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探索中国设计园区的发展机制设计园区作为一个完整工业化系统的重要组成,其存在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工业化流程,将生产、流通、销售、服务等环节的调配目标整合到最终输出的产品品质之上,同时,还取决于如何解决工业化社会制造过程中产品概念与创新如何对受众需求作出前瞻性的回答。社会各工种、各专业、各利益集团所形成的生产关系,由于角色、领域、信息系统等的不同,在一个完善的工业化系统中,这些可以连接的生产关系,会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自组织地匹配。但在实际中,这种完善的自组织只是一种理想。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要素之间远没有那么容易能够形成匹配。各种生产集团要在一个产品生产体系中成为关系要素,要依靠社会中间促进力量。
今天,全球经济已经进入高度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型产业形态。每一个现代工业经济体,都十分需要这种能够促进匹配,实现综合地、跨领域、跨地区发展的工业发展机制。作为全球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其实也已经触及了这样的生产形态,并正在迅速地展开转型。20世纪末开始,全国纷纷建立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业设计园区、设计创新与产业发展园区等各类园区,正如雨后春笋般铺陈开来。
通过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多年来的全国性发展指数研究,表明以现代工业为基础的设计、文化、创业类园区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其核心问题,是各地园区型机构既要做好由原来政府主导投入的建设方式,过渡为社会自由资本主导投入的建设方式之间的衔接工作;又要回答好以下问题,即园区应该如何可持续经营?设计创新到底可以带来怎样的舞台?园区如何能够成为当地资源整合的一个枢纽?如何在地区、产业,以及企业群间联络出新兴产业的生机和力量?这些问题都非常鲜明地放在今天设计、文化、创新等为主题的推动者们的面前。这里,我们在关注以上这些问题的同时,试着探索在战略组织层面上,当前应该受到重视和控制的要点,并分三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个方面,所有的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多媒体或工业设计等主题园区的成长与崛起,最核心的要点是如何与本地区的主体经济相融合。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不少工业园区取得了高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各个地区、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核心基地和重点工程。截至2010年末,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有8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07家。“工业设计园区”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的新生事物。截至2013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下属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成员就有近40家。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融汇在当地“工业园区”范围之中的。2014年,中国各省主要经济活跃地区,甚至部分区县,都已开始筹划和建设自己的“工业设计园”或“工业设计产业园”。通过我们调研发现,国内工业设计园区这一适应产业条件应运而生的组织形式尚十分欠缺,特别是能够反映和链接当地产业良性发展需求的则更为稀少。从“工业设计发展整体状况的基础数据”统计来看,由自发经济建设的设计园区尚在少数,许多是依靠当地政府的资金和政策兴办的。建立起来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与地方产业磨合,其中,设计公司与企业、设计创新与知识产权维护等均是问题。自全国第一家工业设计园区——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于2003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以来,中国的工业设计事业和园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列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的全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的已经达到近40家,并在社会影响力和发展目标上与国家的经济转型和转变发展方式高度一致。目前,园区已形成了以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模具设计、工业计算机应用设计、精密零件设计、汽车及工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产品研发和孵化新兴产业的初步格局。其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工业设计整体事业形态,已经从原来的学校、企业为主体,向着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园区、公司等组织形态更为灵活、丰富和复杂的方向发展,并向设计咨询、产业对接、文化创意和产权维护等领域衍生。
正如2010年7月由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了教育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国家十一个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中所述:“目前,工业设计已初步形成产业,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初具规模;一批制造业企业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工业设计,取得明显成效;专业从事工业设计的企业发展迅速,设计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一些优秀设计成果已经走向国际市场;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工业设计教育快速发展……”。我国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虽然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与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和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工业设计园区”的出现与迅速成长在许多方面却萌发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式和经营理念,并受到来自世界同行们的关注与尊重。回顾2013年,各地大力发展“设计园区”的事业形态,极大地丰富了工业设计呈现给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服务途径。从原来以某个企业为中心的、以其产品的具体设计服务中跨越出来,而以一个地方经济的产业环境为背景,从产业转型和行业升级的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工作,形成市场。成为政府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整个社会对工业设计有了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总的来说,人们对工业设计的作用,从认识不足到高度重视;从缺乏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到各国“海归”踊跃集聚;从政策支持、行业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到各地区政府部门充分设计扶植政策,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事业,切实有效地推动了工业设计事业的发展。但从一个正在从经济发展洪流中急速成长的经济形态来看,我们也必须冷静地思考和辨析工业设计园区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结合全国的园区发展势态和基本统计情况来分析,其特点首先表现为依托各级政府支持或扶植建立起来的工业设计园区,正在迅速地与当地产业展开深度融合。“工业设计园区”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的存在已经开始脱离“政府哺育期”。来自市场法则和自身组织机制的合理性等关键问题,开始经受经济环境、产业形态、市场需求的严厉拷问。
所以,经过2013年之前的近十年发展,无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需求方面,还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人才梯队的建设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良好的基础,为迈上下一个经济发展的台阶做好了准备。
第二个方面,扶植与本地区主体经济相融合的设计、文化、创意类园区,要与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相协同,建立能够汇集政策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平台。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体其实都是有主导的、有计划的。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的目标的几乎不存在,但独断的计划机制亦没有出路。智慧的方法,是在社会经济体中建立中间组织,以嫁接目标与目标之间的纽带,既连接国家政治经济,又顾及行业、产业自身情况。这就需要政府的作为是推动而非管理,是培育而非主导。
设计创新作为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一种活动,除了对解决人类生产过程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能源、经济创新、生活质量和社会就业等问题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以外,在国家产业调整、新型产业体系建立等方面也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设计所产生的高价值回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并成为其国家意志在全球竞争环境中获得胜利的重要利器。关于设计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新西兰国家经济研究院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研究结果,并得到广泛认同。可以看到,重视设计竞争力在本国的战略提升,其综合排名靠前的国家,它的国家综合竞争力也都靠前。这反映出一个国家在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中,将设计创新作为一个抓手,使之越来越多地与本国工业设计产业的战略目标发生紧密联系,那么,其之后的综合国家实力也将得到迅速提升。
只依靠企业或行业自身的市场行为,在设计创新领域与国家产业战略相协同就十分难以展开。因为,企业可以看作处在两种环境中的社会性生存体。一个环境是市场,另一个是产业。每个企业所处社会性产业链地位十分重要。在这个闭环中,其上下游的衔接决定了它们的科研系统。
从事工业原材料的研究与生产、发展基础与新材料产业、提升产
业间紧密协作的能力是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更好地进行产业化调整,
打造全新的产业合作,寻求创新模式,以及产业间新成果共享往往是
鞭长莫及、难以实现的。所以,跨领域、跨行业的战略协同与联系,
必然需要政府的力量。我们这里有一个调查,它表明即便是产业内的
重点企业,由于市场的压力,其投入的开拓力量往往都是在产能和技
术改进之上的。图0-1是针对北京首钢、燕山石化、金隅集团、中国
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等企
业展开创新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
从国家发展和设计对于地方经济带动作用的角度来看,清华大学
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近5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我国工业设
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济贡献力、发展力、服务力和品牌魅力的综合
评价。这是在对全国园区中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进行大量调研,在翔
实的一手资料基础上整理出的国家管理视角。也就是说,政府可以对
园区从“基本情况、经济贡献力、服务力、发展力、吸引力和园区魅力”
六个角度进行政策设计与成效分析,而不是简单进行基地建设投入或
免税补助。
其次,更为科学的、专业化的工业设计评价体系,正在受到全社
会的关注。我国设计行业中不缺乏具有商业操作能力和规模化效应的
大型公司和企业,却奇缺从国家层面到区域、企业、设计公司、设计
师各个层面的基础性研究和新形势下对于中国未来设计发展方向的战
略性研究,因而很难从宏观层面提出适合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相关设计
策略。从一个技术加工型的经济形态,迈向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创新
型社会,必然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分析体系,让整个社会客观而真切
地认识到工业设计价值评价体系正在不断受到关注。由于我国的工业
设计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成长过程不同,因此,英国、美国、日本
等国家的评价体系只具间接的参考意义,建立基于我国国情的评价模
式依然亟待出炉。
再次,工业设计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型方式,单纯依靠政
府直接出资、出地建设,大量依靠从外地甚至外国引进设计创意公司、
团队和个人,以此作为产业转型和企业升级的抓手是不得要领的。工
业设计园区作为中国设计产业的重要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数年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鼓励发展创意产业,这个概念比较大,
包含了工业设计在内的大量与创意相关的复合产业的发展。2012年最
新提出的文化大发展战略又进一步将文化与国家发展政策进行了对接,
大量的文创园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浮现。工业设计作为“十二五”
规划的重要内容、被重点提出需要扶持的几大创新产业之一,“工业
设计园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产业链的整体状况。
因此,设计、文化创新类园区,应该并且只能通过政府的战略引
导机制,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方面产生作用,进而服务于国家战
略意志。
第三个方面,与本地区主体经济相融合,要从设计创新的基础资
源入手,落实为设计研究、产业能量、科技成果,以及和企业战略发
展需求相协同的组织机制。
设计产业园区作为社会产业经济的重要枢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对于“工业设计园区”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产业链的
整体状况。基于此,进一步辐射至企业、设计师、各个行业中。设计
园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政产学研商”的社会性结合。他们各自依托
所在的集群,通过园区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在社会性生产的组织形态
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创新已经渐进为创业,设计不再停留在服务经济的层面上,而是
发展到了产业层面上引发的转变。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目前我国初具
规模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超过2000家,工业设计已从初期的产品外观
设计,发展到产品研发、企业战略等全方位的设计策划。同时,随着
产业升级和企业对于设计的认识提升,许多设计公司已经转型为更加
偏重企业战略和品牌设计等,一些领先的设计公司更是将其产业链向
上下两端进行了延伸,覆盖从融资到生产、渠道和销售等各个方面。
从工业设计学界来看,上千所高等院校设立了工业设计和相关专
业,每年培养设计人才30多万人。以前工业设计仅在艺术院校作为与
艺术设计相互补充的专业开设,或者在部分工科院校的机械或者计算
机学院下设相关的工业设计专业。近年来,大量的学校开设了工业设
计专业,甚至包括一些文科和专科院校,在广东沿海地区还出现了专
门的工业设计培训学校,专门向企业定点定向输送专门人才。学科规
模的扩大固然可喜,但是快速发展同样带来了大量问题,如师资水平、
课程配套、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际就业等都是阻碍我国工业设计学科进
一步发展的阻力。
再从与工业设计相关的科研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多年来,我国依
靠技术引进和模仿制造来维系经济发展,在各个生产制造环节已经形
成了重技术轻设计,重短期收效轻长期战略发展的惯性思维。设计研
究对于大多数科研机构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新型的概念和变化。可喜的
是,国内已经有一大批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产学研合作也取得了一
些成绩,有了一些积累。随着文化大发展战略的实践,更多的与设计
和文化相关的科研工作还将继续推动这一合作领域的发展。
对园区中的基本情况、入驻设计公司经济状况、各公司的发展阶段、
面对产业群体所呈现的服务形态等因素的比较,其2013—2014年度的
调研结果,覆盖了全国11个主要的工业设计产业积聚地区、20多个典
型的工业设计聚集城市的数百家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门类的企业和公
司。通过园区样本与我国规模以上的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情况比较,中
国工业设计园区发展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正在面临严酷的市场考验。
全国园区整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工业设计园区的规模差别很大,
主要呈现“腰鼓”形的规模形态,即以“大型园区”与“小型园区”
分形为整体形态;②园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
③大型园区均为政府投入建设;④园区与本地产业的互相依赖性正在
增强,园区的经营方式正在有机融合本地产业形态的要求;⑤园区的
生命力量化评价比较困难;⑥园区的入驻企业呈现多样性的特征明显,
不同性质的企业正在应其发展方式和运营模式的要求而转变;⑦最早
一批受政府支持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园区,开始进入市场化运行要求
的转型轨道;⑧设计与中国工业经济深度融合,园区正在成为这一融
合的聚集区,即政府、学校、企业、公司的交汇之地。截取几个园区
评价的重要指标,用以说明更为细致的一些变化:首先是园区的所有
制情况。民营所有制园区占到所有受访园区一半,在与大量的民营园
区运营者的访谈中发现,相当比例的经营者之前都有涉足园区经营和
相关创意产业经营的经验,虽然可能并未直接参与设计工作,但都看
到了设计产业大发展的契机,因而自主投资开展运营。有1/3的园区具
有政府背景,相比之下获得了更丰富的政府资源和启动资金扶持,另
有少部分属于合资园区。这反映了园区所有制形式的分布呈两极化。
其次是园区规划和实际面积。所有园区的规划面积都在5万平方
米以上。10万平方米是一个分界点,各有一半园区处于分界两侧,因
此我们可以把小型园区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园区用10万平方米来进行区
分。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园区并不是纯粹的设计园区,更不
是单纯的工业设计公司聚集,而是依托本地产业特点进行了重新构建。
比如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园区就属于一个大型园区,其辖区内包含了
服装、影视、家装等好几个产业模块,单个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和占
地面积都超过其他地区整个园区的规模。同时,也有一些实际规模并
不大的特色园区,如青岛创意100园区和南京模范路园区,就是围绕
本地的产业特色打造的以设计和旅游等资源为主的品牌创意和辐射型
园区。
再次是园区创立时企业数量和园区现在的企业数量。园区联盟内
的园区成立时间多在2006—2009年之间,最早的是2003年的无锡(国家)
工业设计园和2005年的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同时在2010
年之后在广州、杭州、大连等地也分别建立了工业设计园区。从数据
上来看,创立之初的园区平均企业数量大多在10~20家之间,但是经
历3~5年的发展,只有1家特色园区的企业数量还保持在10家以内,
大多数园区的入驻企业数量在100家左右甚至超过200家。现在平均
的入驻企业数量为80~120家。但是不能单纯用入驻企业的数量来衡量
园区发展的好坏,在今后的数据统计中,我们还将继续跟踪,最终当
园区的入驻企业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值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的
工业设计产业布局全貌。这反映了园区建立之初和现在,园区内设计
公司的数量占比呈现多元化趋势。
再就是园区年总产值和设计产值占比。从园区年总产值来看,在
2000万~10亿元以上区间,分布比较均匀,只有两家园区的年总产值
在2000万元以下。这一方面说明园区的业态和类型比较丰富,另一方
面也说明我们不能直接使用总产值一个数值来衡量设计园区的品质。
现在园区的平均产值在2亿元左右。一半以上的园区的设计产值占比
超过了园区总产值的30%,3家园区的设计产值占比超过50%甚至达
到80%,这再次验证了设计产值有潜力成为设计园区的主要贡献渠道。
我们在今后的统计中,需要继续细分不同的设计产值的贡献方式和分
别占比,这样更能反映出不同的设计门类在不同的产业条件下能够多
大程度上获得发展和资源协同。园区依托的当地特色产业类型。园区
依托的产业类型最能直接反映园区的生态结构,是一个值得常年追踪
的指标。从两年的数据来看变化不大。电子和通信产品、机械制造设
备、文化行业和办公用品是园区服务最多的行业,其次是家具、家电、
医疗器械和交通工具制造行业。2013年数据中的电子和通信产品及家
用电器的占比此消彼长。到了2014年,可能是受到手机产业格局变化
的影响,对外观和结构设计的需求不如往年旺盛。另外,由于家电和
光伏产业对于制造业的一些鼓励政策的带动,家用电器、五金行业等
对设计的需求显著上升。同时,园区内的不同类型公司,依托本地产
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度融合。
总的来看,全国各地的工业设计园区,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
主动市场化和商业化。设计,难以一种单一的集聚形态存在于实际的
产业竞争环境中。集聚的本身,首先应该是社会生产形态演进中自然
需求的反映,而不是人为扶植的结果,工业设计园区正在面临来自市
场经济的考验。
所以,设计园区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创新交流与汇集的一个重要舞台和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以设计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将成为撬动
主体经济转型和升级的引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专题执行人
蒋红斌
本书是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对中国设计类园区及其中设计公司的基础数据进行的统计及研究,以此反映园区及其入驻设计相关企业的现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于本地产业环境的支持情况、提升当地企业设计创新能力以及为入驻企业提供良性发展环境的基本情况等。 本书中所涉及的内容适合国家、各级地方政府、相关协会,以及各园区经营管理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从事相关设计及研究工作的人员进行阅读和参考
第1章课题整体说明1
1.1课题研究成果纲要2
1.1.1项目综述2
1.1.2项目意义2
1.1.3项目成果4
1.2五期研究课题重点递进说明6
1.2.1一期课题6
1.2.2二期课题7
1.2.3三期课题9
1.2.4四期课题10
1.2.5五期课题11
1.3课题相关支持单位13
1.3.1中国工业设计协会13
1.3.2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13
1.3.3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15
1.3.4广东工业设计城15
1.3.5清华大学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16
1.4工作方法概述17
1.4.1前提说明17
1.4.2工业设计园区综合经营力研究方法概述18
1.4.3园丁奖评审方法概述19
第2章园区综合经营力调研详情说明21
2.1调研实况说明22
2.1.1项目进程实况22
2.1.2人员参与实况22
2.1.3综合经营力调研表回收实况23
2.1.4综合经营力调研表填写实况23
2.2调研手段——调研表建立说明25
2.2.1模块一内容设置25
2.2.2模块二内容设置26
2.2.3模块三内容设置27
2.2.4模块四内容设置28
2.3分析手段——数据模型建立说明28
2.3.1细化框架29
2.3.2权重划分29
2.4分析手段——年度园区综合经营力指数建立说明33
2.4.1总体思路34
2.4.2提取合理最大值34
2.4.3计算理想状态分值36
2.4.4百分制换算与分级38
第3章园区综合经营力分析与解读41
3.1设计类园区经营外因解析42
3.1.1宏观国内外设计环境发展趋势42
3.1.2中国设计创新产业发展环境43
3.2设计类园区综合经营力数据综述46
3.2.1园区基础配置情况46
3.2.2园区社会化服务建设创新情况47
3.2.3驻园企业创新情况48
3.3园区综合经营力基础情况分析49
3.3.1驻园企业类别配置与业务营业额比重49
3.3.2园区人才结构分析52
3.4园区社会化服务能力情况分析56
3.4.1园区自主创新立项能力56
3.4.2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57
3.4.3园区产学研联合孵化59
3.4.4园区创新活动开展情况60
3.5园区内入驻企业知识产权与获奖情况分析62
3.5.1驻园企业知识产权情况62
3.5.2驻园企业获奖情况64
3.6驻园企业发展能力与企业成功案例66
3.6.1驻园企业发展能力66
3.6.2驻园企业成功典例68
第4章设计类园区年度发展情况视图解析69
4.12014—2015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综合经营力指数说明70
4.22014—2015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综合经营力指数74
4.2.12014—2015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经营力综合指数74
4.2.22014—2015年度中国工业设计园区综合经营力四大模块指数82
第5章新纳入统计的园区基本经营情况解析115
5.1北京尚8文化创意产业园116
5.2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120
5.3北京798艺术区123
5.4上海M50艺术产业园127
5.5上海800秀创意园130
5.6上海德必·易园文化创意园区134
5.7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137
5.8常州创意产业基地140
5.9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143
5.10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147
5.11西溪创意产业园151
5.12海峡两岸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154
5.13厦门海峡建筑设计文创园158
5.14深圳华侨城创意园161
5.15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园区164
5.16蚌埠市工业设计产业园167
第6章设计类园区“园丁奖”设置情况171
6.1奖项介绍172
6.2专家评委名单172
6.3奖项评审方式说明175
6.3.1构建业绩评审模型175
6.3.2基于四力设置评审细项175
6.3.3组织各界专家评委开展评审会议177
6.4园丁奖获奖名单178
结语186
1、一般多层砌体住宅: 钢筋25-30KG/m2,其中经济适用房为16--18KG/m2. 2、一般多层砌体住宅,室外抹灰面积占建筑面积0.5--0.7。 3、一般多层砌体住宅,模版面积占建筑面积1....
基础包含基础单元,点击新建功能可以看到。如图所示。
在共享资料里面有的,你可以下载下来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
在本届中国工业设计周上召开的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CIDPA)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章程》,并推举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朱焘会长为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主席。全国各地的25家工业设计园区或机构成为园区联盟发起成员单位,他们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清
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2011年度大会召开
近日,中国工业设计园区联盟2011年度大会在宁波召开,22家联盟成员单位出席会议。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兼联盟主席朱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联盟秘书长赵卫国、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宁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中国工业设计小镇
烟台国际设计小镇: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山东省第一个工业设计小镇,依托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和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以设计产业为核心,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目标,以“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创造新动能,构建国际领先的设计产业生态园区。
生态设计小镇: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施耐德-阿曼主席见证的中瑞低碳城市产业项目,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政府于2018年共建生态设计小镇。小镇以打造全球生态设计策源中心和“中国生态设计之都”为目标,构建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良渚梦栖小镇: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2015年11月正式启动,2016年1月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是中国首个工业设计小镇。小镇目前已成为以设计产业为中心的全国示范性、引领性服务平台和创新基地,为工业设计界提供了一个国家化、产业化创新基地。
中德工业设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德两国关于工业4.0领域、工业设计等方面达成的战略共识,在工信部的指导支持下,山东省工信厅、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烟台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并将该重大创新工程落户烟台高新区。2018年7月18日,中德工业设计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已成为国际性、国际级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国际设计产业博览会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全球40多个设计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设计产业博览会在2019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同期举行。超过3万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展示了海内外工业设计在工业制造、智能制造、信息交互、智慧生活、机械装备、医疗健康、海洋养殖、农业等30多个领域的精彩成果,200多个新产品也在展会上集中发布。此外,还首次展出设计扶贫乡村振兴成果。
设计扶贫
2018年12月1日,工信部召开设计扶贫动员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围绕设计扶贫的方式方法进行研讨,提出区域品牌创建、科技成果植入、自然研学教育等十大设计扶贫模式,一村一品、公益设计、联协同等十大扶贫措施。自2019年6月起,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及社会各界专家组成设计扶贫工作组,深入贵州、四川、甘肃、山西、云南、新疆等多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组织考察调研、对接需求、帮扶培训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世界工业设计大会是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组织、机构、企业以及院校等发起的国际设计产业发展会议。2016年至今,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世界范围内设计发展的引导思想和思维模式,携手推动设计创新,充分惠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生态设计大会
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自201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大会旨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生态经济高地,展现人文生态城市魅力,促进设计与生态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设计开放大学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办好开放大学”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要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发起创立了以研究生、博士生培养为基础的“设计开放大学”,以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跨行业的跨界理念和方法,打破教育资源壁垒,实现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多方协同互补的创新链条。2018年4月,第一所设计开放大学在杭州正式揭牌成立,同年12月,第二所设计开放大学——湾区设计开放大学在广州成立。
工信部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
工信部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隶属于“国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部署的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工业设计领军班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共同组织实施。
领军班自2013年起已连续开办8年,来自全国30多个地区的近千名领军企业家互动交流,深入百余家企业实战实训,产生投资合作项目60余项,开展新业务领域合作40余项。
全国工业设计人才创新能力水平认定
以社会认可、行业需要、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向,在工信部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全国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工业设计职业技能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人才创新能力水平认定工作,建立健全我国工业设计人才创新能力水平体系,畅通工业设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合作共建的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于2017年在杭州成立,孵化器以产品方向研究、销售渠道对接、优质供应链整合及配套的投资基金为四大反向孵化内容,成为国内首个定义为反向孵化概念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中国工业设计周
中国工业设计周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办并打造的,推广工业设计理念、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展示设计创新成果、探索设计发展趋势及促进设计产业发展,推动协同创新的年度综合性品牌活动。自2001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了19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通过与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合作,分别在上海、无锡、宁波、广东、杭州、江苏、深圳、安徽等地成功举办十二届。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理解工业设计
第二节认识符号
第三节工业设计符号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工业设计符号结构基础
第一节作为符号的产品
第二节作为符号的个体产品
第三节作为符号集的系列产品
第三章工业设计符号分类基础
第一节产品中的符号
第二节设计中的图像性符号
第三节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
第四节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
第四章工业设计符号意义基础
第一节符号意义的层次
第二节工业设计符号的外延意义
第三节工业设计符号的内涵意义
第四节工业设计符号的意义来源
第五章工业设计符号的传达与认知
第一节工业设计符号的传达
第二节工业设计符号的认知
第三节意义的形变
第六章工业设计符号修辞基础
第一节当代设计的修辞转向
第二节设计中的隐喻
第三节设计中的换喻
第四节设计中的提喻
第五节设计中的讽喻
第七章工业设计符号的运用程序
第一节基于产品语意理论的设计程序
第二节基于使用情境的产品设计程序
第三节文化符码与叙事性设计
第八章作为方法论的设计符号学
第一节设计符号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设计符号学的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差,为工业设计公司面临的最尴尬问题。发达国家设计版权归设计公司所有,但在国内,版权和专利却全归客户所有。知识产权执行力度和产权追溯方面存在问题,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教育界企业界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并不高,而且存在较大程度的偏差;例如不少企业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从而造成设计价值被严重低估。其次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设计教育还比较落后,因此工业设计行业普遍缺少高端的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工业设计公司主要的资产是人才,而工业设计公司人才流动比较频繁,因此严重限制了工业设计公司的规模。良宇工业设计公司“做自己的创新,让别人去抄吧”,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智力创造附加值!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的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不少,但普遍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与海外同行有明显的差距。仅有大业设计公司等一批公司初具规模;同时工业设计公司的盈利模式单一,基本属于委托式的,即甲方委托设计公司做设计,工业设计公司提交设计成果并付费。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仍处于低端层面,尤其认为设计只是画草图,没有从产品开发战略高度认识工业设计,中国制造业有30%的利润就不错了,但如果做原创设计,设计费用从哪儿来就是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产业链法制化的问题,因为仿造的利润太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谁还会有积极性去做原创呢,从而导致资金不足发展缓慢。工业设计公司本身的造血能力比较差,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只能依靠价格战进行同质化竞争,因此规模很难发展壮大。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