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这是一本向地质工作者介绍连续体力学基本概念的书。全书正文由四部分组成,共二十七章。第一部分(四章)介绍力学状态的一般概念,例如瞬时量(如应力)与两状态量(如有限应变)之间的区别。第二部分(九章)详细地论述应力,包括应力的变换公式,张量表示,应力椭球和莫尔图。第三部分(十一章)介绍形变的几何学,包括应变椭球的分析,无限小应变和有限应变,还讨论了应变场和应变历史。第四部分(三章)考察了理想弹性和理想粘性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这些材料的应变能。
本书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层次清楚,并尽量使用较为浅近的数学工具。在每一章末尾都有一组有解答的习题以及有关的参考文献的评注。因而本书特别适合于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较弱的读者阅读。本书还在正文和习题中联系不少地质方面的问题,这有助于加强读者用力学方法分析地学问题的能力,为读者进一步阅读地质科学的现代文献和较深入的连续体力学专著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书可作为地质科学有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力学的自学或教学参考书。
第一部分 引论
第一章 岩石的材料组合
第二章 力学状态
第三章 力学状态的改变
第四章 构造的力学意义
第二部分 岩石中的力
第五章 力的类型
第六章 平面上的应力
第七章 应力椭球(一)
第八章 应力椭球(二)
第九章 应力莫尔圆
第十章 应力的张量分量
第十一章 哥西公式,张量分量的变换
第十二章 应力场
第十三章 应力历史
第三部分 岩石的形变
第十四章 畸变和形变,畸变的量度
第十五章 应变椭球
第十六章 无限小应变的莫尔圆
第十七章 有限应变的莫尔圆
第十八章 位移梯度和形变梯度
第十九章 无限小应变的张量分量(一)
第二十章 无限小应变的张量分量(二)
第二十一章 有限应变的张量分量(一)
第二十二章 有限应变的张量分量(二)
第二十三章 应变场
第二十四章 应变历史
第四部分 包含力和形变的课题
第二十五章 胡克特性
第二十六章 牛顿特性
第二十七章 形变所消费的能量
附录
习题解答
参考文献
单位换算表
索引
在材料力学的范畴内,物体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应力是矢量,沿截面法向的分量称为正应力,沿切向的分量称为切应力:物...
周谟仁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付祥钊主编,《流体输配管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蔡增基主编,《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第5版 那你可查看: 陈耀宗、姜文源等主编的《建筑给水排...
广义上的“动态范围”是指某一变化的事物可能改变的跨度,即其变化值的最低端极点到最高端极点之间的区域,此区域的描述一般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差值。这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概念,在谈及摄像机产品的拍摄图像指...
预应力基本概念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一、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 1.为什么使用预应力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很差 ,使钢筋混凝土存在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钢 筋混凝土受拉 ,受弯等构件通常是带裂缝工作的 .二是从保证结构耐久性出发 ,必须限制裂缝宽度 . 为了要满足变形和裂缝控制的要求 ,则需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和用钢量 ,这将导致自重过大 ,使钢 筋混凝土结构用于大跨度或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成为不可能或很不经济 . 理论上讲 ,提高材料强度可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从而达到节省材料和减轻构件自重的目的 .但在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 ,提高钢筋强度却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 ,对配置高强度钢筋的钢 筋混凝土构件而言 ,承载力可能已不是控制条件 ,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可能是裂缝宽度或构件的挠 度.当钢筋应力达到 500~1000N/mm2 时 ,裂缝宽度将很大 ,无法满足使用要
由于负荷值的变化随时可以读出,但瞬间截面积很难直接读出。因此,一般只能得到工程应力,即由负荷和原始截面积计算所得。真应力是要通过一些假设,才由工程应力的测量后计算得到。
对于真应变,人们把整个拉伸过程划分成无数多个时间段,对于任何一个微小的时间段,试件的瞬时长度为
试件从
材料在塑性变形中的体积认为是不变的,即
所以真应力
由于
所以
根据上式就可以由工程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真应力应变关系,继而画出真应力应变曲线。
(1)逐级连续加载应力-应变关系逐级连续加载系连续递增荷载施加于岩样上(单轴压缩)。对一般坚硬岩石,由其应力-应变曲线,可将变形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压密阶段开始加载,应变较大,但随着荷载加1大,应变反而渐减。这是由于岩石中裂隙的压密所致。当荷载卸除后,其可恢复的部分为岩石弹性变形的组成部分;面不能恢复的部分,
为塑性变形的组成部分。此段变形是以塑性变形为主。
②近似直线变形阶段随荷载继续加大,应力与应变基本上按比例增长。当荷载卸除后,岩石几乎可恢复原状,这是岩石弹性变形的主要阶段。
③破坏阶段随荷载继续增大,变形量不断增大,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呈明显的非线性。此时由直线转变为曲线,即应变比应力的增长率大得多,最后直至岩样破坏。
(2)恒量重复加载、卸载应力-应变关系
每次加载、部载量相等,并重复加载、卸载多次,试验所获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其变形特点:最初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很弯曲,且在卸载后不能恢复的塑性变形较大;往后塑性变形逐渐变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愈陡,则愈接近于直线;后一级与前一级曲线分别近似平行,说明岩石经多次加载、卸载后,愈益呈现弹性变形。
(3)变量重复加载、卸载应力-应变关系
每次卸载后再逐级加大荷载,试验所获得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有如下特点:前一级卸载与随后一级之间,出现一回滞圈,说明了卸载时弹性变形恢复的滞后现象。如果每级卸载后的下一级加载量有规律地递增,则各级峰值应力连线基本呈一有规律的直线或曲线,并且其形态与前述逐级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相似;与恒量重复加载、卸载一样,最初应力与应变曲线很弯曲,愈后愈近似直线;相邻两级加载、卸载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近于平行。 2100433B
由真应力与工程应力应变的关系可以看出,在弹性阶段,工程应力较小,因此真应力和工程应力基本一致,但进入屈服状态后,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远大于弹性应变,导致工程应变迅速增大,因此在该阶段真应力远大于工程应力。
观察以下真应力-应变曲线,与上述分析一致。其弹性区域和通常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进入塑性阶段后,特别是破坏前发生颈缩现象以后,该处的真应力远高于通常认为的工程应力。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