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2年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提升安阳都市区建设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引领是“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一头连着工业化,一头连着农业现代化。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必须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构建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推进各项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全覆盖。加快“1 4 2”城市组团式发展。“1”就是中心城区,突出主城区和安阳新区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以精密铸造、电子信息、物流为主的以产带城的安东新城,以金融、商贸、高科技为主的产城融合的安汤新城,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为主的高新区,以钢铁、化工为主的新西区,以纺织产业为主的洹北新区建设。“4”就是水冶、柏庄、内黄、汤阴四个组团,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组团起步区。按照各组团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着力完善综合交通、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实现向中心城区融城发展。“2”就是林州市、滑县两个卫星城,支持其发展成为功能配套的中等城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按照“两分、两力、两业”的原则,坚持“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底前,启动2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11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年度任务。安阳新区、9个产业集聚区内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启动。安东新城、安汤新城至少各启动1个3万人到5万人的特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市)区至少启动1个1万人以上的大型新型农村社区。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标准,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持续推进工业振兴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重点在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和纺织等行业谋划实施88个工业升级项目。积极实施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光伏发电示范系统、光伏照明示范道路、屋顶光伏电站或光电建筑示范大楼。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进“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行动计划”初见成效。支持林州市装备制造、安阳县煤化工、滑县电子新能源、内黄县新型陶瓷、汤阴县食品医药、文峰区商贸物流、北关区纺织加工、殷都区钢铁物流、龙安区有色金属等产业做强做大。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调整产业集聚区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强化主导产业培育,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利用、项目审批、财税调节等手段,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重点推动集聚区对外连接通道、环保、供电、生活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400亿元。抓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以重点领域优势企业为核心,以市厅会商、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为契机,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研发平台和基地建设。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深入开展企业节能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等专项行动。加快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制度,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对市直工业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建立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市内产品登记制度。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监测,保障要素供应。加强物价管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特色化。全面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按照“合理规划、综合配套、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促进35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突出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选择一批上下连接、就地加工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大中型专业合作社,在6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打造以瓜菜菌、面品加工、花生油脂、林木加工等为主导的10大农业产业集群。新增高效农业16万亩,新建较大型规模养殖场(区)200个,培育壮大规范化、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新建、扩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10家,配套开发现代化、标准化农产品基地450万亩,创建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乡镇和特色农村农业经济先进乡镇40个。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增沼气用户1.5万户,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0座,努力创建全国沼气示范市。完成5.05万贫困人口脱贫。加强生态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快“266”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构筑城市南北“两岭”绿色生态屏障。加快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煤矿塌陷区和农村土壤修复。
(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大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决定安阳命运的关键抉择,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全力推进大招商活动。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开展园区招商、定向招商和面向央企招商。充分发挥行业商会作用,加强行业对接招商。建立与知名企业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与海尔、联邦制药、太极、TCL王牌等企业的联系,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的合作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实年”活动,积极推动中建材蚌埠玻璃研究院“三新”产业基地、省投资集团高端电子玻璃产业基地、安化集团煤化工系列项目、凤竹集团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五矿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实。积极拓展开放领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各领域对外开放。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投资者进入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等领域。深化农业对外开放,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畜牧养殖与精深加工、花卉苗木等基地型项目。扩大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领域对外开放,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积极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多渠道、多途径引进一批域外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领导体制,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推动开放工作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好效果。强化软实力支撑,谋划和实施专题招才引智活动。加强招商引资绩效评估,优化开放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五)以项目带动战略为核心,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动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住了项目就等于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突出“早”字,狠抓“快”字,落实“好”字,抓规划、抓运作,抓跟踪、抓推进,抓开工、抓督察,重点抓好2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亿元以上工业升级、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省市重点项目。确保河南红日集团1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安彩高科1440万平方米电子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等33个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新能光伏5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永达1亿只肉鸡屠宰等45个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铸林钢45万吨铸造生产线、红旗渠实业1万辆新能源客车等34个项目。积极推进圣光医药、安阳2×300兆瓦等级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机组等23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安阳物流港、北八道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北京贯辰河南通用航空产业、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重点安排一批财政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在扩大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税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市长办公会议、市级领导分包、联审联批联办等制度,健全项目考核奖惩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力争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和年度投资目标100%完成。
(六)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市,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支持三杨庄汉代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继续推进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曹操高陵保护和大运河安阳段申遗工作,加快建设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和中国考古博物馆。规划建设殷商·洹河文化旅游、博物馆·会展文化等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标志性主题公园。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加快培育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支持文化创意、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推出以反映殷商文化、建安文化等为主题的电视剧和演艺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城,大力实施“十系百项”行动计划。组织好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中国(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旅游节、内黄红枣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景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殷墟、羑里城、红旗渠、太行大峡谷等旅游知名品牌。积极推进航空运动之都建设,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筹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支持各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市)规划建设特色商务区(街),形成一批服务业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加强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推动“无线城市”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争取年内催生3家当地新型金融机构,引进3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围绕破除制约科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用两年时间完成国企改革扫尾工作,完成市直机关所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加快推进产业整合,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巩固提高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入推进水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推动政府资源向优势平台公司集中,提高信用级别,增强融资能力。深入推进与各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银企对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信托融资,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规范民间融资,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新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机制。按照“三保一高”的要求,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三项机制”。实施差别化土地政策,重点保障市中心城区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及非农产业发展用地。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围绕促进就业增收、满足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区用工需求,加快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养。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八)以城市建设管理为关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开展城乡建设提升行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构筑功能完善、协调配套、高效便捷、支撑有力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交通、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供热、供电、供气、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整体功能配套衔接,合理布局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环保、商业服务设施。完善安东新城、安汤新城和新西区配套基础设施。完成文昌大道、永明路、朝阳路等新建路段热力管线建设。积极推进洹北污水处理厂和北小庄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人民医院搬迁、南水北调调蓄池等项目进度。进一步做好洹河、洪河、茶店河治理,启动羑河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旧城、“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八中片区、人民大道中段和京港澳高速南北出入口、南大街等区域改造。完成文明大道西段、文源街等道路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全面实施新区公共建筑物、文峰大道西段金融区等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区域的“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推进城市水系建设。坚持公交优先,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治理交通拥堵,努力改善居民出行条件。扎实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二期工程,努力实现建成区全覆盖。继续抓好“优胜杯”竞赛。全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京港澳高速文峰立交桥、林长高速主线年内竣工通车,石武高铁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开工建设107国道安邯、汤鹤快速通道,加快省道219、228、301升级改造。积极推进鹤辉高速、晋豫鲁铁路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新郑机场安阳空港新城一期工程。做好西北环城高速、石林高速、豫东北机场前期工作。
(九)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一批实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就业公共服务,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实现再就业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稳步增加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提高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保障标准。增加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和高校食堂的临时性价格补贴。抓好市长负责制的“菜篮子”工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12年底前,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规范完善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廉租住房4600套,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5100套,公共租赁住房90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000户,工矿棚户区改造81户,垦区危旧房改造70户。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确保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院校评审。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促进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实施老年体育“长青工程”,办好市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持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化平安安阳建设。畅通拓宽信访渠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坚持科技强警,着力提高打防管控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和新时期“三平”精神,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国防教育,支持驻安解放军、武警部队、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加强老区建设。继续做好统计、审计、档案、史志、气象、地震、发展研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等工作。
(十)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加强学习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建设,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着力推动务实发展。深入开展“走基层、听民声”活动,注重调查研究,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迎来送往,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以务实重干求发展,以务实重干谋跨越,以务实重干求突破。切实做到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着力完善教育、制度、监督、问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奢靡之风。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
困难激励斗志,耕耘收获果实。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是我们克难攻坚的强大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奋力谱写安阳跨越发展的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安阳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从总体上看,我们既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挑战,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机遇在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我们争取各方支持更加有利;最大的挑战在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周边城市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增强必胜信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2012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路径,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扭住工业、抓好农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稳中求进,持续提升,改革创新,务实惠民,加快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建设步伐。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任务。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稳中求进、持续求进的要求,立足安阳实际,围绕“总目标”,把握“总基调”,突出“三化”协调。“总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总基调”就是稳中求进、持续提升。“稳”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持续”就是保持科学发展的意识、思路、举措、进程;“提升”就是调整、优化,在转变中提升,在创新中提升,在开放中提升。突出“三化”协调就是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两个不牺牲”为根本,以城乡统筹为目的的“三化”协调之路。
《安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纲要(草案)》、《2012年十项民生工程》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2011年是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力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58亿元,增长12.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4亿元、支出174.5亿元,分别增长18.9%、24.1%。
——三大需求持续上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9.6亿元,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7亿元,增长17.8%;进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增长17.8%。
——工业经济持续提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5.1亿元,增长18%;实现利润232.4亿元,增长29.2%。4家企业入围全国制造业500强,10家企业入围河南省百强企业。
——农业生产持续增收。粮食总产338万吨,连续9年丰产丰收。百万亩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滑县连续9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我市被确定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市。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6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7586元,增长19.3%,城乡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1年主要工作
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和“新兴产业倍增行动计划”,成功探索出一条在发展方式转变中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积极推进规划布局调整,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区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5.7亿元,实现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16亿元,5个产业集聚区列入省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名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工业振兴工程”“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行动计划”,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61个亿元以上项目列入省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我市被初步列为“十二五”期间全国中西部62个重点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之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连续3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顺利通过验收。成功创建“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我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突破。全省首个省级陶瓷砖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工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安西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削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
(二)坚持把项目带动作为主导战略,发展后劲不断壮大。紧紧抓住投资拉动、扩大内需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健全完善联审联批联办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重点项目督导观摩点评,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129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09亿元,安钢12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线、林州重机高端装备制造业孵化园、宇天化工年产30万吨煤焦油加氢等项目进展顺利,三丰铜业超薄铜板带、中联水泥余热发电、凤宝管业油井管等项目竣工。积极实施“支持服务央属、省属企业行动计划”,健全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加大银企对接和融资力度,全年新增贷款和直接融资200亿元。加强煤、电、油、气、运调节和土地管理,有效保障生产要素供给。落实价格监管措施,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三)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发展命脉,基础地位更加牢固。大力实施“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农业、农村持续良好的发展形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6大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增高效农业16万亩,新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113个。新增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6家,新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林州市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内黄县荣获全国果蔬标准化建设十强县称号,汤阴县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农业基础设施全面加强。争取国家、省无偿投资5亿多元,1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竣工。新建高标准现代化水利方田20万亩。城乡水系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再获省“红旗渠精神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7座,累计解决130万农民生活用气问题。新解决41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9560人。新改建农村公路215公里。完成5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实现5.4万农村人口脱贫。
(四)坚持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关键环节,综合支撑功能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和城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城建三年计划成效显著。三年累计实施事关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项目118个,完成投资400亿元。中华路南北段、西南外环、解放大道道路拓宽改造及地下人防工程等建成投用。安阳迎宾馆、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等积极推进。洪河、洹河、环城河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安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被省政府正式批复。被评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我市以甲骨文为元素的安阳展园,荣获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博会金奖。综合交通枢纽初步构建。鹤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西北环城高速公路、石林高速公路、林长高速公路积极推进。晋豫鲁铁路通道安阳段进展顺利。石武高铁安阳段基本建成。豫东北机场列入国家“十二五”民航发展规划。与新郑机场合作建设安阳空港新城及机场建设框架协议签订。日照港驻安阳办事处及陆路港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陆路港高新区港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优胜杯”竞赛活动。11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启动。15个乡镇入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水冶镇连续7年保持综合实力第一名。
(五)坚持把文化旅游作为重要抓手,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坚持“三阳开泰”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行动计划”,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顺利推进。市工人文化宫数字3D影城、巴黎国际影城等数字影院相继开业。圆满完成995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电视剧《第四片甲骨》、电影《落井的硬币》公映。创作了《曹操立嗣》、《家访》、《森林畅想曲》等优秀文艺作品。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2011中国·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第三届中国(安阳)国际航空运动旅游节等活动。红旗渠、马氏庄园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曹操高陵通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评。低空经济和航空运动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68.1万人次,增长20.3%;旅游总收入153亿元,增长20.2%。服务业积极推进。放心早餐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农家店3155家,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3个。丹尼斯百货分店、义乌国际商贸城投入运营。欧凯龙、北京王府井百货等知名品牌落户安阳。安阳物流港等现代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六)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把改革开放作为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以改革创新破解瓶颈,以开放招商带动全局。各项改革深入推进。37户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和乡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全面实现。成功组建两大钢铁企业集团。林州重机在深圳上市,鑫盛机床、凯瑞数码等6家企业上市工作加快推进。城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运行。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财税、医药卫生等改革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招商引资领域不断扩大。组织开展了“会战珠三角、集中大招商”,驻地招商,2011华商(安阳)发展投资论坛等一系列大招商活动。与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中石化等央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河南大通电子无线通讯产业园、美的电器零部件生产基地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落户安阳。全年引进域外资金390.8亿元,其中,省外资金30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被评为对外开放工作优秀省辖市。
(七)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筹措资金99.1亿元用于“十项民生工程”和重点支出,75件实事基本完成。就业工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11.7万人,再就业4.3万人,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万人。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社会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廉租住房5546套,公共租赁住房3697套,经济适用住房3053套,棚户区改造5033套。社会事业协调推进。义务教育取得新成效,城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基础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安阳师院软件学院开工建设,省卫校、安阳幼师分别升格为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整合工程进展顺利,职教园区粗具规模。成功举办第八届全国特种养殖种植技术成果博览会。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圆满成功。市人民医院新院奠基开工,完成203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市体育训练中心加快建设。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连续9年被评为安全生产优秀市。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态势保持平稳。深入推进平安安阳建设,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不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大力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活动,刑事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不断加强。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提升干部素质、着力为民服务”活动,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军地互办实事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第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不断加强老区建设。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健康发展。统计、审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发展研究、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红十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财税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仍很艰巨。二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城区经济仍然较为滞后。三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需求不足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是资金难题尚未根本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没有大的改观,尤其是非法集资现象多发,对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五是一些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运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有啊,在文字博物馆旁边,已经建好了。
冷库需求量越来越大,政府希望多建冷库,怎么可能会关停呢。除非是挠民了。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2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 年贵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 2月 9日在贵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李再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 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牢记“作表率、走 前列、做贡献”的使命,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圆满完成了市 十二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这五年,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牢牢把握贵阳 发展阶段性特征,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经济发展呈 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排位前移的良好局面。 2006年至 2011年,全市生产 总值从 617.24 亿元增至 1383.07 亿元,年均增长 14.7%;人均 GDP从 15731元 提高到 31712元;财政总收入从 15
2012年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 1月 10日在淮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高雪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 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一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 们团结依靠全市人民,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攻坚克难,创新实干,圆满完 成了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668亿元, 同比增长 13.2%,人均有望超全国; 财政总收入突破 400亿元、达到 407.8 亿元,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 200亿元、达到 204.6 亿元,分别增长 35.9%、44.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000亿元,增长 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8亿元, 增长 1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跨越千亿元大关、达到 10
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
2012年1月11日
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大同市2012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6月26日在大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大同市市长 耿彦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过去四年,是大同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竞争实力全面增长、转型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和基础的四年。四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517.0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842.59亿元,年均增长10.96%;财政总收入从93.04亿元增加到162.26亿元,年均增长14.92%;一般预算收入从36.71亿元增加到64.64亿元,年均增长15.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14.79亿元增加到664.91亿元,累计完成2172.4亿元,年均增长3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4.95亿元增加到356.57亿元,年均增长17.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508元增加到18915元,年均增长13.2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34元增加到4936元,年均增长12.94%;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32吨标煤下降到1.42吨标煤,下降38.7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
四年发展的成就集中体现在六个“基本形成”:
——园区承载发展的战略布局基本形成,转型跨越迈出坚实步伐。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光伏产业、循环经济、煤化工、冶金管材等占地160平方公里的八大园区,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成为转型发展的基本平台。中国化工、中国重汽、冀东集团、中国医药、中海油、陕西重汽、庞大、华润、富士康、保利协鑫、中联重科、亿丰、华锐风电、天津建材等一批大集团、大企业落户园区。园区经济成为大同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特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完成。中国煤炭企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同煤塔山2000万吨和同忻1000万吨矿井竣工投产,东周窑、马道头两个千万吨矿井基本建成,千亿同煤的目标提前实现。全市煤炭产量由7000万吨突破1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由340万千瓦增加到770万千瓦。
——双城同辉共美的建设蓝图基本形成,特色城市展现美好前景。持续开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47条310公里、6座跨河大桥。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取得决定性成果,城市规划建设面积由90平方公里扩展到180平方公里。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700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古城墙修复完成四分之三,御东太阳宫、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美术馆、体育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6.8平方公里的文瀛湖基本完工,这些具有大同地标性的建筑和景观,积累着量变到质变的历史性嬗变,折射出一轴双城的无限魅力。
—— 中国古都引领的产业构架基本形成,文化复兴产生深远影响。以中国大古都为龙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打造名都、名城、名窟、名山四大品牌。名城保护复兴工程进展顺利,云冈大景区建设基本完成,北岳恒山深度开发成效明显。关帝庙、观音堂、浑源文庙、圆觉寺、律吕神祠被列为新的国保单位。华强集团方特欢乐世界、煤气工业遗址文化创意、晋华宫矿井文化体验加快开发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中国国际雕塑双年展等文化会展节庆活动,迸发出深远的影响和潜力。
——四轮联动发展的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县域经济步入良性轨道。龙头带动,基地联动,市场拉动,项目驱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由102户增长到150户,北京新发地、顺鑫、承德露露、江苏雨润、中储粮、荷兰瑞克斯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大同,华晟果蔬、夏进乳业、四方高科、佳鑫苦荞、东方物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设施农业由1万亩达到12.8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达到377个,万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园区达到13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园区达到17个。孤山水库、唐河水库、引黄入同等重点工程基本完成。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顺利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新进展。大呼、荣乌、天大、同源、广源等覆盖灵丘、广灵、浑源、天镇、阳高、左云、大同、新荣等八个县区,全长387公里的5条高速公路基本完成。全长60公里的208国道大同段改扩建工程完成70%。植树造林完成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20.11%。县区经济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民生问题密切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幸福大同结出丰硕成果。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的标准,完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800万平方米、9.1万套,数万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变。就业水平稳定提高。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保八个试点县进展顺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投入45亿元解决市属关闭破产企业330户、8.3万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善后问题。投资百亿元新建改造几乎遍及全市城乡所有中学、小学共656所,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新建市三医院外科楼、市一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等重大工程,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教育、卫生服务体系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平安大同”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群众安全感增强,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行政集中审批的改革制度基本形成,政府职能实现初步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21件、政协委员提案1289件,办复率100%。制定政府规章9件,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11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市级原有的411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压缩到169项,再造流程,创新载体,阳光作业,严格监管,审批法定时限缩短二分之一,政务大厅成为政府为民服务的平台,展示大同形象的窗口。严格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政府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团结奋斗,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归功于驻同中央和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大同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同目前仍处于建设和发展的攻坚阶段,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负重前行,风险伴随的坎还没有跨过,历史的惯性还很大,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制度环境还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压力和转型发展的要求并存,推动前进的力量与困扰发展的矛盾同在,当前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各种交织的问题更加复杂;名城保护任务艰巨,拆迁与建设、营销与管理、保护与开发等亟待破解的难题更加突出;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让人民群众长期共享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明大同建设任重道远,建立全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尚需努力;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差距,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效率低下,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届政府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下届政府任期正与“十二五”实施期相契合。去年政府已经对“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向大会作了全面报告。“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就是下届政府的奋斗目标。在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需要在世界的向度上思考大同的问题,同时也要以时代应有的高度审视世界。大同的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大同制造,国际水平,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抢占发展制高点,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跨越;才能不断创新和前进,在历史的进程中积累财富。历史厚爱大同,在山西获得国家转型综改试验区重大政策机遇的同时,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又落户大同,给大同以赛事办城市,以赛事抓发展,以赛事促转型的历史机遇。盛世双喜临门。这是继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之后历史赐予大同的又一次复兴的机遇。2300多年来,大同第一次以主人的身份扮演世界赛事主角。我们必须以登高望远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破釜沉舟的决心,敢为人先的气魄,百折不挠的精神,把大同的赛事办成目前国际水平最高的太阳能赛事,让大同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
我们要以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为目标,走出大同转型路。按照煤炭清洁化、能源绿色化、制造新型化、产业集群化、应用规模化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好中海油、同煤投资220亿建设40亿立方煤制天然气、保利协鑫投资200亿建设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同煤、天津建材投资100亿建设300万吨建材钢、同煤投资100亿建设60万吨烯烃、中国化工集团投资140亿建设TDI、ADI、MDI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转型项目,抓好陕汽5万辆新能源重卡汽车、华润30万吨啤酒、华锐风电装备制造等一批转型项目。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发展装备制造、新医药、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路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