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简称科目,是对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是进行会计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除了各行各业有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必须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全面:指内容上不能有遗漏
(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设置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求。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情况,可以设置“实收资本”账户,为了反映企业债务情况,可以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
(三)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就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核算标准、口径都要一致。
灵活性: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主要是防止两种倾向:过简或过繁
(四)要简明、适用,通俗易懂
(五)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等科目, 同时科目的设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不同时期的指标具有可比性。
会计科目的分类(级次)
(一)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科目。其中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科目。其中流动负债类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利润”,“应付利息”等;长期负债类科目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
5、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收入和费用的科目。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
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由财政部或主管部门设置。
2、二级科目 (为避免在总分类科目下设太多的明细科目,可在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提供的指标比总账详细、比明细账具体)
3、明细分类科目(三级科目、明细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作进一步分类,以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设置账户的意义
(一)账户的定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二)设置的意义
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能够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账户的基本结构
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不外乎增减两种类型,所以,任何一个账户都可以分为左右两方,这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实际工作中,账户格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正号数、增加和减少金额。
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到底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一)联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二者的内容相同。
(二)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具体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而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而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
在资产的存货一栏!
应当根据工资清单,所发生的工资费用在相应科目归集后,期末计入合同成本中的人工费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直接人工费贷:应付职工薪酬不可以直接计提即发放。因为,发放时要代扣个人负担部分社保费、个人所得税、...
会计的会计科目有: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2 1002 银行存款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银行专用 新增) 4 1004 存放同业(银行专用 新增) 5 1005 其他货币资金 ...
会计施工单位会计科目
1 ### 库存现金 2 ### 银行存款 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 存款日记账 ” 3 ### 其他货币资 金 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明细科目 4 ### 交易性金融 资产 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公允价值变 动”进行明细核算。 5 ### 应收票据 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并设置 “应收票 据备查簿 ”,逐笔登记每一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 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 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 收款日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商业汇票到期结清票款 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 ### 应收账款 按照发包单位(或建设单位、业主)及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7 ### 预付账款 按照
会计施工单位会计科目 (2)
1 ### 库存现金 2 ### 银行存款 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 存款日记账 ” 3 ### 其他货币资 金 设置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明细科目 4 ### 交易性金融 资产 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分别 “成本”、“公允价值变 动”进行明细核算。 5 ### 应收票据 按照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并设置 “应收票 据备查簿 ”,逐笔登记每一商业汇票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票 面金额、交易合同号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 名称、到期日、背书转让日、贴现日、贴现率和贴现净额以及 收款日和收回金额、退票情况等资料,商业汇票到期结清票款 或退票后,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6 ### 应收账款 按照发包单位(或建设单位、业主)及债务人进行明细核算 7 ### 预付账款 按照
(一)账户的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公式为: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公式为: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货方期末余额合计
实际工作中,余额试算平衡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方式进行。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计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计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五)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和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2100433B
(一)会计科目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等科目。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1.合法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
3.实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号的意义
出于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方便日常的查询和核对,可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为每个会计科目编一个固定的号码,作为其代号,这些号码就称为会计科目编号或账户的编号(为了便于叙述,以下均称会计科目的编号)。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具有以下意义:1.便于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2.便于设账、记账、查账和编制会计报表。
3.便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采用编号代替科目名称,可简化程序设计和输入工作,便于查询和核对,提高工作效率。 4.通过编号来代替其名称,可以使会计科目表更加严密、科学,有助于对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和组织。
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顺序编号法。将所有的总分类科目从第一号顺序编起,一直到最后一个科目为止的编制方法称为顺序编号法。
(2)分组编号法。将数字分成若干组,每一类科目分别占用一组数字。比如:101~199代表资产类科目,201~299代表负债类科目,301~399代表所有者权益类科目,401~499代表成本类科目,501~599代表损益类科目。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采用这种方法。
(3)定位编号法。这种编号法是将代表特定含义的数字进行排列。
由于用数字编号往往不便于记忆,所以有时按会计科目的汉语拼音或外语字母来对会计科目进行编号。
这种方法兼具了数字编号法和字母编号法的优点,便于记忆并且条理清晰。这种方法常用于库存材料和商品的核算业务。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