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安琪和小鬼是一对多年的好搭档,他们专门扮演情侣,在不同的场合里替不同的公司演出完美的爱情生活。譬如,在新房产推出时——他们会扮演去抢购房子的新婚夫妇;在新车展览会上——他们是去挑选座驾的未婚夫妻。他们准确无误的演出让人热泪盈眶或者大跌眼镜的求婚戏码,但私底下却是一对互相依赖又彼此嫌弃着的男女。因为,安琪永远在等待那个白马王子的出现,而小鬼也一直相信自己终究会成为天王巨星。
一天,在一个新楼盘的发布会上,他们又出现。安琪是怀孕五个月的太太,小鬼是事业正在起步的小老板。当这个美丽的小女人在样板间里飞来飞去、指手画脚的想象怎样改造这间新居时,小鬼也忙碌的扮演那个冲进冲出打电话,要看合约的男主人。他们的演出永远那么完美,客人们不知不觉的跟进买下,其中有一个男人从头到尾都在欣赏着安琪,他,就是这个房子的建筑师「摩西」。
这是摩西的第一个建筑作品,不知为何他被安琪吸引着,他喜欢她怀孕的样子,喜欢她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评论着样板间的构造、摆设,他知道这只是一场演出,但他还是喜欢她。他花钱请她再去另一个空间里表演一个女人在房子里的幸福感,一瞬间,他的灵感全都来了。这个名为“理想家园”新作品给他带来了成功和名望,同时,也把安琪从小鬼的身边带走。
没有了安琪的小鬼,发现自己好像一直是爱她的,但当他走到摩西的家门口去找安琪时,他怯步了。
住进了摩西家的安琪却住不进摩西的心,在这个美丽的房子里,她不可以碰任何东西,改变任何装饰,不可多一样也不可少一样。他给了安琪一间房间,有时他们在一起,有时他要一个人,他让安琪感觉遥不可及,但在太多的方面他又让安琪感觉满足,她想离开却又走不掉。
安琪开始常常打破东西,她去看医生......某些东西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悄悄的,缓缓的改变了那些看到的抑或看不到的未来......
幸福与罗马一样,都是一天建成的。 女人的叫眼光,男人的叫视野,谁能看见更远的未来?
“非常林奕华”之《远大前程》与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撰写于1860年,亦即是首届伦敦世博会举办之后的十年,其中的意思是标志着工业革命的高峰,人类将会面对一个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的重大转变。
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来临之前,西方文化将人类的最大价值建立在为宗教服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是现代化。人变得“实际”、“功能”,于是由教育、家庭到自我价值,都受到功能主义的洗礼。
所以,在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期间,西方文明的精神标志是“教堂”(天主教)。到了二十世纪,经历了都市化的发展,现代人亦从对宗教的膜拜变为对物质的追求,于是,大型商场已取代教堂,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标志、趋之若慕的聚集场所。
今日,重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男主角Pip藉一笔意外横财,跨越阶层,用今天媒体的术语形容,就是忽然成功。成功带来的利益,除了物质享受,更有身份地位。身份地位在现代人心目中,正是认同城市发展的重要投射。换句话说,远大前程不一定是等于为了造福人类而对自己有所期许,却是因为希望满足个人欲望而产生的虚幻妄想。
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有前瞻性,《远大前程》从出版至今已150年,与非常林奕华在06年创作的舞台剧《包法利夫人们》的原著几乎同时期出版,两部小说对于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欲望,犹如镜子,反映出“城市”在建构现代人的价值,以至塑造他们的灵魂扮演了有多重要的角色。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好让我们反省一下,在建设城市的美好愿景之下,现代人其实要面对多少“已经看见和不可预知的未来”。
名称: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
导演:林奕华 (香港)
故事/创作总监:张艾嘉(香港)
主演:李心洁、王耀庆、杨佑宁
作为香港特区委约创作敬献世博的文化大礼、这部被喻为林奕华“城市三部曲”收官之作的舞台剧《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曾于今年7月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演出4场,并开出提前一周全部售罄的红盘,这跟该剧的黄金创作阵容不无关系。该剧由香港导演林奕华操刀,金马影后李心洁领衔、王耀庆、杨佑宁两大型男助阵。尤为让人期待的是,这出探究人与建筑、建筑与幸福的关系的作品,邀得同为金马影后且编、导、演俱佳的张艾嘉执笔,要让都市人看清他们正追寻的“幸福”。
在中国,过去是国有企业单位建筑设计院,现均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单位工作,但也有少数其他专业的精英会偶尔客串建筑师的职业。中国现今实行国家注册建筑师制度,分一级注册建筑师和二级注册建筑师。获得建筑学相关学位...
陈章良,1961年出生。他于1987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国际上首批成功地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学家之一,并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贾乌德·侯...
建筑师一般在专门的建筑事务所工作或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在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设计方(比如机电设计,结构设计等等)及施工方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
《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是一个关于前程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你所追求的幸福的故事。
“宝贝”(李心洁)和“小鬼”(王耀庆)是一对好搭档,他们专门扮演完美情侣在新房、新车销售会上“展示幸福”,“感染”年轻的顾客们在不知不觉中买下住房或车子。私底下,宝贝和小鬼却是一对互相依赖却又彼此嫌弃的男女,都觉得会有比对方更好的选择。终于宝贝遇上了年轻的建筑师摩西(杨佑宁),摩西迷恋宝贝在表演幸福时的那种陶醉模样,他搭建了一座“宫殿”让宝贝能有更大的幸福。而住进摩西家的宝贝却住不进摩西的心,美丽的大房子有宝贝所向往的一切,但她却丢失了那种幸福感,某些东西在猝不及防时候悄悄的、缓缓的改变了那些看到的抑或看不到的未来……
“成年人总喜欢把幸福想象地很复杂,但到头来当你发现你内心真正的渴求时,会发现其实幸福很简单。”总是能看透城市人内心矛盾纠葛的林奕华,在谈及当下弥漫于都市的“浮华风”时坦言,“如今人们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并非是其内心的观照,只是外界赋予你对幸福的认知。”他举例说:“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爱玩的搭房子,那个有屋檐的房子、那个象征家的房子就是我们认为的幸福所在。至于那些令人羡艳、人人追逐的‘亿万豪宅’,有多少人想过这究竟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别人认为你需要?”
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未来《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狄更斯的同名作品,“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撰写于1860年,正是是首届伦敦世博会举办之后的十年,那时正值工业革命的高峰,而人类也即将面对一个社会角色和自我价值的重大转变。”剧中男主角借着一笔横财,跨越阶层,如同当下媒体术语——“一夜爆富”。成功带来的利益,除了物质享受,更有身份地位。林奕华解析道:“身份地位在现代人心目中,正是认同城市发展的重要投射。换句话说,远大前程不一定是等于为了造福人类而对自己有所期许,却是因为希望满足个人欲望而产生的虚幻妄想。”
尽管是为世博打造的“命题作文”,林奕华却不希望《命运建筑师之远大前程》只是世博主题的附属,他更希望将世博“未来很美好”的主题精神引申,让人们来思考“那些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未来”。在林奕华看来如今很多自以为奋斗目标明确的人都是“瞎”的,就如同剧中的“宝贝”,“他们自以为在追逐的远方有他们渴望的幸福,却在努力得到后陷于茫然,而其实有一些幸福是你不用心体会难以看到的,而那些看不见的未来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就好像剧中的‘宝贝’在失明后,才发现自己是真的看见了,看见了那些她曾经不以为意却是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所以,在林奕华看来,人们要幸福的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抛开那些被鼓励追求的东西,而去寻求那些我们真正需要的幸福。”
深圳站 2010年11月27日--28日 演出地点:深圳大剧院
广州站 2010年12月10日--11日 演出地点:广州大剧院
北京站 2010年12月16日-19日 演出地点:保利剧院
大连站 2010年12月23日-24日 演出地点:人民文化俱乐部
上海站 2010年7月22日-24日 演出地点: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成都站 2011年1月7日-8日 演出地点:锦城艺术宫
重庆站 2011年1月12日-13日 演出地点:重庆大剧院
西安站 2011年4月23日-24日 演出地点: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
林奕华于香港出生,中学毕业前曾在前丽的电视及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担任编剧。毕业后与友人组成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1989至1995年在伦敦居住,期间组成非常林奕华舞蹈剧场,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巴黎、香港发表舞台创作。1994年凭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导演)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95 年回港后致力推动舞台创作,编导了超过40出作品、包括《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水浒传》、《西游记》,并与不同媒体、不同城市的艺术家及团体合作,包括雷颂德、吴彦祖、陈绮贞、丁乃筝、刘若英、张叔平、胡恩威、陈立华、詹瑞文、梁咏琪、黄耀明、张艾嘉、许茹芸、孟京辉、张考全、伍宇烈、蓝奕邦、中国国家话剧院等。
林奕华亦致力于文化及教育工作,自1997年至今分别为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香港演艺学院人文学科担任讲师。亦经常替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报章杂志撰写文章,出版著作包括《等待香港》系列 (“女人篇”、“青春篇”、“娱乐篇”、“文化篇”)。
张艾嘉从七十年代于台湾及香港两地开展其演艺事业,从影三十多年,主演过的电影超过一百部。
她在不同的电影节中获得多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其中得奖的包括凭电影《碧云天》取得1976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凭《我的爷爷》得1981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凭《最爱》得1986年最佳女主角 及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凭《地久天长》得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并曾得亚洲电影节所颁的最杰出女演员。
近十数年张艾嘉减少其银幕前的演出,醉心于幕后的工作。1986年她自编自导自演的《最爱》获得1986年金马奖9项提名,不但为她夺得最佳女主角的荣誉,该片的另一女演员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最爱》在1987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亦再次取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1995年她编剧及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少女小渔》获得1995年亚太电影节的五项重要奖项,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1999年执导之影片《心动》荣获1999年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及最佳美术指导。 2005导演之《20-30-40》亦获提名香港金紫荆奖提名最佳女主角、最佳电影,最佳编剧,并入围柏林影展竞赛片。2008年最新导演的影片为《一个好爸爸》。
她在电影圈的成绩除了取得亚洲区观众之赞赏外,国际上亦有相当的声誉,伦敦电影节及多伦多电影节分别于1989年及1992年都曾举办《张艾嘉电影回顾展》,柏林电影节亦曾邀请她作为评审。1997年她参与演出的一部由加拿大及法国合作投资的电影《红提琴》亦获得国际上不少好评。
此外,张艾嘉非常热心公益,她是宣明会(即展望会)之终身义工。她自己亦于多年前成立“果实基金会”,鼓励年轻人从事创意艺术。
演出:李心洁、王耀庆、杨佑宁、朱宏章、戴旻学、林英杰、彭浩秦、陈恭铭、王展、吴天葳、吴佳雯
戏剧顾问:王展
制作总监:杨福全
艺术指导及形象设计 :郭家赐
舞台设计:陈友荣
音乐创作及设计:陈建骐
灯光设计:陈焯华
音响设计:钟泽明
肢体设计:陈武康
制作:非常林奕华2100433B
哲理故事:鹅卵石的故事_哲理故事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1 哲理故事:鹅卵石的故事 哲理故事:鹅卵石的故事 多美丽的鹅卵石!滑润如玉,玲珑剔透,还有彩色的花纹,真是 人见人爱!一个小孩在河滩上拾到了它,带回家,引得全家人一片赞 叹。左邻右舍和访客见了,也都喜爱不已。 它是被河流带到河滩上的。 可是,谁又知道它曾是一块棱角 分明的顽石,血液里充盈着顽劣与不羁。它总是挺着它的棱角,锋芒 毕露,让所有接近它的动物受到伤害。地震,它碎成三块,每一块依 然棱角分明,锋芒毕露。 一天,电闪雷鸣,一个霹雳击中了它,它碎成六块,坠入河 中。然而每一块依然棱角分明,锋芒毕露。为避其所伤,鳄避之,蛙 躲之,鳅迂之⋯⋯ 它感到越来越孤独, 越来越寂寞。它的其他五个兄弟大概也 如它一样感受。有一块渐渐沉沦于淤泥,有一块随波逐流不知所踪, 有一块沉入水草长满青苔。 最小的那块落入蚌中, 最后成就了一颗硕 大的珍珠。而最大的那块却成了河中的礁石
《建筑师之笔:北京建筑启示录》作者是出生在老北京的建筑师。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和大量手绘图向读者展示了北京各个时期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建筑师之笔:北京建筑启示录》可供建筑学及相关专业的读者阅读参考,也可供对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一位讓建築師和他的建築作品永世不朽的攝影家,他所構成和捕捉到的影像和被攝主體同樣盡現綽約風采,純粹極簡和極致優雅。作品產量豐盛且名聲響亮的攝影家巴薩札爾.克萊柏在整個年代產出無數經典影像,為20世紀的集體視覺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 為何當代建築大師馬歇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路易.康(Louis Kahn)、柯比意(Le Corbusier)、沙裡寧( Eero Saarinen)、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Pohe)、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以及許多其他名家,以及國際建築及顧問公司、物業公司、知名飯店、公關公司,都邀請巴薩札爾‧克萊柏(Balthazar Korab)拍攝他們的建築、室內空間、會議展覽等作品,因為他瞭解建築...(展开全部) 一位讓建築師和他的建築作品永世不朽的攝影家,他所構成和捕捉到的影像和被攝主體同樣盡現綽約風采,純粹極簡和極致優雅。作品產量豐盛且名聲響亮的攝影家巴薩札爾.克萊柏在整個年代產出無數經典影像,為20世紀的集體視覺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巨大影響。 為何當代建築大師馬歇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路易.康(Louis Kahn)、柯比意(Le Corbusier)、沙裡寧( Eero Saarinen)、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Pohe)、法蘭克.洛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以及許多其他名家,以及國際建築及顧問公司、物業公司、知名飯店、公關公司,都邀請巴薩札爾‧克萊柏(Balthazar Korab)拍攝他們的建築、室內空間、會議展覽等作品,因為他瞭解建築,親自做過設計也畫過圖,「建築師知道如何詮釋空間,因為他們瞭解建築運作的方式」巴薩札爾‧克萊柏的攝影,傳達「溫和語調下無可忽視的一擊」("Soft-spoken with a bit.") 人生三階段: 根在歐洲,這位從布達佩斯流亡的建築系學生,親身見證並走過二戰摧殘的歐洲,和令他心痛的柯比意薩沃伊別墅,一雙眼一隻筆和35mm相機紀錄青年歲月,他決心在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專業進修,歷經設計實務鍛鍊,和自我在攝影上的實驗,成就不凡眼界和美學力量 枝葉在美國,婚姻將他帶到美國密西根州,追隨沙裡寧大師身邊,建築師的築夢歷程,和攝影師的真實飛翔,讓他的足跡遍及全美偉大現代建築,更以獨特眼光與技術紀錄了戰後城市現代化的珍貴轉變 開花在世界各地,國際競圖後創立自己的工作室,更寬廣的天空下,奇妙緣份帶來了義大利旅居歲月的另一次洗禮,從此脫胎換骨,回到美國國內正值建築業欣欣向榮,都市化快速發展,讓他的事業更加發光發熱,專業生涯檔案個個經典,個人遠景履歷也收穫滿滿,克萊柏無疑是大師背後的推手,現代建築幕後的重要功臣! 他於2013年辭世(1926-2013),享年86歲。 將自己沉浸在這樣的畫面夠長時間後,你會瞭解是什麼觸動了你,此處亦然: 最精確的技術可以為產品增加奇妙的價值,就像繪畫永遠不能重現。 無論多麼神奇的攝影師,無論多麼謹慎處理一個主題, 旁觀者所感受無法抗拒的衝動來找尋這樣的照片, 只為了當下霎那間產生的微小火花, 彷彿現實封存了這個主題,迷失在某個被遺忘的瞬間, 然而卻又優雅地深植心底, 直到驀然回首時,重新找回它。 ─華特‧班傑明,《攝影簡史》 沒有人像巴薩札爾‧克萊柏(Balthazar Korab)那樣準確地抓住狂人世代(Mad Menera)的世紀中現代主義精髓。作為當代最多產且著名的建築攝影師,Balthazar Korab捕捉了貼近主體的優美典雅影像。其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作品的標誌性相片,賦予了他們最佳作品永恆的生命,另一方面也讓自己為二十世紀視覺文化留下深遠的影響。 在電腦尚未普及,3D製圖模擬技術尚未出現時,該如何讓業主感受建築完成的樣子。1960年代,巴薩札爾‧克萊柏運用相機作為建築設計的新工具,參與美國環球航空中心(TWA)的設計試作。克萊柏專注打造擬真建築,他傾力發展攝影實驗方法和影像處理技術,包括暗房、沖印、和重複曝光研究,在TWA的專案中,運用幾乎是可以讓人伸進半個頭尺寸的模型,還使用了一些鏡子和人形剪影手法,接著吹進一些煙霧創造出光影景深,然後將之攝影下來。透過這些攝影,讓人如同身歷其境,展現出氛圍和立體感,然後再搭配其他照片做成幻燈片秀讓業主欣賞,效果大獲成功並且讓業主連模型都不必看,直接買單! TWA專案展現了建築設計的成果及其進化歷程,那麼2100433B
中元(厦门)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建筑师 涂斌
●“建筑设计不应预先设定框架,而应该抛开建筑师本身,从城市、场所、人文、项目本身考虑,去寻找建筑的形式。”
●“背景性建筑更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素养以及市民审美水平。所以,城市建设不应只关注所谓的地标,而应该花大力气做好背景性建筑的设计规划。”
●“不能只是一味站在学术或职业道德的高点进行批判,造价、工艺水平、使用者审美习惯等客观限制条件都必须被考虑进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性地批判,并因此带来革新。”
对涂斌的采访,是在他不大的办公室里进行的。交谈的三个小时中,我们很少听到他讲诸如“我认为”、“我觉得”之类的词,客观、理性、甚至是无我,是他带给记者最大的印象。
他的作品也是如此,自然地隐没在周边环境中,低调不张扬,却不失特色。他坚持回归到建筑的本体性,追求一种“无我”的境界。
围棋的启示
在建筑中寻找感性与章法
“我是稀里糊涂走上建筑设计道路的,当时比较偏爱理科,高考却被建筑系给录取了。”当被问及为何走上建筑这个行业时,涂斌如是说。
其实,涂斌的这种被动选择,也并非完全误打误撞。涂斌自身有较强的美术、书法功底,这对于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十分有帮助。而对于空间和形体的感知天赋,也让涂斌感到了设计实践的乐趣和成就感。
大学毕业后,涂斌一直供职于大型国有设计企业,他广泛承接项目,从一百平方米的小项目,到数百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住宅及超高层写字楼、大跨度会展项目等,这些都为涂斌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机会。
平时,涂斌最大的爱好是下围棋,他认为围棋与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在他看来,“围棋的布局可以呈现出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既不能完全没有章法,也不能完全依赖章法。好的围棋手应该具备超强的逻辑思维及敏锐的感知力”。
围棋的启示,映射到了涂斌的建筑设计之中,他不过多依赖感官,也没有先入为主的框架,而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寻找建筑的感性与章法。
“建筑师死了”
用无我的姿态呈现建筑本体
“建筑师死了”,这是涂斌的设计态度。死了,意味着“建筑师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跳出来,而应该在需要说话的时候说话”。在涂斌看来,在城市化建设迅猛甚至是野蛮的时期,不能只是一味站在学术或职业道德的高点进行批判,造价、工期、使用者审美习惯等客观限制条件都必须被考虑进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性地批判,并因此带来革新。
基于这样的理念,涂斌的设计总是从城市、场地、人文等客观因素出发,再考虑建筑形态,并以“低调、无我”的姿态呈现建筑的本体性。
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三期设计中,涂斌充分意识到项目二、三期应该是对一期的补充,所以设计尽量低调,避免喧宾夺主。
他遵从了一期设计中轴线对称的从属关系,使得三期工程的总体布局与二期形成对称。在建筑风格上,他采取了简约、写意的闽南建筑风格,让一、二、三期工程通过连廊融为一体,形成融洽的建筑群落。
在园博苑海洋馆的设计前期,涂斌多次到现场进行考察。考察发现周边海域极其开阔而建筑体量较小,涂斌认为,如何设计出醒目又不突兀的建筑形态成为问题所在。基于此,他将两馆巧妙地合为一体,扩大建筑体量,并在形态上采取了扁平、流畅的曲线。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建筑既成为了视觉的焦点,又与周边环境充分地融合。虽该图纸最终没有落地,但设计的过程也给了他很多的启发。
人文精神至上
内涵的释放让建筑“有血有肉”
涂斌的“无我”,并非完全丢失个性,而是强调在理性中寻求突破。涂斌说:“设计过程中不应预先设定框架,而应从项目本身去考虑建筑的形式,挖掘建筑的灵魂”。因此涂斌的建筑作品,常常可以看到其背后丰富的精神内涵。
比如五缘湾音乐厅(未落地)的设计,涂斌采用素有“海底活化石”之称的鹦鹉螺为建造原型,结合景观设计,形成音乐厅的外观形象,突出音乐岛独特的韵味。音乐厅内部设计也别具一格,舞台背景幕墙可以开启,需要时可把五缘湾美景纳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室内外空间互动。
更好的例子,则是位于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做这个项目,必须对闽南建筑、陈嘉庚精神非常了解。而在设计中,涂斌将纪念馆与鳌园做了呼应,并在延续了嘉庚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现代简约元素。
红色屋顶、白色燕尾脊的造型,勾勒出清晰的天际线,遥望纪念馆,建筑轮廓富有个性却不突兀。正是充分地挖掘出了建筑本身的精神性,涂斌才能让每个建筑个体都“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