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武钢大裁员”揭下钢铁业供给侧改革大幕

2016/03/22669 作者:佚名
导读: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3月10日在接受人民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的访谈节目时,将传了四个月的“武钢大裁员”谣言转为了现实。

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3月10日在接受人民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的访谈节目时,将传了四个月的“武钢大裁员”谣言转为了现实。

 

“武钢大裁员”从2015年年底开始疯传,一直燃烧到3月10日,武钢经历了遇谣、辟谣再到谣言成真的尴尬逆转。3月10日,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接受人民网“对话新国企加油十三五”的访谈节目时,将传了四个月的“武钢大裁员”谣言转为了现实。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称,马国强表示,“在去产能这个大背景下,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就是这8万人不可能都炼铁、炼钢,那么只能有3万人炼铁、炼钢,可能有4万人、5万人要找别的出路,这就是武钢现在在做的事情。”这一消息放一出,一篇题为《武钢去产能进行时:约四万员工将分流,占总人数一半左右》的文章,再次将武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钢铁业隆冬难退

 

“幸福武钢”微信公众号曾有评论员文章提到,“当前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需求急剧萎缩,钢价仅有1994年的一般,而成本费用大幅增。”调查清样微信公众号报道称,近年来面对贷款难、现金流紧、行业竞争加剧,不少中小钢铁企业已倒闭,国内钢铁业进入寒冬。九派新闻综合各路报道获悉,自步入2016年以来,钢企虽经历了几年去产能阵痛,但就我国三大钢企和各地中小型钢铁企业运营情况而言,国内大量钢厂的苦日子还没有熬到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频繁贸易摩擦的压力下,政策上不得不继续对钢铁行业收紧。2016年已经进入春季,钢铁行业却还深陷在寒冬中寻觅着回暖之术。

 

新华社报道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仅2016年1月份就3次提及中央决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他指出,化解过剩产能,要以“壮士断腕”精神,与深化改革、企业重组、优化升级相结合。“必须牢牢坚持改革观念,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精神,要更加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化解过剩产能。”

 

九派新闻收集最新消息发现,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指导钢企去产能的政策,意图将钢企拖出寒冬。政府明确提出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承诺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并就推进组织实施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据新华网消息,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春节前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已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去产能”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预示了某些钢企的压力。部分过剩产能已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退出,产能增长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而针对近日媒体有关欧盟委员会呼吁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削减钢铁产能的报导,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各种对话磋商机制,与世贸组织各成员国进行真诚沟通,为创建公平、公正、可预期的国际市场环境做出积极努力。

 

武钢供给侧改革揭幕钢企去产能大戏

 

针对中央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之际,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不止一次讨论“下岗”问题。据新华社网站报道,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预计,钢铁行业减产可能造成40万工人失业,上游和下游行业还会有更多从业者受到影响。他还说:“钢铁行业大规模裁员可能威胁社会稳定。”新华社报道援引中金公司的报告称,推进产能过剩对失业率影响“很小”。据中金预计,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减产30%,将造成裁员300万人。相当于城镇就业的0.3%,小幅推升失业率。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别让僵尸企业挡了路》的观察文章。文章阐述僵尸企业为何“僵”而不死,还称万一下岗分流真“摊”到僵尸企业的职工头上,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和包袱。如今的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和国家财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完全能够妥善应对经济转型中的阵痛。只要努力提升自我、有一技之长,总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12月中旬,一条“武钢将裁员万人”的消息,将武钢集团推上了舆论的风口。2015年12月14日,多位匿名的武钢集团在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整个武钢集团或将裁员1.1万人,且将在明年全员减薪20%。不过,武钢集团方面对此予以否认。微信“幸福武钢”于12月7日对网传的“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就减产减员致全体职工的公开信”进行了辟谣。文章表示,这起“董事长公开信风波”与日照钢铁、包钢集团相似传闻一样,属于虚假消息。

 

无界新闻在报道“武钢将裁员万人”的消息时称,中国钢铁产能11亿-12亿吨,但国内经济下滑,房地产、公共基础建设等都在萎缩,国内需求总量大约在6亿-7亿吨,供多于求近乎一倍。中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化发展”时代,产销双降更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武钢与同行一样,必将面临更为艰难的转型之痛。

 

新浪科技就“武钢裁员”发表了评论性文章《从“武钢裁员”传闻看国企深化改革迫切性》。文章认为,钢铁产量过剩,目前行业性亏损,短期内想翻身似乎很难,裁员增效很大程度上说是必须的,是理性的选择。资源性行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武钢和很多该类型国企也不可避免。但危机正是改革的契机,只有在危机中,才知道自己的虚弱和不足。走到裁员这一步,有很多原因,很复杂,但所有这些问题至少都指向一点,我们的国企还需要深化改革,需要通过改革向市场要效率、要利润。

 

网眼网言:巨兽倒下了,才开启了哺乳动物的时代

 

六日一:被武钢裁员的文章刷屏了一整天,看到最好的评价是:“巨兽倒下了,才开启了哺乳动物的时代。”你可以说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鲜有例外,你也可以用瞥见本质去理解世俗眼中的“安稳”何其荒谬。保守的人步步求全,却终被时代的洪流席卷。多鼓励人们去选择困难吧,在每一个路口,选择你害怕的、艰辛的那一条。这个选择意味着主动权与活力。说得再好听一,叫做去“征服”。

 

机工战略:看到朋友在聊武钢裁员的消息,想到最近陆陆续续听到各类制造业企业裁员的消息,似乎这些裁员的原因有两股主要的力量,一股是制造业需求乏力,产品卖不出去,生产就减少,需要的工人就少,一股是自动化装备/技术的替代力量,想起两年前某企业就拿着一个钢厂起重机自动化的项目到处找钱,说一旦能成功,能减少数千个用工。

 

旁若无人的:太钢,武钢,宝刚这些钢铁行业的巨无霸都在裁员,更别说煤炭企业了,失业大潮来临,经济在L型下行中

 

银之祭:什么稳定那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只有自己强大有本事,有技能,有学习能力,靠自己才是真正的稳定。

 

九派新闻综合网络舆论获悉,大部分网民看待“武钢裁员”还是相对理智的。一部分网民认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大规模国企下岗,是一次全国性的人力成本的优化过程。正是这一经历,创造了后来国企新世纪的黄金十年。国企资本一大部分来自国有股权,这部分属于全民资产,表示国企应该对全体国民股东和其他股东负责。因此,国企裁员如果是为了减少亏损、提高效率、增加效益,那么适时裁员就是应该的。而从国家层面上讲,这是中国适应经济增速放缓、效率提高的一个积极迹象。同时,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过剩产能行业的合理裁员,表现了中央通盘考虑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准备。人民日报3月7日刊文表示,针对化解过剩产能可能会涉及的180万名煤炭、钢铁系统职工,今年中央将拿出1000亿元,用于职工安置。这一表态为相关行业的职工注入了信心。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民生,也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全面化解产能过剩的顺利推进。在保持信心与乐观的同时,更应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让相关的国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并引导就业,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可资借鉴和复制的行动指南。

文章来源:西本新干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