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物理量名称 |
符号 |
换算系数 |
||
国际单位(SI) |
工程单位 |
|||
压力 |
p |
Pa |
atm |
|
1 |
9.86923×10-5 |
|||
1.01325×105 |
1 |
|||
运动粘度 |
υ |
m2/s |
m2/s |
|
1 |
1 |
|||
0.092903 |
0.092903 |
|||
动力粘度 |
μ |
kg/m.s ; N.s/ m2 |
kgf.s/ m2 |
|
1 |
0.101972 |
|||
9.80665 |
1 |
|||
比热容 |
c |
kJ/kg.℃ |
kcal/ kgf. ℃ |
|
1 |
0.238846 |
|||
4.1868 |
1 |
|||
热流密度 |
q |
W/ m2 |
kcal/ m2.h |
|
1 |
0.859845 |
|||
1.163 |
1 |
|||
导热系数 |
λ |
W/m. ℃ |
kcal/ m.h. ℃ |
|
1 |
0.859845 |
|||
1.163 |
1 |
|||
换热系数 传热系数 |
α k |
W/ m2. ℃ |
kcal/ m2.h. ℃ |
|
1 |
0.859845 |
|||
1.163 |
1 |
|||
功 率 热流量 |
N Q |
W |
kcal/ h |
kgf.m/s |
1 |
0.859845 |
0.101972 |
||
1.163 |
1 |
0.118583 |
||
9.80665 |
8.433719 |
1 |
1W=1J/s(功率单位) 1kw=1.359ps(米制马力)=1.341hp(英制马力)
1J=1N.m(能量单位)
1 kcal=4.1868kJ
1 kcal/ h=4.1868×103J/3600s=1.163J/s=1.163W
Q=kFΔt 传热方程式
Q吸=Q放 热平衡方程式
即:Q=G1C1(t′1-t″1)= G2C2(t″2-t′2)
工程单位制中的Q、q、λ、α、k等各乘以1.163即换算成国际单位制中相应单位的值。
物理量名称 |
温度℃ |
热比容Cp(J/kg.℃) |
导热系数λ(W/m.℃) |
密度ρ(Kg/m3) |
纯铜 |
0 |
401 |
||
20 |
386 |
398 |
8930 |
|
-100 |
421 |
|||
100 |
393 |
|||
200 |
389 |
|||
300 |
384 |
|||
纯铝 |
0 |
236 |
||
20 |
902 |
236 |
2710 |
|
-100 |
243 |
|||
100 |
240 |
|||
200 |
238 |
|||
300 |
234 |
|||
纯铁 |
0 |
83.5 |
||
20 |
455 |
81.1 |
7870 |
|
-100 |
95.7 |
|||
100 |
72.1 |
|||
200 |
63.5 |
|||
300 |
56.5 |
|||
干空气 |
0 |
1005 |
0.0244 |
1.293 |
20 |
1005 |
0.0259 |
1.205 |
|
40 |
1005 |
0.0276 |
1.128 |
|
60 |
1005 |
0.0290 |
1.060 |
|
80 |
1009 |
0.0305 |
1.000 |
|
100 |
1009 |
0.0321 |
0.946 |
|
120 |
1009 |
0.0334 |
0.898 |
|
140 |
1013 |
0.0349 |
0.854 |
|
160 |
1017 |
0.0364 |
0.815 |
|
水 |
0 |
4212 |
0.551 |
999.9 |
20 |
4183 |
0.599 |
998.2 |
|
40 |
4174 |
0.635 |
992.2 |
|
60 |
4179 |
0.659 |
983.1 |
|
80 |
4195 |
0.674 |
971.8 |
|
100 |
4220 |
0.683 |
958.4 |
|
120 |
4250 |
0.686 |
943.1 |
|
润滑油 |
0 |
1866 |
0.1493 |
905.2 |
20 |
1915 |
0.1477 |
892.8 |
|
40 |
2035 |
0.1462 |
880.7 |
|
60 |
2114 |
0.1446 |
869.0 |
|
80 |
2194 |
0.1431 |
857.5 |
|
100 |
2265 |
0.1416 |
846.4 |
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规律和方法,以及提高转化效率的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能量在传递和转化时的数量关系,即某一物体失去的热量必然等于另一物体所得到的热量。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研究能量传递和转移过程进行的方向、条件和深度等规律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是关于方向的问题。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1. 导热:也称热传导,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例如,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以及温度较高的物体把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另一物体都是导热现象。
2. 热对流:简称对流,是指流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现象仅能发生在流体内部,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3.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由物体表面直接向外界发射可见和不可见射线,在空间传递能量的现象称为热辐射。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4. 温度:是指物体冷热的程度。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电子等)热运动激烈程度的衡量。
5. 导热系数λ(导热率):它表示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由实验取得。单位:W/m.℃
6. 换热系数α(放热系数、给热系数):表示当流体与壁面间的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放热系数的大小反映出对流换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但是与导热系数不同,它不是物性参数。
7. 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反映传热过程的强烈程度。单位:W/m2.℃
8. 导温系数α(热扩散率):表示物体中热扩散的快慢程度。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α=λ/ρc 由实验取得。单位:m2/s
9. 热阻Rt:热转移过程中的阻力称为热阻。Rt=△t/Q
10. 比热c: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热容,单位物量的物体温度升高1度所需的热量叫比热容,简称比热。根据计量物量的单位不同,有质量比热、容积比热、摩尔比热之分。质量比热单位:kJ/kg.℃;容积比热单位:kJ/m3.℃;摩尔比热单位:kJ/mol.℃。 定压比热用cp表示;定容比热用cv表示。
11. 粘度:衡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流体内部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性。
12. 动力粘度μ:又称绝对粘度,它直接表示流体的粘性即内摩擦力的大小。它只所以称为动力粘度,是因为在它的量纲中有动力学要素的缘故。单位:Kg/m.s
13. 运动粘度ν: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粘度。由于理论分析与计算中经常会碰到动力粘度与密度的比值,为了方便起见用运动粘度来代替μ/ρ ,它只所以称为运动粘度,是因为它的量纲中有运动学要素的缘故。单位:m2/s
14. 雷诺数Re:它是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
15. 换热器;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统称换热器。
16. 算术平均温差△tm:△tm=(△t1 △t2)/2 采用算术平均温差是把冷热流体在流动方向上的温度变化近似看作是线性变化。这种处理方法对低温换热器来说过于粗糙,误差较大,一般在低温计算中很少采用。但如果换热过程中流体比热是常数,且△t1/△t2≤2,可采用算术平均温差。
17. 对数平均温差△tm:△tm=(△tmax-△tmin)/ln(△tmax/△tmin) 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流体的比热和传热系数在换热过程中变化不大),冷热流体间的温差按指数规律变化。
Pa |
bar |
atm |
at |
mmHg |
mmH2O |
|
Pa |
1 |
1×10-5 |
0.986923×10-5 |
0.101972×10-4 |
7.50062×10-3 |
0.1019712 |
bar |
1×105 |
1 |
0.986923 |
1.01972 |
750.062 |
10197.2 |
atm |
101325 |
1.01325 |
1 |
1.03323 |
760 |
10332.3 |
at |
98066.5 |
0.980665 |
0.967841 |
1 |
735.559 |
1×104 |
mmHg |
133.3224 |
133.3224×10-5 |
1.31579×10-3 |
1.35951×10-3 |
1 |
13.5951 |
mmH2O |
9.80665 |
9.80665×10-5 |
9.07841×10-5 |
1×10-4 |
735.559×10-4 |
1 |
过程 |
表面传热系数h(W/m2.K) |
|
自然对流 |
空气 |
1~10 |
水 |
200~1000 |
|
强制对流 |
气体 |
20~100 |
高压水蒸气 |
500~3500 |
|
水 |
1000~15000 |
|
水的相变换热 |
沸腾 |
2500~35000 |
蒸汽凝结 |
5000~25000 |
就介质而言水的对流换热比空气强烈;
就换热方式而言有相变的优于无相变的;
强制对流高于自然对流。
过程 |
总传热系数k(W/m2.K) |
从气体到气体(常压) |
10~30 |
从气体到高压水蒸气或水 |
10~100 |
从油到水 |
100~600 |
从凝结有机物蒸气到水 |
500~1000 |
从水到水 |
1000~2500 |
从凝结水蒸气到水 |
2000~6000 |
单位换算表
1Kg/cm2=0.98bar 1bar=0.1MPa=100KPa 1Mpa=145Psig mbar Pa atm lb/in2 1 mbar 1 100 0.0009869 0.0145 1 Pa 0.01 1 0.000009869 0.000145 1 atm 1013.25 101325 0.999976425 14.692125 1 lb/in2 68.95 6895 0.068046755 0.999775 1 kg/cm2 980.7 98070 0.96785283 14.22015 1 inHg 33.86 3386 0.033416434 0.49097 1 mmHg 1.334 133.4 0.001316525 0.019343 1 mmAq(kgf/m2) 0.09807 9.807 9.67853E-05 0.001422015 m3/min m3/hr l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公撮 公升 (市升 ) 營造升 日升 (台升 ) 英液溫 司 美液溫 司 美液品 脫 英加侖 美加侖 英蒲式 耳 美蒲式 耳 1 0.001 0.00097 0.00055 0.03520 0.03382 0.00211 0.00022 0.00026 0.0003 0.0000 1000 1 0.96575 0.55435 35.1960 38.8148 2.11342 0.21998 0.26418 0.02750 0.0283 1035.47 1.03547 1 0.57402 36.4444 35.0141 2.18838 0.22777 0.27355 0.02960 0.0293 1803.91 1.80391 1.74212 1 63.4904 60.9986 3.81242 0.39682 0.47655 0.04960 0.0511 28.4123 0.02841 0.0
红铜的比重:8.89g/(mm)
Cu ≥99.95%
氧化物 <0.003%
电导率 ≥57ms/m
硬度 ≥85.2HV
密度 8.89g/(mm)
其它 -0.02%
包括CPP普通蒸煮膜(120℃)和高温蒸煮膜(135℃),具有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和其他材料符合性,高温下热封强度保持性好,厚度一般为60-80um
例如:产品物理性能的典型值如表所示
产品典型物性指标(ASTM标准,热封强度标准为TAPPI683)
指标 厚度 |
拉伸强度 MPa |
断裂 延伸率 % |
热收缩率 % (120℃ 5min) |
直角 撕裂强度 N/mm |
||||
MD |
TD |
MD |
TD |
MD |
TD |
MD |
TD |
|
70um |
≥40 |
≥25 |
≥450 |
≥500 |
≤1.0 |
≤1.5 |
≥100 |
≥150 |
摩擦 / 系数 |
厚度 极差 % |
平均 厚度 偏差 % |
蚀度 (雾度) % |
光 泽 度 % |
电晕 处理 强度 mN/m |
热封 强度 N/15mm |
|
内/内 |
外/外 |
≥±5.0 |
≥±1.2 |
≥ 4.0 |
≤75 |
≤ 38 |
≤8.0 |
≥0.60 |
≥0.20 |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知道通过植物的花粉可以传播一些性病真菌。虽然植物性病和大部分动物性病一样,对于宿主植物并不致命。但是,动物的性病概念和植物的并不完全相同。
首先,引起植物感染性病的真菌孢子一般通过风或者采粉昆虫在植物间传播,而动物性病则是通过直接的物理接触来传播。具体来讲,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植物性病是一种叫作花药黑粉菌(Micobotryum violaceum)的病菌引起的,它能感染剪秋罗属植物。
感染花药黑粉菌后,雄性和雌性植物都会成为性病真菌孢子的温床,然后就能被大黄蜂或者其他传粉者传播。有时候,这些真菌甚至会刺激患病植物长出多余的花朵,以更有效的传播传染病菌。
其次,瑞典植物学家安德斯·温斯特姆(Anders Wennstrom)和拉斯·埃里克森(Lars Ericson)在研究了很多其他花类真菌后。他们发现,有些性病真菌还能从植物花朵进入土壤,从而在来年感染植物的下一代。
还有些性病真菌会通过植物的花朵传播到其他植物的种子、叶子或者茎上。因为这些相互传染性病的方式并不需要两个植物都有性器官,所以科学家认为这些植物性病也许应该被称作生殖疾病,而不是性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