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7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持草拟《土地资源分类工作要点》,对土地各个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以及土地利用等自然、经济条件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采取了区、类、等、型、单位五级续分制。先将中国土地分成十一个自然地区,每个自然地区之下分为九个土地适宜类,类下按适宜程度及潜力大小分为三等,等下再按主要限制因素及其程度划分土地型,型下是土地资源单位。自然地区是区域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等级的涵义,用以反映不同地区的土地生产力的基本差异,可作为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土地资源潜力的对比。划分自然地区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因素,在同一个地区内土地资源的水热条件与熟制和土地生产力基本上相同。类是在自然地区之内,依据土地本身的特性,对农林牧业的适宜性、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并参考目前土地利用的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划分的。等表示土地资源评价的最终成果。同一等的土地,其适宜性及生产潜力大致相同;在同一个自然地区之内,不同等的土地有质的差异,并可以相互比较,但不能将不同自然地区的同等土地简单地加以对比。一般说,不论在任何自然地区,一等地的生产潜力最大,适宜性最广,限制因素极小。从一等地至九等地,生产潜力和适宜性逐渐降低,而限制性因素及其强度逐渐递增。在等之下设型,主要是反映不同级别限制因素所采用的改造措施不同。这个土地分级系统,具有多用途和多宜性的综合性特点。
土地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是重复出现的,包含了农用地类型、天然草地类型、宜林地类型及天然林的林型,可以作为土地质量评价分级的基础。土地评价与土地分级在内容上有联系也有差别。土地评价首先要围绕土地利用的目的选定土地评价因素,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结构的适宜性,然后在适宜性下再分出若干等,等以下再分级。中国土地分级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比较广泛应用的是原农垦部勘测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提出的两种分级系统。这两个系统都是从种植业出发,着重于以土地开垦为目的的土地分级。前者提出荒区、副区和等级的划分。其中以副区作为荒区辅助单位,实际为三级续分。在区之下又按荒地开发的难易程度,把土地划分为四等,即不加措施开垦利用的、稍加措施可开垦利用的、大加措施才能开垦利用的和目前尚不能开垦利用的。等以下再分级,数目不限。后者提出了类、等、组的三级续分。类是以水热条件为依据,将全国划分为八类;等是按土地质量划分,分为质量好的、较好的、中等的、差的和不宜农用的五等;组是在等内按限制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改良措施进一步的划分,数目不限。
全国土地利用数据 产品是指基于Landsat TM数字影像,采用全数字化人机交互遥感快速提取方法,同时参照国内外现有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以及遥感信息源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个一级分类,25个二级分类以及部分三级分类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它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推出的土地资源类系列数据产品之一。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方式包括转让、出租和抵押三种方式。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原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为转让人,接受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称...
一,农村的土地划分一般以发包时限内(重新发包有个期限),全村集体内的在册人员为依据,进行平均分配;发包期内未在册人员,不得分配。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1,是指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
若需办理土地分证,须按以下程序办理:一、由房屋开发商到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并申请办理土地变更手续;二、由王先生凭已办理的房屋所有权分证和开发商一起到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确定耕地坡度分级的目的、内容、方法、指标、流程、成果及要求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DEM制作坡度图和确定耕地坡度分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CH/T 1008-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数字高程模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
3 术语
3.1 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它是定义在X、Y域(或经纬度域)离散点(矩阵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
3.2 格网
与特定参照系相对应的空间的规则化棋盘状布置。
3.3 格网单元
用来表示栅格数据的最小单元。
3.4 坡度
表示地表面该点在特定区域内倾斜程度的一个量, 定义为水平面与局部地表面之间的夹角。
3.5 坡度栅格数据图
利用DEM数据,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每个格网坡度值,形成的坡度栅格数据。
3.6 坡度分级图斑
由同一坡度级界线构成的封闭单元。
3.7 坡度分级图
依据坡度栅格数据图,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耕地坡度分级,对地面坡度进行分级,形成覆盖完整调查区域的坡度分级数据。
3.8 耕地坡度分级图
根据坡度分级图,赋予不同类型耕地图斑对应的坡度级,并着色形成的专题图。
4 总则
4.1 目的
全面查清不同坡度分级耕地的分布,计算不同坡度分级和类型耕地的面积。
4.2 组织形式
省(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制作本辖区的坡度分级图,县级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将坡度分级图与耕地图斑叠加,确定耕地坡度级,并制作耕地坡度分级图。
4.3 DEM选择
采用最新的1:1万或1:5万DEM。
选用的DEM原则上应能够反映本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形地貌复杂破碎地区宜选用1:1万DEM。
4.4 比例尺
耕地坡度分级图比例尺应与当地农村土地调查比例尺一致。
4.5 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应与农村土地调查保持一致。
4.6 补充规定
省(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
5 资料收集
5.1 DEM
收集测绘主管部门生产的最新的DEM,或根据相关测绘标准要求组织DEM生产。收集或生产的DEM原则上应通过省级以上测绘产品质检部门的验收。
5.2 行政区域调查界线
与农村土地调查所采用的行政区域调查界线一致。
土地分级是土地适宜性与生产能力调查和土地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目的不同,分级也不同。相同的土地类型,具有相同的土地自然生产能力,相同的农业适宜性,相同的保护、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按土地的综合自然特性的相对一致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划分出级别高低不同、范围大小不等的个体土地单位,并按彼此的从属关系得出的分级系统。土地分级是土地个体单位的划分或合并,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看,可视为综合自然区划的延续,故也称为小区划或景观内区划。土地分级是土地分类研究的前提,对揭示小尺度地域分异规律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自然地理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自然特点一致的土地单位,在其范围内经营利用方式相同时,经济效益也基本相等,其面积通常很小。随着活动范围扩大,又发现这些最小的土地单位彼此有一定的地域联系,可组合为仍具有一定综合自然特征的、内部结构较复杂的土地单位,而这些土地单位又可以结合为更高一级的土地单位。在土地利用中常需要根据不同土地地段的综合自然特点及范围的大小来安排生产,由此而产生土地分级。
土地分级系统所包括的单位称为土地分级单位或简称土地单位。土地单位的个体数目非常多,除在特定情况下要进行土地个体单位的研究外,通常是进行土地类型研究,土地调查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研究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有粗有细,制图比例尺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因而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一定级别的土地单位作为调查和制图的对象。为此,在进行土地类型研究时需先进行土地分级研究。
土地单位的多级性与自然地理环境中土地分异的连续性有关,特别是受到作为分异主导因素的地貌形态发育过程及其组合的连续过渡和多种多样的组合的影响。从最简单的地貌要素(地貌面)向基本地貌单元和复杂的地貌形态组合的发展过程是逐渐过渡的。土地单位是自然历史发展的产物,其自身的发展也具有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因而具有连续性和多级性。
土地分级通常有 3个基本分级单位。最低级的土地单位一般称为相或土地元素。相(土地元素)是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在其范围内地貌部位、岩性、土质、土壤水含量和排水条件都是一致的,并具有一个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在土地利用上具有相似的利用性和存在问题。例如,河流阶地的阶面,如果其他自然特点都一致,便是一个低级的土地单位。低级土地单位可以组合为中级的土地单位,通常称之为限区或土地单元。限区(土地单元)是由相(土地元素)组合而成,通常相当于一个由地貌面组合而成的基本地貌单元,在其范围内,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化学元素的迁移等过程具有共同的发展方向。例如:一片黄土梁地是由一个梁顶和几个梁坡地段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中级土地单位;一条冲沟是由沟底相和两边的沟坡相所组合成的冲沟限区。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中级土地单位可结合为一个内部结构更复杂的高级土地单位。例如:由岗梁地和岗间凹地在一定范围内重复组合构成岗地;由滩地、川地、台地、梁地等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河谷盆地。这些高级的土地单位一般称为地方或土地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几种中级土地单位在其范围内重复出现,或彼此叠置分布,或沿一定方向平行对称组合分布。
除上述基本的土地单位外,还有一些过渡土地单位,如亚限区、复杂限区、亚地方、复杂地方、土地丛、土地链、复杂土地系统等。根据这些基本土地单位和过渡土地单位,可整理出土地分级系统。
目前土地分级研究除注意土地基本分级的研究外,还注意各过渡单位的研究。在研究土地单位的多级性的同时加强了对 3个基本土地分级单位的名称的统一,使其定义严格化和野外识别方法的规范化。土地分级研究与国民经济生产建设需要越来越紧密结合。2100433B
基于二级密封拍卖机制下的土地出让研究
当前的城镇国有土地拍卖机制,在制度设计的层面存在着不足,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价上涨。本文拟引入二级密封拍卖机制来加以完善。二级密封拍卖机制,在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能有效地防止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使每个竞买者的最优竞拍策略都是按照自己对土地权益的真实评价进行报价,让土地使用权配置到能最大发挥土地效益的竞买人手中,最终在买卖者之间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又不虚推地价,产生经济泡沫。
成果登记号 |
20210494 |
成果名称 |
198区域复垦土地分级安全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第一完成单位 |
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顾守柏、侯斌超、陆衍、陈小华、付融冰、巫虹、李韬、孙彦伟、丁芸、沈艮祥、许丽萍、孟梁、唐浩、邱宇平、李少林、黄海峰、孙瑞瑞、王蓉、胡绕、顾红、刘伟、刘静、张红、夏菁、朱晓丹、闫玉玉、叶子、龙腾、王敏、杨洁、胡双庆、钱晓雍、王振旗、赵庆节、顾海蓉、吴建强、黄宇驰、王卿、陈玲、郭春霞、徐琦、臧学轲、江建斌、梅祖明、陈太聪、沈婷婷、张国伟、吴育林、李梅、朱黎明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7-07-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9-06-01 |
主题词 |
上海198区域;减量化;生态修复;快速调查 |
针对上海198区域复垦地块的安全利用难点问题,项目历经3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多项创新型成果:一是研究构建了基于环境物理探测技术、现场快速筛查技术及钻孔取样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复垦场地环境污染全覆盖高效诊断调查技术体系;二是探索了崇明区复垦土地典型污染物迁移规律,构建了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三是提出了上海市复垦场地分级安全利用的土壤安全阈值,形成了本市复垦土地安全利用分级标准建议稿,建立了复垦场地农用风险的分类分级分区方法体系与管控对策;四是筛选了5 种低成本、易操作的复垦土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修复治理技术,并在崇明、浦东新区开展试点应用,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五是形成了崇明区"198"区域复垦地块修复治理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了从场地全覆盖污染调查、风险评估、生态修复到后期监控评估的复垦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支撑方法体系,形成了"198"区域复垦土地安全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建议稿)、农作物品种推荐名录(建议稿)、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管理办法(建议稿)等成果。项目申请发明专利6 项;发表论文13 篇,其中SCI 论文3 篇。,针对上海198区域复垦地块的安全利用难点问题,项目历经3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多项创新型成果:一是研究构建了基于环境物理探测技术、现场快速筛查技术及钻孔取样检测技术相结合的复垦场地环境污染全覆盖高效诊断调查技术体系;二是探索了崇明区复垦土地典型污染物迁移规律,构建了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三是提出了上海市复垦场地分级安全利用的土壤安全阈值,形成了本市复垦土地安全利用分级标准建议稿,建立了复垦场地农用风险的分类分级分区方法体系与管控对策;四是筛选了5 种低成本、易操作的复垦土地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修复治理技术,并在崇明、浦东新区开展试点应用,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五是形成了崇明区"198"区域复垦地块修复治理实施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监控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了从场地全覆盖污染调查、风险评估、生态修复到后期监控评估的复垦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支撑方法体系,形成了"198"区域复垦土地安全利用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建议稿)、农作物品种推荐名录(建议稿)、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管理办法(建议稿)等成果。项目申请发明专利6 项;发表论文13 篇,其中SCI 论文3 篇。 2100433B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和特性
一、土地的概念
二、土地的特性
第二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
二、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简史
一、国外研究简史
二、中国研究简史
第二章 土地类型概述
第一节 土地类型的概念
第二节 土地分级
一、土地分级的概念
二、土地分级系统
第三节 土地分类
一、土地分类的概念
二、土地分类的原则
三、土地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四、土地类型的命名
第三章 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第一节 土地类型结构
一、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
二、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
第二节 土地类型演替
一、土地类型演替的概念
二、土地类型演替的类别
三、土地类型演替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研究的意义
一、土地类型结构与大农业生产布局
二、土地类型结构和演替与土地生态设计
三、土地类型结构与自然区划
第四章 土地类型调查
第一节 土地类型调查概述
一、土地类型调查的任务和意义
二、土地类型调查的类别
三、土地类型调查的步骤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野外调查方法
一、路线调查法
二、综合剖面分析法
第三节 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划分
一、景观学派的方法
二、英澳学派的方法
第四节 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一、山地土地分类的特殊性
二、山地土地的分级
第五节 遥感影像在土地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一、从遥感影像上获取土地类型信息
二、多阶抽样解译法及应用实例
第五章 土地类型制图
第一节 土地类型制图概述
一、土地类型制图的目的与要求
二、土地类型制图的比例尺
三、土地类型图的基础底图
四、土地类型图的编绘步骤
五、土地类型图的制图综合
第二节 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一、土地类型系列制图概述
二、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实例
第六章 土地评价概述
第一节 土地评价的类别
一、按评价性质区分
二、按评价途径区分
三、按评价方法区分
四、按评价目标区分
第二节 土地评价的原则
一、以FAO《土地评价纲要》为基础提出的土地评价原则
二、中国学者提出的为大农业服务的土地评价原则
第三节 土地评价所用资料
一、自然环境资料
二、社会经济资料
第七章 土地潜力评价
第一节 土地潜力评价的评价系统
一、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分类系统
二、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分类系统的推广应用
三、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的土地评价与立地评价系统
四、中国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
一、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元
二、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三、拟定潜力评价表
四、评定潜力等级
第三节 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用
一、潜力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二、潜力亚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三、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
第四节 土地潜力评价的讨论
一、土地潜力评价的优点
二、土地潜力评价的不足
第八章 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 FAO的《土地评价纲要》
一、《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
二、《纲要》的土地评价步骤与方法
三、对《纲要》的改进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研究概况
二、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三、专题性土地适宜性评价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特点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比较
第九章 土地经济评价
第一节 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二、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三、土地经济评价的评价指标和资料要求
四、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第二节 土地经济评价常用方法
一、毛利分析
二、贴现现金流量分析
三、经济计量模型法
四、收益还原法
五、市场比较法
六、成本逼近法
七、假设开发法
第十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第一节 农用地分等
一、农用地分等的概念与技术路线
二、农用地分等的步骤与方法
第二节 农用地定级
一、农用地定级的概念
二、农用地定级的步骤
第三节 农用地估价
一、农用地估价概述
二、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
三、基于农用地基准地价的宗地价格评估
四、农用地征用价格评估
第十一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第一节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概述
一、城镇土地的基本特性
二、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城镇土地分等
一、城镇土地分等的思路与基本步骤
二、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体系
三、城镇土地分等因素因子的分值计算
四、城镇土地等别的划分与确定
第三节 城镇土地定级
一、城镇土地定级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二、城镇土地的定级因素与定级单元
三、城镇土地定级因素因子作用分值的计算
四、城镇土地级别的划分与确定
第四节 城镇土地估价
一、城镇土地价格的类别
二、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
三、以城镇土地基准地价为基础的宗地价格评估
第十二章 数值法土地评价
第一节 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一、累加法系统
二、乘积法系统
三、复合法系统
第二节 常用的数值法土地评价方法
一、经验判断指数和法
二、等差指数法
三、回归分析法
四、层次分析法
五、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六、模糊综合评价法
七、主成分分析法
八、物元分析法
第三节 数值法土地评价的讨论
一、数值法土地评价的优点
二、数值法土地评价的局限性
第十三章 土地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一节 土地信息系统概述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土地信息和土地信息系统
第二节 土地数据的获取与编码
一、数据类型与数据源
二、空间数据的地理编码
第三节 土地数据处理
一、空间数据的压缩处理
二、空间数据的类型转换
第四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库
一、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二、数据与文件的组织
三、数据模型
四、数据构成
第五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
一、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二、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第六节 土地信息系统的应用
一、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类型研究中的应用
二、土地信息系统在土地评价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