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低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绿色交通基本信息

绿色交通发展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绿色交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人本位原则

城市交通系统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不仅应满足居民出行的基本需求,而且应当满足居民出行的方式选择需求,并且能把出行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i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必须高效、安全、舒适、便捷、准时,它不以牺牲出行的“质”来满足出行的“量”。

2.生态本位原则

生态本位要求处理好交通主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3.公平性原则

当代人与后代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利,后代人有权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问;当代人与后代人享有同等的使刚城市交通资源权利,当代人不能提早牦完交通资源而将交通矛盾转嫁给后代人。不同收入、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居民具有平等使用交通资源的权利,居民生存空间不能成为小汽车的海洋。

4.协调性原则

城市交通必须协调好以下关系,一是城市道路交通与土地使用质量之间的关系;二是交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控制汽车尾气及噪音污染,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三是交通供需平衡关系,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四是协调动态、静态交通的关系,解决停车难问题;五是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的关系,使其相互衔接,合理发展。

5.延续性原则

城市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交通发展本身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环境整体提升。改善城市交通不仅仅意味着“道路拓宽”、“道路网络容量增大”或“新建道路”,更重要的是城市交通对城市环境的推动与影响。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宝胜电线(黄绿色)

  • BVR 6mm2
  • m
  • 宝胜
  • 13%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宝胜电线(黄绿色)

  • BVR 25mm2
  • m
  • 宝胜
  • 13%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办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金刚砂耐磨骨料复合绿色

  • 25kg/包
  • kg
  • 嘉宝莉
  • 13%
  • 广州嘉宝莉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金刚砂耐磨骨料铬绿色

  • 25kg/包
  • kg
  • 嘉宝莉
  • 13%
  • 广州嘉宝莉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水泥自流平面层彩色C40(绿色)

  • 25kg/包
  • kg
  • 嘉宝莉
  • 13%
  • 广州嘉宝莉地坪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湛江市2010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8年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交通故障灯

  • 江门市2007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绿色金刚砂

  • 绿色
  • 1t
  • 1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0-12-08
查看价格

绿色沥青砼

  • 绿色
  • 250m³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10-11
查看价格

绿色仿云石

  • 绿色
  • 50m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9-30
查看价格

综合交通

  • 视频 综合交通
  • 120秒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06
查看价格

绿色琉璃瓦

  • 绿色琉璃瓦
  • 0平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0-10-19
查看价格

绿色交通发展目标

可以将绿色交通系统应当实现的发展目标大致分为三大类,即功能目标、环境目标、资源消耗目标.

(1)功能目标

它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的运输质量,包括安全性、可达性、选择性和服务性等,以及满足不同交通需求的能力等。

一是交通安全。“人的生命最宝贵”,生存权是居民最基本的权利。交通系统应当安全,应当努力消灭车祸和重大交通事故。

二是可达性。易达程度不仅是对交通条件的评价,更涉及城市社区的建没。一方面,提高易达程度是街区人气旺盛、社区价值同归的前提;另一方面,不同群体在易达程度上的差别可以导致社会排他现象的恶化。它反映一个城市社区的社会包容程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社会公平进步的可衡量指标。

三是选择性好。一个高效率的绿色交通系统应当满足居民的多方式选择需求。居民近距离出行能够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来解决,远距离出行可以通过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来解决。

(2)环境(生态)目标

环境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要求城市交通行为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及消极的影响最小,较少干扰无交通需求的人的活动,对空气、声环境、生态及其他自然要素,产生的负面效应在允许范围以内;另一方面要求对步行友好。

(3)资源消耗目标

资源目标要求城市交通系统对人类有用资源的耗费较少,如土地、能源、资金(人类的劳力)等。由于许多资源都具有不可补偿性且总量有限,如土地、矿产及石油天然气等,对其消耗需要加以控制j它要求通过改善、引导或限制交通需求来实现改善城市交通的目的。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意义

绿色交通的首要目的是减轻交通拥挤、降低环境污染,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尤其是减少高污染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提倡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

但绿色交通的意义不仅仅如此,绿色交通是要发展成为可持续、协调的交通,它包括几方面的协调:

①交通与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环境)的协调;

②交通与未来发展的协调,即交通要适应于未来的发展;

③交通与社会的协调,交通要以人为本,为人类提供安全的交通;

④交通与资源的协调,即以最少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基本特征

绿色交通具体表现为如下基本特征:

1.协和性

绿色交通只有在交通系统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外部系统协捌共生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目标。

2.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3.系统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作为生命系统的人类和作为支撑系统的自然一起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包含着一种对自然的新态度,体现的是以“人是自然的成员”为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态文明发展方式。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优点

绿色交通的应用,将带来巨大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

①减少空气污染与酸雨。

②减少公共空间与家里之噪音。

③减少农业区与敏感地区之都市化。

④较少街道尘土与污垢。

(2)社会方面

①增进个人运动与健身。

②降低交通肇事及由此引起的生命损失。

③减少交通拥挤、肇事受伤所损失的时间。

④减少穷人与老年人买车之需要。

(3)经济方面

①降低能源费用,不受能源短缺之伤害。

②活化邻近商业活动。

③降低健康照料之费用。

④降低所有之交通费用。 2100433B

查看详情

绿色交通文献

北京市轨道交通全封闭绿色施工工作 北京市轨道交通全封闭绿色施工工作

北京市轨道交通全封闭绿色施工工作

格式:docx

大小:1.8MB

页数: 未知

北京市轨道交通全封闭绿色施工工作——为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绿色施工的指示和精神,市住建委决定开展轨道交通全封闭绿色施工试点工作,本标段昌平区政府成为全封闭绿色施工试点工地之一。我项目部通过对施工竖井进行全封闭的钢结构封包,对水泥罐、拌合机等多点...

绿色交通体系如何构建

2017年10月13日,海南海口,车辆在海府路面顺畅行驶。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绿色交通发展的目标。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浙江金华,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绿色交通工具。龚献明摄/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汽车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引发了能源、环境、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绿色交通作为一种高效能、低排放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消费方式,逐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绿色交通的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从绿色消费的角度,通过经济、行政、技术等措施,可以降低单车排放强度和使用强度,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从而实现交通系统节能减排。

1、机动车成城市大气污染重要来源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的日常交通工具,保有量不断增长。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突破2亿辆,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全国有49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北京、成都、重庆、上海、苏州、深圳6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300万辆。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环境和交通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其中一氧化碳3419.3万吨,碳氢化合物422.0万吨,氮氧化物577.8万吨,颗粒物53.4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其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80%,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超过90%。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结果则表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和深圳的机动车排放为首要来源,占比分别达到31.1%、29.2%、28.0%、21.7%和41.0%。南京、武汉、长沙和宁波的机动车排放为第二大污染源,分别占24.6%、27.0%、24.8%和22.0%。重污染期间,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率比日常情况更为显著。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2、统筹“车、油、路”降低污染排放

绿色交通的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而通过“车、油、路”统筹,采用经济、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降低单车排放强度和使用强度,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逐步严格单车排放标准,确保车辆稳定达标,是加强机动车污染源头控制的重要手段。自2016年4月1日起,全国按照分区、分时、分类的原则,逐步实施第五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2016年12月,《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标准发布,并将于2020年在全国实施。在不断加严新车排放标准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高排放在用机动车淘汰步伐,为新车发展提供了更多环境空间。

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两成的碳排放,减少一半的城市空气污染,节能减排优势明显,因而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支持和关注。早在2010年10月,我国就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为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国家还对新能源汽车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将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车用油品质量是影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因素,是确保车辆尾气达标排放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高度重视油品升级问题,2017年1月起,我国开始全面供应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硫含量不大于10ppm),北京、辽宁、上海等东部地区11个省市2016年1月提前供应。

道路交通需求管理主要通过采取科学管理的手段,引导居民合理的出行行为,优化交通出行结构,从而实现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

为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我国上海、北京、贵阳、广州、天津、杭州、深圳等大中型城市采取了汽车限购政策。限购措施一方面限制了传统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一方面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动车年均行驶里程数据对机动车排放有重要影响,而我国乘用车年均行驶里程偏高、使用强度偏大,直接影响排放总量。各地为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陆续出台了黄标车及老旧车限行政策。截至2016年底,共有189个地市出台并实施黄标车区域限行或车牌尾号限行政策。

在控制私家车的同时,各地还纷纷加大了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开展公交都市建设,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除常规公交车外,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运营线路增多、客流持续增长、系统制式多元化、运营线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152.8公里;共有58个城市的城轨线网规划获批,规划线路总长达7305.3公里。

3、促进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从绿色消费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科学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及结构。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环境承载能力等情况,制定交通车辆发展规划,防止盲目增长。可通过经济手段对车牌等进行有效管理,提高车辆的拥有成本,促进交通车辆的合理发展。在我国部分城市施行的汽车限购政策,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在控制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还要积极调整交通车辆保有结构,通过补贴、减免税费等,鼓励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淘汰更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推动交通车辆协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降低交通车辆使用强度。通过征收拥堵费及排污费、提高燃油税和停车费、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等经济手段,提高个人交通成本,适当限制个人车辆出行总量,积极引导交通车辆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变,也是降低个人车辆使用强度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拥堵费,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一方面还可以为交通发展、环境改善筹措资金。

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系统。推动绿色交通发展,除了科学调控机动车保有量及结构、合理降低交通车辆使用强度外,加快轨道交通、快速公交(BRT)等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的建设,应是政府发力的重点。扩大公交专用车道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快捷性、舒适性和可及性,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可以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让更多人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此外,通过普及自行车和步行专用道,鼓励居民骑行共享单车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理念和方式,也应成为政府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

(作者:马冬,系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重点项目办主管)

查看详情

绿色低碳交通内容简介

《绿色低碳交通》一书系统分析了中国交通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从理论上论证了绿色低碳是交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解析了绿色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构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方略;构建了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交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评价、决策的工具和方法;对绿色低碳交通技术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指出了各种绿色低碳交通技术的适用性和一些在应用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绿色低碳交通的典型实践案例。

查看详情

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内容简介

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是指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能交通技术为显著标志、以人的交通文化提升为最高境界的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对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的探讨和研究方兴未艾,陆化普、余卫平编著的《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提出了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研究的研究框架和课题方向建议。

本书重点强调了绿色、智能和人文特点,是因为绿色是未来交通系统的本质特征,智能是现代交通系统的显著特点,而人文水平是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建设目标、打造宜居与和谐城市生活环境的根本目标和实现保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