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电气百科

共模抑制电抗器

共模抑制电抗器(common mode blocking reactor)是2020年公布的电力名词。

共模抑制电抗器基本信息

共模抑制电抗器出处

《电力名词》第三版。

查看详情

共模抑制电抗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输入电抗器

  • JPO-01说明:低电压模式直流供电适配器;
  • ABB
  • 13%
  • 北京欧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品种:限流电抗器;系列:XD1系列电抗器;型号:XD1-30/0.4;装箱数:24;
  • 正泰
  • 13%
  • 保定市正泰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品种:限流电抗器;系列:XD1系列电抗器;型号:XD1-35/0.4;装箱数:12;
  • 正泰
  • 13%
  • 保定市正泰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品种:限流电抗器;系列:XD1系列电抗器;型号:XD1-18/0.4;装箱数:24;
  • 正泰
  • 13%
  • 保定市正泰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品种:干式串联电抗器、油浸式串联电抗器;规格型号:CKSG-1.8KVar/0.525KV-12%(铝线);装箱数:1;
  • 德力西
  • 13%
  • 浙江交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35kV并联电抗器

  • BKDGK-20000/35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5kV并联电抗器

  • BKDGK-15000/35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5kV串联电抗器

  • CKDGK-667/35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5kV串联电抗器

  • CKDGK-133/35
  • 广东2022年3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35kV并联电抗器

  • BKS-60000/35
  • 广东2022年2季度信息价
  • 电网工程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三相干式铁芯并联电抗器10MVA
  • 1台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7-28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电抗器 ABB CLMR,7%,50Kva
  • 12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06-20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CKSG-1.4-7% 铝
  • 6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8-19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PSTNr480-3-60/7
  • 36个
  • 1
  • 北京普世通、广东光达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09
查看价格

电抗器

  • CKSG-3.0/0.45-6%
  • 126.0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5-09
查看价格

共模抑制电抗器定义

用于降低直流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正负两极间的共模谐波电流的电抗器。

查看详情

共模抑制电抗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共模抑制电抗器文献

快速响应磁控电抗器抑制特高压操作过电压研究 快速响应磁控电抗器抑制特高压操作过电压研究

快速响应磁控电抗器抑制特高压操作过电压研究

格式:pdf

大小:837KB

页数: 5页

针对高电压等级电网的过电压限制与无功补偿存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大容量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磁控电抗器的设计方案。磁控电抗器的本体采用单相双绕组结构,保证了运行可靠性;接入电网的三相电抗器组的工作绕组以星形联结,中性点接小电抗,控制绕组为三角形联结以减小输出谐波;通过对低压控制回路直流电压的调节实现对电抗器输出容量的控制。提出2种励磁方式实现了磁控电抗器响应速度的大幅提高;也可采用控制绕组短接的方法实现电抗器容量的突增,以限制线路的操作过电压水平。应用一条1000 kV特高压线路模型,对采用常规并联高压电抗器和磁控高压电抗器时对三相对称合闸过电压的限制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快速响应磁控电抗器可以对特高压线路操作过电压进行有效限制。

电抗器 电抗器

电抗器

格式:pdf

大小:837KB

页数: 7页

一 .电抗器的种类与概述 电抗器又称为扼流圈、电感器或铁芯电感器,在电子设备中应用极为广泛, 品种也很繁多。通常可分为电流滤波扼流圈、交流扼流圈、电感线圈三种。 1.按线圈数量可分为:单相电抗器( 1只或 2 只线圈);三相电抗器( 3只线 圈) . 2.按铁芯型式可分为:空芯电抗器、铁芯电抗器两种,而铁芯电抗器又分为 有气隙铁芯电抗器和无气隙铁芯电抗器。 二 .常用电抗器的介绍与主要技术指标 1.电源滤波电抗器(单相电抗器、有气隙铁芯电抗器) 。 用途:用于平滑整流后的直流成分, 减小其波纹电压, 以满足电子设备对 直流电源的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电抗器名称、型号、电感量、直流电位、直流磁化电流、 波纹电压、波纹频率、绝缘等级和环境温度。 2.单相(三相)交流电抗器(输入、输出电抗器) 用途:用于交流回路中, 作为平衡、镇流、限流和滤波的一种铁芯电感器。 主要技术指标:电抗器名称、型号

电磁屏蔽机柜​共模辐射抑制

抑制电缆共模辐射的方法

控制电缆共模辐射通常采用如下手段:

(1)控制电缆长度。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让电缆尽可能短。

(2)增加共模电流环路的阻抗。

(3)减小共模电压。

(4)采用低通滤波器。

(5)对电缆进行屏蔽处理,即采用屏蔽电缆。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电缆长度受到设备间连接距离的限制不可能太短;而共模电压的减小需要在电子设备设计时加以考虑,因此较为实际的办法是使用增加环路阻抗,采用低通滤波器和屏蔽电缆。

增加环路阻抗

屏蔽机柜在使用现场组装完毕,电子设备安装调试后,连接电缆上的共模电压就一定了。这时增加共模环路的阻抗可以起到减小共模电流的目的,从而降低共模辐射。但是如何增加共模环路阻抗是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许多工程师试图通过断开机柜的接地线来实现增加共模环路阻抗的目的,这对低频信号确实能起到作用,但对高频信号则无效,因为对高频信号来说,存在着空间的杂散电容。

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电缆上串联共模扼流圈。共模扼流圈能够对共模电流形成较大的阻抗,而对差模信号没有影响。实际工程应用中将整束电缆穿过一个铁氧体磁环就构成了一个共模扼流圈,如需要还可以将电缆在磁环上绕几匝。为了提供足够大的阻抗,也可以将多个磁环组成一个阵列。一些屏蔽室将屏蔽电缆直接接入室内,在出口处使用磁环阵列,经检测其屏蔽效能仍能达到80dB左右。

使用低通滤波器

对电缆进行共模滤波是解决电缆辐射的有效方法。共模滤波的原理是使用低通滤波器将电缆上的高频共模电流成分滤除。最基本的应用是在信号导线与金属的屏蔽柜壳体之间并联一个电容,它能将导线上的共模电流旁路到机柜上,使其回到共模电压源。

共模滤波电容不仅滤除了共模电流,同时也会影响差模电流。对于差模电流而言,旁路电容的容量为两个共模电容的串联,即每个电容的一半。因此这种方法只适合于传输信号频率较低的场合。在实际使用场合,更多的是使用信号滤波器。

信号滤波器应该在每个插针上都有一个低通滤波器,并且滤波器安装位置应该保证滤波后的导线不再暴露在机柜内电子设备的辐射场内。在使用滤波器时应该注意保证其与机柜的导电接触,最好采用电磁密封衬垫。

使用屏蔽电缆

使用屏蔽电缆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电磁辐射,但是这种改善是基于屏蔽电缆的良好端接。如果屏蔽电缆端接不良,就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会变成发射天线导致辐射变大。屏蔽电缆减小辐射的原理模型如图3.1所示:

屏蔽层减小电缆辐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屏蔽层直接遮挡了电缆中差模信号回路的差模辐射;另一个是为共模电流提供了一个返回共模电压源的通路,减小了共模电流的回路面积。因此,屏蔽层提供的通路阻抗应该越低越好,这样才能将大部分的共模电流旁路回共模电压源。

由此可见,用屏蔽电缆控制共模辐射的关键在于提供一个低阻抗通路。在使用屏蔽电缆后共模电流回路的阻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电缆本身的阻抗;另一部分是电缆与屏蔽机柜的搭接阻抗。因此,要构成一个低阻抗回路就要求电缆本身的屏蔽层质量要好,同时要求与屏蔽机柜的搭接电阻要低。保证电缆屏蔽层与屏蔽机柜之间的低阻抗搭接的方法是屏蔽层在360°范围内与机柜连接。这就是说电缆的屏蔽层与金属机柜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体。

如果屏蔽电缆与机柜连接良好,但另一端屏蔽层没有端接,则依然起不到屏蔽作用。这就要求另一端也要进行与屏蔽层的低阻抗连接。实际应用中要求屏蔽电缆两端良好连接低阻抗射频地,这样能够保证整个共模电流回路上的阻抗符合使用要求。实际应用中,过多的连接屏蔽电缆会使出现端接不良的概率增多,同时使电缆的天线效应因电缆数量的增大而加强,最终导致系统屏蔽效能迅速下降,因此应尽可能的减少连接的屏蔽电缆数量,连接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连接器(如D型连接器),连接后要对性能进行测试。

查看详情

共模扼流圈,是不是CAN噪声抑制的唯一选择?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 通讯协议可以使用平衡的差分信号以高达1Mbps数字传输。在理想情况下,使用差分信号可以防止任何噪声耦合,每半个差分对 (称为CANH和CANL)和它们各自的噪声的对称变化相互抵消。

但是,没有CAN收发器是完美的,这是由于微小的非对称CANH和CANL信号的存在可能导致差分信号的不完全平衡。发生这种情况时,共模 (CANH / CANL的平均值)的CAN信号将不再是恒定的直流值。相反,它的数值会与噪声相关。

在CAN协议电路中为什么需要共模扼流圈 (Common Mode Choke)?最主要因素是收发器内CANH/CANL 两者的“稳定状态共模电压电平 (Steady-State Common-Mode Voltage Level)”及时间值的输出差异。这是发射器内半导体级的问题,难以避免,在高频环境下影响更明显。为了减少输出噪声的后续影响,有必要考虑外部滤波器元件。

使用共模扼流圈的利与弊

共模扼流圈是CAN通讯协议中最常用的滤波器组件。

图1,CAN收发器的CANH/ CANL与扼流圈连接图

共模扼流圈简单易用,能有效解决CAN收发器输出噪声问题。该元件由两个线圈组成,两个差分信号通过线圈产生磁通量(magnetic fluxes),使两个差分信号相互抵消。因此不会有净通量积累在核心,就好像在同步输出之前短路CAN信号一样。这方法也增加了共模抑制比(Common Mode Rejection Ratio,CMRR) 。

共模抑制比是模拟电路差分系统中,一个用于衡量其抑制两端输入信号共模部分的一个参数,以dB为单位数值。以方程表达:

CMRR =差分增益/共模增益

CMRR数值愈高,表示系统的信号放大率提高时共模的影响会愈趋减少。下图是一典型量度差分放大系统的CMRR。当中就算电阻器对之间有0.1%的失配 (mismatch) ,将导致CMRR的dB会急遽下跌。由于扼流圈两端阻抗等同,故系统中的CMRR相比较其他滤波方法还是具有优势。

图2,典型共模抑制比(CMRR)测试电路

另外,扼流圈的电感效应与CAN收发器的输出阻抗配合——当总线处于隐性状态(recessive state) 时,为信号提供高阻抗;当总线处于主导状态(dominant state) 时,为差分信号提供低阻抗优化。

然而,增加一个共模扼流圈也有一些缺点。一般来说,共模扼流圈可能会产生信号完整性问题,例如信号损耗或串优 (crosstalk),及其中最严重的意外后果是因电感式反激产生极高的瞬态电压,使CAN总线连接到直流电压,导致高瞬态电压(High Transient Voltage) 。不幸的是,其瞬态响应是受到终端、总线负载、直流短路、电压电平、布线和其他影响,所以很难完全消除、防范或预测。

抑制瞬态高压

由于瞬态电压是产生于共模扼流圈和收发器之间,如图3的线路中,在两者之间加上TVS齐纳二极管作为“瞬态保护器”。这样,除了有效压制收发器与扼流圈之间的高瞬变电压,也能实现保护收发器免受高脉冲破坏。

图3,CANH/CANL、扼流圈与瞬态保护器连接图

使用此电路,瞬态电压可以在控制下被充分压制。在选择正确的保护装置时,请留意齐纳二极管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以钳制瞬态电压。此外,齐纳二极管的电容值也必须考虑。如果电容值太高,瞬态电压会与扼流圈的电感一起工作并在总线上产生振铃信号(ringing signal)。虽然这种振铃不会损坏CAN信号,但它好像电磁一样,会形成更高的发射频率。

新趋势:无扼流的CAN设计

“分离终端(split termination)”是现在较普遍的解决方案,大多数生产商都能提供应用线路的方案。分离终端电路是由两个相等值的分流电阻和一个旁路电容组成,电容连接在电阻和GND之间,形成两个低通滤波器,将高频嘈声引向地面。请注意,两个电阻必须接近相同的值。但由于缺少了改善共模抑制比及阻抗优化,也没有瞬态保护,所以仍有工程师会继续使用扼流圈,并将两者合并使用,以TI公司收发器为例,其建议的线路图如下所示:

图4,CANH/CANL、扼流圈、瞬态保护器与分离终端连接图

2.也有芯片制造商希望从半导体设计和制造开始,严格控制芯片本身,以确保CAN总线波形的平衡。例如,TI的TCAN1042系列希望帮助工程师减少对扼流圈的依赖。

图5,TI TCAN1042功能框图

总结

使用共模扼流圈作为CAN系统收发器的滤波元件,可能在CANH/CANL差分信号造成高瞬态电压,损坏系统,这是由于受电感值、CAN系统架构、终端及元件位置等不同因素影响造成的,所以很难完全消除,防范或预测。以下建议有助避免共模扼流圈对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尽量只使用“分离终端”作为滤波器;

如果必须使用共模扼流圈,建议在CANH/CANL引脚与共模扼流圈之间增加一个“瞬态保护器”以抑制瞬态电压。

查看详情

共挤塑共挤塑模结构类型

共挤塑模外复合共挤模

模外复合共挤模如图1所示,塑料熔体在各个完全独立的流道中流经口模,且仅于离开口模后才汇集在一起。图1a所示为平缝模的共挤,两熔体可凭借压辊2贴合在一起(若有第3层,亦在此喂入)。当然,此种共挤模也可设计成具有“双缝形”的挤塑模。图1b所示为共挤复合吹膜,各层膜坯很简单地汇合在一起。为增加其复合附着力,在离开口模后于两膜坯问引入表面活性气体3。此种结构的共挤模仅外层料流可得到调整。

此类结构共挤模的主要优点是,在两流道间的隔热十分简单。仅需采用一空隙即可,且两种熔体可在温度极不相同的条件下操作,因而熔体的加工特性(粘度)可有颇大差异。在设计此类共挤模时。还必须注意各流道中的熔体压力。各流道零部件的任何变形都将产生不良后果,因而应予以避免。

共挤塑模内复合共挤模

各熔体起始在独立的流道中流动,然后在离开口模前不远处汇合,并一起被挤出模外。如图2所示,由于熔体在口模内汇合,因而可改善其层间复合附着力,且可调整复合型材的整个厚度分布。如图2a所示3层平缝复合型材那样,各流道均装有调节排,使各料流均可得到独立的调整。

共挤塑多层复合共挤模

其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到各分流道相距不应太远,且流径应尽可能缩短,并大致相等。这必然意味着模具结构的复杂化,使其难于得到不同温度的熔体流。图3所示为多层复合共挤模,图3a为4层复合共挤板材模;图3b为两层复合共挤片材模,采用钻孔形成气隙来绝热,以便两熔体流保持不同温度。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