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5亿元,增长1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我市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了新的台阶。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5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24.8%。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4%,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93.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63.6%;实现利税291.9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55.8%。
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3亿元,增长39.4%,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9.9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4亿元,增长19.6%,居全省第一位。外贸出口完成7.62亿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增长23.9%。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88元,增长1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6元,增长18.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3亿元。
2007年,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25.9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增长23.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1.7亿元,增长3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89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296家,有3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强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与合作。引进了厦工股份,厦工北方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提升了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促成了纳士科技与宝钢集团、浙江华光三方合作,在我市形成了年产25万吨镍铁合金的生产能力;促成了与广济药业的合作,开工建设了年产5000吨核黄素项目,项目建成后产销量将占到全球市场的70%;促成了卓立烫印与韩国科林公司的合作,开工建设了热转印碳带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我市形成世界烫印材料研发生产中心;促成了与美国多尔克司公司的合作,在武陟开工建设了2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多氟多成为冰晶石国际标准的主持修订者,卓立烫印成为国内烫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纳士科技成为高保真信号传输铜线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中原内配、飞孟公司、隆丰皮草等一批企业也都成为相关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全市有11家企业进入省百户重点企业,6家企业进入省50户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分别比2006年增加2家和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10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8.2亿元,增长64%。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铝中州分公司投资30亿元的年产70万吨氧化铝、中裕(焦作)公司投资16亿元的煤层气开发、风神股份投资9.8亿元的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焦作供电公司投资6亿元的焦作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焦作万方投资12亿元的合金铝二期、昊华宇航投资9.8亿元的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20万吨聚氯乙烯工程、健康元投资6亿元的医药中间体等项目竣工投产,九里山电厂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抓好工业集聚区建设。市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环境评价等基础工作基本完成,道路、水、电、气、供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1亿元,16栋标准厂房部分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驻项目41个,总投资103.6亿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管。先后与长城、信达等资产公司洽谈合作,为轮胎集团、化电集团等160多家企业处置不良债务30多亿元。积极应对冰雪灾害天气,及时协调解决煤电油运等问题,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和居民生活。
(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总产达到192万吨,增长6%。温县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夏秋两季实现亩产一吨半,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攻关目标。加快畜牧业发展。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增长29.4%;200头以上奶牛饲养场达到80个,机械化挤奶站达到62个。全年奶类、肉类、蛋类产量分别达到14万吨、24万吨、27.5万吨,分别增长40%、8.4%、7.3%。大力开发“四大怀药”。“四大怀药”种植面积达到25.3万亩,规模以上怀药加工企业发展到65家,产品达168种。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完成义务植树620万株、成片林17.3万亩。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3.8亿元,增长18.9%;实现利润11.7亿元,增长16.7%。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3家和20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市专业村达到168个,专业乡达到26个。全市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55家,入社农户25986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1200余元,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49个乡镇、247个试点村的规划,集中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实施项目116个,投入资金2300万元,各类公益性捐助4300万元。
(三)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巩固提升旅游业。加大了精品景区建设力度,投资1.12亿元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规范了旅游服务体系,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云台山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国内首家旅游研究基地在焦作成立,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全年共接待游客1202.8万人次,增长26.6%;门票收入3.6亿元,增长35.8%。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完成了《焦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基本框架,积极推进了太极拳文化开发的前期工作。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市广电大厦、图书馆、科技馆、城市展览馆等基本建成。陈家沟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加快发展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商贸业和宾馆餐饮业增长较快,物流、金融、证券、社区服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型商品流通网络工程,建成了1100个标准化农家店。开展了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煤炭市场等整治工作,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四)推进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活力增强,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初步构建了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体系,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市直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国有流通企业产权改革稳步推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组织参加了第二届中博会、第十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成功举办了“两赛一节”等经贸洽谈会,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36个,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20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我市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中部六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提升对外开放层次。与巴西帕辽莎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与韩国忠州市签订了友好城市意向书,推动了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修订和完善了鼓励外贸出口政策,积极引导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继续深化“效能革命”。以加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两清理、一整治”、“百人千企谋发展、我为纳税人服务”等活动,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
(五)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区连接焦新高速公路的中原路建设项目,完成了新园路、民主南路、新丰二街等新建续建项目,对工业路、太行西路等主要道路、人行道、桥涵等市政设施进行了养护和维修,建成了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了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供水、供暖和燃气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城区段前期工作。(下转二版)(上接一版)完成了城区段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评估工作,制订了城区段沿线区域综合开发、拆迁安置等工作方案。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开工面积36.7万平方米,建成16万平方米。新增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开工建设面积17.4万平方米。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开展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对城市垃圾、经营秩序、户外广告等进行了专项治理,强化了规划执法检查和市容秩序的监督考核。有计划地放开了36条背街小巷作为城区瓜果蔬菜、小商品、夜市餐饮定点街市,为商户提供了合法经营场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焦新高速公路焦作至修武段建成通车,完成了常付线沁阳至孟州段等一批干线公路的建设任务,提高了县域之间的通行能力。
(六)扎实推进节能减排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焦作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和节能减排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203个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大力实施“88126”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对88家企业的126个项目进行了整治,否决了53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上项目,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95起。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02天,比2006年增加11天。全市4个省控出境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91.7%,比省定目标高出21.7个百分点。强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完成了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节能单位的节能规划及能源审计报告编制工作。对7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36家企业进行了专项大检查,全年共关闭拆除实心黏土砖瓦窑42座,关停小火电机组11.95万千瓦,关停了所有水泥普通机立窑。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总投资23.2亿元,重点推进了25个节能、节水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煤39.6万吨,节水1733万吨。
(七)高度关注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筹资4.74亿元,办好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一是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85公里,新增沼气用户20074户,解决了23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完成了100所农村小学、初中改造任务,人民中学建设和实验小学改造顺利推进,改善了办学条件。三是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民参合率达95.89%;增加了惠民医院优惠项目,加大了城乡医疗救助力度,缓解了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2131”工程进展顺利,繁荣了城乡文化事业。五是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为478个行政村和城市居民小区安装了体育器材。六是开展了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为全市婚育青年免费提供培训、婚检、孕前监测和药品。七是将全市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提高到了人均月补差41元。八是完成了20所敬老院新建、改建工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3%。九是提高了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缓解了城市“双困”家庭住房困难。十是在城区新建了291个公交候车亭、451个公交站牌、325个候车席和33个公交港湾站台,购置了80台公交车,完成了9个供热支管网建设项目,中心城区蔬菜市场准入工作全面启动。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教育督政,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支持中医事业发展,获得“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称号。成功举办了“两赛一节”、焦作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等大型赛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向前推进,大孝至爱的谢延信精神得到弘扬,谢延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认真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8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34万人,援助832户“零就业”家庭1135人实现了就业。
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了工伤保险制度,解决了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参保人数增加,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八)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化“平安焦作”创建活动,加快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保持了信访总量稳步下降态势。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公务员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代表、委员对办理结果基本满意。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创建活动,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目标,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统计、审计、民族、宗教、广电、新闻、外事、气象、档案、史志、人防、地震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凝结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各级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焦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焦作改革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加强:工业经济中原材料初加工和能源消耗型工业比重过大,产业、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太极拳文化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事关民生的一些具体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社会保障能力仍需提高;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作风建设还不到位,一些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仍需加大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主要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焦作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加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河南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机遇,强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拉动、开放带动、科技推动战略,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于全省水平,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1.73万吨以内,COD排放量控制在5.53万吨以内。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需要认真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政策导向,积极顺应调控。密切关注、认真研究、敏锐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新动向、新变化,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
坚持“好”字优先,突出加快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要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理念,创新发展思维,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我们过去取得的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人民群众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我们要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围绕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一是着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工业投资要达到320亿元,比去年增长30%左右。要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184.6亿元的60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风神股份年产500万套轿车子午胎、江河纸业年产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等项目,加快中铝中州分公司年产70万吨氧化铝、风神股份年产15万套工程子午胎、中原内配工业园、沁澳铝业年产10万吨铝板带、卓林公司年产15亿平方米热转印碳带、艺龙塑胶公司年产1万吨宽幅民用膜、焦作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健康元年产1000吨医药中间体、河南裕华年产10万吨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等项目竣工投产。争取九里山电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做好佰利联年产20万吨金红石钛白粉、焦作东区热电机组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着力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育中铝中州分公司、焦作万方、风神股份、昊华宇航、焦煤集团等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中轴集团、沁澳铝业、中原内配、多氟多、黄河集团等一批30~50亿元企业。三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重点培育卓立烫印、健康元、江河纸业、思可达公司等一批中小企业,使其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新生力量。以厦工工程机械、江河纸业高速纸机等装备制造为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健康元、广济药业、平光制药等为依托,打造生物产业基地。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研发机构。今年,力争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四是着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围绕做强做大主业,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加快焦作万方、昊华宇航、风神股份等企业战略合作向纵深推进,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成果。支持中轴集团、月山啤酒、纳士科技、平光制药等企业与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实行重组,尽快做大做强。支持华泰陶瓷、科艺纺织、贝格耐火、坚固水泥等企业对外战略合作,尽快走出困境。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2家企业成功上市。五是着力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市工业集聚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工业集聚区。严把环保政策关、投资强度关,吸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项目入驻,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市中心城区工业企业要逐步向集聚区搬迁,促进产业和产品层次的提升。各县市工业集聚区也要搞好规划,分期实施,加快建设。六是着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要切实关心企业家的成长和进步,全面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让农民愿意种粮,放心种粮,种放心粮,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200万吨左右。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带,加快发展果蔬、食用菌、“四大怀药”等高效特色产业。加快以奶业和肉鸡为主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多尔克司2万头奶牛示范牧场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重点支持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广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可追溯体系和预警应急防控体系。在中心城区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三是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充分发挥蒙牛乳业、斯美特、焦作大用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公司 基地 合作社”的利益链接机制。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农机、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解决农村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13个自然村226公里的道路硬化任务,率先在全省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完成1万户农村户用沼气、10处集中供气工程及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富民网络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在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完成46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前实现“十一五”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完成第二批6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突出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突破。认真落实《焦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强力推进太极拳文化开发建设,高水平编制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并开工建设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中心,积极申报太极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台优惠政策,强化宣传促销,叫响太极品牌,推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开拓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以及东南沿海等高端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游和高端游。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整修改造峰林峡景区,建设云台山至峰林峡景区连接线、青龙峡游客服务中心和神农文化园,综合开发百家岩景点,青天河、神农山要争创5A级旅游区。切实搞好景区绿化,打造精品景区。推行标准化管理,推动一批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上档升级。抓紧谋划开发黄河湿地旅游资源,在沿黄一线打造新的旅游亮点。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这个应该参看国家发改委关于招标范围的规定,严格来讲省、市、县里边的相关规定都是非法的。但在现实中,现管又是绝对的权威。
(一)总体要求 1、入园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和加工业项目。 (2)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达到二类环保标准及以上并经环保治理能达标排放的项目。 (3)亩均固定资产投入必须达到100万元...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8年 02月 16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 2月 1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信阳 的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0亿元,达到 20.3亿元,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434.6亿元,增长 40.6%;实现利税 48.1 亿元,增长 55.5%;经济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1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 2月 25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桂林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 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共桂林市委各项部署, 紧紧 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 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746.83亿元, 增长 1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22.0∶ 41.2∶36.8 调整为 21.4∶42.7∶35.9;财政收入 72.50 亿元,增长 22.2%,增幅创 2000年以来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市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在全省率先谋划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已印发《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上升为省级战略,为我市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困难和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克难攻坚,加快转型,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9.4亿元,增长13.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1、1.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6.4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亿元,增长17.8%。出口实现15.6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48.1%。
经济转型加快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5亿元,增长18.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2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5%。旅游业综合收入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1.7%。城镇化率48.8%,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3.2亿元,增长2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4.5亿元,增长17.6%。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24.5亿元、利润268.4亿元、利税411.3亿元,分别增长30.9%、23.8%、23.2%。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市民生支出98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7.6%,增支19.6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支出4094元,较上年提高660元,高于省辖市平均支出362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41.9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5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8902元,增长18.5%。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1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6%。294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7.6%。省市重点项目计划投资百分之百完成、计划新开工项目百分之百开工、计划竣工项目百分之百竣工,项目建设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势头。投资10.3亿元的厦工产业园二期、投资10亿元的龙星化工年产14万吨炭黑装置、投资4.4亿元的焦作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投资97.6亿元的郑焦城际铁路、投资19.5亿元的焦煤集团年产15万吨环氧氯丙烷和8万吨环氧树脂等项目顺利推进,投资11.2亿元的焦煤集团年产1000吨多晶硅、投资10.4亿元的风神轮胎年产1000万条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一期)、投资6.8亿元的焦煤集团年产20万吨离子膜烧碱、投资2.1亿元的多氟多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并开工建设,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相继签约,龙源电厂和焦作东区热电机组等电力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资金3.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二)坚持工业强市战略,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焦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风神轮胎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632家。30强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1.6亿元,增长24.4%;30高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1.5亿元,增长41.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1.6亿元、48.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3%、5.6%。科技支撑明显增强。多氟多和利伟公司2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卓林数码“热升华成像技术和配套打印设备的研究及应用”等3个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省科技厅论证,数量占全省六分之一,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新增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成功组建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制浆造纸装备2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实现“五连冠”。发展载体逐步夯实。新区建设顺利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95.4亿元,增长42%;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1亿元、工业投资341.9亿元。中心城区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利税21亿元,分别增长28.8%、23.5%。县域十大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505亿元、利税62亿元,分别增长39.5%、41.9%。生产要素保障有力。开展煤电互保,有效缓解了电力紧张局面;三夏、三秋油料供应得到保障,铁路货运量明显提高。质量水平有效提升。中原内配、风神轮胎获得省长质量奖,占全省五分之一。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河南省著名商标20个,总数达130个,居全省第四位。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6项、行业和省地方标准6项。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14天。完成排污权交易金额4144万元,位居全省前列。
(三)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地位更加牢固。粮食生产再夺丰收。战胜了6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粮食生产再创新高,连续8年丰产丰收,总产200.5万吨,增长0.6%。农机化水平持续领先。新增农机具8559台,亩均动力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6家,总数278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居全省第一。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试点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新增9.4万亩,达到35.5万亩。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20.9亿元、利润48.7亿元、税收17.9亿元,分别增长16.6%、30.7%、25.8%。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果蔬加工示范基地。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完成了平原区16万人自来水村村通和山区、丘陵区1.23万人饮水保障工作,解决了10万名农村居民和3.43万名农村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群众吃水条件。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平原生态网络、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2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确权发证130万亩,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四)加大文化旅游开发,第三产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39个国家和地区345支代表队、3585名运动员参赛,规模创历史纪录。我市第三次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称号,云台山景区荣获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青天河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我市AAAAA级景区达到3家,占全省十分之三。全市接待游客2281.3万人次,增长16.5%;旅游综合收入171.9亿元、门票收入7亿元,分别增长16.5%、16.9%。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新建、改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点160个,红星美凯龙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我市,焦作海关及监管场所建设进展顺利。金融和投融资再创佳绩,市商业银行与央企港中旅集团成功实现战略合作;广发银行开业运营,全市股份制银行总数达到4家;大通化工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佰利联在A股成功上市,鑫安科技完成破产重整,大地传媒借壳上市,裕华玻璃通过证监会审核,全市上市企业达到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超百亿元、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近百亿元、市五大投融资公司融资近百亿元、县市区投融资平台融资近百亿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稳步推进。城区段二期征迁工作全面展开,建成绿化带安置房25.2万平方米、在建36.4万平方米,绿化带设计工作稳步推进。县区段完成了56座公路桥、生产引桥和9座铁路桥工程用地移交,工作进度居全省第二。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编制完成“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焦作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水系、环城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映湖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南通路等11段道路完成大修,和平街东延等3条道路开工建设,改造燃气管网61公里、供水管网34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车辆49台。完成人防工程11.6万平方米。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完成799个监控布点。“无线城市”建设顺利推进,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基础信息共享试点单位。交通路网建设加快。京广铁路武陟站更名为焦作东站,林邓线建成通车,获轵线大修完工,桃花峪黄河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条拟升国道项目已报国务院审批,新建农村公路213公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114个省市县三级示范村村镇规划。56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
(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组团参加了第十五届厦门投洽会、中原经济区合作之旅等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焦作·央企合作重点项目推介等经贸活动。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240个,增加376个;总投资1343.9亿元,增长97.2%;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710.4亿元,增长55.8%。台湾农民创业园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设立,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国农科院正在编制规划,已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5亿元,引进台资企业3家,为对台交流合作提供了坚实平台。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5.4亿美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46.1%。我市荣获对外开放工作优秀省辖市。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出台了《关于加快焦作新区建设的决定》,初步理顺了支持焦作新区发展的体制。深入推进公共财政改革,政府管理绩效和公共财政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深化警务体制改革,下沉了警力,提升了效能。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两个试点县(市)医疗机构均次门诊费、住院费明显下降,直接让利群众710万元,有效缓解了看病贵难题,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国务院医改办给予充分肯定。
(七)高度重视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为群众解决了十个方面24项民生问题。投资6亿元的职教园区(一期)快速推进,114个校园安全工程全部完成,新增3A级平安校园50所,全市3A级平安校园总量达到110所。新区中医院主体完工,2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基本建成;新农合参合率达97.8%;实施了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药品让利群众2160万元。建成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830个农家书屋,市图书馆投入使用。投资16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建成了100个社区健身辅导站。在全省率先实施国家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9.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235人,扶持自主创业6715人。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60元,县(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40元,月人均补差由150元提高到16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140元提高到1440元,月人均补差由62元提高到7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0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免费培训残疾人4847人,帮扶残疾人就业2639人,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2741例。保障性住房建设“八查八看”活动扎实推进,31个项目16139套开工建设,7635套主体完工。住房公积金事业快速发展,公积金贷款额、支取额和增值收益分别增长41.3%、57.7%和35.3%。深刻汲取瘦肉精案件教训,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十项制度,获得首届全国食品安全制度创新最佳事例奖。
深化“平安焦作”和“法治焦作”创建,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信访联系点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出台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联合审查管理办法,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圆满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驻焦部队、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扎实开展治庸、治懒、治乱、治散、治低“五治”行动,持续深化“两转两提”。规范权力运行,严格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管理,全年审减项目资金7.2亿元,审减率10%。省审计厅对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后,对我市重大经济决策、重大项目管理、实施“阳光财政”等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省政府在全省推广焦作经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868个,交易总额49亿元,增收节资5.8亿元。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法治型政府、法治型机关创建活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坚持全面公开市政府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完成情况。认真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166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490件市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加强市政府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联系平台建设,及时向代表委员通报工作。统计调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检验检疫、气象、地震、广电、史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
2011年,是我市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的一年,是多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最好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焦作军分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饱含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焦部队、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较好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抢抓国务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机遇,主动谋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为焦作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二是顺应国家和省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了更多政策支持。三是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有效破解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瓶颈,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四是注重打基础、管长远,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蓄了发展后劲。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思想转型问题。部分干部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超越意识,不敢闯、不敢试、不敢想、不敢干,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小成即满、小进即安,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二是产业转型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不高、产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突出,一些传统产业尚未摆脱困境,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亟需向现代农业转型,文化旅游业亟需向产业经济转型。三是城市转型问题。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老城区脏乱差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管理亟需加强,传统工矿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型任务很重。四是要素转型问题。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信用担保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五是社会转型问题。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带来新的就业压力,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学校安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艰巨。六是作风转型问题。一些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政策研究不透、工作效率不高、项目运作不力,只想当官、不愿干事,消极畏难、怕担风险,作风漂浮、流于形式,不深入、不具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总体要求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第一年。综合分析,今年(2012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形势看,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情况看,经济增速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投资需求放缓,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从我省发展看,各市在项目、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优势此消彼长,发展你追我赶,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就可能陷于被动、落于人后。同时,也要看到,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市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宏观调控政策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求进”,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顺势而动,我市发展将有新的作为。二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国家支持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将集中兑现,我省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积极争取,我市发展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机遇。国家继续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非常重视,省直部门大力支持,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全面启动,乘势而上,我市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四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主动出击,承接产业转移将取得新的成效。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当前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更要紧紧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科学谋划、积极运作,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持续发展,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加快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外贸出口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做好今年(2012年)工作,必须把握“一个总基调”、突出“六个围绕”。一个总基调,就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持续发展”,以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统揽全局,强力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六个围绕:一是围绕“三化”协调促转型,以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进市。二是围绕改革开放促转型,坚持对外开放主战略,破解要素制约和体制障碍,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三是围绕产业升级促转型,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围绕项目带动促转型,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目标化,实施一批带动辐射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五是围绕创新发展促转型,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培育转型发展新优势。六是围绕富民惠民促转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大事,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转型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各位代表!
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是省之大事、市之大计、民之大业。转型的重任考验着我们,人民的期望激励着我们。只要我们紧盯目标不放松、团结奋斗不懈怠,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就一定能够在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的伟大征程中铿锵前行,迈出坚实的步伐!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今年(2012年)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整合提升,依托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深化与中国兵器、中国兵装、厦门海翼、奇瑞汽车等央企省企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盯紧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全方位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拓宽开放领域。加大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各类资本参与交通、能源和城乡建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教育、卫生等领域。积极推动与郑州融合发展、与豫西北板块联动发展、与晋东南地区合作发展,形成区域携手共进、发展双赢新局面。扩大对外贸易。加快出口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皮毛出口基地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积极申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焦作海关开关运行。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外来客商投诉权益保护办法,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实行签约项目跟踪督查制度,对签约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进行严格考核。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我们将硬起手腕、严查严办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让投资者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让焦作真正成为纳税人的乐园、投资者的热土。
(二)着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围绕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建设组团式城市为突破口,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构建“核心城市—城市组团—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建设“大焦作”。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强力实施“14820”城市转型工程,努力打造1个核心城市、构建4个城市组团、建设8个功能区和20个中心镇。编制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城镇(村镇)体系规划和城镇(乡村)总体规划。统筹焦作新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积极推进修武组团、博爱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复合型核心城市。积极推进沁阳、孟州、武陟、温县组团和七贤、焦作东站等8个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放射状、网络化组团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谷旦、赵堡、西万、谢旗营等20个中心镇建设,加快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集聚式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基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道路建设。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开工建设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向南延伸和一批城市道路,实施塔北路、民主路等道路改造,完成人民路东西延伸和4条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启动新华街南段、和平街东段等断头路和中原路、新园西路改造工程,新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善道路体系,加强日常养护,改善城乡交通条件。提升城市功能。全面开展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道路征迁工作,实施南水北调市政管线廊道、截洪沟、桥梁引桥工程,加快安置房建设。做好5个配套水厂前期工作,启动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府城水厂。全面启动新河区域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和商务中心区,打造城市新亮点。启动龙源电厂、万方电厂供热连接管网建设,加快供热管网改造,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新增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改造老城区燃气管网50公里、供水管网28公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开工建设北朱村、缝山公园公交客运站,规划建设城区公共停车场。开工建设东方红广场人防工程。综合治理城市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和户外广告秩序,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卫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围绕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四大新兴产业为重点,强力实施“1135”工业行动计划,即建好产业集聚区“一个载体”,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高成长产业提质加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导产业跨越发展“三大工程”,加快五个行业领域超百亿元项目建设,推动高成长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高端发展、先导产业规模发展。加快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焦作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焦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40%以上,引进超10亿元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指标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各产业集聚区至少引进一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沁北、孟州产业集聚区不少于2个,引进项目当年实现建设资金到位率50%以上,积极争创全省“十强十快”和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严格兑现奖惩政策,对进入全省“十强十快”的产业集聚区给予政治和经济激励,奖励100万元;对完不成项目建设任务的产业集聚区严肃问责。加快建设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积极推进解放工业园建设。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超过100个,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实现利税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实施高成长产业提质加速工程。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制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发动机、车桥、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推进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中国兵装焦作装备产业园、中轴集团年产300万套轿车变速箱齿轮及齿轮轴等项目建设,做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做优工程、造纸、矿山、制动、粮油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主要的工程机械、造纸机械产业集聚中心。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制定现代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发展规划,以精深加工为方向,改造提升铝、化工、食品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焦煤集团新材料产业园、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河南兴发铝合金节能幕墙等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打造以现代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实施先导产业跨越发展工程。以终端应用为方向,加快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先导产业,重点推进辅仁药业冻干粉制剂、卓林数码新型特种专用薄膜、多氟多半导体照明和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先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进五个行业领域超百亿元项目建设。装备制造业方面,实施厦工二期及配套产业园等项目91个,总投资超300亿元;现代化工方面,实施合晶科技年产20万吨有机硅(一期)等项目24个,总投资165亿元;传统产业方面,实施蒙牛乳业液体奶扩建等项目98个,总投资306亿元;能源电力方面,实施龙源电厂等项目18个,总投资173亿元;新兴产业方面,实施修正药业中成药等项目45个,总投资131亿元。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鼓励创造发明,建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的产业创新中心,积极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中内配申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支持多氟多、江河纸业申报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活动,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标准化企业。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从严控制高消耗、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积极采用半导体照明,强力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大力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整治工程,加快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积极创建国家环境容量研究及应用试点城市。节能减排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百姓福祉,我们一定认真抓好,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地蓝天。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满五年。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报告内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面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压力,我们见事早,行动快,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主动与晋城市政府联系,争取供煤合同,缓解了煤炭供应紧张局面。积极向省电力部门争取网供负荷指标,鼓励地方电厂发挥潜能,满发多供,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力供应,基本上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加强与铁路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公路运输绿色通道,保证了重点企业的运力需求。盘活调整土地存量,扩大用地增量,保证了项目建设用地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11.2亿元;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全年新增银行贷款40.6亿元。
(二)扩大投入,优化结构
我们把扩大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千方百计扩大投入,加快项目建设。2004年,全市城关镇以上在建项目7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67个,续建项目184个,竣工项目521个,当年完成投资155亿元。
一是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依托项目建设,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开发名优产品,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市67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当年完成投资近60亿元。中铝中州分公司30万吨选矿拜尔法氧化铝项目二期、风神股份年产120万套子午胎和年产15万套工程胎项目二期、金冠能源自备电厂4号机组扩建、东方金铅年产6万吨电解铅等33个项目已竣工,铝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焦作万方、中铝中州分公司、风神股份、焦煤集团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纳士科技、瑞丰纸业、蒙牛乳业等10户企业进入省百户重点企业。“风神”商标被评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71.3亿元,增长32.2%,增速创1996年以来新高;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6%,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8.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5%;实现利润总额40.7亿元、利税总额67亿元,分别增长50.6%和46.1%。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三补一降”(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获得丰收。优质粮食产业化工程取得新进展,实现了由单一粮食生产向优质粮和优质小麦种子生产的转变。四大怀药、无公害农产品、食用菌、优质林果等特色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奶牛饲养为主的畜牧业加快发展,基本实现了从粗放、分散型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转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3%。2004年,全市限额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增长23%,形成了斯美特、博农、蒙牛、绿旗、恒慧通等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10.2万名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市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53.1亿元,增长7.8%,为10年来最高水平。
三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青龙峡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加大促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使旅游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旅游综合收入40.32亿元,增速达28.4%。云台山景区在两个黄金周夺得了全省旅游景区(点)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双第一”的桂冠。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宾馆饭店、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度,三维商业广场大部分投入运营,丹尼斯、山阳商城购物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麦当劳、肯德基、正弘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进驻焦作,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得到提升。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30.5亿元,增长13%,增速创1995年以来新高。
四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市场准入、费用减免、权益维护、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2004年,全市民间投资预计达60亿元,占城镇投资总额的38.7%。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21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提高3.4个百分点。
五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市域总体规划。广泛开展“四创”活动,突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区域整治,完善了城市功能,规范了城市管理。投资51.8亿元建设了人民路东段、待王路、汉华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城区集中供热、远大·南北苑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店外经营、流动经营、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整治力度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7亿元,高速公路、干线路网和地方道路建设进展顺利。
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下放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出台了支持鼓励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县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出现了县市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六县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27亿元,增长20.6%,增速创1996年以来新高。城关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亿元,增长129.2%。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39亿元,增长42.6%。
(三)深化改革,转换机制
。企业改革进度加快,市直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县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84.2%;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乡财县管”改革在全市推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任务顺利完成;行政管理改革继续深入,审批职能得到整合,完成了部分政府部门和市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在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我市又降低1个百分点,对首批整村推进的6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在贫困山区进行了移民并村搬迁式扶贫试点。
(四)招商引资,扩大开放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有所提高。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举办了珠三角、长三角等多次经贸洽谈会和银企洽谈会。各县市区也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招商引资小分队,登门招商、落地招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招商引资热潮。全市累计引进外来投资项目656个,总投资168.5亿元,实际到位外来资金93亿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9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926万美元,居全省第二位。以意大利皮埃利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深圳健康元公司和中国昊华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始进驻焦作。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预计实现7.4亿美元,居全省第一位,增长78.2%。
(五)以人为本,统筹协调
一是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全年社会事业投资6亿元,增长97.3%,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23.1个百分点。科技进步扎实推进,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我市被确定为全省惟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7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项、新产品开发20项,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10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申报授权国家专利117项,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对289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改造,消除了现有D级危房,完成了城区17所中小学改扩建任务;河南理工大学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焦作师专、焦作大学和焦作一中新校区建成或部分建成投用。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开展了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29所乡镇卫生院实施了改造,为6个县市配备了巡回医疗车。完善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网络,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市东方红广场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称号。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篮球城,成功举办了U-17国际乒乓球赛,焦作籍运动员陈中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枚金牌。民族宗教、新闻出版、统计审计、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及人防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就业人数6.8万人,3.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两个确保”继续巩固,全市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和市直单位职工大额医疗保险标准,累计发放低保金3229万元;整合各项救助资金,完善了城乡困难群体帮扶救助体系,弱势群体得到救助,困难群众得到救济;完成了农民工工资年度清欠任务,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淘汰、关闭、治理了一批污染企业,大气和水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6天,比上年增加39天。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平均达标率为87%,比上年提高33.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创建市级以上园林式、花园式单位52个,完成成片造林32.7万亩、绿色通道510公里,新增城市绿地59.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1.2%和36.3%。
(六)转变作风,接受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开展了以“两个转变、三个服务、两个提高”为主题的“效能革命”,改进了效能监察和评议办法,查处了539起案件,促进了机关作风和行风的好转,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公务人员依法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有所增强。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创建“平安焦作”活动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基本稳定。国防建设、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我市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勇于奉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焦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重点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经营风险加大;中小企业活力不足,赢利能力不强;县域经济特色不突出,缺少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产业层次低,产品链条短,名牌产品少,支柱产业的优势不明显;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依然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政府职能转变与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还需强化;一些机关和公务人员执政为民意识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奢侈浪费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确立了今年(200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以内。
三、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做好今年(2005年)的经济工作,我们要继续按照“经济总量进位次、人均指标居前列、发展速度争第一”的工作目标,坚持发展不动摇,经过努力,使全市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通过项目带动,加快结构调整,壮大支柱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05年将着重抓好全市5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投资64亿元,力争使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3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利税继续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壮大支柱产业。围绕以铝工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能源、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抓好中铝中州分公司7#窑技改、沁阳铝电14万吨电解铝、焦作万方电解槽技改、20万吨铝板带、10万吨铝合金棒、1万吨镁合金、东方金铅8万吨电解铅等项目,加快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发展步伐。二是加快风神股份与意大利皮埃利公司合资建设的300万套轿车胎和15万套工程胎、中内配与英国GKN公司合资建设300万只大缸径气缸套和1000万只铸入式气缸套、中轴集团100万只薄壁缸套和100万只凸轮轴、制动器公司10万套ABS等项目,尽快把我市建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基地。三是抓好华润2×13.5万千瓦热电机组、中铝中州分公司2×15万千瓦热电机组、焦煤集团赵固矿井等项目建设,加快与韩国电力公社的合作,推进九里山电厂4×6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能源工业升级。四是抓好佰利联5万吨钛白粉、昊华宇航化工年产10万吨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稀等项目,壮大我市化学工业。五是支持蒙牛乳业、瑞丰纸业、温县恒慧通等一批重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依靠科技进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注重发展电子信息材料产业、超硬材料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单晶铜及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速铁路专用数字通信电缆、纳米氧化锆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大对二氯硅烷、无盲区后视镜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的扶持力度,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申报力度,争取使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产品整合,实施技改项目,加快“三个延伸”。加强氧化铝和电解铝的对接,积极发展铝材加工,延伸铝工业产品链条;加快轮胎与轮毂的整合,促进各类汽车零件向部件的集成,延伸汽车零部件工业产品链条;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链条。抓好华飞公司、中轴集团、中内配、龙光影视等8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进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博爱岩鑫公司、焦煤集团两个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熟料项目;推动纳士科技40万吨高速线材项目建设和耐火材料技术更新,促进产业升级。
培育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全力支持18户特别是省10户骨干企业的发展,落实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争取2005年中铝中州分公司、风神股份2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万方集团和焦煤集团分别突破40亿元、35亿元,沁阳铝电、宇航化工2家企业突破20亿元,纳士科技、中轴集团、黄河集团、东方金铅4家企业突破10亿元,使全市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由目前的5家增加到10家。同时,要研究出台支持政策,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