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与都市:荷兰建筑(2000-2011)(中文版)》编辑推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OMA和MVRDV为代表的荷兰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章媒体。“程序化”(programmatic) 和“超级荷兰”(SuperDutch) 的字眼主导了业界的评述论调,并成为引领新潮设计体系的标语口号。彼时的荷兰建筑锋头刚健,一时无二,强力影响着建筑学子和青年建筑师们。时隔十载,荷兰建筑状况何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荷兰建筑硕果累累,颇多项目可圈可点,其简单而永恒的品质令人称道。假以时日,这些建筑蕴含的其他能量也将慢慢地绽放异彩。当今荷兰建筑呈现大量的传统特征,许多读者也许会为此讶异不已。它们或专注于工艺技术,或致力于团队合作。尽管仍然有许多高度个性化、高度概念化和高度现代派的项目涌现,但它们只代表着荷兰建筑的一部分。荷兰建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范围宽广、技术多元,唯一的共通点在于对“建筑真义”的不懈追求,包括在功能性、象征性和学术性等多个方面。
无论我们把“情绪建筑”划分为一种前卫美学思潮,还是视作一股传统主义的暗流,其根本宗旨在于激发感性或理性的回应。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良好的建设政策,荷兰建筑空前活跃,以其创造性地叠加功能空间和富有想象力的类型创新为世人称道。其建筑设计不断输出国外。就本土而言,由于私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师逐渐转向传统建筑语汇寻求灵感。传统主义与“超级荷兰”的大胆结合出乎意料地将荷兰建筑推向新的高潮,个中典范当推WAM的酒店项目——将传统赞丹住宅肆意张扬地堆叠而成。传统主义与“超级荷兰”看似大相径庭,但究其根本,都成长于经济繁荣时期。
作为对持续的经济危机的回应,一些建筑师摒弃专业以外的影响,转而退回专业领域之内,凭借对工艺与精细的关注,以及并不一定新颖的类型学构建,他们创造出高质量的建筑,赖以为继。这种必须现实但稍微“平淡”的建筑具有些许极少主义的特征,却没有它那种对美学的盲从。肯佩·特里尔工作室的设计致力于“特定中和性”的目标,成为这种趋势的中流砥柱。虽然经济危机尚未过去,这种潮流的影响却越发广泛。
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并没有挫败所有建筑师的雄心壮志。他们的效能建筑将设计看作改善社会的工具。如果没有客户愿意站出来为社会疾病担负职责,建筑师们也会主动提出方案。按照“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这句口号,这种理想主义会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包括乃至罪犯在内的创造性群体自发地参与进来,在废弃的建筑中寻找改善这种不良环境的可能性。建筑师因他们对空间潜力的察觉而成为城市的积极分子,正如CitizenM酒店所表明的一样,即使是建筑师自主提出的效能建筑也能达到商业的目的。
总之,《建筑与都市:荷兰建筑(2000-2011)(中文版)》概述了一个多产的时代,介绍了一批代表性的荷兰建筑,建筑师们各有所长,才华横溢,卓有建树。
荷兰地图
2000—2011年荷兰建筑作品精选100件
论文:荷兰建筑:徘徊在十字路口
奥雷·波曼
1.情绪建筑
WAM建筑师事务所,阿姆斯特丹—赞丹的茵泰尔酒店
科恩·凡·韦尔森,格鲁特·克林蒙达尔康复中心
格斯特与舒尔茨建筑师事务所,勒梅迪住宅区
梅耶与凡·肖登建筑师事务所,拉格兰德院住宅区
纽特林斯与雷迪耶克建筑师事务所,荷兰视听研究所
迪克·凡·哈默伦与比亚恩·玛斯滕伯洛克建筑师事务所,荷兰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
ONL建筑师事务所,赫辛汽车展示厅
里斯贝斯·凡·德尔·波尔,多克建筑师事务所,WKK发电站
苏特尔斯·凡·埃尔顿克建筑师事务所,勒里恩侯伊兹城堡住宅区
威尔·阿瑞兹,乌特勒支大学图书馆
OMA,地下电车隧道
NL建筑师事务所,篮球吧咖啡馆
罗布·克瑞尔与克里斯托夫·科尔建筑师事务所,德·瑞兹登特商务区
MVRDV,哈根岛住宅小区
论文:建筑教育:代尔伏特的观点
卡琳·拉格拉斯,迪克·凡·哈默伦
2.自主建筑
比克城市设计事务所,弯曲公寓
肯佩·特里尔工作室,西普住宅
库恩设计公司,布姆嘉德施塔德街的事务所与建筑师自宅
西派斯特建筑师事务所,韦斯特拉文办公楼
克劳斯与卡恩建筑师事务所,艾瑟尔堡办公大楼
拉普·拉普建筑师事务所,耶彭伯格中心
迪·奈尔建筑师事务所,奥斯多普的城市公园及周边建筑改造项目
论文:变化的设计与政治
亨克·欧文克
3.责任建筑
多耶佩·斯特里耶克斯建筑师事务所,回收站——HAKA大楼
孔克里特建筑事务所,CitizenM酒店
ZUS建筑事务所,斯柯伊大楼
皮·德·布鲁金,Cie建筑师事务所,鲁姆比克复兴计划
马可·维姆伦建筑工作室,四叶草项目
马里·罗梅建筑师事务所,德·梅特里克斯社区学校
胡尔绍夫建筑师事务所,瓦利斯大楼
迪纳摩建筑师事务所,NDSM艺术城
2012建筑师事务所,威佩卢别墅
作品信息
对话中荷建筑
论文:肩负使命的超小住宅:中何建筑师携手为现代蚁族而设计
奥雷·波曼
访谈:“当今中国建筑师的工作会越来越有意思”
基尔·格鲁休斯
访谈:“你改变不了中国,中国会改变你”
约翰·范德沃特
访谈:对建筑的激情、奉献与热爱
王达、黄贞燕和杨洋(三位有荷兰工作经验的亚裔女性建筑师)
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
麦肯诺建筑师事务所,龙岗区文化中心
Powerhouse建筑设计事务所 DAMOTION建筑设计事务所,漂莲会所
本专辑介绍了2000-2011年期间荷兰的建筑项目,以及这十年来荷兰建筑界的发展趋势。本期所刊载的建筑项目由特邀编辑、荷兰建筑协会(NAi)会长奥雷·波曼协同其同事克里斯·鲁思及马丁·库珀斯甄选和确定。本期开篇列出100件荷兰建筑作品(包括后文中详细介绍的30个项目在内),并一一在地图上予以标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OMA和MVRDV为代表的荷兰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章媒体。“程序化”(programmatic)和“超级荷兰”(SuperDutch)的字眼主导了业界的评述论调,并成为引领新潮设计体系的标语口号。彼时的荷兰建筑锋头刚健,一时无二,强力影响着建筑学子和青年建筑师们。时隔十载,荷兰建筑状况何如?
2011年夏,我们远赴鹿特丹,专程造访荷兰建筑协会(NAi)。NAi坐落于博物馆园区,从会客室眺望出去,几幢高层建筑正在施工,若干塔吊赫然在目。奥雷说,荷兰建筑未能幸免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等这几幢高楼竣工以后,恐怕有好一阵子不会再看见塔吊了。”然而,他随即又说,“也正因此,建筑界出现了一些饶有趣味的创新探索。”
本期选登的项目分为三类:注重感性或理性表达的建筑、力求精良技术工艺的建筑、效能建筑。NAi编辑团队将第三类又称为“责任建筑”,认为其建筑师担当了城市活动家的职责。亨克·欧文克为本期撰文,阐述了建筑需与政治、发展、投资和教育建立紧密联系。荷兰建筑业又已掀开新的历史篇章,着眼于逐步拓展建筑师的职责范围,探索发掘创新源泉。
最后,本刊特向NAi编辑团队、论文作者和项目建筑师们致以诚挚谢意。
戴尔伏特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考虑景观建筑学的话,瓦格宁根有自己的优势,特别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这一块。另外Berlage Insitute 也有硕士课程,可以考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
荷兰建筑节能改造对中国的启示
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它能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改造与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相比,其在施工环境、施工做法、新型材料等方面走在前列。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改造进而节约能源,避免能源浪费,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文中分析了荷兰节能改造现状、施工环境以及在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的新型材料、节能施工做法,对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荷兰建筑节能改造对中国的启示
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它能有效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改造与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相比,其在施工环境、施工做法、新型材料等方面走在前列。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改造进而节约能源,避免能源浪费,已成为我国当前紧迫的、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文中分析了荷兰节能改造现状、施工环境以及在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的新型材料、节能施工做法,对我国建筑节能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建筑与都市055(A U 中文版):近代建筑遗产的复兴
原作名:Revit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Heritage
建筑与都市054(A U 中文版):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建筑 2003-2013
原作名:Architecture in Spain and Portugal 2000—2013
建筑与都市053(A U 中文版):纽约的城市创新
原作名:Urban Innovation, New York
建筑与都市052(A U 中文版):可持续发展的挪威建筑
原作名:Norwegian Architecture Toward Sustainability
建筑与都市051(A U 中文版):新锐建筑师的住宅设计
原作名:Houses by Emerging Architects
建筑与都市050(A U中文版) 捕捉光线的建筑结构
原作名:Structured to Capture Light
建筑与都市(049)(A U中文版)西泽立卫
原作名: Ryue Nishizawa
建筑与都市(048)(A U中文版)德国建筑 2000-2012
原作名: Architecture in Germany 2000–2012
建筑与都市(047)(A U中文版)瓦勒里欧·奥尔格亚蒂
原作名: A U Feature: Valerio Olgiati
建筑与都市(046)(A U中文版)超级丹麦——今日丹麦建筑
原作名: A U Feature: Super Danish - Design from Denmarks
建筑与都市(045)(A U中文版)4家马德里事务所的建筑实践
原作名: A U Feature: Four Practices in Madrid
建筑与都市(044)(A U中文版)小型可持续建筑
原作名: A U Feature: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 Envisioning a New Architecture
建筑与都市(043)(A U中文版)荷兰建筑(2000-2011)
原作名: A U Feature: Architecture in the Netherlands
建筑与都市(042)(A U中文版)神圣空间
原作名: A U Feature: Recent Sacred Space
建筑与都市(041)(A U中文版)安德鲁·布朗伯格、凯达环球——新建筑的前景展望
原作名: A U Feature: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 – Envisioning a New Architecture
建筑与都市(040)(A U中文版)木材革新 OMA香港事务所
原作名: A U Feature: Timber Innovation OMA Hong Kong
建筑与都市(039)(A U中文版)杰弗里·巴瓦——斯里兰卡之光
原作名: A U Feature: Geoffrey Bawa – Essence of Sri Lanka"para" label-module="para">
建筑与都市(038)(A U中文版)奥雅纳——可持续建筑的挑战
原作名: A U Feature: Arup and Sustainable Buildings
建筑与都市(037)(A U中文版)瑞士之声/建筑十年(2000-2009)
原作名: A U Feature: Swiss Sounds: Architecture in Switzerland
建筑与都市(036)(A U中文版)约热·普列赤涅克:维也纳、布拉格和卢布尔雅那
原作名: A U Feature: Jo"para" label-module="para">
建筑与都市(035)(A U中文版)诺华园
原作名: A U Feature: Novartis Campus
建筑与都市(034)(A U中文版)法国慢建筑
原作名: A U Feature: Slow Architecture in France
建筑与都市(033)(A U中文版)瑞士建筑——不变的感性
原作名: A U Feature: Swiss Sensibilities
建筑与都市(032)(A U中文版)比利时与荷兰的建筑
原作名: A U Feature: Architecture i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建筑与都市(031)(A U中文版)伊东丰雄/建筑与场所
原作名: A U Feature: Dominique Perrault / DPA Today
建筑与都市(030)(A U中文版)多米尼克·佩罗/今日DPA
原作名: A U Feature: Dominique Perrault / DPA Today
建筑与都市(029)(A U中文版)科瑞·希尔——亚太工艺现代主义
原作名: A U Feature: Kerry Hill - Carfting Modernism in Asia Pacific2100433B
荷兰建筑不仅有其独特的形式空间和材料的绝妙运用,更有着深厚的思想背景。本书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书中的四篇评论文章以非凡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清晰地勾勒出荷兰建筑的现实存在状态。尤为可贵的是其评论均基于对整体社会状况的充分理解而作出的明确判断,这一点对于我国的建筑评论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和以前一样,这部年鉴中收录的代表性方案是以全部提交方案为基础筛选出来的。全部提交方案是通过向不同媒体发布公告,同时向许多建筑设计公司、市政部门以及开发商邮寄广告的形式广泛征集来了。在这些未经筛选的三百佣左右的提案中,编者选择了其中60个方案前往实地考察,最终遴选出36个方案收录在这部《年鉴》当中。
张为平所著的《荷兰建筑新浪潮(研究式设计解析)》是一本关于荷兰
建筑的传记,记录了那些性格各异的事务所对建筑色彩鲜明的探索和介入
方式;
这本书也是一次对于荷兰建筑“现场”的全面报道,以图像、文字以
及笔者本身的耳闻目睹对荷兰建筑的工作方式、工作过程进行一次近距离
的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