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普通高等教育印刷工程本科专业教材"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
第一篇 理解颜色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觉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颜色描述体系的研究现状
1.2.3 彩色印刷复制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复习思考题一
第二章 眼睛和视觉
2.1 眼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2 视觉功能
2.2.1 视角、视力与视场
2.2.2 光谱光视效率
2.2.3 色觉异常
复习思考题二
第三章 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
3.1 色光加色法
3.1.1 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3.1.2 色光加色法
3.1.3 加色混合种类
3.1.4 颜色混合的基本规律
3.1.5 颜色环
3.2 色料减色法
3.2.1 色料三原色
3.2.2 色料减色法
3.2.3 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3.2.4 物体的选择性吸收和非选择性吸收
复习思考题三
第四章 颜色视觉和颜色视觉理论
4.1 颜色视觉
4.1.1 颜色的适应性
4.1.2 颜色对比
4.2 色彩心理学
4.2.1 色彩的心理表现类型
4.2.2 色彩的感觉
4.3 颜色视觉理论
4.3.1 三色学说
4.3.2 四色学说
4.3.3 阶段学说
复习思考题四
第二篇 描述颜色
第五章 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5.1 色彩的心理三属性
5.1.1 色相
5.1.2 明度
5.1.3 饱和度
5.1.4 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5.2 颜色感觉空间的几何模型
5.3 孟塞尔颜色系统
5.4 其他显色系统表色方法
5.4.1 自然色系统
5.4.2 奥斯特瓦尔德表色系统
5.4.3 中国颜色体系
5.4.4 色谱表色法
复习思考题五
第六章 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表色系统
6.1 颜色匹配实验
6.1.1 转盘实验法
6.1.2 色光匹配法
6.1.3 颜色方程
6.1.4 负刺激值
6.2 CIE 1931 RGB真实三原色系统的建立
复习思考题六
第七章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
7.1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学系统的建立
7.2 CIE 1931 XYZ色度图与Yxy数字表色方法
7.2.1 CIE 1931 XYZ色度图
7.2.2 CIE 1931 Yxy数字表色方法
7.3 CIE 1964 XYZ补充色度学系统表色系统
7.4 物体(印品)色三刺激值xYZ的计算
7.4.1 光源的光谱相对能量分布
7.4.2 物体(印品)色三刺激值xYZ的计算
7.5 颜色的客观三属性
7.5.1 主波长
7.5.2 纯度
7.5.3 亮度因数
7.6 HV/C和Yxy的转化
复习思考题七
第八章 国际匀色坐标制与色差计算
8.1 颜色的宽容量和CIE 1931 XYZ颜色空间的不均匀性
8.2 均匀颜色空间
8.2.1 均匀颜色空间的发展
8.2.2 CIE 1976 L a b均匀颜色空间
8.2.3 CIE 1976 L u v均匀颜色空间
8.2.4 均匀颜色空间的最新研究进展
8.3 色差公式
8.3.1 CMC(1:c)色差公式
8.3.2 CIE94色差公式
8.3.3 CIEDE2000色差公式
8.4 色貌和色貌模型
8.4.1 色貌
8.4.2 色貌现象
8.4.3 色貌模型
8.4.4 CIECAM02色貌模型
复习思考题八
第九章 光源的色度学
9.1 概述
9.1.1 光的本质
9.1.2 光源
9.1.3 光源色三刺激值的计算
9.2 光源的色温
9.2.1 黑体
9.2.2 光源的色温
9.3 光源的显色性及其定量评价
9.3.1 评价方法
9.3.2 显色指数
9.3.3 光源显色性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九
第十章 颜色的密度学体系
10.1 密度
10.1.1 密度的定义
10.1.2 孟塞尔明度值与视觉密度的关系
10.1.3 密度的比例性和相加性
10.2 印刷油墨颜色质量的GATF密度评价方法
10.2.1 影响油墨密度的因素
10.2.2 评价油墨颜色质量的参数
10.2.3 GATF色轮图
10.3 印刷油墨密度和墨层厚度
复习思考题十
第十一章 颜色测量
11.1 目视测色
11.2 仪器测色的色度基准
11.3 颜色测量的几何条件
11.3.1 反射测量
11.3.2 透射测量
11.3.3 多角几何条件
11.4 分光光度测色仪
11.4.1 机械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11.4.2 电子扫描式分光光度测色仪
11.5 光电积分式测色仪器
11.5.1 光电积分式色度计
11.5.2 色差计
11.6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11.7 密度测量原理
复习思考题十一
第十二章 数字图像的色彩模式
12.1 概述
12.2 色彩模式
12.2.1 RGB模式
12.2.2 CMYK模式
12.2.3 Lab模式
12.2.4 其他色彩模式
12.3 色彩模式应用的选择
复习思考题十二
第三篇 复制颜色
第十三章 同色异谱色
13.1 同色异谱的概念
13.1.1 基本概念
13.1.2 其他可能的解释
13.2 同色异谱的条件
13.2.1 改变观察者
13.2.2 改变照明体
13.2.3 同色异谱的辨别
13.3 颜色同色异谱程度的评价
13.3.1 目视评价法
13.3.2 照明体同色异谱测度评价
复习思考题十三
第十四章 彩色印刷复制
14.1 印刷网点
14.1.1 网点及其作用
14.1.2 网点的性质
14.1.3 网点面积率与网点扩大
14.1.4 印刷网点呈色
14.2 网目调(网点)复制
14.2.1 网点密度和网点面积率
14.2.2 油墨的叠印率与印刷色彩
14.3 颜色的分解和合成
14.3.1 彩色原稿
14.3.2 色彩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14.3.3 分色误差
14.4 配色理论及其应用
复习思考题十四
第十五章 色彩管理
15.1 色彩管理概述
15.1.1 色彩管理的内容
15.1.2 色彩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
15.1.3 色彩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15.1.4 色彩管理的步骤
15.1.5 色彩管理的作用
15.2 ICC Profile
15.2.1 ICC Profile的基本概念
15.2.2 ICC Profile的内部结构和作用
15.2.3 ICC标准中规定的四种色彩匹配方式
15.3 常用的色彩管理软件
15.3.1 Colorsync色彩管理软件
15.3.2 ICM色彩管理软件
15.3.3 基于CIECAM02模型的色彩管理系统WCS
15.3.4 Postscript色彩管理
15.4 色彩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复习思考题十五
附表
附表1 CIE 1931色度图标准光源A、B、C、E(等能光源)恒定主波长的斜率
附表2 计算组合昼光光谱分布用系数值
附表3 CIE一般显色指数计算用18号色样的光谱亮度系数
附表4 CIE特殊显色指数计算用9~15号色样的光谱亮度系数
参考文献
彩图
印刷标准光源给工厂印刷、打样对版比对色彩时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照明光源,对色温、照度和显色指数都有特殊的要求。英文名:ColorController Light Box 或 Color Asse...
排版工作分为两种:1.排版设计,即平面设计的一种,主要是书籍的编排工作。2.排版制版,即印刷输出连版工作。印刷厂的排版工作应该就是指的这一方面,主要是把设计好的稿子排在一个6开、4开、对开等的范围文件...
印刷工程专业教材
印刷工程专业教材 第一章 绪论 一、印刷品质量 二、印刷复制质量 三、印刷品质量评判的标准和演化 四、评判过程与场合 五、印刷质量检测的意义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密度检测原理 第一节 物体的反射、透射与吸收 一、光的透射和吸收 二、光的反射 三、光的散射 四、荧光 第二节 密度的定义、种类 一、密度的定义 二、多层叠合呈色和密度的计算 三、密度的种类 第三节 密度的测量原理 第四节 密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一、对数运算误差 二、亮调测量误差 三、小反差表面的测量误差 四、不同密度计之间的示值差异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色度检测原理 第一节 色度测量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颜色空间与色差公式 一、 CIE1931XYZ标准色度学系统 二、 CIELAB均匀颜色空间 三、 CMC色差公式和 CIEDE2000色差公式 第三节 色度测量 一、色度测量的几何条件 二、测量仪器 第四节 密度与色度的应
印刷与包装系印刷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印刷与包装系印刷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 081404。 专业名称:印刷工程( Printing Engineer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全面掌握图文信息处理、 印刷复制工程及电子出版技 术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并能在信息服务及相关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及生产管理、 教学科研 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图像复制、电 子出版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受到图像复制及电子出版的全工艺过程的基本训练, 具有较强的 实践和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熟悉色彩科学、图像和文字处理加工、印刷复制工艺及材料适性、质量检测及控制 和电子出版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印刷复制工艺的策划、设计和操作以及生产过程的工程技术管理的基本原理、 方法和技能;
《包装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包装印刷》符合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包装印刷”大纲要求。是大专院校包装及印刷专业急需的教材,也可作为包装印刷企业人员的工具书。
骆光林,西安理工大学,教授,从事包装印刷教学与科研工作近20多年,与实践结合解决了不少印刷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并在轻工出版社、化工出版社、印刷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8本。曾任中国包装协会包装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特种印刷》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特种印刷》教学大纲要求编写,与《包装印刷》课程相衔接。书中从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方法和材料生产及用途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凸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无水胶印、特种机理印刷、特种油墨印刷、特殊光泽印刷、特种承印材料印刷的制版、印刷原理及工艺过程,同时为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编写了特种印刷的实际应用举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特种印刷》可作为高等学校印刷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2100433B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使用发光二极管对感光鼓进行电子成像,将数码化的图文信息直接从电
脑进行快速印刷。简单地讲,数码印刷就是由电子文件直接成像于印刷介质
(如纸张),有别于传统印刷的一种全新印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