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心下设水力学及流体力学实验室、固体力学实验室、水工基础实验室、水利水电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实验室、工程泥沙实验室、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实验室、水文水资源实验室、水工结构实验室、水工模型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其中固体力学实验室与土木建筑学院共建。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先后将湖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天津大学等十余所院校水利专业的师生和设备调入武汉大学。1954年12月,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剥离,成为以水利类专业为主体的独立工科院校。2000年8月,新的武汉大学成立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水利工程系、水力发电工程系、水资源与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又重新整合组成水利水电学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已成为综合实力雄厚、专业特色鲜明、享誉国内外的水利水电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4个本科专业,有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工程硕士授予
权和 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8个,形成了完整的水利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水利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优势明显。现有教师15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教授62人,副教授62人。
2000年以前,实验室分散在各系和教研室,其运行管理基本上依附于相关的教研室,人员多,规模小,场地分散。新武汉大学成立后,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在全校进行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10月,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对相关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由过去依附于教研室变为独立的教学实体,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由学校任命。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觉得好就去做,水利水电工程是直接影响民生问题的事业,我也做水利的,干过施工,干过管理,现在在做建设单位,我觉得就蛮好,只要楼主自己喜欢就好,假如你自己不喜欢的话,还是乘早转行。随便干...
你的意思是水利工程地基基础方面的书还是比较基础的入门书籍? 前者的话推荐清华大学周景星和李广信编写的《基础工程》 后者的话推荐何晓科的《水利工程概论》
划分标段的原则有3点。1、以减少投资为原则,如下:2、以便施工管理为原则,如下:3、以保证施工质量为原则,如下: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008年10月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12月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中心建成实验室10个:水力学与流体力学实验室、固体力学实验室、水工基础实验室、水利水电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农田水利与水环境实验
经典水利水电工程
1 / 9 经典水利水电工程 单选题 1、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关于安全施工技术交底,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是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交底 B.是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向施工作业人员交底 C.是设计单位的技术人员向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交底 D.是施工作业人员向监理单位负责人交底 答案: 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应由施工单位填写,经 () 进行检查,并做出检 查结论。 A.专业监理工程师 B.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C.总监理工程师 D.监理工程师 答案: C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检 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价考核制度,并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单选题 3、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时,对施工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包括施工全过程 的技术质量管理资料。其中,又以原材料、施工
武汉大学参与研制我国首颗民用测绘卫星 2100433B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源于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58年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以测绘学科为主干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8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在新的武汉大学建制下,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半个世纪以来,在夏坚白、陈永龄、叶雪安等老一辈测绘专家、学者的艰苦创业和精心耕耘下,学院建成了以测绘学科为核心的全国测绘高等教育基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成为中国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祥地和高级测绘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先后为我国测绘教学、科研和生产行业培养了2万多名测绘高级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测绘科技与教学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测绘学院,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和测绘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测绘学子遍布寰宇、蜚声海外,享有“测绘教育之都”的美誉。
测绘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前期发展阶段
1999年以前,学院在每个教研室设置了实验室,各实验室独立运行,以满足传统测绘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合并调整阶段
1999年9月学院将各实验室合并,并购置了大量数字化测绘仪器,组建了中心实验室,下设卫星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重力测量、数字测图等实验室,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运行效率。
2000年11月,中心实验室被评为校级实验平台,并更名为测绘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从实验教学、建设资金、仪器设备购置、体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建设,满足了数字化测绘人才培养的要求。
(3)发展壮大阶段
随着GPS、RS、GIS等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逐渐过渡到信息化测绘阶段。2001年开始,学校和学院不断加大投入,中心得以迅速发展。
中心确定了“紧跟学科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夯实实践能力,强化工程技能,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重点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建立了分阶段培养、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实训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信息化测绘的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对国内近90所高等院校同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心由此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这一阶段,中心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
2001年“地面测量工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习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突出了现代科技在地面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测量实习内外业作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了依靠手、笔、纸的传统地面测量实习作业模式。
200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审,中心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
2005年“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理论与实践” 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 中心教师李征航教授评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07年 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首个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测绘实验教学的发展,在我国测绘类实验教学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2008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审,中心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及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心现下设数字测图、空间定位与导航、测绘数据处理、地球物理四个基础实验室,工程测量、卫星应用、图像工程三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测绘仪器检测室、数据处理中心、信息化测绘创新实验室、测绘仪器陈列馆。
中心主要承担测绘工程、地球物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同时还承担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本科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实验课。平均每年开课学生人数2000余人,开出实验实践课21门,实验项目302个,年实验人时数34.5573万。
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6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名、湖北省师德标兵2名。中心专职队伍2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1人,中级7人;博士13人,硕士4人。
中心自主开发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32种,获得国家专利14项。依托“211”、“985”学科建设平台和社会捐赠,配置了全国同类院校种类最齐全、层次最丰富、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实验教学设备,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机、数字水准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量机器人、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高性能的并行计算服务器等,仪器设备1594台套,设备资产总值4078万元,设备完好率99%。
实验中心室内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校内实验场地5000 多亩。建立了长江三峡、葛洲坝、清江隔河岩等教学实习基地,在湖北省测绘局、四川省测绘局、黑龙江省测绘局、云南省地震局等测绘及相关单位建立了工程实践基地,与武汉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拓普康商贸公司、AutoDesk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合研究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实践教学网络。
中心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7项;发表教学论文51篇;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49部,其中实验教材14部;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0部;自编实验实习指导书16部;制作多媒体课件31套;科研项目535项,科研经费6900万元,科研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136篇。
中心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门,其数量在全国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名列榜首。这7门课程不仅是专业主干课程,而且均含有实验实习内容,在全国高校测绘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具有示范效应。
大学生校级科研立项100余项,获批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项目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先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60人次,有6项大学生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在2006年“南方测绘挑战杯” 全国在校本科生首届测绘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中,3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篇。
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办法,先后有5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中心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和工程项目。已从众多的科研项目中提炼出52个实验项目作为相关实验课程的创新型实验供学生选做。
根据依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群,构建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为基础,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由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实验室整合而成,中心拥有工程图学实验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CAD教学中心,制造工程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汽车结构系统分析实验室,汽车机电系统实验室,汽车造型设计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这8个实验室都依托相关的学科而建设,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实验室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步。
当初,机械工程学系分设三个(教研)组,即动力工程组、机械制造工程组、飞机及汽车工程组(1934年改成航空工程组)。
1938年,因为抗战学校南迁,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在昆明继续开展教学,除课堂教学外,机械工程学系还在设备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组织实习和研讨。是年秋,航空工程组独立出去建立航空系。期间,机械工程学系开始设置机械制图工程组。
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的三校分别复校。到1946年10月开学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系馆建筑和设备基本恢复到抗战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