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全书共分8章,包括化学基础知识、石油及油品基础知识、石油炼制基础知识、石油加工过程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炼油机械与设备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仪表及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本书在编写时采用传统教材模式,不分级别,可供操作人员学习,也可供相关管理人员参考学习。
第1章 化学基础知识
1.1 无机化学知识
1.1.1 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
1.1.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1.3 电解质溶液
1.2 有机化学知识
1.2.1 有机化合物概述
1.2.2 烃
参考文献
第2章 石油及油品基础知识
2.1 石油的化学组成
2.1.1 石油的一般性质
2.1.2 石油的元素组成
2.1.3 石油的烃类组成
2.1.4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2.1.5 原油的评价
2.2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
2.2.1 蒸气压、馏程、平均沸点
2.2.2 密度、API度、特性因数和平均分子质量
2.2.3 油品的黏度
2.2.4 油品的闪点、燃点、自燃点、凝点
2.2.5 油品的热性质
2.3 主要石油产品
2.3.1 发动机燃料
2.3.2 润滑油、脂
2.3.3 轻烃
2.3.4 石油蜡
2.3.5 沥青和焦炭
2.4 油品分析和油品储运
2.4.1 油品分析的任务和作用
2.4.2 油品主要质量指标的分析方法
2.4.3 油品储运
参考文献
第3章 石油炼制基础知识
3.1 概述
3.2 原油的预处理
3.3 常减压蒸馏
3.4 燃料油的生产工艺
3.4.1 催化裂化
3.4.2 催化加氢
3.4.3 催化重整
3.4.4 延迟焦化
3.4.5 减黏裂化
3.4.6 氢气的制取
3.4.7 炼厂气体加工
3.4.8 气体脱硫及硫磺回收
3.5 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
3.5.1 溶剂精制
3.5.2 溶剂脱蜡
3.5.3 溶剂脱沥青
3.5.4 加氢处理
3.5.5 补充精制
3.6 催化剂和炼油助剂
3.6.1 催化剂
3.6.2 炼油助剂
3.7 发动机燃料的调合
3.7.1 燃料添加剂
3.7.2 燃料油品的调合
3.7.3 性质指标的调合计算
3.8 润滑油调合
3.8.1 润滑油基础油的分类及代号
3.8.2 通用基础油
3.8.3 润滑油专用基础油
3.8.4 添加剂及其作用
3.8.5 调合原理及工艺
3.8.6 润滑油调合工艺控制
3.8.7 润滑油产品分类
3.9 润滑脂、蜡及沥青的生产
3.9.1 润滑脂
3.9.2 石油蜡
3.9.3 沥青
参考文献、
第4章 石油加工过程基础知识
第5章 计量基础知识
第6章 炼油设备基础知识
第7章 电工基础知识
第8章 仪表及自动控制基础知识2100433B
作 者: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人事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人事服务中心 编
页 数:334
字 数:539000
印刷时间:2007-7-1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802293298
包 装:平装
《预算员专业基础知识》,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构造与识图、工程材料基础知识、施工技术知识和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
《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主要作为高职二年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位培训教材或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炼油设备基础知识泵和压缩机
炼油设备基础知识泵和压缩机
从生产实际出发,以定性分析理论为主,突出结论和应用。《炼油设备基础知识(第2版)》共分9章,包括:液体、气体输送设备;加热、冷换、传质、反应、储存等工艺设备;管道、阀门及过滤机、烟气轮机、套管结晶器、工业汽轮机等配套辅助设备。《炼油设备基础知识(第2版)》适用于炼油、化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阅读,同时可作为企业员工培训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马秉骞,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炼化设备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出版《炼油设备基础知识》《化工设备》等技术类图书和培训教材。2100433B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63年第一次进口煤油,到1963年油品基本自给,实现这个跨越整整用了100年;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中国炼油行业在产能规模和技术上都实现了巨大飞跃,进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第三阶段,即从21世纪初开始到2020年左右,实现从炼油大国到炼油强国的跨越。
(1)走深加工道路
根据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2005年至2020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将稳步增长,年均探明8至10亿吨;石油产量持续上升,2010年左右达到2亿吨,并持续15年以上。2005年中国进口原油12682万吨(净进口11875万吨)。进口含硫原油逐年增加,己由2001年2343万吨、2003年3009万吨增加至2005年3500万吨,每年增加300万吨之多。“十一五”期间内,国内原油生产不会有太大增长,中国将继续加大原油进口力度。进口原油尤其是中东含硫原油将是满足需求的重要选择,据预测,到2010年,进口中东含硫原油将达到6000万~7000万吨。中东含硫原油95%以上来自沙特阿À伯、伊朗、伊À克、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中东原油大多是高含硫原油。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原油资源,应坚持走深加工道路。
渣油催化裂化是渣油转化的主要手段:中国催化裂化(FCC)装置2005年加工能力超过9300万吨,包括1800万吨常压渣油(AR)和1300万吨减压渣油(VR)。渣油催化裂化(RFCC)已成为重油转化的重要装置。FCC是将重油转化为轻馏分油的核心技术,但产品质量和技术受到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必须开发FCC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
延迟焦化是重油加工的重要方法:延迟焦化装置发展很快,到2004年,建成投产的焦化装置总加工能力已达3245万吨/年,10年间延迟焦化装置加工能力就增长了161%。如今在建的延迟焦化装置能力估计有700万吨。随着加工含硫原油数量的增加,Ñ环流化床(CFB)锅炉处理高硫石油焦的应用,延迟焦化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加快发展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中国自行开发的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S-RHT)装置已在茂名石化公司投运。加氢处理VR用作RFCC进料可最大量提高轻质油品产率,这已成为加工含硫原油的又一重油加工路线。
(2)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
汽、柴油质量正面临世界清洁燃料标准的严峻挑战。己规划实施较严格的燃料规范,欧Ⅱ标准2005年7月1日执行,欧Ⅲ标准2005年在北京执行,2010年推向。并初步设想,2008年之前,要达到欧Ⅳ排放要求。
(3)加氢是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加氢装置年加工能力已超过5100万吨,占原油总蒸馏能力约20%,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1%,从而制约了中国产品模式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加氢裂化装置是改变产品结构、生产中间馏分油的重要方法,它可使炼油与石油化工更好地结合,为芳烃生产和蒸汽裂解提供原料,它可直接加工含硫减压瓦斯油(VGO),可将润滑油基础油改质为APIⅡ和Ⅲ类润滑油。渣油加氢处理可转化高硫和高金属含量原料,当与RFCC组合操作时,可最大量地生产轻质产品。二次加工油(如催化轻Ñ环油LCO和焦化轻瓦斯油LCGO)的加氢改质可生产清洁燃料。加氢处理后的焦化重瓦斯油(HCGO)可用作FCC进料生产更多的轻质馏分油。加氢脱硫和加氢脱芳后的柴油馏分可满足世界燃油规范质量要求。选择性加氢脱硫后的FCC汽油可符合世界燃油规范第2和第3类质量要求。加氢技术在石油加工发展中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清洁汽油生产技术
中国FCC汽油占成品汽油总组成80%以上。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减少FCC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
(2)清洁柴油生产技术
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成功新一代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FH-UDS,这种催化剂继在中石化金陵石化柴油加氢装置实现工业应用之后,还用在中石化齐鲁分公司260万吨/年、镇海炼化200万吨/年、茂名分公司260万吨/年及上海石化330万吨/年的柴油加氢装置上。用该催化剂生产硫含量符合欧Ⅲ排放标准柴油时,FH-UDS催化剂的加氢脱硫相对体积活性比FH-DS催化剂提高了56%;生产硫含量符合欧Ⅳ排放标准柴油时,FH-UDS的加氢脱硫相对体积活性比FH-DS催化剂提高了159%。FH-UDS催化剂以W-Mo-Ni-Co为活性组分,具有孔容大、比表面积高、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活性稳定性好、强度高、精制油品安定性好、对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可以在较为缓和的工艺条件下生产硫含量符合欧Ⅲ和欧Ⅳ排放标准的清洁柴油,通过适当调整操作条件,也可以生产无硫柴油。
(3)催化裂化(FCC)及相关新技术
(4)加氢催化剂技术
(5)渣油加工系列化技术
(6)芳烃分离和生产技术
(7)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我国炼油化工设备行业无论在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还是产品开发和国产化成果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已经可观,在重大项目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石油石化技术装备仅占1/3,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中比例较低,行业高端装备和制造技术大都依靠进口。
从市场来看,全球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美亚欧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个地区的炼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也发展较快。中国炼油和化工专用设备市场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随着原油供应日益重质化和劣质化,以及环保法规对油品质量要求的日益严格,未来炼油产业的常规技术将不断提升,高端炼油技术将加紧与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融合,2011年,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随着中国炼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如美国ABB鲁姆斯公司、美国绍尔集团、日本制钢所等,使中国炼油和化工专用设备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