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书 名:水利地理信息系统
ISBN:9787307047808
开本:16
定价:17.00 元
内容主要有:洪水灾害的监测、评估,防洪空间数据库设计,水利专业模型,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实验、凌汛的遥感监测、“数字黄河”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地理、遥感、城建、测绘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区域规划、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IS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1.2.1 GIS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
1.2.2 水资源管理
1.2.3 水环境和水土保持
1.2.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
1.3 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1.3.1 网络GIS(WebGIS)
1.3.2 组件式GIS(ComGIS)
1.3.3 三维GIS和四维GIS
1.3.4 VR-GIS技术
第二章 洪水灾害
2.1 概述
2.2 洪水灾害
2.3 中国洪水灾害剖析
2.3.1 中国洪涝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
2.3.2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2.3.3 洪涝早灾交替发生
2.3.4 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2.3.5 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2.3.6 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状况
2.4 洪水灾害的研究现状
2.5 RS和GIS技术在洪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 洪水灾情遥感监测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现代遥感技术的构成及特点
3.3 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理论
3.4 不同遥感资料在洪灾监测中的作用
3.4.1 航天遥感数据
3.4.2 航天遥感数据
3.5 遥感信息复合分析研究
3.5.1 多波段遥感信息间的复合
3.5.2 多时相遥感信息的复合
3.5.3 多平台遥感信息的复合
3.5.4 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复合
3.5.5 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复合分析
3.6 遥感技术在洪水灾情监测中的应用
3.6.1 利用多种图像资料调查灾情
3.6.2 洪水淹没范围遥感估算方法
第四章 黄河下游河势及洪水遥感监测方法
4.1 概述
4.2 河势变化监测
4.2.1 滩区生产堤调查
4.2.2 2003年汛期遥感监测河势变化
4.3 洪水动态监测
4.3.1 监测范围及目标
4.3.2 监测目标
4.4 技术路线
4.5 2003年汛期遥感监测情况
4.5.1 渭河
4.5.2 伊洛河、沁河
4.5.3 黄河
第五章 黄河陵情遥感监测方法
5.1 监测任务
5.2 黄河凌情概况
5.2.1 宁蒙河段
5.2.2 中游河段
5.2.3 下游河段
5.3 遥感监测冰凌的理论基础
5.3.1 冰雪光谱特征
5.3.2 卫星遥感数据用于冰雪监测
5.4 监测范围及内容
5.4.1 监测范围
5.4.2 监测内容
5.5 技术路线
5.5.1 数据源选择
5.5.2 技术路线
5.6 冰凌监测
5.7 监测结果评价
5.8 2003-2004年黄河主要河段凌汛监测结果
第六章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河势遥感监测
6.1 前言
6.2 监测范围、目标与内容
6.2.1 监测范围
6.2.2 监测目标
6.2.3 监测内容与任务
6.3 遥感监测的工作步骤与流程
6.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3.2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方案编制与数据采集
6.3.3 遥感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6.3.4 河势分析与成果提交
6.3.5 成果网上发布
6.3.6 野外查勘
6.4 监测成果及意义
6.5 创新点
6.5.1 技术创新点
6.5.2 管理创新
第七章 GIS技术及其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组成
7.2.1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7.2.2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7.3 GIS数据源及数据标准
7.3.1 信息来源
7.3.2 GIS的数据标准
7.4 空间操作分析
7.5 模型分析
7.6 GIS与RS的集成研究
7.7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建立
7.8 洪水灾害评估决策支持系统
第八章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其在洪灾评估中的应用
8.1 引言
8.2 数字高程模型原始数据采集
8.3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
8.3.1 反距离权插值(IDW)
8.3.2 线性插值
8.3.3 趋势面插值(Trend Surface Interpolation)
8.3.4 克里金(Kriging)插值
8.4 分形理论及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8.4.1 分形理论
8.4.2 分形理论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8.5 分形插值
8.6 DEM模型在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第九章 洪水模拟和洪灾损失计算方法研究
9.1 引言
9.2 二维水流计算数学模型
9.2.1 数学模型
9.2.2 计算方法
9.3 洪水场景模拟
9.4 洪水淹没范围的计算
9.5 洪水损失分类
9.6 洪灾损失评估模型
9.6.1 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9.6.2 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9.7 GIS和二维水流模拟计算集成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第十章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的研制
10.1 数据库的建立
10.1.1 数据库的设计
10.1.2 洪灾数据库概念的设计
10.1.3 洪水灾害评估系统的数据库逻辑设计
10.1.4 软件简介
10.2 模型库系统的建立
10.3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建立
10.3.1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中图层的组织方式
10.3.2 系统组成
10.3.3 应用程序接口
10.3.4 系统建立的步骤
10.3.5 图层(COVERAGE)的设计
10.3.6 图层的建立
10.3.7 图件的编辑和修改
10.3.8 建立拓扑关系和要素属性表
10.3.9 为每个图层加入描述性数据
10.3.10 将COVERAGE由数字化坐标转化为真实世界坐标
10.4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流程与功能设计
10.4.1 基本流程
10.4.2 系统功能设计
10.5 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十一章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的应用
11.1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在荆江分滞洪区的应用
11.1.1 荆江分滞洪区概况
11.1.2 二维水流模型计算
11.2 洪水灾害的遥感监测分析子系统的应用
第十二章 “数字黄河”工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12.1 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分析
12.1.1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需求
12.1.2 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需求
12.1.3 数据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需求
12.1.4 遥感GPS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心建设需求
12.1.5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12.2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框架
12.2.1 “数字黄河工程的总体框架
12.2.2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框架
12.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体系结构
1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专题规划
12.3.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专题规划
12.3.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数字黄河中应用总体规划
12.3.3 遥感技术应用专题规划
12.3.4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专题规划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IS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1.2.1 GIS在防洪减灾方面的应用
1.2.2 水资源管理
1.2.3 水环境和水土保持
1.2.4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
1.3 GIS技术在水利行业应用的发展趋势
1.3.1 网络GIS(WebGIS)
1.3.2 组件式GIS(ComGIS)
1.3.3 三维GIS和四维GIS
1.3.4 VR-GIS技术
第二章 洪水灾害
2.1 概述
2.2 洪水灾害
2.3 中国洪水灾害剖析
2.3.1 中国洪涝灾害的地域分布规律
2.3.2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2.3.3 洪涝早灾交替发生
2.3.4 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水利建设的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
2.3.5 洪涝灾害的时间分布
2.3.6 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状况
2.4 洪水灾害的研究现状
2.5 RS和GIS技术在洪灾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第三章 洪水灾情遥感监测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现代遥感技术的构成及特点
3.3 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理论
3.4 不同遥感资料在洪灾监测中的作用
3.4.1 航天遥感数据
3.4.2 航天遥感数据
3.5 遥感信息复合分析研究
3.5.1 多波段遥感信息间的复合
3.5.2 多时相遥感信息的复合
3.5.3 多平台遥感信息的复合
3.5.4 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复合
3.5.5 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复合分析
3.6 遥感技术在洪水灾情监测中的应用
3.6.1 利用多种图像资料调查灾情
3.6.2 洪水淹没范围遥感估算方法
第四章 黄河下游河势及洪水遥感监测方法
4.1 概述
4.2 河势变化监测
4.2.1 滩区生产堤调查
4.2.2 2003年汛期遥感监测河势变化
4.3 洪水动态监测
4.3.1 监测范围及目标
4.3.2 监测目标
4.4 技术路线
4.5 2003年汛期遥感监测情况
4.5.1 渭河
4.5.2 伊洛河、沁河
4.5.3 黄河
第五章 黄河陵情遥感监测方法
5.1 监测任务
5.2 黄河凌情概况
5.2.1 宁蒙河段
5.2.2 中游河段
5.2.3 下游河段
5.3 遥感监测冰凌的理论基础
5.3.1 冰雪光谱特征
5.3.2 卫星遥感数据用于冰雪监测
5.4 监测范围及内容
5.4.1 监测范围
5.4.2 监测内容
5.5 技术路线
5.5.1 数据源选择
5.5.2 技术路线
5.6 冰凌监测
5.7 监测结果评价
5.8 2003-2004年黄河主要河段凌汛监测结果
第六章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河势遥感监测
6.1 前言
6.2 监测范围、目标与内容
6.2.1 监测范围
6.2.2 监测目标
6.2.3 监测内容与任务
6.3 遥感监测的工作步骤与流程
6.3.1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6.3.2 遥感影像数据采集方案编制与数据采集
6.3.3 遥感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6.3.4 河势分析与成果提交
6.3.5 成果网上发布
6.3.6 野外查勘
6.4 监测成果及意义
6.5 创新点
6.5.1 技术创新点
6.5.2 管理创新
第七章 GIS技术及其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组成
7.2.1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7.2.2 地理信息系统组成
7.3 GIS数据源及数据标准
7.3.1 信息来源
7.3.2 GIS的数据标准
7.4 空间操作分析
7.5 模型分析
7.6 GIS与RS的集成研究
7.7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建立
7.8 洪水灾害评估决策支持系统
第八章 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其在洪灾评估中的应用
8.1 引言
8.2 数字高程模型原始数据采集
8.3 数字高程模型内插
8.3.1 反距离权插值(IDW)
8.3.2 线性插值
8.3.3 趋势面插值(Trend Surface Interpolation)
8.3.4 克里金(Kriging)插值
8.4 分形理论及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8.4.1 分形理论
8.4.2 分形理论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8.5 分形插值
8.6 DEM模型在洪水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第九章 洪水模拟和洪灾损失计算方法研究
9.1 引言
9.2 二维水流计算数学模型
9.2.1 数学模型
9.2.2 计算方法
9.3 洪水场景模拟
9.4 洪水淹没范围的计算
9.5 洪水损失分类
9.6 洪灾损失评估模型
9.6.1 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9.6.2 洪水灾害间接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9.7 GIS和二维水流模拟计算集成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第十章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的研制
10.1 数据库的建立
10.1.1 数据库的设计
10.1.2 洪灾数据库概念的设计
10.1.3 洪水灾害评估系统的数据库逻辑设计
10.1.4 软件简介
10.2 模型库系统的建立
10.3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的建立
10.3.1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中图层的组织方式
10.3.2 系统组成
10.3.3 应用程序接口
10.3.4 系统建立的步骤
10.3.5 图层(COVERAGE)的设计
10.3.6 图层的建立
10.3.7 图件的编辑和修改
10.3.8 建立拓扑关系和要素属性表
10.3.9 为每个图层加入描述性数据
10.3.10 将COVERAGE由数字化坐标转化为真实世界坐标
10.4 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系统流程与功能设计
10.4.1 基本流程
10.4.2 系统功能设计
10.5 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十一章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的应用
11.1 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在荆江分滞洪区的应用
11.1.1 荆江分滞洪区概况
11.1.2 二维水流模型计算
11.2 洪水灾害的遥感监测分析子系统的应用
第十二章 “数字黄河”工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12.1 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需求分析
12.1.1 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需求
12.1.2 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需求
12.1.3 数据中心和分中心的建设需求
12.1.4 遥感GPS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心建设需求
12.1.5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12.2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框架
12.2.1 “数字黄河工程的总体框架
12.2.2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总体框架
12.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体系结构
1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专题规划
12.3.1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专题规划
12.3.2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数字黄河中应用总体规划
12.3.3 遥感技术应用专题规划
12.3.4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专题规划
参考文献
专业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5201.html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
我是学的测绘,现在大三了。我敢打保票,测绘完全不需要美术功底~~其实地信和测绘这两个专业的专业课编排都差不多。这主要看你是男生还是女生。测绘算是艰苦专业,基本上就是扛上仪器哥几个一块去工地、荒山野岭的...
地理信息系统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AAAAA 地理信息系统 1、GIS 数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含义 几何数据、 属性数据和时间数据, 分别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 属性特征及时间特征三个 侧面。 几何数据: 描述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形态、 空间关系等方面。地理信息总是与其地理 位置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空间定位性; 属性数据: 有时又称非空间数据, 是描述地理现象专题性质的定性或定量数据。 地理信息总 是反映一定的专题内容,具有专题性; 时间特征: 是指地理数据采集或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时段, 以及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时 间对环境模拟分析十分重要, 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视。 地理信息的时间特征要 求及时采集和更新地理信息, 并分析地理现象随时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进而对未来做出预 测。 空间位置、属性和时间是地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2、城市地理信息分为两大类及其含义 基础地理信息: 包括各种平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领域的应用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查询、数据存储、统计、图形化设计、分析、仿真、决策、预测等功能,在水利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水利部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战略方针,然而GIS作为具有时空性、多维结构性、多尺度性和海量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是通过地质分析、空间分析、模拟预测,根据地理空间坐标数据管理、查询和检索其多源信息。由此可见,GIS将在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专题地理信息系统(Thematic GIS)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Regional GIS)
地理信息系统工具(GIS Tools)
城市信息系统
自然资源查询信息系统
规划与评估信息系统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
GIS中使用的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GPS。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普通物理实验、自然地理实习、测量学实习、地图学实习、GIS原理实验、空间数据库设计、空间分析课程设计、GIS项目开发与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实验、遥感技术与方法实验等。根据课程要求,最好从一年级时便安排教学实习,也可到高年级时安排。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与各专题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应用、交换和共享时,城市基础地理数据作为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地理空间标准和操作应用环境,成为城市空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参照作用、交换作用和相关性作用三个方面。
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具有公益性和基础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性和专题性基础地理数据,而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与基础地理数据相关,离不开基础地理数据的支持。基础地理数据库已成为电子政务四大基础数据库中的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地理空间的框架中整合自然资源、人口、法人和宏观经济等信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形、地下管线等数据,结合市政规划红线资料,可为城市的详细规划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结合相关业务数据,可为城市的市政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区和产业布局等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在城市建设方面,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可供建设人员参考查询,提供选址分析,布局景观分析,为市政建设提供服务。
在城市运营管理方面,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整合人口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信息,可为学校、医院和文化设施的布局提供决策信息;结合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信息,可为公交、交管部门提供管理决策手段;结合交通、商贸、旅游、公众信息、以及其他经济信息,可为商业、贸易、旅游等职能部门提供综合查询统计和分析决策服务。
在城市应急和防灾减灾方面,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基础地理数据,结合公安、消防、防灾、救援、抢险各部门业务数据,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事件的基本信息,以及防洪减灾,灾情预报、灾情分析等可视化信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可整合商业贸易、金融税务、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等方面信息。
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空间信息基础。它作为定位参考基准,可供各类用户添加其他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专题信息。更由于它是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开放的运行系统,能为各类城市应用系统提供所需的公共基础信息,因此是实现城市空间信息共享的公共平台。
现有的数据资源、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都具有共同的基础地理属性,无不与地理位置信息紧密相连。把现有的数据资源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可把现有的各行各业的业务数据通过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关联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建设“数字城市”,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城市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统一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为背景建立的各类专业信息应用系统,在地理位置上不会存在“因人而异”,因此,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是行业、专业之间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高效率、高精度公共交换平台,可成为城市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信息交换枢纽。
实践证明,任何城市信息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为其提供支持和服务,它的建设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诸多与空间定位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由于平台既具有数字城市的地理空间参照体系,又包含了与城市地理空间相关的基础数据,因此,建立在这同一个基础数据源之上的各类专业应用系统,在进行相关的专业统计分析时,其结果将比较公正,可比性也较强,信息的应用价值也会由此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没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字城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