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师资力量

电机系拥有中科院院士1位(卢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韩英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宋永华),IEEE Fellow 5位 (卢强、何金良、宋永华、张伯明,梅生伟),IET(IEE) Fellow 12名(关志成、董新洲、宋永华、赵争鸣、何金良、梅生伟、孙宏斌、康重庆、曾嵘、闵勇、王赞基、梁曦东),国家级教学名师1位(孙宏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 人(孙元章、梁曦东、何金良、梅生伟,孙宏斌、康重庆、曾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袁建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周远翔、孙宏斌、曾嵘、刘文华、康重庆、姜齐荣、沈沉、吴文传、于歆杰、肖曦)。另外还聘请16位兼职教授,3名客座教授。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提升门电机

  • 国产
  • 13%
  • 南宁市恒门机电责任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窗帘电机

  • 铝合金+塑胶产品名称:窗帘电机型号:Z20-C1-DX产品尺寸:50×71×305mm(L×W×H)产品参数:无线协议:Zigbee3.0通
  • 13%
  • 深圳市欧瑞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压电机

  • 13%
  •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压电机

  • 13%
  •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压电机

  • 13%
  • 上海东方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法国索菲SOMFY同轴电机

  • 珠海市2003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法国索菲SOMFY同轴电机

  • 珠海市2003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圈闸动机带摇控装置

  • 如带储池再些单价上加500元
  • 清远市连山县2019年上半年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门的动机带摇控装置

  • 清远市连山县2011年下半年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门的动机带摇控装置

  • 清远市连山县2010年上半年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箱(清华大学)

  • B#AL3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箱(清华大学)

  • A#AL2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箱(清华大学)

  • B#AL1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箱(清华大学)

  • B#AL2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箱(清华大学)

  • A#AL3
  • 1台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7-24
查看价格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院系简介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拥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五个二级学科均各自首批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前四个在1989年和2002年均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6年,该系成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的试点单位。在2003年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评估中,该系电气工程学科不仅整体水平获得全国第一,并在学术队伍、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学术声誉所有四个单项中均名列全国第一。2006年该系电气工程学科又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获得一级学科评估全国第一。

该系拥有“电力系统与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在2003年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科学研究

该系在科研方面不仅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且重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横向科技协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资料显示,该系具有国家级的“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重点实验室(与热能系联合建立)和教育部批准的“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该系还与多个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和研究开发联合体。

适应着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形势需要,该系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从国情出发,密切与企业合作,用新的科技改造传统的产生,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全系其承担“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9项,其中重点基金3项,各部委科学基金60多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数百项,其中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7项。截至2010年,全系共获得国家级科技三大奖24项,省部委级科技奖96项,国家专利55项。全系获得的科研经费逐年增长。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师资力量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简称电机系)原名电机工程系,成立于1932年秋。建系之初,系主任由工学院院长顾毓琇兼任。第一年由外系转来二年级学生七人,招收一年级新生31人。1934年秋确定为电力和电讯两个组,并动工兴建电机工程馆,1935年落成。这时期全系学生最多时共103人,1935年度第一届毕业生3人,1935~1937年的三年中毕业生总数为27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电机系随校南迁,先立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于1938年1月再迁往昆明,1938年5月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电机系1939年附设了电讯专修科,学制为两年,培养了抗战时期急需的电讯人才。联大电机系造就了大批人才。很多人在新中国建立后担任中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教授、各部委和厂矿负责人,成为知名专家。在海外也有不少校友取得出色的成绩,如美国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就有陈同章校友的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电机系随校于46年8~10月间回到清华园。学校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严重破坏。电机系馆外观依旧,内部已空无一物。全系首项工作就是恢复系馆、恢复实验室。1946年清华大学恢复全国招生,电机系录取的学生最多,共一百几十人。

当时电机系在工学院有较大的影响,名气很大,有“土木系老、电机系难考”之说。考入既不易,功课又难,学生负担相当重。这一时期电机系设有电机研究所,招有研究生。当时社会黑暗、物价狂涨、生活朝不保夕,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师生仍投入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朱自清先生等清华大学110名教职员工发明严正声明,断然拒绝美国的“救济”面粉,退还了“配购证”。在严正声明上签字的电机系教职工有王先冲、王遵华、曹恺孙、张汉、黄敞、陈汤铭、郭涌生、童诗白等人。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电机系广大师生的满腔热情投入了庆祝解放、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参加土改、投入抗美援朝的学习和宣传、参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参军参干、参加三反五反等活动和运动。这个时期电机系共产党员是全校各系中最多的,有10多名。也有许多教师加人民盟和九三学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批青年学生迅速成长。如朱镕基在1951年3月至9月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在组织学生参加建国初期的各项政治运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朱镕基同志1997年首选国国务院总理。按照1951年11月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提出的“今后工学院招收新生应有二分之一以上是专修科学生”的精神,电机系从1952年起办了发电和输配电两个专修科,共招生120人,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人才。这一时期电机系的学生专业方向仍分为电力组和电讯组。

1952年6月25日政务院公布了《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经过院系调整,电机系中的电讯组于1952年独立成立了无线电工程系。调整后的电机工程系于1952年9月19日正式成立。北京大学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设电机及电器(招生60人)、发电厂配电网及配电系统(招生60人)和工业企业电气化(招生60人)三个专业,另设发电厂(招生60人)和输配电(招生60人)两个专修科,全系共招新生约300人。设立“电力机械”、“发电及输配电”、“工业企业电气化”、“基本电工”、“电工学”等五个教研组。

院系调整之后,学校立即开始了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为主的教学改革。经过三年时间,到1955年秋,电机系的专业设置调整为“电机及电器制造”、“发电及输配电工程”、“高电压工程”、“工业企业电气化”等四个专业,并且完成了一轮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教研组设置也调整为8个,分别是“电机”、“电器”、“发电”、“输配电”、“高压”、“工企”、“基本电工”和“电工学”。其中“电器”教研组于1955年成立,“高压”教研组于1956年成立。以上专业设置和教研组建制基本延续到1966年文革爆发之前。在学习苏联经验过程中,自1953年起苏联先后派出巴然诺夫、斯捷潘诺夫、翟可夫、奥梅里顿柯、绍尔达特金娜和日里兴等6位专家来电机系工作,在教学、实验室建设、科研和指导研究生等方面给了无私的援助。在这期间,电机系也派了许多教师赴苏进修和留学。1956年秋,高景德先生从苏联获得博士学生回国,担任了清华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后来成为全国电工学科著名的学术带头人。他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国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特级会员(IEEE Fellow)并获得该学会一百周年奖,1996年获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中国)第二届孺子牛全球奖杰出奖,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他1983年至1988年期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主持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部署搞两弹。电机系与工物系、无线电系等一道为发展相关新专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建立了“自动学与远动学”、“运筹学”两个教研组,担任了计算机专业主要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参加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在钱学森先生的指导下开办了“运筹学”专业,招收了两个班的学生,开办了“自动化”研究班,招收了90外学员。这些专业和教研组于1958年7月独立成立了自动控制系。

1958年学校贯彻“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电机系师生参加了十三陵水库劳动、开展勤工俭学、自行设计制造交流计算台、建设电工厂、参与建设土电厂、参与程控立式铣床设计制造等,还派出小分队到河南登封具去“支援地方工业化,技术下厂,与工农结合,改造思想”。周恩来总理来学校参观了“应届毕业生和红专跃进展览”,对电机系王伯翰等毕业设计制作的土开关大加夸奖。1960年“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建成投入运行。1961年电机系又研制了当时技术上是领先的双水内冷发电机。1963年经原高教部批准成立了“电工科学研究所”。这段时期,本科生学制有所变化。1958届与1959届为五年制,1961届与1962届为五年半制,1964至1966届为六年制。1958至1959年还为当时产业部门举办了两期干部进修班,学制为二年,学员为各大电厂、电业局和电机厂等单位的领导干部。这段时期本科生每年招生180~200人,此外还招收了一批朝鲜、越南和老挝等国的留学生。自1953年起,电机第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但未建立学位制度。截止1966年文革爆发时为止,这时期共招收研究生约150名。1958年东西主楼落成,电机系从电机馆迁入西主楼。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清华大学成为重点区,教学与科研遇到严重破坏。1968年7月27日,中央派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迫接,一方面制止了武斗,稳定了局势,另一方面全面接管了校、系领导权。1970年8月原电机系的“工业企业电气化教研组”及“工企专业”和“电子学教研组”与原动力机械系的“热工仪表自动化教研组”及“热工专业”组建了工业自动化系;原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制造”、“高电压工程”、“基本电工”和“电工学”等五个教研组民原动力机械系的“锅炉”、“燃气轮机”和“热工学”等三个教研组组建了电力工程系。1970年6月27日中央批转了北大、清华招生问题的请示报告。从1970年至1976年电机系共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917名,每届约150名。还招收了非洲国家的3名留学生。招生专业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高电压工程。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给教学带来极大困难。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清华大学从此获得新生。1978年11月电力工程系分为电机工程系与热能工程系。原电机系的五个教研组和三个专业恢复为电机工程系。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电机系招收电工师资班一个班,于1978年2月入学。学制为四年半,1978年电机系三个专业开始招生,每年招生约120名,其中电力系统专业两个班约60外,电机专业一个班约30外,高电压技术专业一个班约30名。学制为五年。与此同时,电工学教研组的教师在做好面向全校的电工学和电子技术课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科研、筹办新专业。1982年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电机系正式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并招生一个班约30名本科生。从此,电机系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150多名至今。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控制,电机系当年招收研究生22名。

1981年底,电机系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理论电工”四个二级学科点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这四个博士点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点,并且名列全国同类学科点第一名。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学科点分别于1981年和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机系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点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按一级学科学位授权和综合评估中,电机系电工学科点在全国综合评估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水平各项成绩均名列全国第一名。1996年6月,电机系电工学科点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宣布为首批按一级学科授权的试点单位。1997年全国学科调整中,电工一级学科改名为电气工程工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学科改名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上升为一级学科。电机系目前每年招收研究生100多名,其中博士研究生约占三分之一。1997年研究生入学人数达到150多名,首次与本科生入学人数持平。1991年国家教委首次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695名中,电机系占有7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学科对传统电工学科的交叉渗透,使电工学科各个专业具有更广泛的共同基础,并且专业界限变得模糊。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具有更宽专业口径的高层次电工学科的人才。为些,自80年代初开始,电机系就不断进行专业改造,并于1989年正式将原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机三个专业全并为一个宽口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认可,列入了全国专业推荐目录。

此外,为了适应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形势,适应在生产、科研和教育第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的需要,电机系积极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例如,受当时水利电力部的委托,1985年电机系连续举办了五期电力设计院院长、总工程师修研班,共有168名参加学习。从1988年起,又连续开办了电力系统调度员研讨班共4期,电力系统调度科科长1期,共有130人参加学习。从1995年起,又在全校中率先举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每期学习一年,其中一部分学员结业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取得资格后直接进入了工程硕士论文工作。此外,电机系还与西门子公司合作举办多次灵活交流输电高级研讨班,与中电联合作举办系列电力系统新技术讲习班等等,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

80年代初以来,电机系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以科研方向为基础的科研组成为科研活动的细胞,在电机系的科研迅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80年代未电机系与热能系开始筹建“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室,1995年10月建成,通过了国家的验收。1999年,电机系还与自动化系、核研院、微电子所等单位共建了“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根据电机系学科结构和发展的需要,1988年电机系系名改为“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管理机构

行政

主任:

曾嵘

副主任:

康重庆、肖曦、鲁宗相

主任助理:

刘瑛岩

党委

书记:

赵伟

副书记:

黄瑜珑、郑泽东

委员:

王家福、王善铭、牛犇、陈启鑫、闵勇、郑泽东、赵伟、黄瑜珑、董嘉佳

学术委员会

主任:

赵伟

副主任:

梁曦东

委员:

卢强,韩英铎,闵勇,梁曦东,赵争鸣,王赞基,赵伟,关志成,曾嵘,夏清,袁建生, 张伯明,何金良,梅生伟,蒋晓华,宋永华

学位委员会

主席:

夏清

副主席:

赵争鸣

秘书:

鲁宗相

委员:

夏清、赵争鸣、柴建云、姜齐荣、刘卫东、沈沉、王黎明、王新新、肖曦、袁建生、曾嵘、赵伟、闵勇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历届领导

历届系主任

历届系主任

任职时间

顾毓琇

1932.1~1935.1

倪俊

1935.1~1937.1

赵友民

1938.5~1940.4

倪俊

1940.4~1942.5

章名涛

1942.4~1945.5

任之恭

1945.4~1945.11

叶楷(未到任)黄眉(代理)

1945.4~1948.5

章名涛

1948.4~1966.5

杨秉寿

1978.11~1984.5

吴维韩

1984.5~1989.3

韩英铎

1989.3~1995.5

王赞基

1995.5~2001.6

梁曦东

2001.6~2008.1

闵勇

2008.1~2014.5

曾嵘

2014.5~今

历任系党委(总支)书记

历任系党委(总支)书记

任职时间

杨秉寿(教工支部)

1953.1~1955.1

吕森

1955.1~1957.8

周维垣

1957.8~1957.11

凌瑞骥

1957.12~1962.10

王遵华

1962.10~1966.6

张思敬(代理)

1965.1~1965.8

蒋企英

1971.11~1978.11

文学密

1978.11~1984.5

杨秉寿

1984.5~1987.7

周子寿

1987.7~1993.2

关志成

1993.2~1993.11

王赞基

1993.11~1995.9

周双喜

1995.9~2000.4

邱阿瑞

2000.4~2006.12

赵伟

2006.12~今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人才辈出

朱物华

章名涛

钱钟韩

马大猷

吕保维

陈力为

曹建猷

常迥

杨嘉墀

洪朝生

高景德

吴全德

夏培肃

黄宏嘉

吴佑寿

王守觉

张履谦

王众托

陆建勋

金怡濂

马福邦

张钹

严陆光

卢强

顾国彪

韩英铎

李衍达

陈清泉

郑健超

周孝信

张钟华

吴澄

马伟明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获奖情况

年份

项目名称

人员

级别

2006

HVDC系统地中回流对交流系统影响的机理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曾嵘、何金良、张波、牛犇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

江苏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孙宏斌、张伯明

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

我国第一条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

关志成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

基于软分区的网省级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系统

孙宏斌、张伯明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

±500KV直流输电外绝缘特性研究

关志成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

大型地网状态评估研究

何金良、张波、曾嵘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

HVDC系统地中电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曾嵘、何金良、张波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

±800KV特高压直流合成绝缘子研制

梁曦东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

故障电流对城市通信设施的影响和工频磁场测量的研究

袁建生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

序列运算理论研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康重庆、夏清、相年德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体外特高频(UHF)传感的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定位和诊断

刘卫东

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广东省地区电网外网等值自动生成系统

张伯明、张海涛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

大型风力发电场接入电力系统问题的研究

周双喜、陈寿孙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

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

卢强、梅生伟、孙元章、黎雄、胡伟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4

电网能量管理和培训仿真一体化系统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邓佑满、相年德

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

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及其主保护的定量化设计

王维俭、王祥珩、桂 林、孙宇光、王善铭、毕大强、苏鹏声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4

低压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

赵争鸣、孟朔、刘建政、孙晓瑛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

三峡输变电前期科研-三峡500kV双回同塔新技术研究

黄炜纲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

电力市场交易与电网调度管理技术支持系统

夏清、康重庆、 张伯明

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

基于CC-2000支撑平台的EMS高级应用软件

王心丰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放电性等故障的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

朱德恒、谈克雄、姜建国、李福祺、高文胜、高胜友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

基于小波变换的输电线路暂态行波分析和故障测距理论研究

董新洲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电力系统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的研制

王仲鸿、刘文华、姜齐荣、韩英铎、梁旭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中长期电力需求分析与预测系统

夏清、康重庆、刘梅、宁波、沈瑜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2

运行合成绝缘子检测技术和耐雷电冲击特性的试验研究

梁曦东、周远翔、王绍武、范矩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电力系统四大参数建模和参数数据库建立

朱守真、沈善德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

电厂报价辅助决策系统

何光宇、陈雪青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

贵阳市北电网EMS系统

孙宏斌

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要论著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分析基础

赵争鸣、袁立强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8月

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特性与大电网安全

梅生伟、薛安成、张雪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大型专业工具书《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第一卷第四篇

赵伟,黄松岭,胡毅飞,邵海明,王雪,侯国屏,张贵新,雷银照,吴静,李继东,刘家新,王学伟,徐和平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年1月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

邢岩,肖曦,王莉娜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1月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第二版)》

卢强、梅生伟、孙元章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

黄松岭,吴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9月

《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及应用(第二版)》

梅生伟、申铁龙、刘康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电力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

梅生伟、沈沉、张雪敏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年6月

Modern Power Systems Analysis

X.F. Wang, Y.H. Song, M. Irving

Springer Verlag

2008年5月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with Discontinuity: Theory and Practice

Tielong Shen, Yuanzhang Sun, Yu Yao and Yasuhiko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

孙元章、焦晓红、申铁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

电厂事故的可靠性预测与防范

鲁宗相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8月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

康重庆、夏清、刘梅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年7月

混成动态系统引论

宋永华,孙元章,秦世引,谭民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

电路原理

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月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要专利

年份

专利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2008

200610011810.2

一种无隔离环节的三相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

李国杰、张谢平

2007

02 1 03873.2

补偿动态三相不平衡负荷的方法及补偿装置

逯帅、张海波、刘秀成、陈建业、王赞基、赵广

2007

2004 1 0008462.4

电压陷落浪涌动态补偿器

李国杰,孙元章

2007

2006 1 0011113.7

基于光伏电池的电网功率振荡抑制器

孙元章,李国杰等

2007

2004 1 0009536.6

电能质量和无功补偿综合控制器

孙元章,李国杰,黎雄

2007

2005 1 0012068.2

一种基于压频变换和光电隔离的模数转换方法及系统

庞浩、王赞基

2007

20041007814.1

无速度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空调压缩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2007

03102062.3

可以并联工作的正弦波逆变器

2007

2005 1 0012125.7

高温超导双螺旋电流引线结构

蒋晓华,何业冶等

2007

2005 1 0012198.6

超导储能用电流并联型电压补偿器的稳态控制方法

朱晓光,蒋晓华,任晓鹏,程志光

2007

200410078143.0

分布式连续无功发生器

沈沉

2007

200710100324.2

一种快速稳定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三相并网控制方法

周德佳、赵争鸣、赵志强、冯博、赵晶

2007

2003 1 0115395.1

高压输电用有源直流滤波器的近似逆系统控制方法及系统

赵东元、陈建业、王赞基、于歆杰、苏玲

2007

03 1 43110.0

逆变电容和支路电抗解耦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方法及系统

庞浩、王赞基

2007

200710063247.8

一种应用于三电平高压变频器的混合调制方法

张永昌、赵争鸣、杨志、白华

2006

200610164923.6

基于三维有限元神经网络的缺陷识别和量化评价方法

黄松岭、赵伟、宋小春、崔伟

2006

200610164920.2

双电机冗余控制系统

蒋 栋、赵争鸣、郭伟、王世静、孙晓瑛

2006

200610165591.3

一种可减小共模电压的两相PWM调制方法

陆海峰,瞿文龙,樊扬,程小猛,张星,伍理勋,蒋时军,陈建明,王征宇

2006

2004 1 0006177.9

液氦冷却的高温超导储能磁体系统

蒋晓华,褚旭,杨劼,金能强,陈振民

2006

200610012289.4

大面积钢板缺陷漏磁检测方法

黄松岭、赵伟、宋小春

2006

03150349.7

基于电荷平衡的三电平变频器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赵争鸣、孟朔、白华、刘建政、孙晓瑛

2006

200410068973.5

管道腐蚀缺陷类型识别方法

黄松岭、张伟、赵伟、郭景涛

2006

200620069536.X

一种用于功率器件的散热器(实用新型)

唐东明、杨志、钱诗宝、胡炫、张延安、桑春、赵争鸣

2006

200620069537.4

一种基于IGCT的中高压三电平变频器一体式结构(实用新型)

杨志、杨志勇、唐东明、冯骥、吴新兵、庄荣、袁立强

2006

200610038467

一种功率电阻插片式模块化结构(实用新型)

杨志勇、唐东明、李冰、窦旺、袁立强、赵争鸣

2006

03 1 37633.9

有直流源的支路阻抗解耦控制的有源电力滤波方法及系统

庞浩、王赞基

2006

03102677.X

水上牵引训练的控制方法及其可编程控制系统

孙晓瑛、荣键

2005

200510086918.3

基于单级逆变器的太阳能高压钠灯控制器

张强、刘建政、赵争鸣、吴理博、王健

2005

02 1 30953.1

采用柱面二维坐标系的二维运动模拟器

蒋晓华,赖永传,姜新建,苏鹏声,王桂华,周颐,蒲一平

2005

200510086610.9

应用于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起动过程中的直流预励磁

白华、赵争鸣、袁立强、张海涛、张延安

2005

200510086549.8

电力系统外网等值自动生成方法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张海波

2005

200510086296.4

磁钢辅助励磁的粘结式轴向跌片同步磁阻电机(PMSM)

郭伟、赵争鸣、王世静、孙晓瑛、张颖超

2005

200510086297.9

橡胶永磁体辅助励磁的粘结式同步磁阻电机(SRPM)

郭伟、赵争鸣、张颖超、孙晓瑛、蒋 栋

2005

200510086300.7

应用于中高电压电力装置的智能数据采集与过压保护系统

刘树、赵争鸣、刘建政、张怀晟、杨志勇

2005

200510092984.1

基于混成状态估计的电力网络拓扑错误辨识方法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高峰

2005

200510092983.7

数据挖掘中一种基于混合互信息的特征选择方法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王皓

2005

200510086343.5

基于IGCT的中高电压三电平变换器中安全封脉冲方法

袁立强、崔志良、张怀晟、白 华、杨 志、赵争鸣

2005

200510086299.8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张海涛、赵争鸣、钱 珏、孙晓瑛、钱诗宝

2005

200510086299.8

一种适用于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高性能光纤CAN通讯系统

张海涛、赵争鸣、钱 珏、孙晓瑛、钱诗宝

2005

02 1 17085.1

低压配电网扩频通信网络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郭静波、王赞基、吕海峰、李刚、赵宇明、王乔晨

2005

200510098527.3

电力系统中基于软分区的电压控制方法

孙宏斌,张伯明,吴文传,郭庆来,李钦

2005

200510011431.9

兼备无功与谐波补偿功能的光伏并网装置

刘建政、王健、赵争鸣、吴理博、刘树

2005

02123442.6

一种地埋铁磁性管道检测方法

李路明、黄松岭、施克仁

2005

200510011116.6

一种漏磁检测腐蚀缺陷的量化方法

黄松岭、赵伟、崔伟、吴静、王珅

2004

1 53874.3

采用柱面二维坐标系的全步进电机式二维运动模拟器

蒋晓华,朱晓光,赖永传,张晓英,曹旭东,沈康

2004

3100611.6

一种应力或疲劳造成的活动缺陷的检测方法

李路明、黄松岭

2004

2004 1 0009718.3

采用电压闭环实现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准确定向的控制方法

陆海峰,瞿文龙

2004

200410009627.X

基于谐波倒相原理的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电力变压器

王善铭,王祥珩,李隆年,杨青,谢鹏

2004

01 1 36260.x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分布式触发控制装置

逯帅、赵广、陈建业、刘秀成、张海波、王赞基

2004

2004 1 0009718.3

采用电压闭环实现异步电机转子磁场准确定向的控制方法

陆海峰,瞿文龙

2004

02 1 16443.6

一种基于数字滤波的无功功率测量方法

庞浩、俎云霄、李东霞、王赞基

2004

02 1 16885.7

一种频率和相位的数字测量方法

庞浩、俎云霄、李东霞、王赞基

2004

01130657.2

配电网继电保护与故障定位系统

2004

03 2 45068.0

用于超导储能装置的主控制器

褚旭,蒋晓华,吴学智

2004

01118471.X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和装置

2003

01143448.1

高精度故障录波器及其输电线路组合故障测距方法

2003

01143449.X

输电线路数字式行波保护方法及其继电器与保护系统

董新洲

2003

01123977.8

利用地磁场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方法

李路明、黄松岭、汪来富、杨海青

2003

01 1 42025.1

一种状态转移时序逻辑的信号鉴相方法

庞浩、王赞基

2003

01 1 31096.0

一种基于相位的正弦电压脉宽调制波形数据的产生方法

庞浩、王赞基

2003

01 1 31095.2

一种数字锁相方法

庞浩、王赞基、陈建业

2003

02238029.9

地埋铁磁性管道检测仪

李路明、黄松岭、王晓凤、曹益平

2003

01 1 36252.9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的控制脉冲的发生方法

庞浩、王赞基、陈建业、刘秀成

2003

01143445.7

应力分布的磁检测方法

李路明,黄松岭,王晓凤,陈行

2003

00 1 35865.0

低压配电网三相电力线扩频通信收发装置

郭静波、王赞基

2003

02 2 37537.6

三维数字式霍尔磁场测量仪

朱磊,蒋晓华,杨宏

2003

03150089.7

一种减少三电平变频器开关损耗的方法

孟朔、赵争鸣

2003

03150349.7

基于电荷平衡的三电平变频器中点电压平衡方法

赵争鸣、孟朔、白华、刘建政、孙晓瑛

2003

00109127.1

高速同步数/模转换模板及其数据处理控制方法

2003

01120138.X

暂态行波保护测试仪及其试验方法

2003

02238026.4

便携式应力分布检测仪

李路明、黄松岭、胡斌、霍雪亮、曹益平

2002

02129368

大容量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驱动电路

瞿文龙

2002

01233127.9

多通道便携式漏磁材料缺陷检测仪

李路明、黄松岭、杨海青、汪来富

2000

00103055.8

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

赵争鸣、卢强、刘云峰、孟朔、袁立强、陈昆仑

2000

00103055.8

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

赵争鸣、卢强、刘云峰、孟朔、袁立强、陈昆仑

2000

00100151.5

变频调速交流异步电机

赵争鸣、孟朔、袁立强

2000

00100151.5

变频调速交流异步电机

赵争鸣、孟朔、袁立强

1996

962019550

大型发电机安全监视装置

沈善德,朱守真,杨常府,韩冬梅

1995

95101583

大功率晶体管快速短路保护电路

瞿文龙

1993

932004237

电力系统参数综合测试装置

朱守真等

1988

85204302

电力系统微计算机稳定优控装置

黄益庄,朱守真

2100433B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师资力量文献

应用电子技术实习周记 应用电子技术实习周记

应用电子技术实习周记

格式:pdf

大小:8KB

页数: 2页

实习周记 10应用电子技术 第一二周周记( 11.12—11.25) 进入广州奥盟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实习已经将近两个多星期了 ,也逐渐的适应了 这里的工作环境。这是一间经营销售复印机,传真机,一体机,以及复印机出租 业务的公司。奥盟公司是松下传真机的广州销售总代理及维修站,还代理惠普, 夏普,利盟,震旦等的区域销售。 现在应经对复印机有了初步的了解。记得第一天刚到公司,连复印机的基本 用法都不知道, 更不用说复印机基本的构造了。 中午师傅教我们复印机原理, 认 真听过之后,我这只复印机菜鸟终于开了点窍。 原来复印成像主要有八步: 充电 过程,曝光过程,显影过程,转印过程,分离过程,定影过程,清洁过程,消电 过程。 第一次出去工作是和师傅一起出去的,拆硒鼓,拆刮板,拆铁粉,然后是换, 最后装机,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的搞掂。过几天后,自己要亲自动手了,才发现 自己笨手笨脚的, 扭个螺丝的慢个大半拍

应用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应用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应用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格式:pdf

大小:8KB

页数: 20页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 实习报告 实习方向: 单片机开发与设计 专 业: 应用电子 班 级: 10 应用电子 姓 名: 温华松 学 号: 108351555 实习时间: 2012.9.10-2012.11.25 第1页 目录 前 言 ....................................................................................................... 2 摘 要 ....................................................................................................... 3 第一章 单元电路模块设计 ....................................

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目录

1清华学堂时期电机工程专业的雏形

一、游美学务处时期电机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二、清华学堂时期课程设置及电机工程留学生的选派

三、电机工程留学生在美院校分布

2清华学校时期电机工程科目的设立

一、电机工程留学生的选派及在美院校分布

二、电机工程科目的设置

3国立清华大学初期电机工程学系的建立

一、电机工程学系的成立

二、师资队伍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设施

五、科研成果

六、人才培养

4抗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发展

一、历史沿革

二、师资队伍

三、课程设置

四、科研成果

五、人才培养

六、爱国运动

5复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恢复

一、师资队伍

目录清华时间简史:电机工程系二、课程设置

三、科研设备

四、人才培养

五、爱国运动

6解放后至"文革"前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调整和提高

一、历史沿革

(一) 解放初期

(二) 院系调整

(三) 教学改革

二、师资队伍

(一) 1952年院系调整前

(二) 1952年院系调整至1958年

(三) 1958年后至"文革"前

三、课程设置

四、人才培养

五、科研设施及成果

六、政治活动

7"文革"时期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蒙难

8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的发展

一、历史沿革

二、师资队伍

三、课程设置

四、人才培养

五、科研设施及成果

(一) 基础设施

(二) 研究成果

9结语

附录1正在和曾在电机系工作或学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附录2清华大学电机系历届系主任与系党委(总支)书记

附录3大事记

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艰苦创业

1932年,清华大学建立电机工程系电讯组。

1952年9月,在电机工程系电讯组基础上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52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将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与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电讯组合并建立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建系初,全系仅15名教师、5名职工和3个年级共百余学生;师生陆续开出了“无线电基础”等课程,并及时翻译出版了《无线电基础》《电子管》两本前苏联教材,这是中国国内首批出版的无线电工程类的苏联教科书。

1958年,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系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当年,建系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教学计划已执行了全过程;大部分师生下厂,参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兴建的电子类工厂的建厂及生产实践,接触了生产实际;此后,校内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全系进入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发展时期,并同中国国内科技界、工业界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1963年清华大学与四机部第十研究院联合在无线电电子学系设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室,由十院提出研究课题,提供经费并选派青年科技人员组成协作队,参加研究室工作;到20世纪60年代初,全系已经形成数字通信、电视、微波技术、微波电子器件、真空技术与半导体器件等学科并恢复招收研究生。

1952年至1965年,共招收大学本科生3089人,研究生96人。到1966年,在系学生已达1200人。

1956年至1966年,无线电工程系完成了600/1200波特数传机,8路PCM通信终端,3cm周期磁场聚焦宽频带小功率行波管,10cm固态低噪声参量放大器等当时属中国国内领先的项目,并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始了硅晶体管制造和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文革期间

1966年,“文革”开始后,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仍在混乱的环境中为各班学生上课,有的科研小组坚持在实验室或到协作单位继续进行科研工作。

1969到1971年,分两批将无线电电子学系的绝大部分教职工和学生搬迁至四川绵阳县,成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的主体;1970年开始招生;1972年分校主要基建工程结束。

1978年初,时任校长刘达和老校长蒋南翔报请邓小平同志批准,决定撤销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搬迁回京,在北京恢复无线电电子学系。

1979年5月,搬迁工作全部结束。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改革开放

1978年,无线电电子学系的重建工作从决定搬迁回校即已开始;同年恢复在校本部招生。

1980年底,清华大学考虑到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清华大学的整体布局,决定以系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教研组和试制车间为基础,建立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独立建制;大学生本科生专业仍在无线电电子学系,教学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负责。

1992年,研究生专业由所单独负责;根据世界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系确定了五个学科发展方向:高速、实时的及多维的信息与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与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光电子学与集成光电子学;微细加工及微细检测与分析技术。

1989年,由于无线电含义不够确切,系名改为电子工程系,内涵不变。

2013年,开展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分系列聘用和管理,教研系列实行准聘-长聘制,研究系列实行团队制。

2015年7月,清华电子系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成立了“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旨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018年12月10日,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查看详情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中文名
施工
国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
性别

1946年8月出生,江苏海门人,教授。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后即在清华大学任教。1982年研究生毕业,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反应堆物理专业)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辐射探测与反应堆物理实验室主任,并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核科学技术分委会委员,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核反应堆物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讲授“核工程原理”、“反应堆物理与数值计算”、“反应堆物理实验”、“高等反应堆物理”等课程,曾多次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学工作一等奖。从事的研究工作主要有:核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先进反应堆研究与概念设计,核测井技术研究和软件开发等,在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上有一定成绩。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