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缓冲区具有生态缓冲及社区利益补偿等多重功能。当前,一方面,缓冲区的理念受到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研究是对这一趋势的及时回应。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的生态缓冲及社区利益补偿功能发挥尚不充分:部分缓冲区资源受到较高强度的利用,部分缓冲区社区未能从风景名胜区事业中合理受益,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研究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功能发挥,最终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现状、问题及其根源的深入剖析,比较借鉴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中缓冲区的相关理念和保护管理经验,提出针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的保护管理战略和政策;并选择在区位、区域生态背景、功能定位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3个风景名胜区,对其缓冲区进行保护管理规划实践和比较研究,为更广泛的实践提供多种类型的实践经验。
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在生态缓冲及社区利益补偿等方面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对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研究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有利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层面,缓冲区的理念受到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也是对这一趋势的及时回应。 本研究一方面比较借鉴了世界国家公园与保护区运动中缓冲区的相关理念和保护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现状、问题及其根源进行了剖析,初步建立风景区缓冲区概念认知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的保护管理战略和政策;并选择在区位、区域生态背景、功能定位等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3个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寨沟、华山),对其缓冲区进行保护管理分析和规划实践案例研究。其中: (1)在国际经验借鉴方面,对美国和尼泊尔国家公园与保护区的缓冲区进行了研究;对《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05版)中关于“缓冲区”概念修订进行了解读;探讨了世界遗产“完整性”和“文化景观”概念对缓冲区价值识别的意义。 (2)在国内现状、问题和根源分析方面,从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找出数据相对比较齐全的17处风景名胜区,进行缓冲区特征系统整理和分析;得出缓冲区与风景名胜区的现状关系及存在问题大致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资源要素和环境背景、历史文化要素和背景、视觉景观背景、空间格局连续性、社会经济联系等;探索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认知概念模型。 (3)在保护管理战略和政策方面,总结了风景名胜区和缓冲区社区规划的发展趋势;讨论了文化景观价值识别和世界遗产定期报告对缓冲区保护管理的意义;对风景区边界划定进行了深入认知;并对缓冲区保护管理的已有经验进行收集和整理总结。 (4)在案例实践方面,总结了黄山风景区和缓冲区社区管理和利益补偿的经验;对黄山风景区缓冲区的生态廊道开展了区域、风景名胜区、社区三个空间尺度的研究;结合九寨沟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实践,对缓冲区的空间层次、生态缓冲功能及社区利益补偿功能进行了探讨;在缓冲区概念模型指导下对华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进行了现状认知和问题分析。 2100433B
1、黄果树瀑布节黄果树景区至2004年成功举办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以来,至今每年都举办,扩大贵州的对外影响,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自然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红色旅游的有机结合,推动贵州...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距省会贵阳市128公里,距旅游中心安顺市45公里,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黄高等级公路、新建的清黄(清镇至黄果树)高速路...
贵州十八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简介1、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镇宁和关岭两自治县交界处,规划面积16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约900米,年平均温度为16摄氏度。该景区是中国第一批国家批准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由黄果树大...
景观价值的再生——风景名胜区废弃石宕口景观改造实践
1.引言经济飞速发展使建设量激增,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需求缺口极大。为缓解石材料供需失衡的矛盾,现代工业型采石在改革开放之初便迅速铺开,采石业现已成我国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之一。如今,此种工业采石场比比皆是,基本处于规模宏大、开采粗放、缺乏统一规划与环境评测的状态。采石必然开山,
风景名胜区内特殊客运工具乘客群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索道、观光电梯为例
风景区内 ,尤其是世界遗产内的特殊客运工具建设一直是国内学术界与开发商争论的热点。尤其是近几年泰山索道与武陵源百龙电梯更是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但争论归争论 ,相关研究屈指可数。笔者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乘坐索道、观光电梯的游客的特征及其心理感受进行分析 ,从旅游的角度为风景名胜区内特殊客运工具的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建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分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理论与技术、教学与学生管理四个主题。论文集汇集了学院教师多年的研究成果,学院着眼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认识、发掘人才培养规律与内涵,促进学科专业间的交流,特别是从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的角度探索学院本科教育的问题,倡导在积极、和谐的交流平台上进行深入的探讨。
《水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吕忠梅编著。
吕忠梅,女,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湖北水事研究中心主任。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近30项,主持国际国内合作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科研成果近600万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环境法之树文丛》《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多部学术文丛;主编司法部、教育部统编教材、规划教材10余部;主编法官培训教材系列12部,法律实务参考10余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首席专家。主持和参与了《环境保护法》《水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多个国家和地方立法项目。提出法律议案20余件,其中10件已经成为新制定法律或修订法律的内容。获得司法部、教育部、湖北省等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
内容介绍
《行政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参与前期研究的人员有王鑫、王华锋、邓博、陈颖、张小华、沈寿文、杨临宏、黄劲媚、曾圣谡等同志。课题验收后,主持人杨临宏又组织相关人员对最终成果作了全面的修改。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