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宗旨
致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定位
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愿景
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核心价值观
协同创新,追求卓越
使命
新材料探索与前瞻性研究,提供原创与竞争性技术
关键技术与系统集成研究,提供成套与系统性技术
工程化验证与产业化研究,提供规模与产业化技术
人才培养输送、技术咨询服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
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的全面战略合作,拓展创新链,打通产业链,再上新台阶,三方于2009年3月13日再次签署协议,在宁波材料所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开展二期建设,建成中国科学院宁波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宁波工研院)。
2013年,宁波工研院与慈溪市签署协议,共建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宁波工研院下设材料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四个非法人研究所,形成了“一院四所”的架构格局。
2015年4月28日,浙江省政府为宁波材料所授牌“浙江工业技术研究院”,这是浙江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宁波材料所作为中科院在浙江的桥头堡的作用,更好地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一个重大举措。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构筑了宁波、乃至浙江的人才技术新高地,成为“长三角”区域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创新研究机构。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6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406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23.77亿元。累计发表论文3070篇(其中2147篇为SCI论文);申请专利2333件,其中发明专利2063件,国际专利104件;授权专利1003件,其中国际专利6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多人,组建了50多个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
建设了能够满足自身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平台,具备了服务和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建立了公共测试、专业研发、工程化、先进制造等四大类支撑平台,拥有近5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15个。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将继续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定位目标,提升顶层设计、协同攻关和系统集成的能力,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把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建设成引领性的区域创新平台。未来的一段时间,将重点结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契机,建好新材料初创产业园,打造产业新高地;同时启动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力争早日建设成为知识的源泉,技术的摇篮,产业的引擎!
近年来,宁波材料所/浙江工研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中科院重大任务,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石墨烯、海洋材料等方面产出了一批重大成果。至2017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30亿元。累计发表论文近4000篇;申请专利2829件,其中发明专利2518件,国际专利144件;授权专利1268件,其中国际专利13件;2014、2015年连续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2015、2017年两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7年宁波材料所自然指数进入全球前500,在中科院108所研究所中排名第14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建筑应该在建之前让非专业人士看看,有没有非议,尤其地标建筑。
楼主已经发送到你的QQ邮箱283319358@qq.com,来自leipower@gmail.com的就是我发的。记得用CorelDRAW打开 PS楼上的,你这不是是矢量图啊。 楼主你收了我的图,邮件...
2021年6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磁性材料党支部被授予“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10月,入选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公示名单。 2100433B
所长:黄政仁
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润伟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勇
副所长:张瑞丽、杨桂林、杨甦
材料技术研究所
新能源技术研究所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全所科研直接关联的技术支撑工作,服务内容包括分析测试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和科研条件保障等三个方面。
综合管理部
工研院的综合管理与办事机构,党群工作的核心机构,履行为所领导、各部门和全院工作服务保障等各项职能的部门。
下设:综合事务处、院务办、党群办、安保办、监审室、园区办。
科技发展部
负责工研院组织和管理科研业务工作的职能部门和执行机构。负责建立科研规章制度、管理科研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科技管理处、重大任务处和条件保障处。
人力资源部
负责全院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为实现研究所发展战略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有效的人事管理机制的职能部门。
下设:组织人事处、人才办、研究生部、安心办和外事办。
技术转移部
负责工研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科技产业的管理、产业化工作和企业联系工作的协调部门。
下设:院地合作处、知识产权处、对外投资管理处
规划战略部
负责工研院的发展战略及规划管理、综合企划、情报分析、综合统计等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规划战略室和综合企划室
财务资产部
负责财务、资产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下设:财务室和资产室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宁波材料所拥有员工992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共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4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3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 人,浙江省”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李润伟、王立平、葛子义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郑文革 |
张 健 |
夏卫星 |
王军强 |
李润伟 |
许高杰 |
吴爱国 |
钟志诚 |
曹彦伟 |
林恒伟 |
赵海超 |
李 华 |
许 赪 |
宋振纶 |
黄 庆 |
黄 峰 |
宋伟杰 |
方俊锋 |
黎 军 |
王德宇 |
许晓雄 |
何海勇 |
常可可 |
张 建 |
田子奇 |
张 驰 |
肖江剑 |
陈庆盈 |
李 华 |
宋振纶 |
付 俊 |
吴爱国 |
根据2018年1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宁波材料所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国家发改委平台:
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永磁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磁性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国家科技部平台:
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科技部技术转移示范中心
中科院平台:
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企业育成平台
地方平台:
浙江省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宁波市无机微纳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宁波材料所公共测试平台集中了材料科学研究通用的大型精密仪器。随着平台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它不仅成为支撑研究所学科发展的平台,同时成了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平台。公共平台已购置大型仪器设备61台套,拥有包括场发射透射电镜(TEM)、洛伦兹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双束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综合物理性能测试系统(PPMS)、磁学测量系统(SQUID)、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热分析(DSC、TG、DMA)、激光导热仪、X- 射线衍射仪(XRD)、椭偏仪、台阶仪、激光粒度仪、比表面及孔隙率测试仪、化学吸附仪、压汞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永磁测量系统、量子效率测试仪、核磁、红外光谱仪、气 -质联用、三重四极杆液 - 质联用、有机元素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 质谱联用仪(ICP-MS)、X 荧光光谱仪(XRF)、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辉光放电发射光谱仪(GD-OES)、氧氮分析仪等仪器,总价值达7500万元。所有设备均由研究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统一协调管理,实行所内共享与对外开放。
2017年,宁波材料所全年新增科研合作协议30个,与30余个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新增各类国际合作项目36个, 引进国际知名教授及国际博士后12人。组团访问加拿大多伦多总领馆及三所知名大学,寻求合作,吸引人才,落实项目。接待各类代表团、个人来访 200 余人次,包括荷兰壳牌公司、YTCA、美国3M公司、德国赢创集团等多家国际著名公司,法国国家研究中心、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台湾工研院、泰国农业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宁波校区等高校、学术机构以及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中心等国家政府代表团。与我所长期保持良好合作的朱溢眉教授荣获中科院2017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
全所派出 143人次赴国外交流、学习、工作。为了开阔研究人员的研究视野和创新思维,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宁波材料所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和技术论坛、主办或承办国际会议,扩展对外交流范围,提升研究所的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
2017年,宁波材料所承办了“2017国际生物基材料技术与应用论坛”、“2017 中国国际海洋防腐与防护技术创新及应用发展论坛”等国际会议,这一系列的会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大学、科研单位及企业的同行们来宁波访问交流,不仅为研究人员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开阔的舞台,也为宣传科研进展、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017年,宁波材料所成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创新合作专项2项;成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创新合作专项2项;国家基金组织间合作项目1项,中科院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实现了多边实质性合作。同时在积极争取海外科技经费方面,宁波材料所也成功参与到欧盟“七框架”和“地平线2020”计划中,获得了玛丽·居里访问学者计划2项和“地平线2020”工业技术类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资助。全年开展各类国际项目36项。
2017年,宁波材料所作为中科院曼谷中心的理事单位,全面参与该中心项目运作,与新加坡健保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与泰国SCG化学公司在工业催化领域的合作,与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中心开展生物基材料综合利用技术合作,充分发挥宁波材料所作为宁波“科技国家队”的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个运转高效、信息共享的国际协同创新平台。此外,宁波材料所还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共建平台等多种方式实质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海洋防护材料以及特种功能材料在中泰铁路以及泰国重大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为泰国科技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是国科大直属的二级学院,委托宁波材料所管理,实行“科教融合、所院合一”的办学模式。
采取“小规模、国际化、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根据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涵盖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机械工程为主体的相关学科专业,办学层次主要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主,适当招收港澳台学生及留学生。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到2020年计划达到1200人,到2025年达到2000人。
材料工程学院与宁波材料所实行师资共享,规模将达到400人左右,师资队伍构建时,将从中科院系统遴选一批以资深院士、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等领衔的优秀科技专家,面向全球招聘“国家青千”级别的青年人才,组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此外,学院以柔性引进的方式,聘任8-10位院士级别的领军人物,担任学院主要科研方式的首席教授,确保材料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处于国内外一流水平。
2015年9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学院(简称“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建设方案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召开。国科大为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教育为经济服务,于2013年底作出在有条件的研究所设立特色专业学院的决定。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宁波材料所自身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提出建设国科大宁波材料学院的申请,并得到宁波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2018年2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宁波共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揭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和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张杰院士等出席揭牌仪式并座谈交流。
该项目选址于镇海区庄市街道东南,庄市大道和中官西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斜对面),建设用地约94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土地和基建总投资近7亿元,计划2019年初开工建设,到2020年建设完成,2021年初正式启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研究所 污水处理站及相关辅助工程 初 步 设 计 (全 册)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 OO二年十二月二 O日 第一章 前 言 我公司针对贵单位的具体情况,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认真分析了贵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依据我公司的工程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本方案。 1.1 设计单位简介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原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成都分公司 ),是中山 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在成都分公司业务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为适应环境保护形势发展需 要,积极参与环保建设而成立的一家以环保高新生物技术开发以及废水处理工艺为核心技术 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科研实验开发部、工程部、设计部、业务拓展部、售后服 务部等多个部门。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 作,特别是在高效生物处理废水工艺,以及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组建成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组建成立
2018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7篇 ,承担课题项目17项。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承担课题项目12项。
2016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61篇 ,承担课题项目11项。
2015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3篇 ,承担课题项目34项。
2014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1篇 ,发表专著1部 ,承担课题项目56项。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7篇 ,承担课题项目28项。
项目/课题名称 |
类别 |
时间 |
中国科学院深海极端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筹建费 |
院重点实验室筹建运行费 |
2018 |
地外海洋的初步探索与学科建设 |
中科院百人计划C类 |
2018 |
海南省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发展契机研究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世界海洋强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配套经费 |
三亚市配套经费 |
2018 |
深海载人潜水器信息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信息融合的潜水人员水下跟踪技术研究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深海中光的衰减特性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018 |
2018年海洋科技发展的国际热点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
2018 |
基于多AUV的海洋冷涡上升流观测控制策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深渊鱼类的起源演化及其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基于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南海冷泉碳酸岩成岩历史重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南海初始洋壳(IODP 1502B钻孔)的Li-Mg-O同位素组成:对洋壳蚀变过程中同位素组成和分馏行为的初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H2S-H2O-NaCl体系硫化氢在广域温压条件下溶解-扩散过程的拉曼光谱定量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压力和温度对超嗜热嗜压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硫还原途径调控及适应深海高压环境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雌性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生殖激素积聚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层的力学性质与南海陆坡稳定性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以上仅列出2018年承担课题项目,参考资料来源 |
2017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筹建研究所,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三方联合共建。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成立。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成立。 12月,“深海信息技术研究室”成立。 同年,“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室”成立。
2015年6月,研究所正式获得中编办批复,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6年3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成立。 11月,研究所与海南中学顺利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暨 “海南中学综合实践基地” 授牌仪式。
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依托深海所,筹建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
2018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海南省“海智计划”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11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深海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正式编制300人,流动编制350人。截至2018年12月,全所在册职工192人,其中岗位聘用146人、项目聘用40人、博士后6人。在册职工中具有研究生学历1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正高级岗位28人,副高级岗位27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全):彭晓彤 、吴时国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名单不全):彭晓彤 、荆红梅
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下设2个研究部门,分设13个基本研究和技术支撑单元。 此外,研究所还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共建了三亚海洋科学联合实验室。
所属研究单元(12个):深海生物学研究室、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地外海洋系统研究室、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深海信息技术研究室、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室、深潜技术研究室、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工程实验室
所属技术支撑单元(1个):分析测试中心
图书资源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属的小型专业图书馆,馆舍还处于筹建中,数字图书馆已上线运行,馆藏以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及海洋工程学等学科专业书籍为主。图书馆先后购买开通了Elsevier、Nature、Science、AGU、Web of Science、IEEE、CNKI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形成了较完备、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根据2019年2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图书馆拥有100多个全文、文摘和工具型数据库(包含期刊、图书、会议论文、专利等文献)。
研究所还有海南岛鲸类搁浅记录专业数据库,下设鲸类搁浅数据库(记录了海南岛及其周边海域目前能够收集到的鲸类搁浅信息并进行实时更新)、鲸类分类数据库(给出了鲸类动物较权威的中文名称和分类系统)、中国鲸类物种信息数据库(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所有鲸类动物的物种名称和分类地位)。
设备设施
“探索一号”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属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安装有深海作业绞车系统、测深系统、沉积物采集装置、地震空压机系统、及门架、吊车等辅助机械;主要包括:万米级CTD绞车系统2套及铠装缆1套、万米级地质绞车系统及钢缆1套、光电缆绞车1套(尚无光电缆)、万米测深仪1套、12通道沉积物柱状采样器1套、箱式采泥器1套、活塞柱状采泥器1套、地震空压机及大容量气枪2套、CTD门吊1台、4T伸缩折臂吊1台、8T伸缩折臂吊1台。
中国科学院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建立有比较完善的深海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实验平台,拥有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偏光显微镜、气体分析仪、深海原位培养装置等一批中小型仪器设备。
南海地球物理探测与资源学术讨论会
2017年7月8日至10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办,海南省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南海地球物理探测与资源学术讨论会暨海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海南(海口、三亚)召开。会议共同探讨南海地球物理与地质资源前沿问题,共谋海南省海洋地球物理事业发展。
海峡两岸鲸豚研究和保护研讨会
2016年10月17-21日,“第五届海峡两岸鲸豚研究和保护研讨会”在中科院深海所举办。大会包含50个口头报告,共收到64份摘要,内容涵盖海洋哺乳动物生态与保护、声学与行为、遗传与演化、搁浅与救助、生理与毒理等领域,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鲸豚基础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服务于鲸豚资源保护”的核心展开交流和研讨。
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讨会
2016年8月26-27日,由深海所和南海所联合主办的“西北太平洋-南海深海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讨会”在研究所综合楼904会议室召开。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就西太深渊环流、南海中深层环流、印度洋翻转环流、区域海洋中尺度过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工作做了报告,各单位研究生也分别展示了工作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