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

第二十三条 乡、镇和村庄,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制定建设规划。

村的规划要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乡(镇)的规划,要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建设用地,应尽量利用现有旧房宅基地、空地、荒地、坡地等非耕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二十四条 农村集体建设(包括兴建、扩建乡镇企业、事业、公用设施)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办理申报、批准手续;其用地的审批权限,比照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办理。

农村兴建小型农田水利、简易公路等设施需要使用土地的,其用地审批手续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五条 严格控制砖瓦窑和砖瓦窑的用地。市、县人民政府对砖瓦窑要认真进行清理。凡属盲目发展、滥占耕地的,应一律取缔,责令退地还耕。对准许其继续生产的砖瓦窑,应在保证水土不流失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不宜种植的山丘、土坡取土,并同造地结合起来,不得占用耕地。严禁在河堤、海塘、路基取土。对已被占用的耕地,应有恢复种植或用于其他生产的切实措施。新建砖瓦窑应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违者,责令拆除,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农村私人建房,应服从村镇建设规划。任何人不得违反村镇规划,擅自占地建房。

要搞好农村住房设计,提倡盖楼房,严格限制宅基地面积。

农村私人建房宅基地面积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农村各类专业户、非农业个体经营户和经济联合体的生产、营业房屋的建设用地面积标准和用地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农村私人建房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向所在村的村民委员会申请,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使用非耕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使用耕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报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农村私人建房占用耕地,不得超过省核定的年度建房用地控制指标。

第二十七条 回乡落户的退休、退职、离休职工、干部、军人和其他人员的建房用地,列入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民同等对待。

回乡定居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的建房用地,以及侨眷用侨汇建房的用地,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第二十八条 农民迁居并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收回。

出卖、出租房屋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经村民委员会同意调剂宅基地的除外)。

第二十九条 改造旧村、建设新村腾出多余宅基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可比照新开荒地,免征农业税五年。

第三十条 禁止占用耕地建坟。积极提倡火葬、深埋,利用山地等非耕地建设公墓,但不得破坏山林。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浙江

  • 冠幅W/P(cm):400;包装方式:土球;品种:香樟;高度H(m):7
  • 千峰园林绿化
  • 13%
  • 金华市千峰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智能照明后台管理系统

  • RX-V2.8
  • 荣夏
  • 13%
  • 江苏荣夏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图方便智慧管理系统30-50M²

  • 30-50M²
  • 图方便
  • 13%
  • 图方便(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路灯智慧路灯管理系统

  • 华为云平台/HY2.0系统
  • 华业
  • 13%
  • 四川众兴华业市政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图方便智慧管理系统30M²以下

  • 30M²以下
  • 图方便
  • 13%
  • 图方便(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三重管旋喷机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三重管旋喷机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三重管旋喷机

  • 台班
  • 汕头市2011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三重管旋喷机

  • 台班
  • 汕头市2010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三重管旋喷机

  • 台班
  • 广州市2010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管理制度建设

  • 、安全人员管理,包括:人员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培训与考核管理 4、系统建设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办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5、系统运维管理,包括: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存储介质管理规定、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规定等
  • 1项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8-04
查看价格

建设美丽新农村

  • 1、规格20m×5.72m 2、铝合金成品字体涂白色色氟碳漆(焊接) 3、1.2镀锌铁皮涂红色氟碳漆 4、1.2镀锌铁皮涂黄棕色氟碳漆
  • 1套
  • 3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9-03
查看价格

比赛专用地

  • 羽毛球专用地垫8套;
  • 1项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25
查看价格

比赛专用地

  • 乒乓球专用地垫8套
  • 1项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25
查看价格

建设管理

  • 费率
  • 111111%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5-17
查看价格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二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七条 列入计划的国家建设项目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征地手续。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所在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主持,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商定正确处理补偿、安置等事项。

城市和建制镇的城镇建设需要征用土地的,可由城乡建设部门根据批准的城市、建制镇建设规划,办理申报征用手续。

第八条 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

征用耕地(包括园地、养殖水塘——下同)二亩以下(含二亩),非耕地五亩以下(含五亩),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耕地二亩以上至五亩,非耕地五亩以上至二十亩,由市、地区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批准;征用耕地五亩以上,非耕地二十亩以上,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耕地一千亩以上,非耕地一万亩以上,由省人民政府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征用城市人口五十万人以上的城市郊区的土地,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八条规定,由市人民政府审查,省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批准的城市建设规划,进行成片建设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由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告,经省土地管理部门调查核实,省人民政府批准征地指标后,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办理征地事宜。

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常年固定蔬菜基地,不得征用;因国家建设的特殊需要,非征不可的,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补足新菜地后,才能使用。

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和申报征用的土地,不得超过省核定的年度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第九条 征用土地,用地单位应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一)土地补偿费。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城市郊区为年产值的五至六倍,其他地方为年产值的四至五倍。年产值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产量和国家牌价(按照征购和超购的实际比例)计算。征用非耕地的,其补偿费标准最高不超过耕地标准的二分之一,年产值以粮田计算。

(二)青苗补偿费。被征耕地上青苗的补偿标准为当季作物的产值;无苗的或协商征地方案后抢种作物的,不予补偿。

(三)地面附着物补偿费。被征土地上的树木和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予以折价补偿或迁建。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协商征地方案后抢种树木或抢建设施的,不予补偿。

第十条 征用耕地的,用地单位还应支付安置补助费。

需要付给安置补助费的人数,按征用面积与被征地单位原人均耕地之比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人的安置补助费,为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二至三倍。征用耕地每亩需安置的人数在四人以上的,其安置补助费总额最高不得超过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十倍。

给予安置补助费的,不安排招工。

第十一条 被征地单位收取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集体用于发展生产、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列入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或移作他用。土地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农业银行负责监督。

青苗或地面附着物属于个人的,补偿费付给个人。

第十二条 因耕地被征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应由所在乡、村安置,从事农业和其他各业生产。确实安置不完的剩余劳动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劳动部门批准,可用招工办法进行安置:

(一)被征耕地在城市、县城规划区内,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零点四亩的;

(二)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征用耕地的。

招工名额按被征耕地面积与原劳均耕地之比计算。用招工办法安置的劳动力,必须符合招工条件,实行合同制,主要安置在集体企事业单位。其户粮关系的迁转,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用招工办法安置劳动力的,其安置补助费付给招工单位,被征地单位不得索取。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征用耕地的,应向市、县农业部门交纳造地费;征用蔬菜基地的,应向市、县蔬菜主管部门交纳菜地建设费。造地费和菜地建设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四条 被征地单位的计税耕地被征用后,其农业税和粮食、农副产品购销指标应予调整,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五条 土地被征完的生产队,有条件的,可组织迁队、并队。土地被征完而不能迁队、并队的,其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农民,经所在市、县人民政府审查,市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批准,可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

迁队、并队或撤销建制的生产队,其集体所有的财产和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市、县农业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商定处理,用于组织生产和农民生活补助,不得私分。

第十六条 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水电等工程,需要移民的,由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凡按照本办法规定征用土地的,被征地单位应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签订征地协议,按期拨出被征用的土地,不得提出额外要求,妨碍和阻挠国家建设。

第十八条 征用一年还不使用的土地,除经原批准征地的机关同意延期使用的以外,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原用地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对收回的土地,可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有偿拨给其他符合征地条件的单位使用;或经原批准征地机关许可,暂借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种;国家建设需要时,应即无条件收回。

第十九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堆料场、运输通道或其他设施需要临时用地的,应在已征用的土地范围内解决。确实需要借用土地的,用地单位可提出借用数量和期限的申请,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借用二十亩以上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借用期一般不得超过二年,确实需要延长借用期限的,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借用期间,用地单位应按所借土地的年产值逐年予以补偿。在临时用地上不得兴建永久性建筑。工程竣工后,应负责恢复土地耕种条件,归还原单位。

第二十条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视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按照本章的规定办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投资兴办企事业,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比照本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耕种的国有土地,国家建设需要时,应予收回,不予补偿。有青苗的,付给青苗补偿费。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设需要使用城市市区和建制镇的国有土地和国营农、林、牧、渔场的国有土地的,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由城乡建设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经批准后划拨。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是一项基本国策。我省人多地少,土地特别珍贵。管理好城乡建设用地,制止乱占滥用土地,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国家建设用地、城乡集体单位建设用地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的管理。

本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三条 一切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包括农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承包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和违法转让。

农民对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承包地只有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第四条 省、地、市、县农业厅(局),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土地实行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土地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 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土地,由城乡建设部门按照批准的城镇规划,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在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服从城镇规划和规划管理。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国家建设用地、城乡集体单位建设用地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必须提出年度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指标,由省土地管理部门核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各项建设用地,都必须服从城乡建设规划,按规定办理征用、划拨、使用的审批手续。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四章 对违反用地管理行为的处置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

(一)国家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国有土地的,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土地使用权由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收回,在违法占用土地上兴建的建筑物予以没收或拆除,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二)集体单位或个人出卖国有土地(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国家已征用的土地、借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土地)的,交易无效,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已建建筑物的,予以没收或拆除;对出卖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三)单位或个人擅自侵占国有土地建房的,责令退还土地,所建房屋予以没收或拆除;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四)建设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买卖、变相买卖、租赁集体土地,未建建筑物的,没收非法所得,土地退还集体,并对双方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买卖、变相买卖、租赁蔬菜基地的,加倍罚款;已建建筑物的,其土地、建筑物及非法所得一并予以没收;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签订或拒不执行征地协议,影响被征地单位生产和农民生活或妨碍用地单位施工建设,使对方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并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或行政处分。

(六)超越审批权限擅自批准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无效,对审批人给予行政处分。

(七)建设单位借用临时用地到期不归还的,责令归还土地,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拒不归还的,处以每年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对主使人处以罚款。

(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经批准占用集体土地兴建建筑物的,限期拆除,退地还耕;不能拆除恢复耕种的,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超过批准面积兴建建筑物的,对超过部分按上述规定处罚;并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或给予行政处分。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土地批准手续,以土地入股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搞联营企业建房的,处以罚款。

(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出卖、出租的,交易无效,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

(十一)农民侵占集体土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房屋不能拆除的,处以罚款;超过批准的宅基地面积建房的,对超过部分处以罚款。

(十二)农民在自留地、承包地上毁田打坯、烧砖瓦的,责令还耕,并可处以罚款。

(十三)城镇居民、农村非农业户侵占或购买集体土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已建房屋不能拆除的,予以没收,或处以罚款。

(十四)国家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权,非法占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房屋不能拆除的,予以没收,或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十一)、(十三)、(十四)项中的罚款数额,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其余各项中对主使人、直接责任者、当事人的罚款数额,最高不超过其本人六个月的收入。

第三十二条 对违法单位的经济制裁,由所在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工的经济制裁,由所在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决定和执行,违法者所在单位负责督促;处以没收建筑物的,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民、非农业户的经济制裁,由乡(镇)人民政府决定和执行,并报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工的行政处分,由所在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提出意见,由主管单位决定和执行。

第三十三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支付的罚款和经济赔偿,应从本单位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经费包干结余或单位预算外资金中支付,不得列入生产成本、事业费、行政费或摊入基本建设投资。主管部门和银行负责监督。

第三十四条 以上各项罚、没收入,由处罚执行机关收取,交市、县财政部门。

第三十五条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决定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卖国有土地骗取非法所得的;

(二)为首策划出卖集体土地,破坏集体生产的;

(三)在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土地等非法活动中进行投机倒把的;

(四)在征用、划拨土地过程中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的;

(五)在征用土地或处理违反用地管理行为过程中,煽动闹事,破坏公共秩序的。

第三十七条 对本办法公布以前发生的违反用地管理办法的行为,分别由省、地、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时的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对抗拒者应从严处理。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省其他有关建设用地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修正)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文献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格式:pdf

大小:11KB

页数: 6页

山东省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管理办法 (试行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促进城乡 用地布局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 土地管理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以下简称挂钩 ),是指经国土 资源部批准的县 (市、区 )人民政府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农用地的农村 建设用地地块 (即拆旧地块 )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 (即建新地块 )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 区(以下简称项目区,包括建新区和拆旧区 ),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实现项目区 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 第三条 挂钩实施过程中,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拆旧地块 复垦为农用地的数量

成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 成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

成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

格式:pdf

大小:11KB

页数: 3页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知 成国土资发〔 2008〕 356号 2008-07-17 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与集中使用,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 2004〕 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 2006〕3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 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 2005〕207号)和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 (试行)》(成委发〔 2008〕 1号)等法律、法

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简介

文件全文

浙江省水文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

(2003年8月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58号公布 根据2005年11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03号公布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等7件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1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公布 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等14件规章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管理,发挥水文工作在防汛防旱、水资源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文站网建设与管理,水文水资源监测、评价,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水文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将水文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水文工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其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第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文工作,其所属的水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水文行业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五条 水文资料的获得、应用及相关工作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

第六条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全省水文发展规划。省水文发展规划由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设区的市,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省水文发展规划及本市水资源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文发展规划,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章 水文站网建设与管理

第七条 省水文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全省水文发展规划,根据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原则,制订全省水文站网布局规划,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全省水文站网布局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省水文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河流水情变化,对水文站网布局规划适时作出调整,并按前款规定报经批准。

水文站的设立、裁撤、迁移、改级必须符合国家和省水文站网布局规划。

第八条 水文站网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国家基本水文站的设立、裁撤、迁移、改级,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全省水文站网布局规划要求以及国家标准审批。其中,国家重要水文站的设立、裁撤、迁移、改级,按照国家规定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 国家基本水文站的建设由所在地的县(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水文管理机构负责指导。

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以及其他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单位应当设立水文测站,并纳入全省水文站网管理。

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当设立水文测报设施。

第十条 报告雨情、水情、旱情、水质、蒸发、潮位等水文信息的水情站,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根据防汛防旱需要布设,并与水文测站布局相衔接,实行分级管理。

有关单位因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工程运行管理等需要而设立水文测站,应当避免与国家基本水文站重复;水文测站的有关情况,应当报所在地县水文管理机构备案,并纳入水文行业管理。

第十一条 各级水文机构应当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从事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三章 水文水资源监测与评价

第十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对江河湖库等各种水体的水文、水资源状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价。

第十三条 各类水文测站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好水文、水资源监测,保证测报质量。

第十四条 水文测验单位在通航河道中进行水文测验作业时,应当设置警示标志。

非水文测验船只在通过正在进行水文测验的河段时,应当减速并避开水文测验仪器。

第十五条 水文专用技术装备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水文计量器具应当依法定期检定。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有效期的水文计量器具不得使用。

第十六条 各类水文测站的水文水资源监测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整编,连同原始资料按照规定报送指定的市水文机构审查后,由省水文机构统一复审、验收、汇编和保存。

省水文机构应当妥善存储和保管水文水资源资料。

第十七条 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公共资源共享”的原则,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水文资料。属于国家秘密的水文资料,其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执行。

科研、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等使用的水文水资源资料,必须经市级以上水文机构技术审定。

第十八条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跨行政区域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

全省性的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及其成果,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并审定。

第十九条 凡从事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证书》。

第四章 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

第二十条 各级水文机构应当根据防汛减灾和经济建设需要,及时准确收集、传递水文情报,提供水文预报和灾害性洪水警报以及水资源情况报告。

有水文预报任务的水文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编制水文预报方案,及时、准确地做好水文预报。

第二十一条 国家基本水文站、重要水利枢纽以及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应当建立自动测报系统,其采集的实时水文资料,应当纳入全省水情信息网络。

第二十二条 气象、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防汛指挥机构提供防汛防旱的实时水文信息和要素预报。电信部门应当保障水文情报预报和灾害性警报等水文信息的传递畅通。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防汛救灾要求,及时播发、刊登水文情报预报信息。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省统一布局的水文站网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按照隶属关系分别列入省、市、县财政预算。

库容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或者重要水利枢纽设立的水文测站或者水文测报设施,其建设和运行费用由投资建设管理单位承担。

水利基本建设经费、水资源费、防汛费中应当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水文站网技术改造和恢复因自然灾害造成毁坏的水文设施。

第二十四条 确因重大工程建设或者实施城市规划需要,经批准迁建、改建水文站或者水文设施的,应当按照水文设施建设标准先建后拆。迁建、改建费用以及增加的运行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不得擅自迁建、改建水文站或者水文设施。

第二十五条 水文测报设施及其附属建筑物、专用道路、码头、测验作业的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报、审批,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六条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划定水文测验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公告,并设立保护标志:

(一)水文测验河段保护区范围:纵向测验断面上、下游各50~300米;采用比降面积法测流的,测验断面上、下游各500米;横向测验断面根据设站标准洪水位确定;

(二)雨量、蒸发等观测场保护区范围:观测场所以外周围20米;

(三)潮水位测验设施保护区范围:测验设施以外水域150米。

第二十七条 水文测验设施、观测标志、观测场地、专用道路、仪器设备、测船码头、观测井、传输水文情报的通信设施等水文监测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干扰或者擅自移动。

第二十八条 在水文测验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种植高杆作物、堆放物料,建造房屋、码头等建筑物;

(二)在保护河段内取土、采石、淘金、挖沙、爆破、开沟、停靠船舶、倾倒废弃物以及其他改变河道水流特性等影响水文测验的活动;

(三)其他对水文测验作业或者采集水文水资源资料有影响的活动。

保护区以外建造建筑物,种植林木的,其高度不得大于其与观测场周边距离的2倍。

在水文测验过河设施、测验断面、观测场上空架设线路的,应当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非水文测验船只未减速并避开水文测验仪器,造成水文测验仪器损坏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赔偿损失,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经批准同意迁建、改建,但未先建后拆的,由省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在规定的期间内建成,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拆毁水文站或者水文设施的,由省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在规定的期间内恢复或者异地重建,并可以对有关行为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侵占、毁坏水文监测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建造房屋、码头等建筑物,从事取土、采石、淘金、挖沙、爆破、开沟等活动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倾倒废弃物、种植高杆作物、堆放物料的,责令其限期清除,可以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其他改变河道水流特性等影响水文测验或者采集水文水资源资料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对林木依法予以砍伐,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未经技术审定的水文资料用于科研、工程设计、工程建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保密规定使用水文资料,按照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证书而从事水文、水资源评价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水文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主管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水文站的裁撤、迁移、改级,不按规定报批的;

(二)不按照规定汇交水文资料的;

(三)故意延误、漏测、虚报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伪造水文资料的;

(四)未经授权,擅自向社会发布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的;

(五)向外单位提供未经审查或者审定的水文资料的;

(六)丢失水文资料,造成损失的;

(七)其他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水文站网:是指在一定地区,按照一定原则,由适当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水资源资料收集系统。

水文测站包括流量站、水质站、水(潮)位站、水库站、堰闸站、泥沙站、雨量站、蒸发站、地下水观测站和水文试验站等。

(二)水文水资源监测:是指通过水文站网监测江河、湖泊、水库、取排水渠道的水位、水量、水质、泥沙、冰情和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渠道的水量水质,以及降水量、蒸发量、河道地形和滨海地形等,并进行相应计算和分析。

(三)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评定。

(四)水文情报: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和其他水体的水文及有关要素现时情况的报告。

(五)水文预报:是指根据前期或者现时已出现的水文、气象等信息,运用水文学、气象学、水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水文情报作出定量或者定性的预报。

(六)洪水警报:是指出现或者即将发生洪水灾害时,为了减免生命财产遭受损失而发出的告急报告。

第三十八条 地下水的勘察、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的监测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海洋水文站的管理由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100433B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简介

办法全文

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2011年修正本)

(2005年11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06号公布 根据2011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公布 自2011年12月3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浙江省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等14件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城市规划区内种植和养护树木花草等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和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城市绿化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绿化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水平。

第四条 省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协调全省城乡绿化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城市规划区的城市绿化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绿化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主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绿化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建制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镇绿化工作。

第五条 城市中的任何单位和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植树或者其他绿化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损害、破坏城市绿地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乡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节约土地为原则,合理安排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并根据当地的现状特点,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自然、人文条件,合理配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其绿化用地指标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化规划指标。

第八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包括:绿地现状分析与评价;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期限和目标;确定绿地指标、各类绿地布局、城市绿线、生物(植物)多样性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实施措施等内容。

第九条 城市绿地建设必须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确定的指标审批建设工程项目规划方案,确保城市绿化用地面积。

第十条 城市绿地工程的设计,应当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城市绿地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其中公园绿地的植物种植面积不得低于绿地面积的70%。

第十一条 城市公园绿地、风景林地、城市道路、河道绿地等绿地工程的设计方案,依法报市、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应技术规范和标准,审查绿地工程的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时,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建设项目附属绿地工程的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加审查。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已经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组织实施,在每年度的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城市道路和江河湖岸绿化等建设、维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 城市绿地工程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绿地工程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生物多样性要求、绿地率以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等进行技术指导,并对绿地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建设方式等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应当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 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住宅区开发建设项目,其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包括配套的绿化建设投资。

与建设项目相配套的城市绿地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并统一安排施工,在不迟于主体工程建成后第一个绿化季节完成。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企业等单位和个人发展立体绿化(包括屋顶和墙面绿化),具体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制订,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绿地,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负责养护管理;单位附属绿地及其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由该单位负责养护管理;生产绿地由其经营单位养护管理;居住区绿地由物业公司或者社区组织负责养护管理。

城市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树木花草繁茂和绿化设施的完好。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绿化用地和已建绿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确需占用或者改变的,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占用或者改变绿地的,实行就近易地绿化,并按照规定缴纳绿化补偿费。

因建设等特殊原因,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地的,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办理临时占用手续,并限期恢复原状;其中涉及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涉及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绿地,造成损失的,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绿化补偿费。

第十九条 在城市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设立广告牌等,必须向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持营业执照在公园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园绿地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禁止下列损坏城市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一)依树盖房、搭棚、架设天线;

(二)在绿地内放牧、堆物、倾倒废弃物;

(三)进入设有明示禁止标志的绿地;

(四)破坏草坪、绿篱、花卉、树木、植被;

(五)其他损坏城市绿地和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管护的树木归国家所有;单位内自行种植的树木,归该单位所有;居住区的树木,归该居住区业主所有;私人宅院自费种植、管护的树木,归个人所有。

鼓励单位和个人种植树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绿化补偿费中适当补助单位和个人种植树木。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城市中的树木,确需砍伐、移植的,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应当补植、移植树木。造成损失的,应当向树木所有者依法赔偿损失;对城市绿地资源有损害的,还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绿化补偿费。

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树木危及城市交通、管线安全,必须修剪或者砍伐树木的,交通、管线等管理单位可以先行合理处置,但应当在48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绿地管理单位补办相关手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因公共设施建设或管理工作需要,确需砍伐树木的,应当在其影响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城市新设管线应当尽量避让现有树木;确实无法避让的,在设计和施工前,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保护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行道树管护单位定期对行道树进行修剪,交通、管线等管理单位有义务予以配合。

因城市交通、管线等建设需要临时修剪树木的,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进行修剪。修剪等有关具体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第二十四条 城市中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为古树。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者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为名木。

古树名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公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古树名木档案、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实行统一管理、分别养护。单位管界和私人庭院内的古树名木,分别由该单位和居民负责养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砍伐或者擅自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原因需要迁移的,必须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绿化补偿费的收缴标准,由省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绿化补偿费实行专款专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用于城市绿地建设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绿化补偿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绿化补偿费使用情况应当于每年度末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还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公众的监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城市各类绿地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进行绿地工程设计、施工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设计或者施工,并可以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后,但未按照规定期限完成与主体工程相配套的绿地工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完成,并可以对建设单位处绿化工程投资额l倍以下的罚款;工程项目完成后,绿化用地面积未达到审定比例的,责令限期补足,并按照不足的绿化用地面积,处绿化补偿费3至5倍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违法占用或者改变绿地使用性质以及临时占用绿化用地超过批准时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处所占绿化用地面积的绿化补偿费1至3倍的罚款。

第三十条 未经同意擅自在城市公园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或者设立广告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迁出、拆除,并可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公园绿地范围内从事商业服务摊点或者广告经营等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公园绿地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设点申请批准文件,并可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处树木价值1至5倍的罚款:

(一)擅自修剪、移植、砍伐城市树木的;

(二)擅自砍伐、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疏忽大意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损伤或者死亡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可以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未设建制镇的独立工矿区的绿地建设,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8月20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64号)同时废止。

2100433B

查看详情

浙江省城乡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简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土地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是一项基本国策。我省人多地少,土地特别珍贵。管理好城乡建设用地,制止乱占滥用土地,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国家建设用地、城乡集体单位建设用地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的管理。

第三条 一切国有土地、集体所有土地(包括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承包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和违法转让。社员对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承包地只有按照规定用途使用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第四条 省、地、市、县农业厅(局),是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职能部门,对辖区内土地实行管理。城市市区和建制镇的国有土地,由城乡建设部门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对辖区内土地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 县、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国家建设用地、城乡集体单位建设用地和农村私人建房用地,必须提出年度建设用地的规划和控制指标,由省土地管理部门核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各项建设用地,都必须服从城乡建设规划,按规定办理征用、划拨、使用的审批手续。

第二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六条 列入计划的国家建设项目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必须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征地手续。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由所在县、市土地管理部门主持,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单位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商定正确处理补偿、安置等事项。

城市和建制镇的市政建设需要征用土地的,可由城乡建设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城市、建制镇建设规划,统一办理申报征用手续。

第七条 征用土地的审批权限:

征用耕地(包括园地、养殖水塘——下同)一亩以下(含一亩),非耕地三亩以下(含三亩),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耕地一亩以上至二亩,非耕地三亩以上至五亩,由地、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耕地二亩以上,非耕地五亩以上,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省人民政府批准;征用耕地一千亩以上,非耕地一万亩以上,由省人民政府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征用杭州市郊区的土地,由市人民政府审查,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常年固定蔬菜基地,不得征用;因国家建设的特殊需要,非征不可的,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补足新菜地后,才能使用。

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和申报征用的土地,不得超过省核定的年度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第八条 征用土地,用地单位应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地面附着物补偿费。

(一)土地补偿费。征用耕地的补偿标准,省辖市的郊区为年产值的六倍,地辖市和地区行署所在地的郊区为年产值的五倍,其他地方为年产值的四倍。年产值按该耕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产量和国家牌价(按照征购和超购的实际比例)计算。征用非耕地的,其补偿费标准最高不超过耕地标准的二分之一,年产值以粮田计算。

(二)青苗补偿费。被征耕地上青苗的补偿标准为当季作物的产值;无苗的或协商征地方案后抢种作物的,不予补偿。

(三)地面附着物补偿。被征土地上的树木和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予以折价补偿或迁建。补偿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规定。协商征地方案后抢种树木或抢建设施的,不予补偿。

第九条 征用耕地的,用地单位还应支付安置补助费。

需要付给安置补助费的人数,按征用面积与被征地单位原人均耕地之比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人的安置补助费,为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二至三倍。但是,征用耕地每亩需安置的人数在四人以上的,其安置补助费总额最高不得超过被征耕地每亩年产值的十倍。

给予安置补助费的,不安排招工。

第十条 被征地单位收取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集体用于发展生产、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出现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列入社员集体收益分配或移作他用。土地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和农业银行负责监督。

青苗或地面附着物属于个人的,补偿费付给个人。

第十一条 因耕地被征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应由所在社队安置,从事农业、工副业生产。确实安置不完的剩余劳动力,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用招工办法进行安置:

(一)被征耕地在省辖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零点四亩的;

(二)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征用耕地的。

招工名额按被征耕地面积与原劳均耕地之比计算。用招工办法安置的劳动力,必须符合招工条件,主要安置在集体企事业单位。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和劳动部门应积极协助安置。经批准招工人员户粮关系的迁转,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理。

用招工办法安置劳动力的,其安置补助费付给招工单位,被征地单位不得索取。

第十二条 被征地单位的计税耕地被征用后,其农业税和粮食、农副产品购销指标的调整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 土地被征完的生产队,有条件的,可组织迁队、并队。土地被征完而不能迁队、并队的,其不符合招工条件的农民,经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审查,地区行署、市人民政府批准,可就地转为非农业人口。

迁队、并队或撤销建制的生产队,其集体所有的财产和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由县、市农业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与有关社队商定处理,用于组织生产和社员生活补助,不得私分。

第十四条 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水电等工程,需要移民的,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凡按照本办法规定征用土地的,被征地单位应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签订征地协议,按期拨出被征用的土地,不得提出额外要求,妨碍和阻挠国家建设。

第十六条 征用一年还不使用的土地,除经原批准征地的机关同意延期使用的以外,所在县、市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原用地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对收回的土地,可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有偿拨给其他符合征地条件的单位使用;或经原批准征地机关许可,暂借给生产队耕种;国家建设需要时,应即无条件收回。

第十七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堆料场、运输通道或其他设施需要临时用地的,应在已征用的土地范围内解决。确实需要借用土地的,用地单位可提出借用数量和期限的申请,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借用二十亩以上的,由省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借用期一般不得超过二年,确实需要延长借用期限的,报原批准机关审批。借用期间,用地单位应按所借土地的年产值逐年予以补偿。在临时用地上不得兴建永久性建筑。工程竣工后,应负责恢复土地耕种条件,归还原单位。

第十八条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视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按照本章的规定办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投资兴办企事业,需要使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比照本章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农村社队长期耕种的国有土地,国家建设需要时,应予收回,不予补偿。有青苗的,可付给青苗补偿费。

第二十条 国家建设需要使用城市市区和建制镇的国有土地和国营农、林、牧、渔场的国有土地的,按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由城乡建设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经批准后划拨。

第三章 农村建设用地

第二十一条 农村的集镇和村庄,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要求,制定村镇建设规划。

规划要经村民大会(或生产大队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审查,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尽量利用现有旧房宅基地、空地、荒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农村集体建设(包括兴建、扩建社队企业、事业、公用设施)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办理申报、批准手续;其用地的审批权限,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办理。

农村兴建小型农田水利、简易公路等设施需要使用土地的,其用地审批手续由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调整农业税和粮食、农副产品的购销指标。

第二十三条 严格控制砖瓦窑和砖瓦窑的用地。县、市人民政府对砖瓦窑要认真进行清理。凡属盲目发展、滥占耕地的,应一律取缔,责令退地还耕。对准许其继续生产的砖瓦窑,应在保证水土不流失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不宜种植的山丘、土坡取土,并同造地结合起来,不得占用耕地。严禁在河堤、海塘、路基取土。对已被占用的耕地,应有恢复种植或用于其他生产的切实措施。新建砖瓦窑应一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违者,责令拆除,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农村私人建房,应服从村镇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宅基地、空地、坡地、荒地等非耕地。任何人不得违反村镇规划,擅自占地建房。

要搞好农村住房设计,提倡盖楼房,严格限制宅基地面积。

农村私人建房宅基地面积标准,专业户和非农业个体经营户的生产和商业性房屋建设用地的面积标准,由县、市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实施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农村私人建房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或生产大队)申请,经村民大会(或生产大队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使用非耕地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审批,报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使用耕地的,经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同意,报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审查,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农村私人建房占用耕地,不得超过省核定的年度建房用地控制指标。

第二十五条 回乡落户的退休、退职、离休职工、干部、军人和其他人员的建房用地,列入村镇建设规划,与社员同等对待。

回乡定居的华侨和港澳同胞、外籍华人的建房用地,以及侨眷用侨汇建房的用地,由县、市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第二十六条 社员迁居并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由生产队收回。

出卖、出租房屋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经村民委员会同意调剂宅基地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改造旧村、建设新村腾出多余宅基地用于农业生产的,可比照新开荒地,免征农业税五年。

第二十八条 禁止占用耕地建坟。积极提倡火葬、深埋,利用山地等非耕地建设公墓,但不得破坏山林。

第四章 对违反用地管理行为的处置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分别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分:

(一)国家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国有土地的,没收出卖出租一方的非法所得,土地使用权由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收回,在违法占用土地上兴建的建筑物予以没收或拆除,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二)集体单位或个人盗卖国有土地(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国家已征用的土地、借给社队耕种的国有土地)的,交易无效,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已建建筑物的,予以没收或拆除;对盗卖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三)单位或个人擅自侵占国有土地建房的,责令退还土地,所建房屋予以没收或拆除;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四)建设单位与农村社队买卖、变相买卖、租赁集体土地,未建建筑物的,没收非法所得,土地退还集体,并对双方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买卖、变相买卖、租赁蔬菜基地的,加倍罚款;已建建筑物的,其土地、建筑物及非法所得一并予以没收;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签订或拒不执行征地协议,影响被征地单位生产和社员生活或妨碍用地单位施工建设,使对方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并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或行政处分。

(六)超越审批权限擅自批准征用、划拨土地的,审批无效,对审批人给予行政处分。

(七)建设单位借用临时用地到期不归还的,责令归还土地,赔偿对方的经济损失;拒不归还的,处以每年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对主使人处以罚款。

(八)农村社队(包括社队企业)未经批准占用集体土地兴建建筑物的,限期拆除,退地还耕;不能拆除恢复耕种的,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超过批准面积兴建建筑物的,对超过部分按上述规定处罚;并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或给予行政处分。

(九)农村社队以土地入股,与全民所有制单位或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搞联营企业建房的,入股土地收归国有,违法收入予以没收,并对各方责任者处以罚款,或给予行政处分。

(十)农村社队占用集体土地建房出卖、出租的,交易无效,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处以每亩五千元至一万元的罚款,并对双方主使人和直接责任者处以罚款。

(十一)农村社员侵占集体土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房屋不能拆除的,处以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五元的罚款;超过批准的宅基地面积建房的,对超过部分按上述规定处罚。

(十二)农村社员在自留地、承包地上毁田打坯、烧砖瓦的,责令还耕,并可处以罚款。

(十三)城镇居民、农村非农业户侵占或购买集体土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已建房屋不能拆除的,予以没收,或处以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五元的罚款。

(十四)国家工作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利用职权,非法占地建房的,责令拆除,退还土地;房屋不能拆除的,予以没收,或处以每平方米十元至二十五元的罚款;并可给予行政处分。

以上各项中,除(十一)、(十三)、(十四)项已有规定的以外,对主使人、直接责任者、当事人的罚款数额,最高不超过其本人六个月的收入。

第三十条 对违法单位的经济制裁,由所在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提出,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督促。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工的经济制裁,由所在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决定和执行,违法者所在单位负责督促;处以没收建筑物的,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社员、非农业户的经济制裁,由乡(镇)人民政府(或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决定和执行,并报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工的行政处分,由所在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或城乡建设部门提出,按照干部、职工的管理权限,由主管单位决定和执行。

第三十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支付的罚款和经济赔偿,应从本单位企业基金、利润留成、经费包干结余或单位预算外资金中支付,不得列入生产成本、事业费、行政费或摊入基本建设投资。主管部门和银行负责监督。

第三十二条 以上各项罚、没收入,由处罚执行机关收取,交县、市财政部门。

第三十三条 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决定处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卖国有土地骗取非法所得的;

(二)为首策划出卖集体土地,破坏集体生产的;

(三)在买卖、变相买卖、租赁土地等非法活动中进行投机倒把的;

(四)在征用、划拨土地过程中贪污、受贿、敲诈勒索的;

(五)在征用土地或处理违反用地管理行为过程中,煽动闹事,破坏公共秩序的。

第三十五条 对本办法公布以前发生的违反用地管理办法的行为,分别由省、地、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当时的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对抗拒者应从严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省其他有关建设用地管理的法规,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