议定书相应对策 |
三等奖 |
|
城市空气污染预报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
||
摩托车排气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
||
20种新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研制 |
||
秦山地区多堆、多堆型核电站环境监测方案研究 |
||
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 |
||
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 |
||
高效单元处理设备的研制和开发 |
||
姜堰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 |
||
高含硫沼气脱硫技术的研究 |
||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
||
沙尘暴与黄沙对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 |
||
淮南市毛集镇环境规划 |
||
唐山市大气环境中苯并(a)芘污染现状及源识别研究 |
||
以DOAS为基本配置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
||
半干半湿法脱硫技术与装备研究(96-910-01-03) |
||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
||
预处理 A/O生化 膜法缺氧生化污水处理技术 |
||
中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
溢油胶凝剂及喷洒回收装置 |
||
白云鄂博矿开发利用对包头地区环境放射性影响研究 |
||
环保紫外水消毒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
||
挤压秸秆成型燃料替代小型锅炉燃煤应用技术研究 |
||
油井封隔高压一次充填防砂技术 |
||
2004年 |
大规格平面阀鼓式真空洗浆机 |
一等奖 |
气候变化对主要脆弱领域的影响阈值及综合评估 |
二等奖 |
|
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研究 |
||
我国有机锡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
||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二恶英排放规律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
||
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号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缝问题核安全技术研究 |
||
浮选精煤脱水隔膜自动压滤机的研究和应用 |
三等奖 |
|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处理生态工程研究及示范 |
||
氧化铝厂燃烧-—赤泥附液吸收脱硫技术 |
||
浑河治臭及综合整治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 |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
无机陶瓷膜过滤器的研制及在丝网印刷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
亚热带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
||
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工业化生产技术 |
||
高水力负荷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示范研究 |
||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配套处理技术 |
||
深圳市龙岗河、坪山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规划研究 |
||
以线路板含铜酸碱蚀刻废液为原料生产碱式碳酸铜的工艺 |
||
中东部生态调查与评估 |
||
秦皇岛东港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回用工程 |
||
放射性伴生石煤矿开发和利用对环境影响研究 |
||
医疗废物热解焚烧系统 |
||
燃煤装置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及成套技术 |
||
烟气连续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
||
棉花贸易开放给中国社会经济及环境带来的影响 |
||
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新型生物流化床耦合技术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及其电子版编制研究 |
||
LMC立窑袋除尘器 |
||
LGM/KE型系列燃煤锅炉布袋除尘设备 |
||
王家岗高温高盐油田污水达标处理工艺研究 |
||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及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
||
机动车简易工况污染物排放检测系统 |
||
2005年 |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
一等奖 |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区域环境与生态安全保障、恢复及构建 |
二等奖 |
|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的开发与工程应用 |
||
城市噪声计算模型及建筑防噪规划 |
||
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键基础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
天车通过式电炉烟气捕集罩 |
||
生态工业园与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 |
||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
||
江苏省绿色GDP研究 |
||
杭州市环境容量研究 |
||
利用二氧化碳制备脂肪族聚碳酸亚乙酯和降解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综合信息平台开发研究 |
||
酒精废醪液生产有机肥工艺技术 |
||
吉林省敦化市哈尔巴岭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挖掘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SND法高效脱氮处理 |
||
稻麦秸杆全量自然还田套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香港土壤及其环境研究 |
||
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
||
LFRY-5医疗垃圾热解焚烧炉 |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系列技术规范及标准 |
||
废水处理设备化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
||
天然含氟废水处理剂的研究 |
||
电子网板蚀刻废液的资源化 |
||
BOD快速测定仪的研制 |
||
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发酵处理技术 |
||
南宁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实践与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 |
||
采用“水解 A/O污水处理工艺实现化工污水达标排放 |
||
2006年 |
大型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过程装备的开发与应用 |
一等奖 |
化学--生物絮凝组合技术与设备研究 |
||
秦山第二核电厂核安全研究 |
二等奖 |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
洱海湖滨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技术试验示范 |
||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
||
洪水易损性评价——生态保护与洪水灾害减缓研究 |
||
改进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工程化研究与应用 |
||
高效生物除磷脱氮微曝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 |
||
废轮胎综合利用技术及其成套装备 |
||
高浓度难降解工业(焦化)废水HSBEMBMR微生物(脱氮)处理系统及技术 |
||
西部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 |
||
渤海海上溢油输移、扩展数值预报软件 |
||
LCM/M高炉煤气干法净化脉冲袋式除尘设备 |
||
KM型快速隔膜压滤机 |
||
销毁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系列标准及基础研究 |
||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反应及其净化作用与应用研究 |
||
兰州市环境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研究 |
三等奖 |
|
高效多功能无机-有机复合水处理剂的研制及开发 |
||
CL-II型炼焦炉装煤出焦消烟除尘移动站 |
||
“西电东送”北部通道火电规划项目区域环境影响研究 |
||
工业污染源有机毒物治理技术及资源化 |
||
工业污染控制的信息公开化及其在江苏省的应用研究 |
||
济南市污染源烟气在线监控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 |
||
跨界融合构建基因工程菌Fhhh处理石化废水生物技术 |
||
CBS城市垃圾生化菌种堆肥技术研究 |
||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控制行动计划研究——重庆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 |
||
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 |
||
冶炼行业低浓度SO2废气治理技术及设备 |
||
铝生产能源消耗 |
||
废纸造纸废水封闭循环应用技术 |
||
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 |
||
中小城市及城镇污水强化处理工艺及装备技术 |
||
济南市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总体规划研究 |
||
九龙江流域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整治绩效评估 |
||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
2007年 |
含氨氮和多环芳烃类毒害性废水的微生物处理新技术 |
一等奖 |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 |
||
印楝生态林建设与印楝环保农药的研究推广 |
||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 |
||
大型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技术装置 |
二等奖 |
|
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业技术研究 |
||
5000t/d预分解窑窑尾袋式除尘器的研制及应用 |
||
绿色环保型水处理药剂聚环氧琥珀酸和聚天冬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
||
FE型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
||
营区及农村污水处理成套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
||
垃圾填埋气体提纯制作清洁燃料技术及其应用 |
||
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 |
||
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 |
||
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 |
||
国家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技术规范及技术评估体系研究 |
||
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承载力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
||
大气颗粒物碳质组分测定与单颗粒分析表征 |
||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
国家环境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
||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微细粒子高效控制技术与设备 |
三等奖 |
|
核辐射应急车载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
||
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新技术集成开发及应用 |
||
污泥减量化与无害化的微生物沥浸处理技术与工程示范 |
||
城市污水处理生物脱氮研究与应用 |
||
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及设备产业化 |
||
典型区域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安全性评估及控制对策研究 |
||
大型矿业节水治污技术综合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
||
三峡库区重庆段抢救性生态调查及标本库的建立 |
||
电驱动膜和电驱动膜分离器的研制开发 |
||
煤泥资源分级浮选回收工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
湿法炼锌工业挥发窑废渣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
||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
二氧化碳全降解塑料的催化合成、应用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
||
提高炭素焙烧炉烟气净化效率和稳定性的技术开发及应用 |
||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体系研究 |
||
环境遥感监测软件平台与业务运行示范 |
||
长江江苏段水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
||
微滤布过滤系统 |
||
光电式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
||
二段往复式生活垃圾焚烧炉与高温余热锅炉 |
||
济南市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开发 |
||
2008年 |
防治机动车(船)污染强制标准研究 |
一等奖 |
河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应急控制技术研究 |
||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
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及修复的管理技术体系研究 |
||
亚洲棕色云综合影响及我国应对战略研究 |
||
重要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价技术和环境安全性研究 |
||
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
二等奖 |
|
震动膜废润滑油再生系统 |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体系研究 |
||
资源节约型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体系研究 |
||
高效低阻脉冲袋式除尘器的研究与应用 |
||
粤港珠江三角洲空气监控系统建设 |
||
车载排放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
||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研究 |
||
放射源监控管理系统 |
||
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研制与应用 |
||
煤矿矸石山自燃爆炸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
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技术指标研究 |
||
区域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及指标体系研究 |
||
电子、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
||
城市污染河涌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在古廖涌治理中的应用 |
||
水力增氧水质自净屏 |
三等奖 |
|
畜禽养殖废弃物区域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往复振荡耗能降噪技术及“声陷阱”屏障的开发与应用 |
||
化学草类浆黑液碱回收精制碳酸钙作造纸填料技术 |
||
北方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与示范工程研究 |
||
含硫氰酸盐、氰化物贫液综合治理技术及成套设备研究与应用 |
||
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新工艺 |
||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管理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
||
高掺电石渣煅烧水泥熟料新型干法工艺的研究 |
||
KDMC矿渣粉磨大型低阻袋除尘器 |
||
我国跨界河流水污染事件风险与对策研究 |
||
白色污染治理技术-以劣质煤为原料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的研制与推广应用 |
||
脱氮除磷恒水位改良型SBR新工艺 |
||
脂肪酶废纸脱墨新工艺 |
||
铁/炭微电解床 石灰絮凝沉淀处理电解锰废水 |
||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及在线监测系列规范 |
||
滆湖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工程试验研究 |
||
粉丝清洁生产新工艺及其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
我国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 |
||
中国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和对策研究 |
||
DS-多相反应器 |
||
利用蚀刻废液生产环保型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的资源化处理新技术 |
||
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 |
||
新型二段式往复垃圾焚烧炉排及烟气处理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 |
||
可抛洒绿色钻井液-土壤改良与增肥技术研究 |
||
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 |
||
2009年 |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
一等奖 |
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 |
||
放射性物质/特殊核材料监测系统 |
||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技术研究 |
||
航天发射场推进剂污染应急控制总体技术和装备研究与应用 |
||
改进A/O法与双膜法组合工艺处理煤制氮肥氨氮废水及回用集成技术 |
二等奖 |
|
高浓度复合生化反应器及其组合工艺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
||
城镇生活源产排污核算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
废印制电路板环保处理及资源回收自动化生产线 |
||
基于遥感的宏观生态监控技术研究 |
||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 |
||
农药对环境生物危害影响与管理对策 |
||
资源回收型湿式氨法烟气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 |
||
氧化铝多管道溶出新技术及工艺再造研究 |
||
“三苯”废气控制、膜气体吸收净化技术开发 |
||
30种环境标准样品的研究与应用 |
||
阴山北麓丘陵区生态经济型农业建设试验示范 |
||
长江江苏段环境有毒污染物来源探查及控制技术研究 |
||
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 |
||
含砷物料处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 |
||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产排污系数研究及其应用 |
||
基于排放绩效的电力行业SO2污染控制政策研究 |
||
高浓度黏稠固体废弃物处置洁净储运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究与应用 |
||
兖州矿区塌陷区生态重建研究与示范 |
||
区域环境质量原理、方法与实践 |
||
中国二氧化硫减排控制指标体系及应用案例研究 |
||
浙江电网统调电厂脱硫在线监测考评系统 |
||
垃圾焚烧炉尾气、废渣一体化处理系统设备的开发研究 |
||
油田采油废水高效生物处理工程技术研究 |
三等奖 |
|
环境中痕量超痕量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
||
铅锌冶炼烟气制酸环保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黄土塬区钻井废弃液处理及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
||
填埋场防渗层渗漏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
||
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吸收氧化利用一体化工艺及装置 |
||
蛇岛蝮蛇在蛇岛上最大容纳量的研究 |
||
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排放清单构建和排放特征研究 |
||
糠醛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的研究 |
||
福建山地有机茶生产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 |
||
SDN(强化反硝化/硝化)焦化废水处理成套技术 |
||
贵州省小城镇新一代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 |
||
杭嘉湖地区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
||
老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技术及其在封场工程中的应用 |
||
硼污染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北方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
||
洗煤泥流化床锅炉燃烧固硫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
苏州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分析与对策研究 |
||
车用汽油清净性评价技术研究及应用 |
||
平原河网地区及近海水环境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与气象的相关性研究 |
||
北京市污染源监控方案研究 |
||
污染物及净化过程实时监测和分层控制供电系统 |
||
景观型组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与工程技术 |
||
首钢焦化有机固废综合利用 |
||
数字化环境应急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研究及应用 |
||
甘肃省铁合金、电石行业污染减排监督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示范研究 |
||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规范 |
||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
水环境保护投入效益最大化研究 |
||
基于蚯蚓生物滤池的资源节约型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 |
||
污水污泥板框压滤技术与设备 |
||
2010年 |
环境一号小卫星星座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
一等奖 |
北京及周边大气污染形成机制、区域联控及奥运空气质量保障研究 |
||
洱海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成套技术 |
||
国家中长期环境经济综合模拟系统研究 |
||
极端嗜盐菌在三聚氯氰废水净化回用工程上的应用 |
||
环渤海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和灰霾天气的形成机制 |
||
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
||
难降解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技术与设备 |
||
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水质模型连接计算研究 |
||
新型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
||
青海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发及其应用 |
||
北京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源研究 |
||
新型污泥喷雾干化-回转窑焚烧技术集成及一体化装备开发与应用 |
二等奖 |
|
低能耗污水污泥同步处理一体化设备 |
||
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变异及环境污染调控技术与应用 |
||
YPL压力盘式过滤机 |
||
新型生态修复功能材料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
||
新型在线水质分析系统研制与产业化 |
||
内外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
||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 |
||
高寒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及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 |
||
制药行业恶臭气体治理技术集成及优化 |
||
新型膜生化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及示范研究 |
||
LHJ型螺旋干燥机 |
||
油田采出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工艺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 |
||
电子废弃物有价成分脉动气流分选及应用 |
||
构建海洋化工类生态工业园的关键技术及示范 |
||
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与安全技术标准研究 |
三等奖 |
|
新型高效节能型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技术研发及应用 |
||
微压清灰袋式除尘技术在大型燃煤锅炉超细粉尘高效控制方面的开发与应用 |
||
油田用新型水处理剂及废弃物的高值化应用 |
||
活性炭有机废气高效吸附回收装置 |
||
乡土植物在珠三角城镇生态绿地构建中的研究与应用 |
||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自动监测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建设 |
||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 |
||
含油废弃钻井液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
||
烟气脱硫石灰石活性分析及测试技术 |
||
FZ-12振动式固液分离机 |
||
《声环境质量标准》等环境噪声系列标准 |
||
麦秸机械还田治理环境污染技术集成与应用 |
||
2011年 |
清洁镀金—一水合柠檬酸一钾二(丙二腈合金(I)) |
一等奖 |
中国典型脆弱区—生态交错带特征评估与保护规划研究 |
||
污水反硝化除磷与一体化处理新技术 |
||
大气痕量气体柱浓度及其廓线在线监测技术与应用 |
||
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生物发酵资源化技术集成与装备 |
||
低能耗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集成技术及装备 |
||
燃煤烟气脱氮脱硫脱汞新技术研究与开发 |
||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配套电除尘器 |
||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管理政策与关键技术研究 |
||
铅锌矿山废水及固体废弃物的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集成新技术研究 |
||
全国机动车污染源排放系数研究与应用 |
||
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技术及应用 |
||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运行和管理技术研究 |
||
畜禽粪便无公害资源化自主创新技术系统集成研究及其利用 |
二等奖 |
|
钢铁工业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
||
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研究 |
||
国家“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
||
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及其在AIRNow-I中的应用 |
||
烧结烟气密相干塔脱硫技术及应用 |
||
辐射安全联锁控制系统 |
||
太湖流域农业源产排污系数测算 |
||
大型化工企业遗留污染场地全过程环境风险控制及修复工程示范 |
||
SJA1550双辊置换压榨挤浆机 |
||
油田含油污泥综合处理新工艺 |
||
精对苯二甲酸(PTA)残渣资源综合利用与焚烧处理技术 |
||
难降解有机废水多相多元催化电解氧化处理技术与设备 |
||
高效同步脱臭及污水处理技术 |
||
危险废物熔渣回转窑焚烧成套设备技术(RZH型) |
||
典型海岸带河口生态系统生境重建技术与示范 |
三等奖 |
|
石油石化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
||
天然橡胶恶臭气体生物处理及工程应用研究 |
||
陇东油田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 |
||
低阶煤制备环保型煤及锅炉燃烧系统的改造技术 |
||
典型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研制 |
||
电石渣湿法喷雾烟气脱硫技术 |
||
西安市输变电工程环境敏感区地理信息系统及降低敏感区电磁环境影响措施研究 |
||
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
||
高效快速清洁制浆法 |
||
江苏省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系统 |
||
基于环保监测网及数字表实现自动控制的干法脱硫工艺 |
||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综合整治及控制对策 |
||
中国石油油气回收系统技术评价与推广应用 |
||
环保型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pu)树脂开发研究 |
||
4×75t/h燃煤锅炉印染废水除尘与脱硫集成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 |
||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
||
GEF天津市水质研究 |
||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 |
||
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开发应用 |
||
“5.12”汶川大地震次生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及应急状态下环境监测研究 |
||
污染控制的信息手段设计和应用 |
||
2012年 |
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
一等奖 |
特大型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开发与应用 |
||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技术和实施研究 |
||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 |
||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理论创新与应用示范 |
||
核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
||
城市河道与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原理与集成技术 |
二等奖 |
|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废水新技术及成套化设备 |
||
污水中磷的资源化回收工艺技术 |
||
电石渣-石膏法烟气脱硫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综合治理 |
||
有机废气排放规律研究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
||
基于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及降解特性的技术应用示范 |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
||
全国重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与评估 |
||
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
单元包封密闭式填埋工艺的探索与研究 |
||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 |
||
医废高温焚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 |
||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体系设计与成果应用研究 |
||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与实践 |
||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
||
青藏高原生态评估和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研究 |
||
高度处理净化槽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
||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影响、防治措施及管理对策研究 |
||
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技术途径研究 |
||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基础术语规范、风险控制研究及履约技术支持 |
||
青藏直流线路电磁环境试验研究 |
||
中意合作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项目(一期):标准、导则和案例研究 |
||
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态诊断与性能改进技术研究及应用 |
||
国家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
||
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海水脱硫技术研发与示范 |
||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研究 |
三等奖 |
|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
||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数据传输与采集软件和专用数据库开发 |
||
新型生态城市系统构建技术和规模示范 |
||
还原造锍熔炼清洁处置重金属(铅)废料新技术 |
||
烧结烟气气动波脱硫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
||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空间特征评估及支撑技术研究 |
||
糖蜜酒精废液综合治理零排放的研究 |
||
环保数据的发布和共享技术研究与示范 |
||
燃煤机组减排技术研究与智能化应用 |
||
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
||
基于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
||
烧结烟气多污染协同控制技术 |
||
沼液生物药肥开发与生态网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
||
SCR法烟气脱硝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及应用 |
||
流域生态系统胁迫特征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
||
工频电磁场数据实时监测及公示系统 |
||
车载移动式污水处理装置 |
||
中美联合经济研究: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分析 |
||
跨国界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研究——以佳木斯市为例 |
||
流动注射法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技术成果转化 |
||
大容量长距离灰渣干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应用 |
||
贵州典型汞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 |
||
木聚糖酶AU-PE89纸浆生物助漂技术 |
||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与环境影响示范研究 |
||
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管理和应用研究 |
||
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 |
||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 |
||
输变电工程可听噪声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
||
BCB组合技术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废水 |
||
果园生产性废弃物有机利用及生态调控 |
||
北京市环保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
||
E-pack绿色脱盐技术 |
||
2013年 |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
一等奖 |
中国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
苏州河底泥污染评价、疏浚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军事装备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
||
生活垃圾分质资源化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 |
||
固定式汽柴一体化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 |
||
东莞运河水环境修复技术体系设计与实践研究 |
二等奖 |
|
电石渣石膏法烟气脱硫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
功能化多孔纳米吸附材料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
||
全国重点湖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 |
||
基于水平流复氧与生物膜联合的景观水直接净化技术 |
||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
基于人核受体超家族监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新技术及应用 |
||
纯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
||
反应器式生物传感器BOD快速测定新方法及仪器研制 |
||
高效袋除尘在水泥窑头除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
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前置库技术研究及应用 |
||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和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 |
||
工业锅炉烟气尿素SCR脱硝技术装备 |
||
硫酸和制药行业典型难处理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
||
固体废弃物立式旋转热解气化焚烧技术与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
烧结机烟气湿式镁法脱硫及副产物资源化技术 |
||
沿海区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
||
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创新、装备产业化及区域解决方案示范 |
||
辫带式水处理填料 |
||
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
||
华南典型流域水环境风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
高浊度矿井水井下高效过滤系统 |
||
半干旱风沙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持技术研发 |
||
河南省燃煤机组二氧化硫减排保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关键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 |
||
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
||
污泥机械脱水化学改性成套技术与应用 |
三等奖 |
|
淡水池塘养殖污染生态工程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油田压裂废液综合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
||
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战略研究与规划 |
||
三峡工程175m试验性蓄水对重庆库区支流饮水安全影响研究 |
||
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
||
微生物除臭技术与设备 |
||
带独立调湿减温塔的半干式烟气净化装置 |
||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水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 |
||
集约化水产养殖废水生物生态处理与循环利用成套技术 |
||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 |
||
固定污染源烟气湿度测量质控方法和连续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
||
基于多参数监测的电力节能减排优化管控系统 |
||
新型废酸焙烧再生系统与应用研究 |
||
基于污染减排的37项环境标志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
||
基于净化处理技术的六氟化硫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及推广应用 |
||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关键技术与保护对策研究 |
||
南方现代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
||
油田含油污水资源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
||
绿色油田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
工业园区水污染系统优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
||
珠江口生境演化特征与污染防控技术及应用 |
||
南京市灰霾天气成因、对策与预警技术研究 |
||
电磁环境监控与应对关键技术研究 |
||
高耗能行业污染减排自愿协议制度研究 |
||
中美可持续城市清洁水源研究 |
||
±800kV直流工程电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环境质量监测与预警技术和保障措施研究 |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 |
||
隧道废气一体式净化处理装置 |
||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产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与示范 |
||
2014年 |
燃煤电厂烟气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一等奖 |
水中As(III)和As(V)一步法去除技术及应用 |
||
我国湖库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 |
||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研究 |
||
我国流域水环境基准技术方法体系 |
||
区域生态资产评估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 |
||
聚酰亚胺纤维的研究与应用 |
||
典型农药、染料生产废水中有毒污染物治理新技术及工程应用 |
二等奖 |
|
气载放射性污染物长距离迁移辐射后果评价系统 |
||
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改进和完善研究 |
||
痕量优控污染物监测质控技术与装备 |
||
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水质净化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 |
||
自然保护区天-地协同监测体系及业务化应用 |
||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
转基因植物成分检测技术与生态安全研究 |
||
典型类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实用化示范 |
||
高效混凝剂制备及耦合生物法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
||
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
||
长三角大气复合污染前体物排放清单与空气质量保障关键技术研究 |
||
中国酸雨沉降机制、输送态势及调控原理 |
||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和物质流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 |
||
区域电力生态系统优化技术与应用研究 |
||
无镉铅酸蓄电池多阶段内化成工艺 |
||
水中几种新型污染物检测、健康风险评价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 |
||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研究及业务化应用 |
||
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和模拟仿真技术研究 |
||
燃煤电站PM2.5控制关键技术研制与工程示范 |
||
农药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
||
三维非对称氟醚复合滤料关键技术及应用 |
||
环境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
||
中国基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研究 |
||
人工湿地净化污染河水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
||
城市湿地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理论创新 |
||
垃圾焚烧厂渗沥液处理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
||
畜禽粪污生态处理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
固定污染源烟气低浓度颗粒物手工采样技术、设备及质控方法研究 |
三等奖 |
|
智能化深槽匀翻技术与设备 |
||
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特性及试验技术研究 |
||
挥发性氯代有机物污染地下水环境修复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
||
污染土地信息采集与国家污染场地档案建设 |
||
铬渣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再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
||
输变电工程周边电磁环境现状及预防性政策措施研究 |
||
清洁汽车涂装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工程 |
||
超低浴比高温高压纱线染色机-重大高效节能节水低碳环保染色技术 |
||
南湖水系引水工程运行与水质保障耦合关键技术及示范 |
||
燃煤机组烟气脱硝实时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 |
||
炭素生产沥青烟气捕集治理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
||
种养殖废物高效生物制气关键技术设备研究及集中供气应用 |
||
锆化涂装工艺及中水回用技术 |
||
化学污染物去甲基化健康风险评估新技术 |
||
印钞擦版废液综合处理和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旋汇耦合湿法脱硫除尘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
||
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 |
||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应用 |
||
金属矿山塌陷区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
||
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框架结构研究 |
||
城市尺度VOCs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研究与示范 |
||
MF RO双膜法集成工艺及工程应用 |
||
平原河网地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减排技术与管理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
《燃煤火电企业环境守法导则》研究与应用 |
||
VOC零排放、高效节能绿色凹版印刷机研发及产业化 |
||
火电机组脱硫效率诊断与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 |
||
畜禽养殖污染系统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
包头市环境综合功能区划研究 |
||
新化学物质生态危害影响预测评价研究 |
||
滇黔桂26县(市、区)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综合调查与评估示范研究 |
||
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警系统建立研究 |
||
大范围多时序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
||
油气田勘探开发环境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印染废水回用及污泥减量利用技术 |
||
区域产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及示范 |
||
2015年 |
燃煤氮氧化物排放与控制 |
一等奖 |
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调查、评估与信息管理技术 |
||
湖泊底质环境恶化诊断与治理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
||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环境安全评估及应对措施 |
||
国家生态补偿方法与政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
||
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
钢铁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
二等奖 |
|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
||
燃煤电厂粉尘超低排放湿式静电除尘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我国环境基准理论与技术框架及案例研究 |
||
高效二氧化碳分离材料创制及集成捕集提纯技术 |
||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全国重点行业类型区划及其准入方案研究 |
||
国家尺度面源污染业务化遥感监测技术体系与应用 |
||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及管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
||
造粒生物质燃烧及其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置 |
||
基于区域产业结构和物质流的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 |
||
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
||
生物制剂多基团协同氧化技术及在有色金属矿采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
中国汞生产使用行业环境管理支撑体系研究与应用 |
||
振动噪声重污染车辆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 |
||
有色冶炼铜镉渣高效清洁提镉新技术开发 |
||
水泥窑协同处置POPs杀虫剂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 |
||
河湖相联水系污染控制成套技术 |
||
基于荧光技术的气体中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 |
||
有机多孔—金属微孔复合填料开发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
废液晶显示器资源再生与污染防治关键技术 |
||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保护绩效评价技术研究与业务化应用 |
||
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暴露人群健康影响 |
||
环境约束性指标关键技术研究 |
||
复杂污染场地多证据调查诊断技术方法研究 |
||
有机氯农药系列环境标准样品研究与应用 |
三等奖 |
|
北运河水系中游重污染河段水质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 |
||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关键技术方法与装备研发 |
||
利用废蚀刻液生产无毒性影响的碱式氯化铜(α-晶型)的产业化研究 |
||
非常规结构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去除环境VOCs的机理 |
||
LDCM三状态分流组合电袋除尘器 |
||
多级液压机械式生活垃圾焚烧炉 |
||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 |
||
氰化尾矿库雨季淋溶液综合治理工程化技术及配套装备研究 |
||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及控制策略研究 |
||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思路与对策研究 |
||
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处理和处置管理技术研究 |
||
中国二恶英类排放清单支撑技术 |
||
污染土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
||
石油石化给水节水污水回用水零排放系统集成技术 |
||
不同经济区域环境污染特征的比较分析与环境质量改善策略 |
||
固体废物基环保新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
||
城市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诊断-调控-强化运行技术及应用 |
||
跨国界流域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研究 |
||
陆地石油开采生态风险评估与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
||
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化工企业VOCs总量削减与示范研究 |
||
冀东油田含油污泥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
||
PM2.5在线源解析质谱监测系统 |
||
钢铁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污染调查技术及管理应用 |
||
污水处理厂排水毒性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及毒性排放控制标准研究 |
||
制革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
||
基于污泥过程减量机制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技术 |
||
基于矿冶领域污染防控的柔性垂直屏障系统 |
||
环境微纳米颗粒毒理学效应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
||
环境技术验证(ETV)评价体系及验证平台建设与应用 |
||
PM2.5一体式空气净化关键技术开发 |
||
低碳生活——更健康更环保 |
科普类 |
|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
当然有区别,除了直辖市的环境保护局,其余一般都是市县级环保局,而环保厅一定是省环保厅。环保局就是环境保护局,比如有的化工厂向长江里排污,就由环保局进行处罚。以北京市环保局为例,其主要职责是:主管北京市...
没听说过这个税种啊?应该属于行为税,谁发明的?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负责对环保科技奖励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奖励委员会主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科技的领导担任。
奖励委员会下设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工作办公室”),奖励工作办公室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环保科技奖励的日常工作。
奖励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或审核有关的管理规定;
(二)聘请具备资格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三)审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
(四)研究、解决环保科技奖励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
奖励委员会根据每年申报项目情况,聘请环保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当年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当年环保科技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或提名。
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负责环保科技奖项目的评审工作;
(二)向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三)对评审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处理;
(四)对完善环保科技奖励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评审委员要求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内外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具备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职务,要求具有公正、公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良好职业道德,身体健康,有能力全程参加评审会议。
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推荐或提名,并经评审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方可。
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环保科技奖日常工作。包括组织申报项目、对申报项目登记、对申报项目文档资料进行形式审查、承担评审会议会务工作、处理异议以及奖励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宜。
环保科技奖面向全社会,凡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成果的完成单位、组织或个人均可申报。
环保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
奖励范围
环保科技奖的奖励范围包括:
(一)在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发现或者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并得到科学界公认的科学研究成果;
(二)应用于环境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和核安全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并取得显著效益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等科学技术成果;
(三)为推动环境综合决策,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在环境保护战略、政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核安全审评、标准、监测、信息、环保科普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四)在应用、推广、转化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环境保护应用技术成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且取得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成果;
(五)对引进国外先进环保设备仪器的制造技术,已消化吸收,自主生产出产品,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推广能力的技术成果;
(六)在华注册的国际组织或机构与中国的组织或机构合作开展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开发,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
环保科技奖评审程序要实行固定化、规范化。原则上本年度的奖励工作要在上一年度十二月底以前,由国家环保总局下发项目征集通知,六月底之前组织进行专家评审,获奖项目公示,本年度年底之前由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获奖项目公告,并举行获奖项目的颁奖大会。
奖励项目推荐及评审
环保科技奖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级工业总公司、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学会等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经奖励委员会确认的具有推荐资格的其他法人单位推荐或者由项目申报内容相关专业领域三位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联合签名推荐(以下简称“奖励项目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
符合“奖励办法”规定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可以向奖励项目推荐单位申报环保科技奖项目。
被推荐的环保科技奖项目必须符合“奖励办法”奖励范围的规定,并经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评审或获得专利后,实际应用一年以上的科技成果,同时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属于环保装备或工艺性研究的项目,必须完成生产性试验;
(二)能作为商品的项目,必须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
(三)软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并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
(四)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必须在中国国内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或者正式出版专著。
推荐环保科技奖重大项目(总项目)时,应包括该项目所含的各子项目。具有独立应用价值的子项目,经总项目负责人同意,可单独推荐,但推荐总项目时应剔除子项目的技术内容,并注明子项目推荐及获奖情况。单独获奖的子项目,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和奖金。
正在研究中的项目、成果权属有异议的项目不得作为推荐项目;已获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原则上不得作为推荐项目。
推荐环保科技奖项目,必须经项目完成人和项目完成单位同意后,按照规定格式、内容填写《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
申报材料包括推荐书、技术评价证明(指在中国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情况,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和评审证书,专利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和法定审批文件等)、引用或应用证明等。申报材料应装订成册,一式五份,其中一份为加盖推荐单位或组织印章的原件材料。有关技术资料(研究或研制报告等)一式三份,装订成册。
环保科技奖候选人是指对推荐项目的完成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主要完成人员。具体包括:
(一)相关科学技术论著的主要作者;
(二)项目总体方案的具体设计者;
(三)对解决项目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做出重要贡献者;
(四)项目转化投产、推广应用过程中重大技术难点的解决者;
(五)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者等。
环保科技奖候选单位应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单位。
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作为环保科技奖的候选单位或候选人。
奖励项目推荐单位负责推荐项目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项目报奖励工作办公室。初审内容如下:
(一)推荐项目是否符合“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推荐书是否符合填写说明的要求,附件是否齐全;
(三)推荐书的内容是否属实。
经评定未授奖的项目及项目候选人、候选单位,如果其项目在此后的研究开发活动中获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奖励办法”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奖励办法”的有关程序重新推荐。
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申报项目文档资料的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主要包括:
(一)申报项目相关资料及其附件齐全,打印并装订成册;
(二)奖励范围、推荐单位、推荐条件、推荐程序等符合有关要求;
(三)申报题目与申报内容一致;
(四)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资格、排序及数量符合规定;
(五)申报项目的技术内容和效益计算科学、合理;
(六)申报的项目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完成成果登记;
(七)申报项目未获得过国家级、省级科学技术奖;已获得国家认可的有关社会奖励的项目可以申报环保科技奖;
(八)申报项目技术证明文件齐全,项目应经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评审或获得专利后实际应用一年以上(含一年);
(九)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应是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保科技发展计划的项目。
环保科技奖获奖项目评审
申报项目通过形式审查后,由评审委员会分专业组进行评审,其结果提交全体评审委员会议审议。
每一申报项目由评审委员会主任在征得评审委员本人同意后,指定一名评审委员为其主审人,一名或多名评审委员为其副主审人。
评审委员依据各申报项目性质,分别按照环境保护技术类研究项目和环境保护软科学类研究项目评审的指标,对申报项目进行评议,并由全体参会评审委员投票确定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
评审委员会评审项目时,须保证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会议,并参加投票表决。
(一)环境保护技术类研究项目评审指标:
1、环境技术创新程度
2、项目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
3、主要环保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
4、总体环保技术水平
5、已获经济效益及投入产出比
6、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7、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
8、转化、应用、推广程度
9、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实现技术跨越的作用
10、对推动环保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二)环境保护软科学类研究项目评审指标:
1、观点、方法和理论的创新性
2、工作难易程度或复杂程度
3、对环境决策科学化和环境管理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
4、研究成果科学价值和意义
5、研究成果转化推广程度
6、已实现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7、环境科研项目投入规模及其效益
8、发展前景及潜在效
一等奖项目须得到参加投票评审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的赞成票,二、三等奖项目须得到参加投票评审委员二分之一(不含二分之一)的赞成票,方可生效。
参评项目环保科技奖候选人不得担任评审委员,本单位有参评项目的评审委员不得担任该项目的主审人或副主审人。
评审委员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知识产权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获奖项目实行名额限制,具体限额根据当年项目申报情况,由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建议,评审委员会会议决定。
环保科技奖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数实行限额。一等奖人数不超过15人,单位不超过7个;二等奖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5个;三等奖人数不超过5人,单位不超过3个。
异议及处理
环保科技奖实行先评奖后异议的程序。评审委员会审议通过的获奖项目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和《中国环境报》上公示。
自评审结果公示之日起,30日内为异议受理期。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应在异议期内向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写明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组织名义提出异议的必须加盖公章。
异议材料一式两份寄奖励工作办公室。
涉及推荐项目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异议,由该项目的推荐单位负责处理,处理意见报评审委员会审定。
涉及对推荐项目是否达到环保科技奖励条件的异议,由该项目推荐单位提出意见后,报评审委员会确认或由评审委员会视需要召集有关专家审定确认。
属于对推荐项目评定等级提出异议的,不予受理。
对有重大异议的项目,奖励工作办公室将组织有关评委对获奖项目进行答辩或实地考核。必要时,报奖励委员会进行裁定。
在奖励工作办公室收到异议起20天内为异议处理期,超过20天异议未处理完的,经奖励委员会批准,作为本年度不予授奖项目处理。
授奖
经过异议处理由评审委员会确认取消的项目,异议处理期未能处理完成经奖励委员会批准不予授奖的项目,不予授奖。
异议处理期结束后,奖励工作办公室将无异议项目或有异议但异议处理后保留项目的名称、获奖等级及获奖项目参加单位、人员,报奖励委员会审核。经批准后,这些项目为本年度环保科技奖获奖项目,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和《中国环境报》上向社会公布。
对获得环保科技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个人,由奖励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环保科技奖是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环保科技奖的,经查证属实,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推荐单位提供虚假材料,协助他人骗取环保科技奖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暂停或取消推荐资格。
环保科技奖每年评审一次,奖励项目分为环境保护技术类研究项目和环境保护软科学类研究项目两类。环保科技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不超过申报项目总和的5%,二等奖获奖数量不超过申报项目总和的15%,三等奖获奖数量不超过申报项目总和的20%。
一等奖授予在环境科学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得到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环境效益,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项目;或者授予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和创新特色,对推动环境管理改革和环保事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二等奖授予在环境科学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在较大范围应用,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较大意义和作用的项目;或者授予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大,在中国环境管理上有创新,对推动环境管理现代化和领导科学决策起到重要作用,取得很大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三等奖授予在环境科学技术上有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中国国内先进水平,取得较大环境效益,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大的项目;或者授予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较大,结合中国环境管理实际,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对推动环境管理现代化与领导科学决策起到显著作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软科学研究项目。
2002年1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的通知》,设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环保科技奖”) 。
2003年,环保科技奖首次颁发。
200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 。
2007年3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进行了修订,该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后实施 。
2016年10月22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
环境保护考核评价表
中国水电十局有限公司 2018 年度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考核评价表 被检查单位: 单位负责人: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负责人: 考核检查时间: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扣分 检查记录 环境保护工作指标 完成情况( 20 分) 未根据国家和股份公司及公司要求,完成环 境保护工作节点任务指标,扣 20 分; (注 :以正式文件为准。) 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机构建 立情况 (10 分) 未根据股份公司相关文件,设立环境保护归 口管理部门及岗位,配备管理人员,扣 10 分。 (注 :以正式文件为 准。)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和 执行情况 (18 分) 1、未建立并执行企业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扣 6 分; 2、未建立并执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扣 6 分; 3、未建立并执行企业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扣 6 分。 (注 :以正式文件为准。) 考核内容 评分标准 扣分 检查记录 环境保护目标分解和措施 落实情况 (10
环境保护效益审计及其评价
环境保护效益审计是现代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就我国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内容、评价指标、审计方法及其评价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获奖成果将在环保科普工作中应用和宣传,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参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成果的评审范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的评审范围暂限于正式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科普音像制品,申报奖励的环保科普成果要突出以传播和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方法、思想、文化、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公众环境科学素质为目的。
以下各项暂不列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的评审范围:
(一)科普论文;
(二)科普报纸和期刊;
(三)以外国语言文字撰写的科普作品;
(四)国民学历教育的教材、实用技术和培训教材;
(五)科幻类文学作品;
(六)科普翻译类作品。
所有申报的科普成果应公开出版发行两年以上(含两年)。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具体规定参照《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环办〔2007〕39号)第十三条规定的“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
三、申报材料
(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普类)》主体及附件纸版文件2套:
1.科普成果发行数量、再版次数的证明:由出版社出具。
2.被公开引用或应用证明:国内外重要出版物中引用、评价该科普作品的材料复印件,及该作品的内容被其他传播方式使用的证明材料。
3.科普成果的质量证明:提交省级印刷质量鉴定机构的印装质量检验报告和新闻出版管理机构或评审机构的编校质量检验报告。
4.有助于科普作品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推荐书(科普类)》主体及附件电子文件光盘1套。
(三)科普成果的样本3套,如被译为其他语种的,需同时提供该语种成果的样本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