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矩阵制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独立生产
建立: 职能部门与项目部的职责与权力划分清晰,岗位的职责描述明确。在A企业,人员管理权力划分十分清楚,项目经理对项目内的人员有完全的领导和指挥权,职能经理只对非项目人员行使管理权力,这样就避免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员工也不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集分权设计合理,总部与项目部之间的职权分配适度。在A企业总部负责制定各项制度政策、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等职能,而项目部对项目的人员、质量、进度和成本有完全的决策权。合理的权力分配,可以在总部控制与项目的效率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
公司运作规范化、流程化,通过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并对流程实行动态管理与优化,在总部和项目部之间建立高效率的工作协调与沟通网络;
具备良好的分配机制,薪酬与考核有机结合,通过考核体系促进内部责任制的完善,指标要相互关联,各部门与各岗位以项目的目标任务为中心协作与配合;
制度完善,各级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职业化素质,员工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首先对矩阵结构有正确的认识,对矩阵结构的特点、实施条件和实施风险有全面的了解;
对自身的管理现状有客观的认识,对企业在制度、流程和员工素质等各方面做全面审查;
根据现状判断是否具备实施矩阵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就不能盲目上马,制定可行的分步实施计划;
“磨刀不误砍柴功”,沉下心来打基础,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范;
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首先在较小范围内试行矩阵,增加先期的可控性,随着矩阵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逐渐增加矩阵范围,加大项目授权力度,最终形成适合企业现状、运行顺畅的矩阵结构。
矩阵式组织(matrix organization)即“在一个机构之机能式组织型态下,为某种特别任务,另外成立专案小组负责,此专案小组与原组织配合,在型态上有行列交叉之式,即为矩阵式组织。”在组织结构...
【矩阵型组织结构优缺点】1、优点①同时具备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点;②兼有职能式和产品式(项目式)职能划分的优点,因为职能式职能划分与产品式职能划分的优缺点正好为互补型;③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
横纵交错为主的矩阵组织结构
矩阵制结构的出现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次飞跃。当环境一方面要求专业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每个产品线能独立生产
建立: 职能部门与项目部的职责与权力划分清晰,岗位的职责描述明确。在A企业,人员管理权力划分十分清楚,项目经理对项目内的人员有完全的领导和指挥权,职能经理只对非项目人员行使管理权力,这样就避免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员工也不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集分权设计合理,总部与项目部之间的职权分配适度。在A企业总部负责制定各项制度政策、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等职能,而项目部对项目的人员、质量、进度和成本有完全的决策权。合理的权力分配,可以在总部控制与项目的效率之间达到有效的平衡;
公司运作规范化、流程化,通过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并对流程实行动态管理与优化,在总部和项目部之间建立高效率的工作协调与沟通网络;
具备良好的分配机制,薪酬与考核有机结合,通过考核体系促进内部责任制的完善,指标要相互关联,各部门与各岗位以项目的目标任务为中心协作与配合;
制度完善,各级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和职业化素质,员工具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矩阵结构优缺点
矩阵结构:是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工作小组形式以展而来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具体又可分为二维矩阵和三维矩阵
矩阵结构的优点是: 加强了横向联系,克服了职能部门相互胶节、各自为政的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任务完成,组织即解体,人力、物力有较高的利用率;各种专业人员同在一个组织共同工作一段时期,完成同一任务,为了一个目标互相帮助,相互激发,思路开阔,相得益彰。具体体现以下三点
(1)将企业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相结合,有利于协作生产。
(2)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各部门人员的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矩阵结构的缺点是:成员不固定在一个位置,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人员受双重领导,出了问题,有时难以分清责任。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三维组织结构,由专业职能部门、产品事业部及地区管理机构三方面结合,共同研究某种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等重大问题,协调各方面产生的矛盾,加强信息沟通。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跨地区经营的大型工业企业。
矩阵制组织优缺点
矩阵制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可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矩阵制的缺点是:成员位置不固定,有临时观念,有时责任心不够强。人员受双重领导,有时不易分清责任。
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编辑]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
首先,我作为AS/400产品经理,会比较清楚该产品在当地的策略是什么。在中国,AS/400的客户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而不像美国主要是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在亚太区,AS/400的产品还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国市场上需要AS/400的价位、配置以及每个月需要的数量等,只有产品经理,才能比较清楚。从产品这条线来看,我需要跟美国工厂订货,保证货源供应。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AS/400的产品部门需要各相关地区的职能部门协助,做好促销的活动;然后需要各大区、各行业销售力量把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我需要在媒体上做一些访问,就要当地负责媒体公关的部门协助。再如,我认为'莲花宝箱'(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S/400)除了主打银行外,还要大力推向中小企业市场,那么就需要跟中国区负责中小企业的行业总经理达成共识。当然,'莲花宝箱'往低端走,还需要分销渠道介入,这时,就需要负责渠道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之间也互为'客户'关系,我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区、各行业更努力推广AS/400。"叶成辉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矩阵组织在增强企业产品或项目推广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的同时,也存在它固有的弊端。显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老板,上上下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所以,"IBM的经理开会的时间,沟通的时间,肯定比许多小企业要长,也可能使得决策的过程放慢。"叶成辉进一步强调,"其实,这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的,IBM的经理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决定应该是怎样的。"另外,每一位员工都由不同的老板来评估他的业绩,不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全面,"每个人都会更加用心去做工作,而不是花心思去讨好老板。"同时运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部门,就会形成矩阵式组织。显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内部,考核员工业绩的办法也无法简单。在特定客户看来,IBM公司只有"唯一客户出口",所有种类的产品都是一个销售员销售的;产品部门、行业部门花大气力进行产品、客户推广,但是,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往往又是由其所在区域的IBM员工最后完成;等等。问题是,最后的业绩怎么计算?产品部门算多少贡献,区域、行业部门又分别算多少呢?叶成辉说:"其实,IBM经过多年的探索,早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有三层销售--产品、行业和区域,同时,我们也采取三层评估,比如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华南区卖给某银行10套AS/400,那么这个销售额给华南区、AS/400产品部门以及金融行业部门都记上一笔。"当然,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其总和都是一致的。比如从大中华区周伟锟的立场来看,下面各分区业绩的总和,大中华区全部行业销售总额,或者大中华区全部产品(服务)销售总额,三个数字是一样的,都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在外界看来,IBM这架巨大的战车是稳步前进的,变化非常缓慢。叶成辉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对于基层的员工,对于比较高层的经理,这两头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比较稳定。比如说一名普通员工进入IBM,做AS/400的销售,差不多四五年时间都不会变化,然后,可能有机会升任一线经理。再比如亚太区的总经理,也可能好多年不变,因为熟悉这么大区域的业务,建立起很好的客户关系,也不太容易。所以,外界就觉得IBM变动缓慢。"但是,在IBM矩阵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快的。中间层的经理人员差不多一两年就要变化工作,或者变化老板,变化下属,这样就促使整个组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叶成辉说,"我在IBM公司10多年,换了10多位老板。每一位老板都有不同的长处,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其实,IBM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幸运。"矩阵组织结构是有机的,既能够保证稳定地发展,又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变化和创新。所以,IBM公司常常流传着一句话:换了谁也无所谓。
[编辑]
案例一: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1987年,加州伯克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出身的叶成辉在美国加入IBM旧金山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因为不喜欢编程等技术类的工作,梦想着做生意(DOBUSINESS)、当经理(比较喜欢跟人沟通),他便主动请缨到销售部门去做,经过了差不多5年时间的努力,获得提升,成为一线的经理。随后,叶先生回到IBM香港公司,做产品经理。由于个人"斗志旺盛",业绩不错,而且"官运亨通",差不多每两年他都能够蹦一个台阶,如今,叶成辉已经是IBM大中华区服务器系统事业部AS/400产品的总经理。
从旧金山到香港,再到广州到北京;从普通员工到一线经理,再提升到现在做三线经理;从一般的产品营销,到逐步专注于服务器产品,再到AS/400产品经理,10多年来,叶成辉一直在IBM的"巨型多维矩阵"中不断移动,不断提升。他认为,IBM的矩阵组织是一个很特别的环境,"在这个矩阵环境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IBM是一个巨大的公司,很自然地要划分部门。单一地按照区域地域、业务职能、客户群落、产品或产品系列等来划分部门,在企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前的IBM也不例外。"近七八年以来,IBM才真正做到了矩阵组织。"这也就是说,IBM公司把多种划分部门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组织结构形成了"活着的"立体网络--多维矩阵。IBM既按地域分区,如亚太区、中国区、华南区等;又按产品体系划分事业部,如PC、服务器、软件等事业部;既按照银行、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划分;也有销售、渠道、支持等不同的职能划分;等等,所有这些纵横交错的部门划分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对于这个矩阵中的某一位员工比如叶成辉经理而言,他就既是IBM大中华区的一员,又是IBM公司AS/400产品体系中的一员,当然还可以按照另外的标准把他划分在其他的部门里。
IBM公司这种矩阵式组织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叶成辉先生认为,非常明显的一点就是,矩阵组织能够弥补对企业进行单一划分带来的不足,把各种企业划分的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显然,如果不对企业进行地域上的细分,比如说只有大中华而没有华南、华东、香港、台湾,就无法针对各地区市场的特点把工作深入下去。而如果只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对某一种产品比如AS/400而言,就不会有一个人能够非常了解这个产品在各地表现出来的特点,因为每个地区都会只看重该地区整盘的生意。再比如按照行业划分,就会专门有人来研究各个行业客户对IBM产品的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把握住各种产品的重点市场。
"如果没有这样的矩阵结构,我们要想在某个特定市场推广产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叶成辉说。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推广AS/400这个产品吧,由于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存在,我们有华南、华东等各大区的队伍,有金融、电信、中小企业等行业队伍,有市场推广、技术支持等各职能部门的队伍,以及专门的AS/400产品的队伍,大家相互协调、配合,就很容易打开局面。"
首先,我作为AS/400产品经理,会比较清楚该产品在当地的策略是什么。在中国,AS/400的客户主要在银行业、保险业,而不像美国主要是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在亚太区,AS/400的产品还需要朝低端走,不能只走高端;中国市场上需要AS/400的价位、配置以及每个月需要的数量等,只有产品经理,才能比较清楚。从产品这条线来看,我需要跟美国工厂订货,保证货源供应。从产品销售的角度看,AS/400的产品部门需要各相关地区的职能部门协助,做好促销的活动;然后需要各大区、各行业销售力量把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我需要在媒体上做一些访问,就要当地负责媒体公关的部门协助。再如,我认为'莲花宝箱'(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AS/400)除了主打银行外,还要大力推向中小企业市场,那么就需要跟中国区负责中小企业的行业总经理达成共识。当然,'莲花宝箱'往低端走,还需要分销渠道介入,这时,就需要负责渠道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之间也互为'客户'关系,我会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各区、各行业更努力推广AS/400。"叶成辉说。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矩阵组织在增强企业产品或项目推广能力、市场渗透能力的同时,也存在它固有的弊端。显然,在矩阵组织当中,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老板,上上下下需要更多的沟通协调,所以,"IBM的经理开会的时间,沟通的时间,肯定比许多小企业要长,也可能使得决策的过程放慢。"叶成辉进一步强调,"其实,这也不成为问题,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好的,IBM的经理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决定应该是怎样的。"另外,每一位员工都由不同的老板来评估他的业绩,不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评估的结果也会更加全面,"每个人都会更加用心去做工作,而不是花心思去讨好老板。"同时运用不同的标准划分企业部门,就会形成矩阵式组织。显然,在这样的组织结构内部,考核员工业绩的办法也无法简单。在特定客户看来,IBM公司只有"唯一客户出口",所有种类的产品都是一个销售员销售的;产品部门、行业部门花大气力进行产品、客户推广,但是,对于每一笔交易而言,往往又是由其所在区域的IBM员工最后完成;等等。问题是,最后的业绩怎么计算?产品部门算多少贡献,区域、行业部门又分别算多少呢?叶成辉说:"其实,IBM经过多年的探索,早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有三层销售--产品、行业和区域,同时,我们也采取三层评估,比如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华南区卖给某银行10套AS/400,那么这个销售额给华南区、AS/400产品部门以及金融行业部门都记上一笔。"当然,无论从哪一个层面来看,其总和都是一致的。比如从大中华区周伟锟的立场来看,下面各分区业绩的总和,大中华区全部行业销售总额,或者大中华区全部产品(服务)销售总额,三个数字是一样的,都可以说明他的业绩。
在外界看来,IBM这架巨大的战车是稳步前进的,变化非常缓慢。叶成辉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对于基层的员工,对于比较高层的经理,这两头的变化相对比较小,比较稳定。比如说一名普通员工进入IBM,做AS/400的销售,差不多四五年时间都不会变化,然后,可能有机会升任一线经理。再比如亚太区的总经理,也可能好多年不变,因为熟悉这么大区域的业务,建立起很好的客户关系,也不太容易。所以,外界就觉得IBM变动缓慢。"但是,在IBM矩阵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快的。中间层的经理人员差不多一两年就要变化工作,或者变化老板,变化下属,这样就促使整个组织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向前发展。"叶成辉说,"我在IBM公司10多年,换了10多位老板。每一位老板都有不同的长处,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其实,IBM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有这样的幸运。"矩阵组织结构是有机的,既能够保证稳定地发展,又能保证组织内部的变化和创新。所以,IBM公司常常流传着一句话:换了谁也无所谓。 2100433B
矩阵制组织结构在设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矩阵制组织结构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在我国设计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相比,它能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实现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最大程度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管理权力平衡难,矩阵中的成员如果受到双重领导,一旦任务存在冲突,就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加之缺乏配套的项目管理制度,矩阵制组织结构稳定性差,诸多限制使矩阵制组织结构不能发挥最大优势。笔者根据设计项目实际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矩阵制组织结构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供参考.
矩阵组织结构下薪酬动态管理
矩阵组织结构下薪酬动态管理——矩阵组织结构中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项目团队是临时的,一旦完成项目目标,该项目团队就将解散,重新分派,组成新的不同的项目团队。在该研究所中,各事业部采用的都是项目管理体制,而且很多员工还在不同项目中承担了不同的角色,而不...
矩阵制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又可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
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矩阵结构的优点是:
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
矩阵制的缺点是:
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与短期行为,对工作有一定影响。
团队型组织结构
团队型组织中以自我管理团队SMT(Self-managed Team) 作为基本的构成单位。所谓自我管理团队,是以响应特定的顾客需求为目的,掌握必要的资源和能力,在组织平台的支持下,实施自主管理的单元。一个个战略单位经过自由组合,挑选自己的成员、领导,确定其操作系统和工具,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他们认为最好的工作方法。惠普、施乐、通用汽车等国际知名的企业均采取了这种组织方式。SMT使组织内部的相互依赖性降到了最低程度。团队型组织的基本特征是:工作团队做出大部分决策,选拔团队领导人,团队领导人是"负责人"而非"老板";信息沟通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没有中间环节;团队将自主确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由团队来确定并贯彻其培训计划的大部分内容。
它有如下特点:
(1)自我管理团队容纳了组织的基本资源和能力。在柔性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团队被授权可以获得完成整个任务所需的资源,比如原材料、信息、设备、机器以及供应品。
(2)部门垂直边界的淡化。在充分重视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力的前提下,团队消除了部门之间、职能之间、科目之间、专业之间的障碍,其成员经过交叉培训可以获得综合技能,相互协作完成组织任务。
(3)“一站式”服务与团队的自主决策。在简洁、高效的组织平台(整体战略、信息技术、资金等)支援下,团队被赋予极大的决策权.团队成员可以自主进行计划、解决问题、决定优先次序、支配资金、监督结果、协调与其他部门或团队的有关活动。自我管理团队具有动态和集成的特点,能针对变化的顾客需求进行“一站式”服务,从价值提供的角度看,自我管理团队独立承担了价值增值中一个或多个环节的全部工作。
(4)高层管理者驱动转向为市场驱动,管理者角色转换。在扁平化组织中,自我管理团队对本单位的经营绩效负责,其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执行者角色转变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为公司创造和追求新的发展机会。中层管理者大为简化并不再完全扮演控制角色,相反转变为对基层管理人员提供顾客和供应商信息、人员培训方案、绩效与薪酬系统设计等关键的资源,协助团队间知识、技能和资源的横向整合。由于急剧的资源分散化和职责的下放,最高管理层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制定整体战略、驱动创新过程,扮演设计师和教练的角色。
在基于速度和解决方案提供的竞争中,自我管理团队只能拿捏相对有限的资源。为满足顾客渴求,有效的减少成本、降低风险、缩短开发时间,自我管理团队必须大量依赖与其他团队或外部组织广泛的横向合作;自我管理团队能够独立完成价值增值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更为其在组织内部或组织间与其他团队实现多方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市场需求驱动的新型组织中,自我管理团队是其基本构成单位,这种组织的形态必将是扁平的。
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企业是虚拟企业的一种, 关于网络型组织的一个被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网络型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它的运行不靠传统的层级控制,而是在定义成员角色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
网络型企业组织结构中,企业各部门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每个部门都可以直接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各部门是平行对等的关系,而不是以往通过等级制度渗透的组织形式。密集的多边联系和充分的合作是网络型组织最主要的特点,而这正是其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的最大区别所在。这种组织结构在形式上具有网络型特点,即联系的平等性、多重性和多样性。
企业的网络化变革过程中,必须通过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使用,使许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让位于信息系统,取消中间管理层或使之大大精简,从而使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网络型组织的适用前提:经济全球化,环境高度不确定性。
网络型组织的基本类型
根据组织成员的身份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不同,网络型组织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内部网络、垂直网络、市场间网络和机会网络。以下对这四种类型的网络进行具体说明。
(1)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第一个方面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使得信息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更加快捷地流动;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打破部门间的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部门分工的消失),使得信息和知识在水平方向上更快地传播。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企业成为一个扁平的、由多个部门界限不明显的员工组成的网状联合体,信息流动更快,部门间摩擦更少。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
(2)垂直网络
垂直网络是在特定行业中由位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间网络型组织,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等上下游企业之间不仅进行产品和资金的交换,还进行技术、信息等其他要素的交换和共享。联系垂直网络中各个企业的纽带是实现整个价值链(包括顾客)的利益最大化,因为只有整个价值链利益最大时,位于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才能最终实现。垂直型网络的组织职能往往是由价值链中创造核心附加价值的企业来履行的,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就分别构建了一个由众多供应商和分销商组成的垂直型网络,网络内企业通过紧密合作达到及时供应和敏捷制造,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3)市场间网络
市场间网络是指由出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所组成的网络,这些企业之间发生着业务往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市场间网络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财团体制,大型制造企业、金融企业和综合商社之间在股权上相互关联,管理上相互参与,资源上共享,在重大战略决策上采取集体行动,各方之间保持着长期和紧密的联系。金融企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以股权和债权形式为其他成员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综合商社为成员企业提供各种国内外贸易服务,包括原材料采购与成品销售、提供贸易信用、规避交易风险等。
(4)机会网络
机会网络是围绕顾客组织的企业群,这个群体的核心是一个专门从事市场信息搜集、整理与分类的企业,它在广大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平台,使得消费者能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生产者能够面对更为广泛的消费者,有利于两个群体之间交易的充分展开、机会网络在规范产品标准、网络安全和交易方式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典型的机会网络核心企业包括早已存在的邮寄产品目录公司和刚刚兴起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如亚马逊、eBay等),它们将众多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共同构成机会网络。
网络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企业内部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是不确定的,各个公司的网络型组织也并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些基本特征:
(1)合作、民主、自由、宽容。知识化生产时代的产品特点是不断创新,且是以创造性劳动为主。但是,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的集合从来就是分布不平均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上级尊重下级,鼓励创新,允许失败,鼓励不同意见相互交流。网络型组织与此相适应的形式有:合理化建议、同级业绩评议等等。
网络型组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自由和宽容的组织文化。例如,3M公司在管理上允许员工有部分上班时间做一些个人的兴趣爱好,IBM也允许员工在工作时间做“私活”;有的公司实行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如自行确定工作定额;实行分权和授权,更好地激发和利用人的兴趣和爱好。
(2)网络型企业供给关系以企业间合作为基础,企业边界模糊。在新企业网络型供给关系下,合作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核心企业可以帮助供应商解决技术问题,节约的成本则双方共享;供给企业也可以修改核心企业的设计要求,减少的成本也可以双方共享。企业由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向追求整个价值链(供应链)上的价值最大化。
这样的合作关系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传统界限变得模糊,这些相互联系的上下游企业组成了一个更大的虚拟企业,也称之为虚拟一体化供给链。
(3)网络型组织通过团队(基层项目小组和高层管理专业小组)来适应创造性劳动对知识的密集性要求。创造性劳动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相互组合,企业团队就是由此而产生。团队是加强合作、加强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网络型组织的一种形式。
(4)网络型组织通过权力和责任本地化来激发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行分权和授权的变革后,即使在非独立核算的下级单位,决策也并非是由上级部门作出后下达执行,而是下级部门自行决策后上报,或上级与下级商议后决策;重要的不是权力而是业绩。设立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划小和建立独立的核算单位(以自我管理团队为核算单位)也是网络型组织的特征之一。
(5)网络型组织具有柔性化的特点。柔性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中设置一定的非固定和非正式或临时性的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往往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可以根据需要而设置或取消,与正式的组织机构有着网络型而不是直线型的关系。
(6)网络型组织具有多文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点。在网络型组织中,每一个人都是网络组织上的节点,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在传统直线型组织下更密切。企业内部多种文化和差异、个性则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整合。
(7)网络型组织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加组织的知识密度。具体形式有:职工培训、教育投资、多岗位轮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