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路线布设时应查明泥石流的类型、规模、活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布设方案有:
(1)以单孔桥跨过沟床稳定的洪积扇顶部沟口最为理想;
(2)走洪积扇外缘,但要预防洪积扇向外延伸;
(3)绕走对岸稳定地带;
(4)以隧道穿过洪积扇下部;
(5)以路堤通过洪积扇中部,并作好两侧坡脚防护和排导泥石流措施 。
泥石流地段路线(mud avalanche wne mute)是指在有泥石洪流暴发地段布设的路线。泥石流含大量泥砂石块,流速大,来势猛,能对桥涵、路基造成堵塞、淤埋、冲刷和撞击破坏 。
修筑在泥石流地区的路基。泥石流是山洪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以极高的速度,突然从沟谷上游奔流直下。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现象,具有强大的破坏力。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泥石流会使路基遭受堵塞、淤埋、冲刷和撞击等危害,或因泥石流压缩堵塞河道后,水位雍升,致使上游沿河路基被淹没 。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
这次灾害的原因除了降雨和所在地区的地理条件外,主要还有: 1.白龙江流域的过度开发。 2.舟曲县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错误。 舟曲县曾以山清水秀而闻名,有“陇上小江南”之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县境内森林覆盖面...
泥石流是某些地区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破坏力极大。当泥石流爆发时,山鸣地动,响声如雷,暴雨、洪水或冰雪融水夹杂著泥沙、巨石,混合成一股粘稠的泥浆,像脱韁的野马一样,沿陡坡奔腾而下,直到山下平坦的...
中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及华北山区。在泥石流地区的路基,应采用排导、拦截和水土保持等综合防治措施。排导包括排洪道、急流槽和导流堤等;拦截措施有起滞流作用的低矮拦挡坝或将泥石流全部拦截的拦碴坝或设停淤场以便将泥石流中的固体物体导入其中沉积下来;在上游汇水区进行水土保持的方式是植树造林、调整地表水流、挖筑排水沟系、加固岸坡和松散物质等 。
鲁班沟公路沿线泥石流
一、泥石流成因及类型 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松散固体物质的多少及其分布,地形的陡缓程度和水源是否充沛三大因素所制约。 鲁班沟位于甘肃天水地区年平均降水量480.6毫米,5~8月降水量291.5毫米,占年降
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
中尼公路是西藏西南部经济发展的动脉.沿线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到线路的正常运营.本研究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象解译结果,结合现场踏勘校对,深入地研究了沿线700km范围内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泥石流活动规律,确定沿线有泥石流沟842条,其中沟谷型泥石流沟474条,在公路一侧直接危害公路的沟谷型泥石流241条:深入地探讨了这一高原特殊环境下的泥石流活动特性;为公路部门提供了泥石流防治方案,成为线路整治改建的依据.
(1)施工前,应结合设计,详细调查泥石流的成因、规模、特征、活动规律、危害程度等相关情况,核实泥石流形成区、流动区和堆积区,确定适宜的施工方案。
(2)泥石流地区路基施工,应设置专职巡查人员,监测泥石流动态,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3)采用桥梁形式跨越泥石流地段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4)采用排泄道、排导沟、明洞、涵洞、渡槽等排导功能为主的结构进行泥石流治理时,排导构造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排导构造物基础应牢固,强度、断面与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排导构造物平面线形应圆滑、渐变,上下游应有足够长的衔接段,行进段沟槽不宜过分压缩,出口不宜突然放宽。流向改变处的转折角不宜超过15°,避免因急弯突然收缩和扩大而造成淤塞。
排导构造物行进段和出口段的纵坡应满足设计要求或大于沟槽的淤积平衡坡度。
(5)永久性调治构造物采用浆砌片(块)石时,应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片(块)石,基础应置于设计要求的深度,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6)利用植被治理泥石流时,植物物种应选择生长期短、见效快、根须发达,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品种。 2100433B
泥石流按物质成分不同分为泥石流、泥流、石流3类,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属于泥石流;以黏性土为主并含少量砂粒、石块且黏度大、呈稠泥状的为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为石流。按物质状态可分为黏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为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其特征是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具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按泥石流的成因分为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小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小于1×104m3)、中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104~10×104m3)、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为10×104~50×104m3);特大型泥石流(一次的固体物质总量大于50×104m3)。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为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 2100433B
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主要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崩塌、滑坡、岩堆群落地区岩石破碎、风化程度深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源;沟谷的长度较大、汇水面积大、纵向坡度较陡等可为泥石流流通提供条件;水文气象因素可直接提供水动力条件。泥石流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即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源。泥石流地貌通常可分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通常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