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抓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机遇,积极适应新常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战略”和“六大产业”,依托汉中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基础,结合国内外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和区域装备产业的市场空间,制定汉中市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措施,促进汉中装备制造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二、发展思路

汉中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资本为纽带,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航空整机及零部件、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等行业,增强产业凝聚力,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培养新兴装备,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形成高端、低碳、优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16-2020年提速增效阶段,是全市装备制造产业赶超升级的关键期。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标准化和质量创新能力;二是实施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3大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三是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要求;四是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标准国际化,推动我市装备、技术、产品、服务走出汉中,走向全国。

查看详情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寅意制造

  • H500×W500×D80 型号:YD-G0031
  • 13%
  • 广州三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制造

  • HDLK-GM-5.5KW/2/两泵联动(变频ABB主要元件正泰)
  • 海德隆
  • 13%
  • 上海海德隆流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LOFT楼层轻钢龙骨板带动企业发展

  • 2.4*1.2/old 建筑建材
  • 欧拉德
  • 13%
  • 山东德州欧拉德新型机械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上海梦添铜门抓住“四大”诀窍,赢口碑获发展

  • /013 紫铜
  • m2
  • 梦添
  • 13%
  • 盐城铭安阁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192中长城板

  • 厚度(mm):13;规格(mm):192×13;品种:木塑装饰板;系列:室内外墙板吊顶系列
  • 露天
  • 13%
  • 成都露天建材有限公司贵阳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燃气抢修装备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钻运立用机

  • GH30-IC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先进制造业展项

  • 1、设计风格创意,线条样式制作;玻璃钢仿石材浮雕,德保县马隘山区7座大石山起爆,四散崩摧,黄尘滚动的场景2、尺寸:长7270mm×高2950mm
  • 21.4m²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26
查看价格

发展历程

  • 视频 发展历程
  • 48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十四五公共住房发展目标

  • 1、十四五公共住房发展目标字体(含英文):字幅:1000mm×360mm,树脂发光字体,工艺详见图纸; 2、黑色小字体:字幅:1031mm×872mm,不干胶雕刻. 3、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字体材质
  • 1套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太平镇发展规划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 标题文字:采用10+3mm进口水晶字激光雕刻成形,0.43×2.1米0.47×2.5米
  • 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9-08
查看价格

太平镇发展规划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 0.43×2.1米0.47×2.5米
  • 2套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章 汉中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汉中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环境

汉中的装备制造产业大部分是在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主体是“三线建设”时期从外地迁建到汉中的20余户中、省企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汉中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产业聚集效益逐步显现,一批“特、专、新、精”配套企业集群正在形成。目前,汉中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已经达400余家,形成以航空整机及零部件、机床工具、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等模块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同时,汉中也在全力打造航空智慧新城、汉中经济开发区、铺镇工业园区、褒河工业园区等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工业园区。

汉中装备制造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促销稳产保市场,为全市经济加快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中的8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9.13亿元,增长19.9%,增速较2014年增加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6.9%。完成产值过亿元的装备制造企业有37户,较2014年增加7户,占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的20.8%,其中:过亿元企业16户,过5亿元4户,过50亿元1户。从细分行业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18.89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60%,同比增长15.4%;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8.77亿元,增长12.2%;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23.65亿元,增长2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4.37亿元,增长24.0%;仪器仪表制造业完成产值9.13亿元,同比增长44.0%;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8.55亿元,增长69.9%。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10亿元,增长37.3%。其中,年度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户:陕飞公司扩能及大运飞机配套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汉中亚特高压电器有限公司高压电器配套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陕西汉机械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汉中燕航精工有限公司重卡发动机配套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

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49.79亿元,增长23.0%,增速较2015年增加2.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1.8%。完成产值过亿的装备制造企业有43户,较2015年增加6户,完成产值228.94亿元,占全市产值过亿企业的22.4%,完成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7亿元。

(二)发展方向

近年来,汉中市大力引进装备制造项目,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它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结构改善,我市基本形成了以飞机及零部件、机床与工具、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智能仪表、电气设备、电子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聚集效益逐步显现,技术能力水平逐步向“特、专、新、精、智”发展。因此,航空高技术及产品、大型精密机床及复杂刀具、节能与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油气田专用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国家电网输配电设备、新型电子设备、金属制品等是汉中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汉中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经营规模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汉中现有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的集群化、规模化的发展程度不够。产业纵向难以成“链”,横向难以成“群”,缺乏一批产业龙头项目的带动。同时,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部分装备制造企业仍采用传统甚至陈旧的生产模式,主要依赖产业链中游的零部件加工、组装和制造部分,实体产品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而产业链两端的以高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产品附加值高、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导致产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大型企业大而不强,小型企业小而不专、不精,产业链短,带动作用不强,产业总体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较低。

(二)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核心竞争能力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矛盾尚未从根本上消除,致使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弱,研发费用投入不足,也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较差,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人才引进困难

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汉中装备制造业企业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现有从业人员中,高级以上技工所占比例小,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更小,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引进面临各种困难。人才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汉中装备制造产业中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从而制约装备制造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具备一定的加工和制造能力,但产品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和服务支撑平台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建设和整合,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缺乏。新型工业化强调信息化的作用,但我市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度较低,需要大力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下功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信息化和装备制造产业化融合发展。

(五)军民融合中“民参军、军转民”发展不平衡

我市的军民融合特别是“民参军”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极少数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民营企业在获取订单上无法得到公平的竞争,军品生产的专用性强、技术开发风险大,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的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动力;在“军转民”中,民营企业和军工企业的基础实力悬殊较大,其民品产业的发展规模仍显不足,军工企业发展规模、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生产线之间发展不平衡,产品的市场份额、品牌形象和技术水平存在参差不齐。所以,军民融合产业能否顺利发展这就给我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汉中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是宏观政策机遇。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实施将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国家低空领域开放将为汉中市航空装备产业大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国家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机制的逐步实施、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移民搬迁、“一路一带”战略、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等诸多政策利好叠加机遇将对汉中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存量空间深挖,增量空间拓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是汉中交通枢纽区位优势逐步凸显。随着汉中航空智慧新城、西成客专、宝汉高速、阳安铁路扩能改造、汉巴渝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路网工程的相继实施,汉中立体交通路网将更加高效、便捷,承接装备制造产业转移的后发潜力有望充分释放。便捷的交通枢纽、雄厚的发展基础、优厚的招商政策、优质的投资环境和平台,将会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企业落户汉中,全面促进汉中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三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机遇。《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中国制造2025>汉中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将为汉中市航空装备、机床工具、智能制造等装备制造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造难得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经济新常态下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缓。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资本回流加速和装备制造产业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装备制造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面临旧问题的缠绕和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汉中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稳定增长将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以制造数字化为核心,互联网 和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引发新的技术革命、业态革命,挑战传统技术体系,改变着传统的增长模式。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产能扩展等为主体的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增长模式遭受着巨大挑战。对汉中而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才流失问题都将对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加难度。

三是装备制造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土地、能源、生态环境刚性约束再进一步趋紧,倒逼压力加剧,汉中承接大型装备制造产业资源的增量空间进一步紧缩,项目投资建设约束条件增多,而且与汉中毗邻的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在产业资源方面存在竞争,汉中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不容小觑。

查看详情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一章装备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概述

(一)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是国际装备制造业总体规模较大,高端装备市场需求旺盛。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占本国工业总量的比重、资本积累、就业贡献等指标均居前列。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的比重超过40%,新兴工业国家在30%以上,并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以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以及高档数控机床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二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美、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将装备制造业置于更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继制定了“制造业回归计划”、“工业4.0”等一系列装备制造业振兴和产业回归的战略。凭借其雄厚财力和先进技术,纷纷抢占国际装备制造科学、技术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三是多学科交叉和多国联合发展态势明显,国际装备制造业深度变革。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跨越多个国家,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正向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方向发展,装备制造业涉及的概念和领域正逐渐发生着巨大转变和深度整合。

(二)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是装备制造全球化。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世界装备制造业重新分布和组合。企业不能控制全部资源,必须要采用“双赢”策略,组建动态联盟形式的虚拟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培育和分享市场机遇。

二是装备制造信息化。世界制造业正朝着全球化、集群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而信息化是支撑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实现国际化协作和资源配置、促进优势产业链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手段和趋势。

三是装备制造集群化。全球装备制造业集群格局逐渐形成,特色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突显。集群发展已成为美、德等发达国家及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典型形式。

四是装备制造服务化。产品需求呈现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使装备制造业由重生产转向重服务。随着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的发展,服务对提高装备制造企业毛利润率、营业利润率的作用不断增强。

五是装备制造先进化。智能制造、柔性制造和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及赢得竞争优势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装备制造企业只有不断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才能赢得动态多变的市场和激烈竞争。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二、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概述

(一)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赢得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荣誉。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主要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为:

一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装备制造体系日趋完善,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偏低。我国装备制造业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和德国的48.5%。

二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端装备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存度高、竞争力不强。我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不足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大型骨干企业“大而不强”,产业带动贡献有限;小型企业“小而不专”,协作成套能力弱。我国高端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未完全掌握,导致大型、高技术成套设备和重点产品(重大技术装备、数控系统、发动机和基础元器件等)类装备制造业核心部分仍依赖进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大企业不多且缺乏国际知名的产品品牌。

三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内需市场巨大、产业基础良好、整体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较足。汽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等传统产品的产量领先全球,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规模优势。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紧密度增强,部分高端装备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培育和宣传,积极效应逐渐凸显。此外,装备节能环保日益被企业重视,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位居前列。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比最大,2015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占比重为31.8%,是我国工业品出口的支柱产业。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三方面的趋势:

一是产业集群化。通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一个产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产业最有效分工、最短路径协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等各方面的有效结合,降低开发和制造的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二是产业技术化。将技术开发成果与装备制造业有机结合,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随着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其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加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推广应用,产业技术化成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三是产业品牌化。现代的市场竞争己不仅是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化就是赋予产品和服务一种品牌所具有的能力,品牌化的根本是创造差别使自己与众不同品牌从而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高度象征,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视技术为灵魂,视品牌为生命,技术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技术的结果,同时优秀的品牌聚集又是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

查看详情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简介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

查看详情

汉中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三章 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路、目标及任务文献

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思考 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思考

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思考

格式:pdf

大小:203KB

页数: 3页

深入研究太原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持续更新和改造。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格式:pdf

大小:203KB

页数: 44页

1 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9-2015 年) 二〇〇九年五月 2 目 录 一、森林防火现状分析⋯⋯⋯⋯⋯⋯⋯⋯⋯⋯⋯⋯⋯⋯⋯ 1 (一)主要成效⋯⋯⋯⋯⋯⋯⋯⋯⋯⋯⋯⋯⋯⋯⋯⋯⋯⋯⋯⋯⋯⋯⋯ 1 (二)基本经验⋯⋯⋯⋯⋯⋯⋯⋯⋯⋯⋯⋯⋯⋯⋯⋯⋯⋯⋯⋯⋯⋯⋯ 4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形势⋯⋯⋯⋯⋯⋯⋯⋯⋯⋯⋯ 6 (四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 7 二、总体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奋斗目标⋯⋯⋯⋯⋯⋯⋯⋯⋯⋯⋯⋯⋯⋯⋯⋯⋯⋯⋯⋯⋯⋯ 14 (四)区划布局⋯⋯⋯⋯⋯⋯⋯⋯⋯⋯⋯⋯⋯⋯⋯⋯⋯⋯⋯⋯⋯⋯ 15 (五)重点治理片区主攻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资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查看详情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措施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支持海洋地质普查和资源调查,加大海洋环境的观测、监测和极地科考等海洋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建立保险机制,为用户采用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设备提供保险。对于我国海域内的海洋油气开发项目,鼓励油气开采企业提高装备及设备的配套率。支持沿海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开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试点和示范。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基础设施项目需报国家核准,鼓励造修船企业利用现有造修船设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和修理改装。对于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风能工程装备等海洋工程装备研制项目在用海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加强相关规划的统筹协调,节约、集约利用岸线资源。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拓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支持信誉良好、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加快发展。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探索改进适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点的信贷担保方式,拓宽抵押担保物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资源开发企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创新。依托国家科技计划、海洋科技专项,加大对海洋观测、监测及极地科考等海洋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依托骨干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企业,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通过科技金融和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落实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组织和引导行业骨干研发机构、制造企业,联合检验机构、用户单位等,建立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联盟,鼓励相互持股和换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在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业务分包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引导“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创新,推动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总装建造企业建立业务分包体系,培育合格的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推动“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引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方面的境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优化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创新型研发人才、高级营销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国家级专家,扩大海洋工程装备高端人才队伍。

查看详情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主要任务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1.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现有装备工业总体布局,在以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江苏苏中地区-上海-浙江浙东地区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深圳-广州-珠海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培育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具备总装建造、修理改装、设备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全面提升总承包能力和专业化分包能力。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重点提高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总装集成能力,打造具备总承包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总装制造企业(集团)。以总承包为牵引,带动和引导一批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工程设计、模块设计制造、设备供应、系统安装调试、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分包商。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利用现有修造船设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重点支持企业(集团)适应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特点对生产设施进行改造、工艺流程优化,以及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及减排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

4.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展联合开发、联合经营,实施强强联合,规模化发展,实现规模经济。支持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与钢铁、石油等上下游企业以战略联盟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适当延伸产业链,在上下游产业实现战略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增强抗风险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1.加快重点产品研发。围绕海洋资源在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等四大环节的需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相关重点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设备。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自升式钻修井/作业平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起重铺管船、大型起重船/浮吊、深海锚泊系统等关键系统和设备、水下采油树、泄漏油应急处理装置等水下系统及作业装备、海上及潮间带风机安装平台(船)、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装备等,逐步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形成品牌,使之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主导产品。

2.大力培育专业设计能力。结合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在巩固提高浅水装备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升装备的前端工程设计和基本设计的能力,掌握大型功能模块的设计技术,突破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能力。

3.提高建造和工程管理水平。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和实际工程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建造技术研究和项目管理技术研究,掌握海洋工程装备特有的建造技术、安装调试技术,建立与海洋工程装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程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支撑总承包和总装集成能力的提升。

4.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建设深海技术装备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积极开展海洋环境观测与监测技术、深海运载与深海探测、海底观测网络技术等海洋基础技术的研究。以满足工程项目实际需要为目标,系统开展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分析、深海设施疲劳强度分析、装备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海洋防腐蚀技术、深海工程安全监测/预警及远程控制技术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围绕典型海洋工程装备产品,加大对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功能部件的研究支持力度,形成于部件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大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建立健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体系。

5.开展前瞻概念性产品研究。着眼于海洋资源开发的长远需求,加强研发波浪能、潮流能、海水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装备,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等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装备,海水提锂、提铀等海水综合利用的成套装备,极地生物基因资源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极地特种探测和监测装备,海上机场、海上卫星发射场等大型海上浮式结构物,为未来的产品工程化和商业化开采奠定技术基础。

6.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主要依托骨干科研机构,完善海洋工程装备的科研试验设施,在装备总体、功能模块、核心设备等领域,打造若干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骨干企业(集团)设立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平台,建设深海公共测试场,高等院校、中小型企业联合设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逐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提高关键系统和设备配套能力

1.打造重点产品的专业化制造基地。依托造船行业和石油石化装备行业的骨干配套企业,结合已有基础,新建和扩建一批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围绕三大产业集聚区,在沿江、沿海地区打造专业系统和设备的研发制造基地。在陆上石油装备已有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海上石油装备,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石油装备骨干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2.积极培育优势产品。在海洋平台甲板机械、深海锚泊系统、海洋平台电站、海洋钻/修井设备、油气水分离处理设备等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领域,提高系统集成能力,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合资办厂或收购、参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实现海洋观测和监测设备、动力定位系统、单点系泊系统、水下生产系统等高附加值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积极发展海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以完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协调发展为宗旨,积极发展研发实验(试验)服务、工程设计服务、安装调试服务、技术交易、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重点在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内,培育一批专业化的高技术服务企业。同时,大力发展信息咨询服务、投资咨询服务、信贷融资服务、保险和担保服务、各类法律服务等,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撑。

2.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提升产业水平的推动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应用。大力推进海洋工程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设计,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积极支持骨干企业(集团)开展内部综合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3、建设安全、环保、高效的海工装备制造体系。结合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特点,高度重视装备、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加强设计制造的过程控制,推动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营造“安全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围绕设计建造重点环节,积极开展节能降耗研究,强化节能降耗基础管理,推广应用低能耗、低物耗、高效自动化装备,努力构建环保、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广泛开展对外合作。支持国内企业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探索各种对外合作模式,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装备的研发和创新,鼓励合资成立研发机构。

2.积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针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全球区域布局,着眼于接近市场、接近客户,支持国内企业创建国际化营销和服务网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创建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公司,并购或参股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支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设计公司与境外研发设计机构、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联合设计,积极引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方面的境外高层次人才。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深海资源探采装备发展工程。围绕深海油气资源开发在勘探、开发、储存运输和服务四个核心环节的装备需求,突破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等共性技术以及高性能材料的研制,加快发展深海高性能物探船、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半潜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环境探测/观测/监测等装备及其关键设备和系统,建设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等新型装备的总装制造平台,完善设计建造标准体系,掌握3000米深海油气田开发所需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形成我国开发深海油气资源的装备体系,以及包括总装、配套、技术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

2.深海空间站工程。以抢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技术制高点为目标,根据全水下开发等新兴开发模式的装备需求,积极开展深海空间站及水面支持系统的研发,突破大潜深结构设计技术、特种材料及建造工艺技术、水下设施承压密封技术、水下设施连接和监控技术、海底能源站技术、水下生命维持与综合保障技术、水面支持系统及对接技术等关键技术,为产品的工程化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