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黄土冲沟景观是黄土侵蚀地貌景观之一。为暂时性线状水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以沟深、壁陡、溯源侵蚀作用显著为特征,是重要的黄土侵蚀地貌景观之一。
深度一般由数米到十几米,长度由数百米到数千米。冲沟底部狭窄,横剖面呈V字形,沟壁陡峭,沟床比降大,因此流水侵蚀和重力侵蚀强烈。流水侵蚀将地面切割成一条条沟壑,体现出外力地质作用之强悍。为黄土因流水侵蚀形成的切割小沟多发育在陡峭的黄土梁、峁坡而上,典型的切沟特征呈V字形,宽一般3〜6m,深2〜4m,成群分布,属于早期侵蚀沟。 2100433B
点击地图,查看详细信息全程约873.38公里/10小时38分钟从起点出发向南行驶13米左转沿开源大道向东行驶315米右前转行驶59米右前转沿开源大道向东行驶6.51公里直行行驶1.04公里
可按土建、园林、市政相应回填定额设置,看松填还是夯实
按面积计算,一平米在5-20元左右
斜井在长输管道黄土塬冲沟地段施工中的应用
以\"榆林—济南输气管道工程线路八标段冲沟施工\"为例,重点介绍了长输管道在黄土塬冲沟地段的穿越施工经验,通过斜井辅助施工,大大降低了难度和成本,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施工技术。
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强夯施工
通过对黄土地区深冲沟采用削坡减荷、沟壁开挖台阶、冲沟原地面强夯等处理措施后,再采用分层高能级强夯的方法对深冲沟高填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很好的解决了黄土地区深冲沟高填方地基承载力、边坡稳定性、施工安全等问题,值得推广。
loess gully
冲沟多狭而深,深度一般由数米到十几米,有的达数十米,长度从数百米到数千米。
沟头的形状多呈楔状、巷状或掌状等等。
冲沟分布多呈树枝状或格状等,是由细小的纹沟发展而成。
雨季时,冲沟常发生崩坍、滑坡、滑塌、泻溜等,对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危害严重。 2100433B
绝大多数冲沟都不是常年有水,或仅有极小的涓涓细流,无论对塑造沟床形态或搬运碎屑物质几乎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一般只是在暴雨或积雪大量融化后才有较大的水流。这时,水量比较集中,使其具有强烈的侵蚀能力,冲沟侵蚀能力的大小不仅和降雨量、融雪量有关,也与集水面积的大小及集水区的形状有关。
由于冲沟沟床的位置较其附近的河流水面更高,因此其下切作用十分活跃。如果冲沟发育在松散土层中,例如在黄土高原,常可形成数十米的深沟。在基岩出露的地区,下蚀速度虽然较慢,但其侵蚀作用仍以下切为主,在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岩性影响下,沟底往往形成起伏不平的纵剖面。
在黄土或其他松散土层覆盖地区,冲沟向源侵蚀作用也很发育,如在黄土区,由于垂直节理较发育,冲沟的沟头往往形成陡坡。当水流通过时,在陡坎底部掏蚀成壶穴,引起顶部崩塌,使陡坎不断后退,冲沟不断伸长,有时每年可延伸数米至十余米以上,如图2所示。
冲沟的形成与降雨性质、地形和岩性有关。
大雨时,冲沟的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能量,它冲刷沟谷,并通过溯源侵蚀向源头伸长。在松散土层覆盖的地区,它主要生成于原始凹地内,这些线状凹地多为古代侵蚀网的残余或反映岩性的差异,有时也能反映被掩盖的基岩地形和地质构造。在岩性均一和地形相同的坡面上,冲沟的间距大致相似,排列形式主要由坡度决定,一般在>30°的坡地上多作平行排列,而在〈30°尤其是〈20°的坡地上,由于冲沟之间易于互相兼并,则多为树枝状排列。特别是在坡长不一致的情况F,更容易形成树枝状的冲沟网。
在基岩出露的地区,冲沟除沿原始凹地生成外,还常沿各种不同的构造线发展,包括节理、断层、岩层层面和不同岩性的接触面等。因此,其延伸方向、排列形式和密度等,往往与地质构造和岩性的特征密切相关。根据实践经验,在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广泛统计调査区内的冲沟走向,编制玫瑰图,往往可以反映该区地质构造的特征,主要的各组冲沟走向线常与构造线相致,可作为预查地质构造的一个可靠的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