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 12
第一节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 13
第二节 “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成就 •••••••• 25
第三章 当前的宏观环境、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 •••••••••••••••••••••••••••••• 32
第一节 推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必要性和条件 •••••••••••• 32
第二节 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 •••••••••••••••••••••••••••••• 38
第三节 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目标 •••••••••••••••••••••••••••••• 39
第四章 促进产业转型,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 43
第一节 建设有吉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 43
第二节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47
第三节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 51
第四节 积极发展传统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 •••••••••••••••••••••••••••••• 56
第五节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59
第六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 •••••••••••••••••••••••••••••••••••••••••••••••••••••• 64
第五章 提速城镇化,完善城乡体系建设 ••••••••••••••••••••••••••••••••••••••• 73
第一节 探索有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 73
第二节 推动长吉一体化,实行中间突破战略 ••••••••••••••••••••••••••• 78
第三节 老工业集中区调整改造 ••••••••••••••••••••••••••••••••••••••••••••• 84
第四节 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的发展 •••••••••••••••••••••••••••••••••••••••••• 89
第五节 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 92
第六节 推动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发展 ••••••••••••••••••••••••••• 95
第六章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及存在问题 •••••••••••••••••102
第七章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保障功能 •••••••••••••••••••••••••••••112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 112
第二节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120
第三节 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124
第四节 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129
第八章 关注民生,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132
第一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出发点 •••••••••••••••••••••••••••••132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37
第三节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138
第四节 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41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覆盖范围 •••••••••••••••••••••••142
第六节 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144
第七节 文化体育人口民政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144
第八节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 ••••••••••••••••••••••••••••••••147
第九章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52
第一节 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保护知识产权 •••••••••••••••••••••••152
第二节 推进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58
第三节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63
第四节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69
第十章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177
第一节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发展民营经济 •••••••••••••••••••••••••••••177
第二节 扩大有效需求,建设市场体系 •••••••••••••••••••••••••••••••••••182
第三节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86
第四节 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92
第五节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 •••••••••••••••••••••••195
第六节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198
第十一章 振兴政策的评价及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201
第一节 对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回顾和评价 ••••••••••••••••••••201
第二节 推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建议 •••••••••••••••••••••••203
后记 ••••••••••••••••••••••••••••••••••••••••••••••••••••••••••••••••••••••••••••••••••••••213
2100433B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吉林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改造与发展:以吉林省四城市为例》以吉林省行政区划全域为研究对象,以省内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为分析单元,回顾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调整改造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考虑了当前国内外的宏观形势和基本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定位、指导原则、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改造与发展:以吉林省四城市为例》可为推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背景、情况分析和战略思路,可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为政府部门制订决策提供参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中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
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我国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这些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根据翔实的材料,多层面地分析了我国老工业基地衰退的表现和原因,提出了改造与振兴这些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性建议。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以郑州老纺织工业基地为例
本文以位于郑州市西区的老纺织工业基地为实例,从工业遗产对城市文化底蕴积淀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及多重价值出发,结合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旧城更新改造的时代背景,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途径进行了探讨。建议通过科学规划加以保护,合理改造促进持续利用和再生。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吉林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本书以吉林省行政区划全域为研究对象,以省内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为分析单元,回顾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发展、调整改造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各项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分析考虑了当前国内外的宏观形势和基本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定位、指导原则、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
总序(张来武)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当前的宏观环境、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
第四章促进产业转型,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第五章提速城镇化,完善城乡体系建设
第六章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及存在问题
第七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支撑保障功能
第八章关注民生,建设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章增强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第十一章振兴政策的评价及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后记 2100433B
城市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改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城市的科学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一些地方没有结合当地实际落实到位,以至于改造脱离实际,滋生了腐败,甚至出现了群众上访和流血冲突现象。本人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进高质量的棚户区改造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把民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
政府要为棚户区改造创造条件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土地储备中心对棚户区土地实行收购,以净出让方式供地。净地出让后获得的出让收益,扣除按规定缴省的费用后,专项用于支付银行贷款本息和毛地收购资金的周转以及棚户区安置房建设。安置房住宅用地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对改造后的房屋纳入产权产籍管理。安置房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限下浮。
安置房房屋拆迁补偿契税先缴后返;对安置房住宅上靠标准户型增加的建筑面积部分,营业税等税种由地方税务部门向省申请暂缓缴纳。安置房建设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要求的,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无偿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对腾空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地块,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按照国家、省、市所规定的正常标准支付,涉及配套管网施工中的破道、绿化等费用免缴。对安置房建设项目,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同步办理相关手续,保证项目的开竣工时间。
小区配套建设标准要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和出行需要,当地政府组织被安置居民以招标方式选择物业公司,对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费三年内减半收取,不足部分由区政府承担。在进行安置房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周边服务设施现状,建设一处或几处综合市场,用于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其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由当地政府负责日常管理。财政筹措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建立专户,专款专用。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按应缴土地出让金的70%为基数,作为政府投入返还给开发企业。
棚户区改造供地实行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在挂牌过程中出现竞标情况,可采取递减返还比例竞标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款一次性缴齐后,15个工作日内补贴到位。
涉及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各项税种全额征收,扣除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留成部分的60%,按入库财政级次返给开发企业予以补贴,其余40%由入库财政级次设立“棚户区开发改造补贴资金”专户,专款专用,定期审计。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用地红线以外没有配套管网的或达不到项目配套要求的,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等部门应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至小区红线。所需建设资金,一部分从市财政收取的棚户区开发改造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解决,定向用于热力、供水、排水管网建设,缺口部分由热力、供水、排水等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确实难以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市政府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以建经济适用住房方式进行的棚户区开发改造用地实行行政划拨,住宅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棚户区改造要进一步完善国土规划体系
国土资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棚户区改造要合理、科学地完善国土规划体系。
宏观层次的规划着重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大的经济区域协调的总体思路、原则方针等内容;微观层次的规划则以开发和整治项目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等具体内容为主;国土规划的理念和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加强国土规划的薄弱环节、完善国土规划体系、规范国土规划的法律措施,从而有效实施国土规划,既是新的历史时期统筹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必要措施。
自然资源丰富对所在地区来说是一种比较优势,但如果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单一的产业结构,随着自然资源的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束缚作用不断增强,就会步入“比较优势陷阱”。因此,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不断延伸,形成多元化高级化的产业结构,将自然资源静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动态的比较优势,并且将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成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促使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地方政府是“经济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情况下,当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发生矛盾时,地方政府一般都会倾向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评价指标。因此,地方政府在一些项目决策上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因此,中央政府应积极推进政策制度体系创新,改变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健全监控和责任追究制度。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地方执行政策的机会成本,对执行政策给地方造成的损失给予合理补偿,实现国家利益与区域利益相统一、经济增长和环境相协调,实现国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报)