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努力实现追赶超越和“三市”建设,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引导工业企业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提高绿色制造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导全市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推动绿色材料、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产业链五大领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驱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以市场驱动为主,提高先进示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降低企业绿色发展的成本,带动企业自律管理。注重政策引导,优化企业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

2. 坚持产品全程优化原则。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及系统优化,使产品在设计、制造、物流、使用、回收、拆解与再利用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源能源利用率最高,对人体健康与社会危害最小。

3.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优先原则。贯彻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废水、废气排放,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形成高效、节能、环保和可循环的新型制造工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最大限度降低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坚持绿色创新原则。把创新理念渗透到绿色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先进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使创新成为推动绿色制造快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和各级政府的绿色发展理念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创建1—2家绿色工业园区、3—5家绿色示范工厂,推广百种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制造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得到初步缓解。万元GDP能耗、能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产出率、化学需氧量静态消减、氨氮静态消减、二氧化硫静态消减、氮氧化物静态消减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实现节约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推进工业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形成绿色集约化生产方式,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1. 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围绕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以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能效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等水平。

专栏1 工业领域节能重点工程

1. 企业能效提升工程。针对高载能、高排放行业,重点实施锅(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节约替代石油、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合同能源管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等工程。(市发改委委牵头,市工信委配合)

2. 实施余热暖民工程。大力支持利用工业余热等余热资源,利用地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市发改委牵头,市住管局、市工信委配合)

3. 节能能力建设工程。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数据在线监测、工业能源智慧化管理。鼓励工业园区和企业建设分布式绿色智能电网,控制和削减化石能源消费量。(市发改委牵头,各开发区、电力部门配合)

2. 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科学分解下达节能目标,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节能监察,定期开展能源利用情况监督检查和抽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加强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能效水平对标工作。

专栏2 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1. 强化节能目标管理。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和实施阶梯电价有关政策为引领,加强节能监察执法,促进企业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发改委)

2.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围绕能耗管理体系建设,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能源审计制度。(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配合)

3. 能效领跑者行动。重点在合成氨、水泥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对照同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及其指标,开展企业能效对标达标,促进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配合)

(二)提升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水平。绿色制造技术代表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技术的内涵是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生产效率、劳动条件等因素的现代制造模式。

1. 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推进汉江流域范围内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大幅削减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以工业炉窑、化工、工业锅炉等工业用煤领域为重点,围绕削减煤炭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推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专栏3 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

1. 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汉中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地,要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采用源头减量、末端减排及全过程控制等先进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对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市工信委配合)

2.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有煤矿企业除所采煤炭属于低硫分、低灰分的以外,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加快略阳电厂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步伐,提高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水平。加强对工业炉窑、工业锅炉等能耗高、污染重的重点用煤领域的工艺装备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窑炉、锅炉,推广使用高效煤粉等清洁能源,实现工业炉窑清洁燃料供给。加强对燃煤单位使用煤炭的抽样检测。坚持疏堵结合,全面禁止劣质散煤的销售。(市安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工商局配合)

2. 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目前我市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高能耗、低效率的重工业为主,化石能源占据能源消耗的主导地位,而且是以高碳性的煤炭为主。能源利用高效低碳的实质就是能源的洁净、高效、廉价开发和利用。

专栏4 高效低碳改造工程

1. 实施能效低碳化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煤炭提质加工、高效燃煤发电、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或“煤改气、煤改电”等技术,减少原煤的直接使用,降低煤炭的消费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管局配合)

2. 控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持续推进化解落后产能工作,严禁审批钢铁、水泥、煤炭等新增产能项目,同时新建项目要实行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为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低碳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对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约束。(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3. 工业低碳发展试点示范行动。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选择2—3家企业通过原料替代、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等措施,开展低碳化改造工程,取得实效再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配合)

(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手段,是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要求的坚实保障。

1. 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深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将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综合利用在其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持续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专栏5 培育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1. 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重点推动冶金渣、化工渣、赤泥、磷石膏、电解锰渣等产业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强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落实《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着力推进工业固废中战略性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多种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住管局、市环保局配合)

2.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传统销售企业、电商、物流公司等利用销售配送网络,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回收网络。鼓励再生资源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合作,建立适合产业特点的回收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回收机、回收超市等回收方式。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市商务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住管局配合)

3. 推动行业间循环链接。组织实施产业绿色融合专项,在冶金、化工、石化、建材等流程制造业间开展横向链接。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市工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配合)

2. 实施工业水资源高效化利用。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循环的关键环节,要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针对工业发展和工业系统的特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生态重组、大力提高工业系统水资源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工业废弃水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专栏6 实施工业水资源高效化利用

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化工、钢铁、火电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建立完善取水、用水计量体系,提高企业用水效率,控制工业用水总量,减少污水排放。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从火力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中,选择技术水平先进、用水效率领先的企业实施引领行动;总结水效领跑者的最佳实践,鼓励企业开展水效对标活动,广泛开展节水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培训,引导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非常规水资源,推行中水回用,提高工业企业中水利用比率。(市水利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示范。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生态(绿色)化设计,推动传统基础制造技术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开展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实施流程工业节能技术和高耗能通用技术专项改造。

1. 实施基础绿色化改造项目。淘汰、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绿色、环保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制造企业,着力推进一批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项目,积极引进一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实施一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不断缩小绿色制造技术水平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大幅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2. 加强绿色制造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绿色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全工艺链、全产业链的系统性成套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重视绿色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开发出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提升技术及装备、绿色制造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加快研究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和绿色制造评价机制,提供绿色制造系列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专栏7 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应用示范

1. 加快新一代可循环流程工艺技术研发,大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功能的工艺技术,积极采用高效电机、锅炉等先进设备,用高效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改造传统制造流程等,实现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2. 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示范工程。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切削等加工工艺,重点推广数字化无模铸造、清洁高效铸锻组合及零件轧制精密成形、铸造砂再生利用、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少烟尘及无害化绿色焊接材料制备、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等技术。(市科技局牵头,市工信委、市环保局配合)

3. 推进热表处理清洁化,重点推广合金钢无氧化清洁热处理、热处理气氛减量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替代电镀铬绿色表面处理等技术装备。(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

(五)开展绿色示范试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循环经济发展为原则,分行业选取绿色制造示范企业,重点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实行绿色改造升级,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1. 打造绿色制造园区。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发挥专业化治理公司的作用,最大限度将污染物转化为可用的资源。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对各类园区内物流、供水、供电、供气、照明、建筑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集成优化。

2. 加快绿色工厂建设。以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标准,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优先在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对新建工厂,大力推广绿色工业建筑,鼓励采用联合厂房、多层建筑的阶梯式建筑,鼓励采用国家推荐优先选用的建筑材料或产品,推动工厂厂房建筑的绿色化。对现有工厂,鼓励实行清污分流、废水循环利用、固废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作为推进绿色制造工程的责任主体,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辖区内企业按照循环型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提高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评价对标工作,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绿色制造的财政投入,整合利用中省有关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污染防治、产业退出等激励政策,重点向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倾斜。对接省级绿色制造工程实施,建立重点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中省对本市绿色制造重大项目的支持。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完善绿色产品政府采购等支持政策,落实相关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

(三)提升服务能力。以信息化为手段,建设覆盖11个县(区)的工业能耗在线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进行网上审核、分析处理、预警预测、能效对标等综合功能。加强咨询服务,着手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能源计量和审计、能效测试、项目设计、施工、融资、节能监测、信息咨询等节能服务。推动开展高能耗企业定期能源审计。

(四)加强宣传引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企业认识,引导企业自觉践行绿色制造。提高用户认识,引导绿色消费理念,为推进绿色制造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100433B

查看详情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宝胜电线(黄绿色)

  • BVR 6mm2
  • m
  • 宝胜
  • 13%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宝胜电线(黄绿色)

  • BVR 25mm2
  • m
  • 宝胜
  • 13%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寅意制造

  • H500×W500×D80 型号:YD-G003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金刚砂耐磨骨料复合绿色

  • 25kg/包
  • kg
  • 嘉宝莉
  • 13%
  • 广州嘉宝莉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金刚砂耐磨骨料铬绿色

  • 25kg/包
  • kg
  • 嘉宝莉
  • 13%
  • 广州嘉宝莉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5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2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驳船

  • 100T以内
  • 台班
  • 清远市英德市2014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工程实施及其它

  • (1)组屏设计、设计联络(2)软件安装(3)工程调试(现场调试)(4)培训(现场1天)(5)文件、资料(6)包装、运输
  • 1套
  • 1
  • 西门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04
查看价格

工程简介

  • 花岗岩 芝麻白,200cm×135cm×35cm
  • 1m²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16
查看价格

实施费用

  • 网络实施费用:包含信息收集、目标网络设计、实施方案编写、集成调试、跳线部署
  • 1项
  • 3
  • 华为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6
查看价格

公园简介及地图

  • 公园简介及地图(户外高清喷涂 广告画) 有专业公司制作及安装 具体内容有业主确定
  • 6.4m²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1-19
查看价格

人物简介

  • 1.内容:方形人物简介2.方形尺寸与个数:360×180mm×10个3.底板材质:10mm厚亚克力板雕刻成型4.表面加工:喷漆后UV喷印,上光油5.黏结方式:玻璃胶粘贴6.安装方式:机具、人工、制作安装
  • 10个
  • 2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2-18
查看价格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汉中市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简介文献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格式:pdf

大小:67KB

页数: 1页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按排"1+X"总体部署进行,所谓"1"就是规划本身,"X"就是相关的配套规划,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正抓紧落实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格式:pdf

大小:67KB

页数: 1页

《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强调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同时把"绿色制造工程"作为重点实施的五大工程之一,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近期出台实施 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杨铁生3日说,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举措,《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有望近期出台实施,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

杨铁生是在工信部举办的2015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院士专家行”活动中透露上述讯息的。杨铁生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强化绿色理念,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将重点推进四项任务:

一是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抓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和基础工艺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

二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重点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绿色协调链接,发展再制造产业,培育一批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和集聚区。

三是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突破节能关键技术装备,提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开发资源综合利用适用技术装备,开展示范应用,组织绿色制造技术产业化专项。

四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为引领,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以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健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行绿色管理,强化试点示范,大力提升绿色制造基础能力,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杨铁生表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业界共同努力,工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2014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58%,水耗同比下降5.8%;“十二五”前四年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21%和31.9%,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重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30%以上。

查看详情

汉中市推进工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简介

汉中市推进工业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汉中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汉中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提出的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的精神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抓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落实推进我市工业品牌建设工程。以推进智能制造与升级传统制造“双轮驱动”为主攻方向,坚持以质取胜、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龙头,质量为核心的主要方式,加快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汉中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早日实现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制造强市目标,提供质量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强化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和激发企业创建品牌积极性。积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理念,加强前瞻研究和规划引导,健全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增强品牌建设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培育和保护。

2. 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坚持先进科技同制造业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依靠科技进步创建品牌,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增强品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弘扬工匠精神,扶持精致制造,打造工业精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质量增效扩市场求发展。

3. 市场导向,重点培育。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围绕消费需求打造品牌。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品牌培育力度,扩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品牌建设,形成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有力的品牌建设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努力形成质量、技术、服务、信誉为一体,市场与社会公认的“汉中制造”区域品牌,提升汉中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跨入全省制造业第一方阵。

(三)主要目标。以质量强、品牌强、标准强、制造强、效益好为总目标,推动汉中制造业迈向全国产业链中高端,树立“汉中制造”新形象。通过品牌创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钢铁、有色金属、硅石、石膏、石材、养殖废物利用、能源的化工及新能源12条循环产业链,努力形成传统行业优势得到加强,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制造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循环发展制造业品牌体系。力争使工业品牌价值贡献率大幅度提升,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数量和知名品牌数量显著增加。2015—2020年努力争创省级以上名牌80个以上;2021—2025年再争创省级以上名牌30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改善质量品牌社会和市场环境。积极宣传贯彻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措施鼓励企业执行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完善“工业产品质量企业自我声明”平台建设,扩大平台覆盖领域和社会影响力,组织制定重点产品自我声明规范,引导企业通过自我声明形式明示产品质量水平。继续组织开展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引导企业承诺并履行质量责任,加强对获得A级企业的宣传、监督,扩大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的社会影响。建立和完善品牌认定评价机制,逐步建立用户、政府、专家和市场共同评价的品牌评价制度。(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二)推广先进质量方法。继续组织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引导企业深化实践质量标杆成功经验。引导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六西格玛和现场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加工和装配设备,实现工业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提升管理体系认证水平。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在食药品等领域推行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质量自我声明和质量追溯制度。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支持企业通过品牌价值测算等方法,加强品牌价值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与服务。(市工信委牵头、质监局配合)

(三)深化工业品牌培育。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和创建一批消费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促进区域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带动消费品整体质量提升。以政府“六大战略”为核心,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药、能源化工和高新科技五大产业为重点,以“陕飞、燎原公司、汉中客车、华燕科技、汉江机床、汉江工具、汉川机床、特变电工、燕航精工、陕西有色、汉中锌业”等骨干企业为引领,培育一批享誉全国的汉中精品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消费者认可的名牌精品;围绕食品、医药等产业,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工业品牌建设政策举措,跟踪分析品牌产品、企业及产业链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咨询诊断及技术支持,培育满足消费要求产品品种和名牌产品。学习陕西省质量奖企业先进经验,总结我市陕西省名牌产品企业品牌创建的成功经验,树立工业品牌标杆,形成具有汉中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做法、模式,推广标杆企业和区域品牌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示范带动区域品牌提升竞争力。(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四)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开展工业企业质量品牌诊断和提升活动,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质量品牌现场诊断、质量标杆移植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查找关键质量品牌问题。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与自身发展阶段相符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现场改进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加强工业消费品质量监管,以建材、儿童用品、家具等消费品为重点,围绕消费者普遍关注、反映强烈、要求迫切的突出质量问题,集中力量加以解决。完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对行业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加快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提升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和基础材料质量水平,组织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技术瓶颈。组织开展产业链质量保证方法研究,解决影响产业链质量的突出问题,提高产业链质量保证能力。支持行业开展实物质量对比、质量攻关等活动。(市发改委牵头、市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五)组织工业品牌推广活动。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汉中企业知名度。组织名牌企业赴外省品牌培育先进单位、示范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品牌建设交流与合作,利用各种对外交流时机,积极宣传汉中企业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品牌推广活动,参与国际性、全国及西部地区商品展、贸易交流、会展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创造平台。加强品牌推广工作,强化重点企业品牌推广,建立规范化的品牌推广体系,为汉中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和试点企业提供有力保障。(市商务局牵头,市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六)创建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激励引导,树立典范,推广经验,发挥知名品牌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建立政府品牌建设奖励制度,对在品牌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以及在品牌培育和推进工作中组织实施得力、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部门和其它社会组织纳入奖励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对品牌企业的投资担保、融资信贷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推动银企合作。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加快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步伐,支持品牌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兼并(购)企业或吸引战略投资。支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携带技术标准“走出去”,树立汉中品牌形象,争创省内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市工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七)推进工业品牌绿色制造。围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创造等领域实施工业基础品牌示范项目。针对我市钢铁、水泥企业,组织实施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再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采取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强化计量审查等方式,推动品牌企业提升能效水平。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组织能源计量节能审查,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钢铁、有色金属、硅石、石膏、石材、养殖废弃物利用、能源化工及新能源等循环产业链,努力形成制造业发展体系。(市发改委牵头,市水利局、工信委、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八)推进品牌建设人才培育。以陕西理工大学为依托,加快培养质量品牌建设专业人才,建立汉中首席质量官专家库,卓越绩效自评师库,为汉中品牌把诊号脉、开出良方;积极开展企业品牌标准建设、品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企业,举办品牌管理等专题培训。发挥品牌建设社会机构积极性,鼓励社会机构面向企业开展品牌从业人员培训,以品牌设计、品牌策划、品牌培育、品牌管理、品牌营销、品牌评估为内容,提高广大企业品牌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为企业创建知名品牌提供人才支撑。(市人社局牵头、质监局、市发改委、工信委、工商局、食药监局配合)

(九)强化品牌建设保护。认真落实《陕西省名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和《汉中市陕西省名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部门、行会、企业联合参与的品牌维权机制,充分运用“12315”、“12365”信息平台开展质量品牌执法打假行动,围绕重点消费品,以查办大案要案为重点,深入开展“质监利剑打假专项行动”建立产品质量“红黑榜”制度,完善企业自我保护、政府依法监管和司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引导企业运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诉讼、地理标识保护、商标注册等方式保护品牌。研究借鉴其它地市保护品牌经验做法,加强对企业商标、品牌的保护,为品牌建设者营造良好环境。(市工商局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委、质监局、食药监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建设责任。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要发挥牵头作用,各成员单位履行指导、协调、督促职责,形成合力加强对我市企业品牌建设工作的政策引导,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部门助动”的工业品牌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完善配套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各县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立足职能,紧紧围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完善本地区、本行业促进质量品牌建设的奖励配套措施,加大对品牌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相关产业、环境、质量、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要将抓落实同推进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竞争力。各县区、各部门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质量和品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目标和重点任务,以有力举措抓好落实,确保品牌建设的成效。

(三)强化品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职能部门、新闻媒体等应充分运用宣传载体,采取不同形式,形成鲜明的舆论导向,提高全社会对注册商标专用权和名牌产品的保护意识。企业要加强品牌营销,制订适合产品特性的宣传策略,积极推介自有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宣传商标与名牌产品知识,提高商标与名牌产品认知度,培育品牌消费理念,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查看详情

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简介

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我市农家乐发展质量水平,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致富,助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农家乐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有效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和充分满足游客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为核心,紧盯“大众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体验”不同层次市场需求,建设集现代农业、生态景观、特色文化、乡土风情、农事体验、产品创意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培育发展一批品牌“汉家乐”,让广大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游得开心、心情愉悦、身心放松,提升汉中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扩大汉中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建设内容

“汉家乐”是指依托传承“汉文化”和“汉中特色”,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风情民俗等资源,以旅游接待、休闲养生、度假体验为目的,体现汉中特色的中高端农家乐和特色民宿。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相结合,将“汉家乐”打造与生态观光、文化休闲、养生养老、民宿发展相统一,完善基础设施,融入文化元素,强化公共服务,突出汉中特色,打造一批上规模、有档次的“汉家乐”。经过三至五年的不懈努力,将“汉家乐”打造成我市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改造提升一批,对现有农家乐进行规范提升,在城镇周边、交通便捷、游客集中的地方,率先发展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环境干净卫生的“汉家乐”。规划新建一批,依托城镇、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在环境优美、对游客有较强吸引力的地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汉家乐”。示范带动一批,优先在留坝、佛坪等县建设或改造部分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通过“汉家乐”的持续打造,使其成为既能满足休闲度假,又能让游客找回记忆、留住乡愁,有深刻体验的旅游业态。

三、总体要求

——经营场所上体现汉中特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念,新建和改建“汉家乐”在建筑风格上要充分体现汉中地域文化特色、当地民居风格,注重与整体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融入“汉文化”元素,更突出地方特色;既注重外在的形式美,更注重内部的自然性和舒适性。

——餐饮上体现汉中特色。倡导“吃汉米、食汉菜、品汉茶、喝汉水、用汉品”,大力宣传推广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在传承弘扬当地名菜名品小吃的同时,通过举办厨艺大赛等形式,对优胜菜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保留、固定与推广,力争推出更多名菜名品;深入研究挖掘汉中餐饮文化,大力开发汉文化、三国文化等系列特色菜品和主题餐饮,打造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餐饮菜系美食。

——产品上体现汉中特色。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农耕文化,推出具有汉中特色的互动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结合地域特色,大力弘扬展示汉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汉歌汉舞、氐羌歌舞、苗族风情、茶艺茶秀、杖头木偶、汉调桄桄等),让游客身临其境,互动其中,放松心情。

——服务上体现汉中特色。立足当地传统民风习俗,在充分汲取汉文化和总结吸收大众传统服务方式的基础上,推出体现汉中特色和汉中地域特点的旅游接待服务,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把技能体现在服务中,讲好汉文化和汉中故事,展示汉中人的真心真情真意,让游客加深对汉中的了解和热爱,找到回“老家”的感觉,记住乡愁,寻找记忆。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3月至4月)。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发展“汉家乐”的目的和要求,引导高星级农家乐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发展“汉家乐”。

(二)试点实施阶段(2018年5月至12月)。通过新建和对现有高星级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等方式,指导汉台区、南郑区在城区周边打造一批具有接待大型旅游团队能力的“汉家乐”。指导其他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镇村或重点景区周边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的“汉家乐”。2018年底前,各县区至少打造1-2家特色鲜明的“汉家乐”。

(三)全面打造阶段(2019年至2020年)。汉台区、南郑区要结合环城市旅游休憩带建设,在城市周边集中布局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汉家乐”;城固县、勉县要打造一批体现张骞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汉家乐”;留坝县、佛坪县、西乡县、洋县要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中高端发展的路子,对辖区内的民宿进行提档升级;宁强县、略阳县要突出氐羌特点,镇巴要突出苗乡风格,打造一批体现民族风格的“汉家乐”。到2020年底,各县区至少建成“汉家乐”20家,全市发展“汉家乐”200家以上。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2)。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发委,市旅发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把打造“汉家乐”品牌、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作为实施全域旅游工程、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市上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本县区地域特点,抓紧制定本地区“汉家乐”品牌打造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各县区工作实施方案于4月10日前报送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旅发委)。

(二)明确责任分工。旅游部门负责总体实施方案制定,牵头协调做好“汉家乐”品牌建设各项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汉家乐”经营特殊许可证的办理,督导“汉家乐”做好安全、消防等工作;财政部门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国土部门负责做好“汉家乐”建设用地协调等工作;建规部门负责做好“汉家乐”建设、改造提升规划审批等工作;商务部门负责指导“汉家乐”做好菜品美食研发工作;文化广电部门负责指导“汉家乐”做好汉文化和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承等工作;住管、卫计、环保、食药监管、物价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汉家乐”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三)严格规范管理。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指导意见(试行)》(附件1)有关规定,加强对“汉家乐”经营场地、接待设施、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特色项目等综合监管和规范化管理。要引导“汉家乐”依托汉中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度假、研学、康体、运动、养老等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从“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等新要素扩展。对“汉家乐”建设中涉及的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参照《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全域旅游工程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汉政发〔2016〕26号)执行。各县区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制定“汉家乐”品牌建设奖补政策,对通过验收的“汉家乐”进行奖励扶持。

(四)大力营销推广。市县区旅发委要把“汉家乐”宣传推广纳入全市旅游促销计划,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推广乡村旅游和“汉家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大力宣传推广“汉家乐”品牌打造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和“比武竞赛”等方式,加快“汉家乐”发展所需人才培养,为“汉家乐”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五)强化目标考核。健全完善旅游产业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估、监督约束和考核奖惩体系,加大考核督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汉家乐”发展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导检查,加强跟踪问效,确保“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附件:1.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2.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第一条 为确保“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汉家乐”是指依托传承“汉文化”和“汉中特色”,利用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风情民俗等资源,以旅游接待、休闲养生、度假体验为目的,体现汉中特色的中高端农家乐和特色民宿。

第三条 旅游部门牵头负责“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发改、公安、财政、国土、建规、住管、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商务、文广新、卫计、环保、安监、食药监、工商、质监、物价、地税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汉家乐”品牌建设相关工作。

第四条 各县区政府要出台特殊扶持优惠政策,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吸引社会资金,充分调动企业和投资人建设“汉家乐”的积极性。

第五条 “汉家乐”按功能分为三种类型:团队接待型、休闲养生型和度假体验型。三种类型除符合“汉家乐”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各自类型的建设发展要求。

(一)“汉家乐”基本要求

1. “汉家乐”经营场地应符合本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所在地旅游发展有关规划,无地质灾害和其它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

2. 经营的建筑物应通过房屋安全性鉴定《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

3. 经营场地应征得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同意。

4. 经营应依法取得当地政府要求的相关证照,满足公安机关治安消防相关要求。

5. 生活用水(包括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要求。

6. 食品来源、加工、销售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要求。

7. 卫生条件应符合《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要求。

8. “汉家乐”建设、运营应因地制宜,采取节能环保措施,废弃物排放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要求。

9. 提供整洁卫生、安全舒适的住宿和餐饮设施,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和应急照明设施,所有设施设备完好有效,定期检查并有维保记录。

10. 从业人员应经过卫生培训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11. 服务项目应通过适当方式以文字、图形方式公示,并标明营业时间。收费项目应明码标价,诚信经营。

12. “汉家乐”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各类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知识培训;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13. “汉家乐”经营场地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和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要求。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管理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符合相关法规。

14. “汉家乐”经营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游客和从业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

15. “汉家乐”经营者应自觉遵守当地习俗,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突发事件等信息。

(二)团队接待型建设要求

1. 经营场所及周边环境整洁、卫生干净,交通便捷,距离游客集散地较近。经营用房建筑结构良好,布局合理,内部装修简洁大方。主要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 厨房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紧邻餐厅。餐厅使用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有采暖、制冷设备,一次性可接待就餐人数80人以上。除有特色菜系外,应相对固定8—10个菜品且出菜速度快,满足团队用餐需求。有专门印制的菜单和饮品单,出菜率在80%以上。

3. 至少有1座以上A级旅游厕所。有可供100人以上规模会议使用的场所,有较大规模的停车场。

4. 接待人员经旅游接待服务知识培训,热情好客、服务周到、穿着整洁、礼节得当,能用普通话进行接待服务。

5. 有游客户外活动和购物的场所,展览、销售汉中特色旅游商品及当地土特产。

6. 有汉中特色的文化表演活动。

(三)休闲养生型建设要求

1. 经营场所周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绿植养护得当,经营用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经营用房建筑结构良好,布局科学,主体建筑具有汉中地域建筑风格和汉中民居元素,内部装修体现汉文化和汉中地域特色。接待区域按服务功能设置,主要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2. 能提供早餐,有1-2套特色菜系,会制做汉中地域小吃。有专门印制的菜单和饮品单,出菜率在80%以上。

3. 至少有1座A级或A级以上旅游厕所,位置方便合理。有停车场地,车位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4. 有15间以上客房,配置采暖、制冷设备。客房除有基本的设施外,着重强调其舒适与幽静,有窗帘和隔音措施。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用品质量优良并做到每客必换,提供免费无线网络和应急照明设备。房内单设卫生间,有淋浴设施和防滑防溅及防潮通风措施,每天全面清理一次。

5. 经营业主应参与接待,邻里关系融洽,接待人员经旅游接待服务知识培训,热情好客、服务周到、穿着整洁、礼节得当,熟悉当地旅游资源,使用普通话接待服务。

6. 有游客户外活动的场所,有展览、销售具有“汉文化”元素和汉中特色的旅游商品及当地土特产的区域或专柜。

7. 提供一定的赏花、摘果、垂钓、种菜等参与体验活动。

8. 附近有供游客游玩的景区景点及乡村旅游点。

9. 有具有“汉文化”元素和汉中特色的文化表演活动。

10.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营销。

(四)度假体验型建设要求

1. 经营场所周围应保持整洁干净,绿植养护得当,邻近有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或有多处体验方便、特色鲜明的地方风物,经营用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主体建筑结构优越,布局科学合理,具有比较鲜明的汉中地域建筑风格和汉中民居元素。内部装饰和院落打造突出生态环保、内外协调,充分体现汉文化和汉中地域特征,整体效果好。接待区域根据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按服务功能进行分区,所有游客通道均采用无障碍设计。

2. 能提供早餐,有2套以上特色菜系,会制做汉中地域小吃,有专门印制的菜单和饮品单,出菜率在80%以上。有1名以上等级厨师。积极开发汉文化、三国文化系列美食,有1套以上“汉食”文化主题餐饮。

3. 至少有1座AA级旅游厕所,位置方便合理。有自备停车场地且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车位与接待能力相适应。

4. 单幢建筑客房数量应不超过14间(套),每间客房均配置采暖、制冷设备。客房设施配置档次较高,舒适又温馨,让游客有家的感觉。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用品质量优良并做到每客必换,并能按游客要求提供相应服务。提供免费无线网络和应急照明设备。房内单设卫生间,干湿区分离,使用品牌卫浴,有防滑防溅及防潮通风措施,每天全面清理一次。

5. 经营业主应提供自然、温馨的服务,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接待人员定期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知识培训,热情好客,服务周到,穿着整洁,礼节得当。接待人员熟悉当地旅游资源,能用普通话进行接待服务,熟悉汉中旅游资源和汉中特产,能为游客做推荐。

6. 有游客户外活动的场所,有展览、销售具有“汉文化”元素和汉中特色的旅游商品及汉中当地土特产的区域或专柜。

7. 在提供赏花、摘果、垂钓、种菜等参与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要满足游客“做当地人”的一些特殊需求(如:自己做当地的特色餐饮、做汉中当地工艺品、唱汉中山歌等)。

8. 附近有供游客游览的景区或特色旅游景观,并提供简要介绍资料。

9. 有游客参与性强具有“汉文化”元素和汉中特色的文化表演活动。

10. 能提供线上预定、支付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营销。

第六条 本指导意见由汉中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解释,在试行过程中,根据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反馈情况适时修订。

附件2:

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方红卫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谢京帅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 谞 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

李应德 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局局长

成 员:王松柏 市政府秘书长

吴永善 市政府副秘书长

马 军 市发改委主任

王世强 市财政局局长

汪宗礼 市国土局局长

杨清辉 市建规局局长

张 辉 市住管局局长

陈 鹏 市交通局局长

张生奇 市林业局局长

李代斌 市水利局局长

徐万平 市商务局局长

杨晓虎 市文广新局局长

赵文杰 市卫计局局长

纪 明 市环保局局长

樊 强 市安监局局长

高大鹏 市食药监局局长

王 耀 市旅发委主任

李建强 市工商局局长

孟晓东 市质监局局长

张 波 市地税局局长

刘忠平 市物价局局长

汉中市“汉家乐”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旅发委,王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汉家乐”品牌建设日常工作。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