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K.太沙基著,徐志英译;《理论土力学》,地质出版社,北京,1960。(K. Terzaghi,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43.)
岩石力学、土力学、岩土工程
▪岩石 |
▪岩体 |
▪完整岩石 |
▪新鲜岩石 |
▪风化岩石 |
▪蚀变岩石 |
▪结构面 |
▪块状岩体 |
▪层状岩体 |
▪软弱夹层 |
▪切割面 |
▪起伏度 |
▪微裂纹 |
▪裂纹扩展 |
▪裂隙水压力 |
▪膨胀岩石 |
▪岩石质量指标 |
▪流变 |
▪滞后 |
▪弹性后效 |
▪松弛时间 |
▪长期模量 |
▪初始应力 |
▪二次应力场 |
▪岩体扩容 |
▪压屈 |
▪尺度效应 |
▪饼状岩心 |
▪岩石声发射 |
▪凯塞效应 |
▪劈裂试验 |
▪吕荣单位 |
▪岩石分类 |
▪数值模拟 |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
▪破坏准则 |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
▪修正的格里菲斯理论 |
▪库仑-纳维强度理论 |
▪离散元法 |
根据这一原理,通常采取加强土体排水措施,促使孔隙水压力消散,以便增大有效应力,达到提高工程稳定性的目的。在岩石力学和地震学中,也有人用这一原理来解释岩石强度的变化和地震前兆。
1.饱和土体内任意平面上受到的总应力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两部分,其间关系总是满足:σ =σ′ μ
2.土的变形(压缩)与强度的变化都只取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三、测试环节介绍 • 8:00 资格审查 教1-126(交测试费100元) 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考研成绩单复印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
电气学院2011年博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院系 考 试 科 目 参 考 书 目 作 者 出 版 社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网络理论 《电网络分析选论》 梁贵书 校内出版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
参考书目:01 工程管理理论及应用 02 工程管理信息化与施工过程仿真 03 工程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 04 房地产策划、投资与管理 05 工程咨询与建设监理 06 现代施工组织与企业管理 07 工程...
Terzaghi从试验中观察到在饱和土体中土的变形及强度与土体中的有效应力σ′密切相关,并建立了有效应力原理:σ =σ′ μ
式中:σ为平面上法向总应力, kPa; σ′为平面上有效法向应力, kPa; μ为孔隙水压力, kPa。
有效应力原理阐明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有效应力原理表示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当总应力保持不变时,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可以相互转化,即:有效孔隙水压力减小等于有效应力的等量增加。
太沙基(K. Terzaghi)早在1923年就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的基本概念,阐明了粒材料与连续固体材料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重大区别,从而使土力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这是土力学区别于其他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土是三相体系,对饱和土来说,是二相体系。外荷载作用后,土中应力被土骨架和土中的水气共同承担,但是只有通过土颗粒传递的有效应力才会使土产生变形,具有抗剪强度。而通过孔隙中的水气传递的孔隙压力对土的强度和变形没有贡献。这可以通过一个试验理解:比如有两土试样,一个加水超过土表面若干,会发现土样没有压缩;另一个表面放重物,很明显土样被压缩了。尽管这两个试样表面都有荷载,但是结果不同。原因就是前一个是孔隙水压,后一个是通过颗粒传递的,为有效应力。就是饱和土的压缩有个排水过程(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只有排完水土才压缩稳定.再者在外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被土骨架和土中的水气共同承担,水是没有摩擦力的,只有土粒间的压力(有效应力)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一部分)
摘要+论文+参考书目+致谢
中北大学 2010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低剂量 X射线 CT重建算法研究 摘 要 计算机断层成像 ( CT)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工业、 医学等领域。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特 别在医学诊断时,常常要求在尽可能小的射线剂量下获得高分辨率、低噪声的医用 CT 图像。因此,研究低剂量射线情况下的 CT 图像重建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 论文将对 X 射线 CT图像的优质重建算法进行研究,并寻求优化重建速度的方法。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 在平移 /旋转扫描方式下, 分别介绍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迭代重建算法 和统计重建算法中 MLEM 算法、MAP 算法和 OSEM算法等图像重建算法的原理, 并在 计算机上对各算法予以实现,最后比较不同重建算法的图像重建效果。 关键词:X-CT图像重建 , 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 , 系统矩阵, 迭代重建算法, 统计重 建算法 中北大学 2010 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A R
建筑学专业阅读参考书目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阅读参考书目 1, 书 名: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第二版 ) 作者:罗小未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十五”规划教材。本教材对 1982 年 第一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进行了全面地修订和重新编写 , 大 大地补充和增加了新的内容 , 并尽可能地反映了国外自 18 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至今两百余年来的建筑文化发展概况 ,以适应新暑期的教学 需要。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 18 世纪下半叶至 19 世纪 下半叶欧洲与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二、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对 新建筑的探求 ; 三、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及其代表人物 ;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 ;五、战后 40~70年代的建筑思想—现代建筑 派的普及与发展 ;六、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等。 2, 书 名:现代建筑——一部批评的历史 著 者:(
太沙基于1925 年提出的有效应力原理计算。该原理确定了土体内任一平面上的总应力,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即:
a'=a-u (1)
式中,a'为有效应力;a为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当总应力不变,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可相互转化。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通常可计算或实测。
有效应力一词最初应用于土力学研究,表示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应力(或支撑应力)。1923年,Terzaghi在含水饱和土壤力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有效应力原理,即有效应力等于上层总压力减去孔隙水压力。1941年,Biot在研究三轴压缩力学问题时,发现低渗透性多孔介质(例如岩石)不适合应用Terzaghi原理,提出了修正后的有效应力原理,即有效应力等于上层总压力减去等效孔隙压力;其中,等效孔隙压力等于孔隙压力与等效孔隙压力系数之积,等效系数介于0和1之间。等效系数为1时,就是Terzaghi公式。
在损伤力学中,有效应力是最为基本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可以简单的解释为未受损材料部分的应力。
有效应力,是指土壤在荷载作用下,通过粒间接触面传递的平均法向应力,又叫粒间应力。会引起土体的变形和决定土的抗剪强度。土体的有效应力越大,其抗剪强度也越大。理论上讲,无黏性土(如细砂,粉砂)因振动可能使有效应力降为零,此时,土体发生液化,并处于危险状态。产生有效应力的原因有土体的重力作用和附加应力作用等。
土体有效应力是土体内由土骨架(土:粒)承担或传递的应力。又称粒间应力,土体有效应力为土单位面积。当土体承受力系时,作用于任意平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土颗粒骨架之间的有效应力与土体孔隙中流体所承受的孔隙压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