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是汉中市施行的方案。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基本信息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简介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涌现出中航电测、汉中锌业、汉江工具、汉江机床等一批工业“四基”优势企业,制造强市地位进一步凸显,但总体水平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四基”企业高端产品缺乏,技术水平和能力有限,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和实现“追赶超越”的瓶颈。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全市工业基础发展水平,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提升全市工业强基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一)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等重点行业和重大装备产业链发展方向,从现实问题出发,分析和研究工业“四基”薄弱环节,针对共性短板和突出弱项分类施策。

2.坚持重点突破。依托汉江工具、汉江机床、汉中锌业等重点企业和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航空智慧新城、汉江产业园区、洋县有色产业园区等重点园区,点线面结合,有序推进,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

3.坚持需求牵引。瞄准国际、国内科技发展趋势,加强需求侧研究,引导和推动基础与整机企业系统紧密结合,促进基础发展与产业应用良性互动。

4. 坚持协同推进。统筹市内外各类创新资源,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探索科技与产业协调、成果与应用互动、科技与金融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二)发展思路。聚焦《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5个重点产业领域,坚持高端产业带动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提高工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突出应用牵引、平台支撑、重点突破,加大重点产品应用推广力度,搭建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新特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市场化的“四基”发展推进机制,为建设制造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5个重点产业领域的基础能力明显提升,优势产业“四基”能力达到省内领先,追赶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产业链“四基”短板和缺失环节得到填补,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格局。

1. 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以航空零部件、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输配电设备零部件、智能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等为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以钛、铝、锌、镁、石墨、石膏、汉中黄玉、石英、膨润土等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以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工艺、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等为重点,突破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夯实产业技术基础。

2.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工业重点产品使用寿命明显提高。

3.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依托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汉中循环经济产业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四基”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创新发展。

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增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5户,新增高技术企业5—10户。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围绕五大重点产业,着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统筹规划,集约用好各类资源,率先解决重点领域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重点在飞机、汽车制造、高档数控机床、传感器、柔性输电元器件、机械基础件、绿色电池、先进铸造工艺、先进采掘技术等关键基础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促进基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引导材料、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与工艺和技术研发机构等有机结合,推动协同创新,促进“四基”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1.飞机整机及零部件。依托陕飞公司、航空零组件公司等龙头企业,以飞机整机制造与关键部件研制为核心,重点发展军民用中型运输机、特种飞机、新型中型运输机、无人机、涡桨支线客机及飞机起落架、航空标准件、航空机电设备、机场专用车辆和地面设备等相关配套基础零部(组)件。突破机载设备系统、传感器、电子元器件等关键基础部件产品和技术。

专栏1:飞机零部件重点支撑项目

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入园航空及配套企业,到2030年总投资可达1000亿元以上,新城以中型运行机和特种飞机制造为核心,构建高端服务产业两大体系。

陕西航空宏峰精密机械工具有限公司精密航空工具技术改造升级项目,总投资1.2亿元。

汉中天达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 西安宇森电器有限公司、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航空标准件生产项目,总投资3亿元。

中航飞机汉中零组件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40亿元。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国际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航空零组件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

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工艺装备研制项目,总投资25亿元。

2.汽车及零部件。依托汉中客车公司、宏象房车、唐龙汽车、心网新能源、华邦新能源、安中机械、燕航精工等重点企业,以新能源汽车和变速箱、新能源电池、充电设备、性能检测等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坚持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自动化发展方向,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强化核心自主技术研发,加大成熟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为做大做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

专栏2:汽车及零部件重点支撑项目

陕西汉中客车有限公司新建汽车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0亿元。

华燕科技有限公司汽车配件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1.2亿元。

陕西安中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特种环保车辆生产线建设及汽车尾板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

汉中燕航精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汽车AM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

3.高档数控机床。依托汉川数控机床、汉江工具、汉江机床等龙头企业,以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为突破方向,以“磨、车、镗、铣”为特色,努力研发机床新工艺和新产品。重点发展大型精密数控机床、螺纹磨床、龙门式加工中心、车镗铣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大型铝合金结构件5轴联动加工中心以及滚动功能部件等系列产品,推广精密复杂数控切削刀具、高速数控刀具、高效精密异型刀具等先进的工艺产品。

专栏3:高档数控机床重点支撑项目

中航电测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型传感器开发、传统产品改造升级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

汉江工具有限公司刀具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6亿元。

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4.8亿元。

西玛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四轴联动大椎度全数控环保型线切割机床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6亿元。

4.机械设备。依托华燕航空仪表、亚特高压电气等龙头企业,推动传统装备应用数字化控制技术改造,突破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化关键产品与技术,积极发展智能工程机械、机器人、智能电网装备等智能产品。重点突破输配电设备、新型电力电子产品、太阳能及风能电场成套设备及配套设备、电网控制保护成套设备、高速铁路机车电气化设备及基础零部件。依托汉台区铺镇工业园、城固县五郎产业园、洋县405核产业园,提高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机组、太阳能热泵装备、单晶多晶硅设备制造、生物质秸秆发电及燃料转化设备、新工艺铀浓缩和燃料生产技术及设备、天然气开发及能源化工装备设备的零部件配套能力。

专栏4:机械设备重点支撑项目

汉中亚特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高压电器配套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

汉中永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生产及智能化改造项目,总投资2.5亿元。

陕西吉锐电气线缆制造有限公司电缆生产线项目,总投资5亿元。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非接触式智能纺纱机项目,总投资1.3亿元。

陕西东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制冷空调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

陕西东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制冷热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陕西大秦汉生物农业公司年产1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4.4亿元。

5.冶金材料。依托陕钢汉中公司、略钢公司、汉钢公司等龙头企业,启动超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特钢产品研发,力争实现技术和产品突破。依托汉中锌业、锌业特材等龙头企业,突破热浸镀锌基防腐涂层合金、铅基滑动轴承合金等有色金属功能和突破高性能锌基耐磨合金、锌基冲压模具合金等高性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

专栏5:冶金材料重点支撑项目

汉中钢铁有限公司30万吨冶金钢渣超细粉综合利用生产装备建设项目,总投资4.6亿元。

略阳钢铁公司年产100万吨优特钢改造项目,总投资11亿元。

陕西钢铁集团汉中公司、略阳钢铁公司数控机床用特种钢生产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

陕西钢铁集团汉中公司复杂刀具材料特种钢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亿元。

陕西钢铁集团汉中公司飞机制造用航空结构材料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

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理工大学建设超亚细金属锌粉、热镀锌合金及锌基耐磨合金零部件生产项目,总投资6.23亿元。

6.新材料。依托陕西有色集团和西北有色研究院,突破钛、镍、锌、钒、金属钙、超亚细金属锌粉等高技术原材料,发展高性能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大型钛板以及金属构件的耐磨、防腐涂层合金等新型合金材料。依托城固非金属材料产业园和略阳县绿色产业园区,突破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和应用推广,发展杜仲胶医用器械及医用材料、杜仲胶改性材料、杜仲胶高耐磨、高防腐、高减震材料、杜仲胶形状功能记忆材料等杜仲胶新材料产品。

专栏6:新材料重点支撑项目

陕西有色集团公司洋县现代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城固县非金属材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

陕西理工大学新型钛—镍基形状记忆合金丝、薄膜及薄带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1.6亿元。

略阳县杜仲产业园及杜仲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总投资13亿元。

7.电子元器件。依托中航电测、万目仪电、米克隆工量具等龙头骨干企业,突破光电子集成器件、液态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计算机模组及智能化量具、量仪等。

专栏7:电子元器件重点支撑项目

中航电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新型传感器开发、传统产品改造升级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

陕西理工大学汉中市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

汉中万目仪电有限公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2.8亿元。

汉中米克隆工量具实业有限公司工量具及无触点光电锥度检测仪生产线项目,总投资0.6亿元。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传感器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39亿元。

(二)夯实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围绕“四基”成果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产业信息、知识产权等技术基础支撑能力,依托园区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鼓励企业、工业园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用陕西工业云平台,构建汉中工业基础数据库,推进重点产业技术资源整合配置和开放协同,提升工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

(三)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四基”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通过实施重点领域突破行动,持续培育一批专注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先进基础工艺等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做强做优产品,优化企业结构,创新经营模式。

(四)深化“四基”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陕飞公司、华燕科技、中航电测等军工企业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梳理民口优势领域和能力,跟踪具有潜在军用前景的民用技术发展动态,促进先进成熟民用“四基”技术和产品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开展军民融合整机系统集成及基础零部件配套,开展军民共性基础和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引导“四基”领域资源军地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工业强基工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加强协同。按照中省发布的《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及有关扶持政策,制定出台我市工业强基扶持政策。鼓励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技术研发联盟,开展协同攻关。积极争取中省“四基”奖扶资金,引导市级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工业“四基”发展。

(二)优化“四基”发展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四基”产品和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予以优先支持。落实优惠政策,营造基础领域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基础领域。提高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构建公正、科学、严格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加大对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运用政府采购首购、订购政策积极支持基础产品发展。支持我市重点工业园区针对龙头企业产业链需求,提前收储土地,建设标准厂房,完善配套设施,提供前置服务,吸引“四基”企业就近落地配套。

(三)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省机械学校、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航空职业技术学校等中高等院校作用,聚焦工业强基发展需求,探索推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院校工业基础相关专业建设,提高职业培训能力,着力培养“工匠”。落实《汉中市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引进工业“四基”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的高尖端人才。

(四)加强监测分析。依托现有统计体系和动态评估机构,加强对全市工业强基水平的监测评价。对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和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汉中市工业强基重点企业

序号

单位名称

1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

国营长空精密机械制造公司

3

陕西东方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4

陕西航空硬质合金工具公司

5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6

汉中天达航空标准件有限公司

7

汉中万利航空装备制造公司

8

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

9

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10

陕西汉江机床有限公司

11

西乡县西玛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12

汉中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13

汉中亚特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

14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15

陕西东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6

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7

陕西汉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8

陕西省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9

汉中锌业有限责任公司

20

中航电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21

汉中万目仪电有限责任公司

22

汉中米克隆工量具实业有限公司

23

陕西汉中客车有限公司

24

陕西安中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5

汉中燕航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26

汉中特变电工有限责任公司

27

陕西航空宏峰精密机械工具有限公司

28

汉中亚特高压电器配套有限公司

29

汉中永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30

中航飞机汉中航空零组件制造有限公司

31

汉中精测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32

汉中朝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100433B

查看详情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MST-402内增双面丁

  • 厚度(mm)1mm;规格:10cm×10m;执行标准:Q/320584 PBT034-2021 丁橡胶⾃粘防⽔卷材/⾃粘胶带
  • 凯伦
  • 13%
  •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汉中PVC舞蹈地胶板

  • 全/OS舞蹈地胶 pvc
  • m2
  • 欧氏
  • 13%
  • 北京世纪耐德科技有限公司2
  • 2022-12-07
查看价格

DB-BWFRP玻璃纤维增编绕拉导管

  • DW100×2.0
  • m
  • 洋生
  • 13%
  • 成都洋生管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DB-BWFRP玻璃纤维增编绕拉导管

  • DW150×5.0
  • m
  • 洋生
  • 13%
  • 成都洋生管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DB-BWFRP玻璃纤维增编绕拉导管

  • DW175×5.0
  • m
  • 洋生
  • 13%
  • 成都洋生管道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实施及其它

  • (1)组屏设计、设计联络(2)软件安装(3)工程调试(现场调试)(4)培训(现场1天)(5)文件、资料(6)包装、运输
  • 1套
  • 1
  • 西门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04
查看价格

实施费用

  • 网络实施费用:包含信息收集、目标网络设计、实施方案编写、集成调试、跳线部署
  • 1项
  • 3
  • 华为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6
查看价格

生态

  • 生态
  • 1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4-21
查看价格

底漆

  • 底漆
  • 2205.06kg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9-01-28
查看价格

驻场实施

  • /
  • 1项
  • 1
  • 上海银翼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22
查看价格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汉中市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文献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中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3页

汉中市滨江新区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汉政发〔 2011〕3 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 现印发给你 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汉中市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 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滨江新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为: 东起天汉大道, 西至汉江河堤, 南起汉江河 堤,北至虎头桥路。 第三条 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将分阶段实施, 其中滨江大道及绿化带建设 规划用地上的房屋征收补偿签约时限为 2011年 9 月 30日前。 第四条 汉中市滨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滨江新区建设规划用地范围内

汉中市中心医院工程 汉中市中心医院工程

汉中市中心医院工程

格式:pdf

大小:7KB

页数: 46页

汉 中 市 中 心 医 院 第一章:域的建立 1. 新建域 2. 设置 NetBios 名 第二章: film 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 安装 IIS 安装 SQL2000 升级 SQL2000 VP4版本 安装优化工具 DirectX 远古电影点播系统安装 Database 的安装 安装 Resource Server 的安装 版本破解 安装播放器 Realplayer 使用节目管理器添加电影 客户端浏览及视频播放 管理系统的相关配置 第三章:打印服务器的搭建 医院有 3 台打印机 printer1 、printer2 、printer3 ,5 个 部门共享使用, printer1 门诊使用、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使用 printer2, 院长使用 printer3 ,各个科室只能使 用自己被授权访问的打印服务器。 一) 先安装打印机 1. 门诊部:创建一个物理打

汉中市推进工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简介

汉中市推进工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汉中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汉中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提出的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的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抓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推进我市工业品牌建设工程。以推进智能制造与升级传统制造“双轮驱动”为主攻方向,坚持以质取胜、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质量为核心的主要方式,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汉中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早日实现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制造强市目标,提供质量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创建品牌积极性。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理念,加强前瞻研究和规划引导,健全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培育和保护。

2. 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坚持先进科技同制造业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依靠科技进步创建品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弘扬工匠精神,扶持精致制造,打造工业精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质量增效扩市场求发展。

3. 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品牌培育力度,扩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形成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市场与社会公认的“汉中制造”区域品牌,提升汉中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跨入全省制造业第一方阵。

(三)主要目标。以质量强、品牌强、标准强、制造强、效益好为总目标,推动汉中制造业迈向全国产业链中高端,树立“汉中制造”新形象。通过品牌创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钢铁、有色金属、硅石、石膏、石材、养殖废物利用、能源的化工及新能源12条循环产业链,努力形成传统行业优势得到加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制造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循环发展制造业品牌体系。力争使工业品牌价值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数量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2015—2020年努力争创省级以上名牌80个以上;2021—2025年再争创省级以上名牌30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改善质量品牌社会和市场环境。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措施鼓励企业执行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完善“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平台建设,扩大平台覆盖领域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制定重点产品自我声明规范,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形式明示产品质量水平。继续组织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引导企业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加强对获得A级企业的宣传、监督,扩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社会影响。建立和完善品牌认定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用户、政府、专家和市场共同评价的品牌评价制度。(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二)推广先进质量方法。继续组织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引导企业深化实践质量标杆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现场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加工和装配设备,实现工业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在食药品等领域推行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支持企业通过品牌价值测算等方法,加强品牌价值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与服务。(市工信委牵头、质监局配合)

(三)深化工业品牌培育。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和创建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促进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带动消费品整体质量提升。以政府“六大战略”为核心,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药、能源化工和高新科技五大产业为重点,以“陕飞、燎原公司、汉中客车、华燕科技、汉江机床、汉江工具、汉川机床、特变电工、燕航精工、陕西有色、汉中锌业”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培育一批享誉全国的汉中精品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消费者认可的名牌精品;围绕食品、医药等产业,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工业品牌建设政策举措,跟踪分析品牌产品、企业及产业链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咨询诊断及技术支持,培育满足消费要求产品品种和名牌产品。学习陕西省质量奖企业先进经验,总结我市陕西省名牌产品企业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树立工业品牌标杆,形成具有汉中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模式,推广标杆企业和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示范带动区域品牌提升竞争力。(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四)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开展工业企业质量品牌诊断和提升活动,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质量品牌现场诊断、质量标杆移植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查找关键质量品牌问题。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与自身发展阶段相符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加强工业消费品质量监管,以建材、儿童用品、家具等消费品为重点,围绕消费者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突出质量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完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对行业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加快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提升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础材料质量水平,组织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组织开展产业链质量保证方法研究,解决影响产业链质量的突出问题,提高产业链质量保证能力。支持行业开展实物质量对比、质量攻关等活动。(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五)组织工业品牌推广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汉中企业知名度。组织名牌企业赴外省品牌培育先进单位、示范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交流与合作,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时机,积极宣传汉中企业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品牌推广活动,参与国际性、全国及西部地区商品展、贸易交流、会展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创造平台。加强品牌推广工作,强化重点企业品牌推广,建立规范化的品牌推广体系,为汉中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和试点企业提供有力保障。(市商务局牵头,市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六)创建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政府品牌建设奖励制度,对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以及在品牌培育和推进工作中组织实施得力、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部门和其它社会组织纳入奖励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品牌企业的投资担保、融资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推动银企合作。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品牌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兼并(购)企业或吸引战略投资。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汉中品牌形象,争创省内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七)推进工业品牌绿色制造。围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创造等领域实施工业基础品牌示范项目。针对我市钢铁、水泥企业,组织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再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采取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强化计量审查等方式,推动品牌企业提升能效水平。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组织能源计量节能审查,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钢铁、有色金属、硅石、石膏、石材、养殖废弃物利用、能源化工及新能源等循环产业链,努力形成制造业发展体系。(市发改委牵头,市水利局、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八)推进品牌建设人才培育。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依托,加快培养质量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建立汉中首席质量官专家库,卓越绩效自评师库,为汉中品牌把诊号脉、开出良方;积极开展企业品牌标准建设、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企业,举办品牌管理等专题培训。发挥品牌建设社会机构积极性,鼓励社会机构面向企业开展品牌从业人员培训,以品牌设计、品牌策划、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营销、品牌评估为内容,提高广大企业品牌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为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提供人才支撑。(市人社局牵头、质监局、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九)强化品牌建设保护。认真落实《陕西省名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和《汉中市陕西省名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部门、行会、企业联合参与的品牌维权机制,充分运用“12315”、“12365”信息平台开展质量品牌执法打假行动,围绕重点消费品,以查办大案要案为重点,深入开展“质监利剑打假专项行动”建立产品质量“红黑榜”制度,完善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引导企业运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地理标识保护、商标注册等方式保护品牌。研究借鉴其它地市保护品牌经验做法,加强对企业商标、品牌的保护,为品牌建设者营造良好环境。(市工商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要发挥牵头作用,各成员单位履行指导、协调、督促职责,形成合力加强对我市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政策引导,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的工业品牌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完善配套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职能,紧紧围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完善本地区、本行业促进质量品牌建设的奖励配套措施,加大对品牌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产业、环境、质量、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要将抓落实同推进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竞争力。各县区、各部门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质量和品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有力举措抓好落实,确保品牌建设的成效。

(三)强化品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等应充分运用宣传载体,采取不同形式,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名牌产品的保护意识。企业要加强品牌营销,制订适合产品特性的宣传策略,积极推介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宣传商标与名牌产品知识,提高商标与名牌产品认知度,培育品牌消费理念,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查看详情

工业强基IGBT一条龙内容简介

IGBT器件是《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强基一条龙部署的重点产业方向,并作为2017年开展的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进行试点。此外,IGBT器件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个产业的重点产品及指导目录之中,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及技术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创新链部署的重点研究任务之一。

为贯彻落实《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促进IGBT技术、生产工艺及应用等难题的解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建立,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编著《工业强基龙之芯——IGBT一条龙》一书,旨在通过对IGBT上游原材料与生产工艺、中游生产设备、下游领域应用的介绍及各产业链环节中典型企业的分析,清晰呈现IGBT产业链全貌,推进产业链协作。全书共分为六章,包括IGBT概述、IGBT产业分析、中国IGBT供需分析、IGBT上游原材料供应商、IGBT中游设备生产商与IGBT重点生产企业。

查看详情

工业强基:中国制造大系统之成功砝码内容简介

为了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问题,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并明确了要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2016年4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进一步提出了"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行动,实施重点产品‘一条龙’应用计划,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四基’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形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推进计划,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组织推动全社会齐心协力,抓紧抓实,长期坚持,务求抓出实效。本书是从政策系统梳理,一条龙示范项目及一揽子项目的统计及分析,以及工业强基发展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