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宣传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意义,于1986年9月23日发行的,志号为T.111的特种邮票。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邮票全套3枚,分别描绘了木兰科植物圆叶玉兰、巴东木莲、长蕊木兰的形象;小型张1枚,描绘了木兰科植物大果木莲和华盖木的形象。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基本信息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制票参数

志号

T.111

背面刷胶

[G]

印制厂

北京邮票厂

印刷版别

影写版

设计者

赵秀焕

发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规格

整张枚数

齿孔度数

3-1

圆叶玉兰

8分

1237.15万枚

40mm×30mm

50(5×10)

P11×11.5

3-2

巴东木莲

8分

1200.65万枚

40mm×30mm

50(5×10)

P11×11.5

3-3

长蕊木兰

70分

774.15万枚

40mm×30mm

50(5×10)

P11×11.5

(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紫玉兰

  • Ф10公分
  • 西安海川
  • 9%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白玉兰

  • Ф10公分
  • 西安海川
  • 9%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白玉兰

  • Ф12公分
  • 西安海川
  • 9%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白玉兰

  • 株高220-250cm,冠幅100cm
  • 韶顺然花木场
  • 9%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白玉兰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9%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云南拟单性木兰

  • 【米径】7,自然高300-350,枝下高150-200,冠幅150-200,土球直径40,地苗
  • 深圳市202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云南拟单性木兰

  • 【米径】15,自然高450-550,枝下高200-220,冠幅200-250,土球直径80,地苗
  • 深圳市202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云南拟单性木兰

  • 【米径】5,自然高300-350,枝下高150-200,冠幅100-150,土球直径40,地苗
  •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云南拟单性木兰

  • 【米径】9,自然高350-450,枝下高200-250,冠幅200-250,土球直径50,地苗
  • 深圳市202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云南拟单性木兰

  • 【米径】5,自然高300-350,枝下高150-200,冠幅100-150,土球直径40,地苗
  • 深圳市2021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植物补光灯

  • 植物补光灯
  • 5台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29
查看价格

木兰2

  • 特制东南亚印茄
  • 110m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6-06
查看价格

仿真植物:绿萝

  • 仿真植物
  • 200m²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6-20
查看价格

植物

  • 植物
  • 1m²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2-07-23
查看价格

木兰

  • -
  • 6株
  • 3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27
查看价格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邮票赏析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国画传统技法中的工笔重彩表现手法,精微细致地描绘了圆叶玉兰、巴东木莲、长蕊木兰、大果木莲和华盖木五种花卉形象,民族风格浓郁,形象鲜明准确,既符合花卉本身具有的科学性,又给人种自然逼真的艺术感受,雅俗共赏。在色彩运用方面,3枚邮票图案大量采用了白、绿、蓝、灰等色彩,基本上呈冷色调,和小型张的暖色调相互呼应,又各具特色,形成一套姿态万千、立体感较强的花卉组画,耐人观赏。

第一枚邮票图案以淡蓝色为背景,突出了圆叶玉兰那火红火红的花蕊。

第二枚邮票图案以淡绿色为背景,烘托了巴东木莲那晶莹如玉般的俏丽花朵。

第三枚邮票图案以淡紫色为背景,突出表现了长蕊木兰那文雅、潇洒的风姿。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票面图案

《圆叶玉兰》(3-1),图案描绘了木兰科植物圆叶玉兰的形象。画面右上角标有“圆叶玉兰”及其拉丁文学名“Magnolia sinensis”。

《巴东木莲》(3-2),图案是木兰科植物巴东木莲的形象。画面右下角标有“巴东木莲“及其拉丁文学名“Manglietia Patungensis”。

《长蕊木兰》(3-3),图案描绘了木兰科植物长蕊木兰的形象。画面左下角标有“长蕊木兰”及其拉丁文学名“Alcimandra Cathcartii”。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发行背景

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比较原始的科,对研究植物分类系统非常重要。木兰为观赏植物,其果实可以入药,它优美的花型、丰富的色彩、芬芳的花味和硕大的花朵,早已驰名世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庭园绿化树种。木兰科植物中有几种珍稀品种,仅分布在中国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湖北、湖南等省,为中国所特有。由于这些品种数量稀少,又具有优良木材、制作香料和药用等多种效益,因此,在原始森林中,它们首先遭受滥伐破坏,多数种类已经罕稀濒危,有些种类已经灭绝,被公认为世界珍稀濒危植物。

因木兰科植物中有的属珍稀,有的属濒危,故按照中国木兰科植物专家刘玉壶先生的建议,这套邮票定名为《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

1986年9月23日,为了宣传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特种邮票,全套3枚。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收录情况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邮票及小型张被收录进以下集邮书籍中:

国家

书名

页码

编号

参考资料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13)》

91

-

中国

《中国邮票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295-296

-

中国

《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

79

2175-2178

美国

《Scott 2008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即《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

353

2045-2048

德国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即《米歇尔邮票目录》)

376

2086-2089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真伪鉴别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小型张的设计和印制都很精美,受到广大集邮者的喜爱,供不应求,有些不法分子便利用T.111M真品原色、原大翻拍制版印制的图录或纪念张,经过打齿孔,假冒真品出售,欺骗没有鉴别邮品真伪经验的集邮者。

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鉴别T.111M的真伪:

1.看纸质

T.111M真品采用邮票纸印制,纸质坚挺,吸墨性能好。伪品采用铜版纸印制,纸质光滑松软。

2.看背胶

T.111M真品刷有背胶,胶面薄而均匀。伪品无背胶,纸面呈铜版纸光滑明亮的特征。

3.看版别和刷色

T.111M真品采用影写版印制,刷色纯正丰富,色彩逼真鲜明,邮票图案和文字清晰,用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面值“2元”和木兰科植物的拉丁文名均用黑色油墨印制,字迹清晰,呈影写版所特有的网点;小型张边饰上的图文用银灰墨专版印制,均很清晰。伪品采用胶印,刷色不够纯正,色彩偏黄。用高倍放大镜进行观察,邮票图案、文字和边饰上的图文均有印刷网点,文字笔画模糊不清,伪品与真品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4.用鉴伪仪鉴别

在鉴伪仪的紫光灯照射下,T.111M真品中的花朵呈现荧光,纸面呈紫红色,而伪品无荧光出现,纸面呈亮白色。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版本信息

1986年9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在发行《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的同时,又发行了1枚小型张。

《大果木莲·华盖木》(小型张),图案描绘了木兰科植物大果木莲和华盖木的动人形象。大果木莲和华盖木犹如木兰科植物中的“熊猫”,最为珍贵,小型张采用这两个品种作图案,借此强调“珍稀濒危”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极切合题意要求。这枚小型张的画面以淡黄色为背景,突出了大果木莲和华盖木这两种花卉的雍容华赞和珍稀。它们的花外红如胭脂,内黄如雏鹅;叶子碧绿而洒脱,烘托出了的端庄、美丽,宛若新荷凌波。画面上端标有“大果木莲“及其拉丁文学名“ Manglietia grandis”、“华盖木”及其拉丁文学名“Manglietiastrum Sinicum”,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这枚小型张将邮票图案置于左半边,而在右半边中心位置绘有一幅木兰科植物纹样,纹样下端标有“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九个字,既突出了画面主题,也产生了装饰小型张的艺术效果。

邮票志号

T.111M

图名

大果木莲·华盖木

英文名称

Rare Magnolia liliflora(Souvenir Sheet)

面值

2元

背面刷胶

[G]

发行量

420.28万枚

印刷版别

影写版

规格

62mm×52mm

设计者

赵秀焕

整张规格

132mm×70mm

印制厂

北京邮票厂

齿孔度数

P11.5

(参考资料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荣誉表彰

1987年,《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被评为“1986年最佳邮票”,得票98592张。 2100433B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木兰科植物文献

浙西南山地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及园林评价 浙西南山地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及园林评价

浙西南山地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及园林评价

格式:pdf

大小:60KB

页数: 1页

介绍了浙西南山地野生花卉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的9种木兰科野生植物,包括乳源木莲、天目木兰、凹叶厚朴、天女花、景宁木兰、黄山木兰、深山含笑、野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从园林观赏角度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一资源提供资料。

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的分布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的分布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的分布及其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60KB

页数: 2页

介绍了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对其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应用的仅有荷花玉兰、紫玉兰、白玉兰、含笑等少数树种,具有很大的园林应用发展空间,并由此提出了木兰科植物推广应用的建议。

【珍稀濒危植物】百岁兰

百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又名百岁叶、千岁兰、二叶树,是单种科百岁兰科百岁兰属的唯一品种,系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状木本植物,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哥拉与纳米布沙漠。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植物,被国际植物学会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一。

最早发现于1859年9月3日,由奥地利探险家Friedrich Martin Joseph Welwitsch发现于安哥拉的沙漠之中。茎短,两片叶。雌雄异株。叶上的气孔会吸收大气中的水汽,根极长,可达3米至10米,以吸收地下水。由于是裸子植物演化成为被子植物的过渡环节(详细请参见买麻藤纲),具有高度学术价值。具有强烈的直根性,主根一但受伤,将非常容易死亡,根又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

一生只有两片叶子,不凋不谢,其叶子寿命为植物界中最长,在原产地可达3000年之久,故此得名。原产地为气候炎热、极为干旱的多石沙漠,枯竭的河床或沿海岸的沙漠,所以根极长,可达30米。雌雄异株,雌株有大的雌球果,雄株有雄花。一般的雌株可以结60到100个雌球果,种子可以达到10000粒。种子有纸状翼,靠强风散播,但发芽率极低。百岁兰具有强烈的直根性,主根一旦死亡,将非常容易死亡,根又极长,人工栽培十分困难,目前在我国存活的植株不过3~5株,亲眼目睹过这种植株的人也屈指可数。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植物复壮与保育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以珍稀濒危植物保育为主题,介绍了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群落衰退特征,采用热成像技术结合生物学常规观测方法,研发出沙冬青衰退非损伤诊断技术,对其生长状态进行了评价分级。通过课题组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沙冬青、霸王平茬复壮和扦插育苗技术、四合木平茬技术,发布了沙冬青平茬技术规程,揭示了平茬对沙冬青和霸王生长、生理特性、抗逆性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了西鄂尔多斯地区主要珍稀濒危植物灌丛固碳能力及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固碳潜力。本书是课题组成员多年来所取得的相关研究结果的系统总结,对于提高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拯救水平,为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践指导与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地区其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实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0~2030年)具有指导意义。

查看详情

珍稀濒危植物复壮与保育技术图书目录

前言

1 绪论 1

1.1 珍稀濒危植物保育重要性 1

1.2 珍稀濒危植物研究现状 2

1.2.1 四合木繁育、更新、复壮研究现状 3

1.2.2 霸王繁育、更新、复壮研究现状 6

1.2.3 沙冬青繁育、更新、复壮研究现状 7

2 沙冬青群落退化特征及其非损伤诊断技术 10

2.1 研究区概况 10

2.2 沙冬青退化阶段划分 16

2.2.1 沙冬青退化阶段划分依据 16

2.2.2 植被调查与指标测定 17

2.2.3 沙冬青群落物种组成 18

2.2.4 沙冬青群落生活型组成 20

2.2.5 沙冬青群落盖度变化 21

2.2.6 沙冬青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 21

2.2.7 沙冬青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 22

2.2.8 沙冬青群落相似性 23

2.2.9 沙冬青群落土壤特性 23

2.3 沙冬青衰退等级非损伤诊断技术 36

2.3.1 沙冬青衰退等级的划分 37

2.3.2 植被表面温度的获取 38

2.3.3 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 38

2.3.4 不同衰退等级沙冬青生理生态特征 39

2.3.5 沙冬青蒸腾扩散系数与光合参数回归模型 46

小结 47

3 沙冬青平茬复壮技术 48

3.1 留茬高度对沙冬青生长特性的影响 49

3.1.1 样地设置与平茬 49

3.1.2 生长特性指标测定 49

3.1.3 不同留茬高度沙冬青高度生长对比 50

3.1.4 不同留茬高度沙冬青新枝数量对比 50

3.1.5 不同留茬高度沙冬青生长量对比 51

3.1.6 同一灌丛不同留茬高度对生长的影响 52

3.2 平茬枝条粗度对沙冬青生长特性的影响 54

3.2.1 平茬沙冬青次年生枝条生长状况 54

3.2.2 不同平茬粗度对萌蘖枝条长度的影响 54

3.2.3 不同平茬粗度对萌蘖枝条基径的影响 55

3.3 茬口涂抹油漆处理对沙冬青生长特性的影响 56

3.4 平茬对沙冬青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58

3.4.1 平茬对沙冬青光合特性及水势的影响 58

3.4.2 平茬对沙冬青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58

3.4.3 平茬对萌发的作用 60

3.4.4 平茬对生长特性的影响 61

3.5 平茬对沙冬青抗旱性的影响 70

3.5.1 平茬对沙冬青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70

3.5.2 平茬对沙冬青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71

3.5.3 平茬对沙冬青叶片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的影响 71

3.5.4 平茬对沙冬青可溶性糖(SS)含量的影响 72

3.5.5 平茬对沙冬青叶绿素(Chl)含量的影响 73

3.5.6 平茬处理下沙冬青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73

3.5.7 沙冬青抗旱能力评价 74

3.6 平茬对沙冬青种群结构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75

3.6.1 土样采集与测定 75

3.6.2 平茬沙冬青年龄等级密度变化动态 76

3.6.3 平茬萌蘖丛构件的密度制约 77

3.6.4 沙冬青平茬后土壤水分的变化 78

3.6.5 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分形维数间的关系 78

3.6.6 平茬后土壤分形维数的变化 79

3.6.7 土壤分形维数与水分的相关性 80

小结 81

4 霸王平茬复壮技术 83

4.1 霸王平茬复壮方式筛选 84

4.1.1 地块选择 84

4.1.2 平茬前后测量林木生长状况 84

4.1.3 平茬方案 85

4.1.4 注意事项与平茬后管护抚育 85

4.1.5 留茬高度对霸王生长特性的影响 86

4.1.6 平茬霸王母株基部径粗对生长特性的影响 89

4.1.7 涂抹油漆与未涂抹油漆处理的霸王平茬生长状况 92

4.2 平茬对霸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93

4.2.1 平茬对霸王生长特性的影响 93

4.2.2 平茬对霸王生理特性的影响 96

4.2.3 平茬对霸王生化特性的影响分析 99

4.2.4 基于“三温模型”的平茬条件下霸王蒸腾特性 103

4.2.5 霸王平茬对土壤“肥岛”作用的影响分析 107

4.3 人工灌溉对霸王复壮的影响 118

4.3.1 霸王人工灌水试验设计 118

4.3.2 灌水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118

4.3.3 灌水量对霸王生理特性的影响 120

小结 122

5 四合木平茬复壮技术 125

5.1 样地选择与平茬方法 125

5.1.1 样地选择 125

5.1.2 平茬处理 125

5.1.3 人工模拟降雨设计 125

5.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6

5.2.1 生长指标的测定 126

5.2.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126

5.3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127

5.3.1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长特性的影响分析 127

5.3.2 留茬高度对四合木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 132

5.3.3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对人工模拟小强度降雨的响应 138

5.3.4 不同留茬高度四合木蒸腾扩散系数特征的影响 145

小结 146

6 霸王硬枝扦插繁殖技术 148

6.1 霸王扦插育苗土壤基质的筛选 148

6.1.1 土壤基质的配比 148

6.1.2 插穗制作与处理 148

6.1.3 扦插方法与插后管理 148

6.1.4 土壤基质对插穗生根状况的影响 149

6.1.5 土壤基质对插穗地上部分生长状况的影响 150

6.2 外源激素对霸王扦插的作用 150

6.2.1 激素配置 150

6.2.2 外源激素试验 151

6.2.3 IAA对霸王硬枝扦插生长的影响 151

6.2.4 NAA对霸王硬枝扦插的影响 155

6.2.5 ABT1对霸王硬枝扦插的影响 160

6.2.6 ABT2对霸王硬枝扦插的影响 165

6.2.7 ABT6对霸王扦插的影响 170

6.2.8 不同激素对霸王扦插的影响 174

6.2.9 扦插生根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175

6.3 插穗及扦插深度的筛选 176

6.3.1 插穗及扦插深度选择 176

6.3.2 取穗部位选择 179

6.3.3 扦插深度选择 180

6.4 沙藏处理对霸王扦插的作用 181

6.4.1 沙藏池准备 181

6.4.2 沙藏试验设计 181

6.4.3 沙藏对霸王扦插生根的影响 182

6.4.4 沙藏对霸王扦插地上部分生长状况的影响 182

小结 183

7 珍稀濒危植物固碳能力 184

7.1 荒漠灌丛生物量分配格局及预测模型 185

7.1.1 样地的设置 186

7.1.2 荒漠灌丛群落调查及样品采集 186

7.1.3 荒漠灌丛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187

7.1.4 荒漠灌丛个体生物量分配特征 188

7.1.5 荒漠灌丛地下生物量特征 190

7.1.6 荒漠灌丛生物量根冠比 193

7.1.7 荒漠灌丛生物量模型建立 194

7.2 荒漠灌丛含碳率研究 200

7.2.1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01

7.2.2 荒漠灌丛不同季节各器官含碳率 202

7.2.3 荒漠灌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含碳率 203

7.2.4 各器官含碳率总体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205

7.2.5 荒漠灌丛综合含碳率 206

7.3 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储量 206

7.3.1 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储量计算方法 206

7.3.2 荒漠灌丛植被层生物量密度 208

7.3.3 荒漠灌丛植被层碳密度 208

7.3.4 荒漠灌丛群落植被层年固碳量 210

7.4 荒漠灌丛地枯落物固碳量 214

7.4.1 荒漠灌丛地枯落物生物量 214

7.4.2 荒漠灌丛地枯落物含碳率 215

7.4.3 荒漠灌丛地枯落物固碳量 216

7.5 西鄂尔多斯地区荒漠灌丛土壤碳储量 216

7.5.1 荒漠灌丛地土壤有机碳含率 216

7.5.2 荒漠灌丛地不同土层土壤容重 217

7.5.3 荒漠灌丛地土壤碳密度 218

7.6 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储量 219

7.7 荒漠灌丛光合固碳能力 220

7.7.1 试验材料、设计与方法 221

7.7.2 荒漠灌丛叶片净光合速率动态及影响因子 223

7.7.3 荒漠灌丛叶面积与单株固碳能力 227

7.7.4 荒漠灌丛光响应拟合参数分析 231

7.8 荒漠灌丛地土壤碳排放及影响因子 233

7.8.1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3

7.8.2 灌丛地土壤碳排放速率及环境因子日动态 234

7.8.3 荒漠灌丛地土壤碳排放季节特征 236

7.8.4 土壤碳排放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237

7.8.5 Q10值分析 245

7.8.6 气候情景模拟条件下灌丛地土壤碳排放分析 245

7.9 西鄂尔多斯地区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收支 246

7.9.1 荒漠生态系统碳收支估算方法 246

7.9.2 荒漠灌丛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 247

小结 248

主要参考文献 250

附录A 沙冬青平茬技术规范 254

附录B 有害生物防治常见药剂及其防治对象 257

附图 258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